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 | 金融:从瑞信风波透视欧洲银行风险压力

沈娟 安娜等 华泰睿思
2024-09-16


3月14日,瑞士信贷发布2022年度报告,承认22年和21年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次日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公开声明不会对瑞信提供更多帮助。3月19日,瑞银集团以每股0.76瑞郎、总价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且瑞信面值约合173亿美元的其他一级资本债券全部减记。当前海外金融机构风波不断,瑞士信贷风波引担忧。

我们从本次内控缺陷事件出发,回溯瑞士信贷过往风险事件,拆解其资产负债结构,解析风险归因。接着我们全面扫描欧洲区域银行业情况,分析潜在风险,梳理银行破产与处置的监管框架。


核心观点

瑞信被瑞银集团折价收购,AT1债券被完全减记

当地时间3月19日,瑞银以每股0.76瑞郎、总价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瑞信。瑞信收购价格较3月17日股价及市值明显折价。同时,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瑞信面值约合173亿美元的AT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为0,引发的市场担忧情绪造成欧洲债市及股市波动,或加大其他银行(尤其是欧洲银行)发行新AT1债券的难度。3月20日,欧洲银行管理局等发布声明称,普通股权一级资本仍然先于AT1债券承担损失,暗示瑞信可能只是特例,以安抚市场情绪,需持续关注减记风波对海外市场的潜在压力。


追溯瑞信历史:内控缺失埋下风险暴露种子

从资产负债质量来看,瑞士信贷自2012年以来已经有意收缩需要承担较多风险的表内资产和负债规模,当前资本和流动性指标仍好于监管标准,但相较2021年已有所下滑。且22Q4负债端在多重丑闻压力下经历较大规模存款流失,流动性压力已有所显现。同时,关键管理层及风控负责人稳定性不足,为其埋下风控失的种子。2021年以来,Archegos爆仓、Greensill挂钩基金关停等踩雷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瑞信风控意识薄弱、对风险敞口和合作伙伴利益关系审查不足的问题。流动性压力与内控缺陷的双重打击下,瑞士信贷的经营风险愈发凸显。


欧洲银行基本面较为分化,关注欧洲地区脆弱性

欧洲地区银行体系在流动性紧缩、高滞胀的环境下压力更大。欧洲银行基本面较为稳健,但内部分化,需关注其脆弱性。2022年德法意三国合计GDP占欧盟成员国GDP的54%、22Q3三国银行资产规模占欧盟成员国的63%,具有代表性。德国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强,法国盈利能力波动,意大利不良率持续出清但需关注后续趋势。海外加息周期、风波持续演绎背景下,缩表幅度较大、负债端稳定性较弱、资产端利率风险敞口较大的头部银行风险更需关注。


欧洲银行监管体系较完善,关注部分银行潜在压力

整体来看,欧洲银行资产规模平稳增长,且欧洲银行业监管体系较为完善,针对问题银行有前瞻且较完备的处置方案。但考虑到欧洲地区宏观环境整体承压,部分国家企业破产数量显著增长,需持续关注银行资产质量潜在压力,以及后续政策方向及头部银行风险演绎进展。个别银行过去快速扩张,以投行及衍生品业务为发展重心,近两年连续缩表,资产质量较为承压,且证券投资、衍生品资产敞口仍高,后续需关注潜在风险压力。


风险提示:欧洲央行加息超预期;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


正文

引言

瑞士信贷风波引担忧,关注欧洲银行经营压力。3月14日,瑞士信贷发布2022年度报告,承认22年和21年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次日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公开声明不会对瑞信提供更多帮助。3月19日,瑞银集团以每股0.76瑞郎、总价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且瑞信面值约合173亿美元的其他一级资本债券全部减记。当前海外金融机构风波不断,瑞士信贷风波引担忧。我们从本次内控缺陷事件出发,回溯瑞士信贷过往风险事件,拆解其资产负债结构,解析风险归因。接着我们全面扫描欧洲区域银行业情况,分析潜在风险,梳理银行破产与处置的监管框架。


瑞信被瑞银集团折价收购,AT1债券被完全减记。3月19日,在瑞士央行的支持下,瑞银集团以每股0.76瑞郎、总价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瑞信收购价格较最新股价及市值明显折价,沙特国家银行持股比例9.88%,为第一大股东,原有股东将遭受损失。同时,瑞信面值约合173亿美元的其他一级资本债券(AT1债券)全部减记,导致海外其他银行(尤其是欧洲地区)AT1债券价格波动。3月20日,欧洲监管发布声明称,普通股权资本仍然先于AT1债券承担损失,暗示瑞信可能只是特例,以安抚市场情绪。欧洲监管发声后,欧洲市场银行股跌幅收窄,需持续关注瑞信被收购、减记风波对海外市场的潜在压力。


追溯瑞信历史,内控缺失埋下风险暴露种子。从资产负债质量来看,瑞士信贷自2012年以来已经有意收缩需要承担较多风险的表内资产和负债规模,当前资本和流动性指标仍好于监管标准,但相较2021年已有所下滑。且22Q4负债端在多重丑闻压力下经历较大规模存款流失,流动性压力已有所显现。同时,关键管理层及风控负责人稳定性不足,为其埋下风控失效的种子。2021年以来,Archegos爆仓、Greensill挂钩基金关停等踩雷事件的背后,反映出瑞信风控意识薄弱、对风险敞口和合作伙伴利益关系审查不足的问题。流动性压力与内控缺陷的双重打击下,瑞士信贷的经营风险愈发凸显。


欧洲各个国家间银行体系较为分化。欧洲地区银行体系在流动性紧缩、高滞胀的环境下压力更大。欧洲银行基本面较为稳健,但内部分化,需关注其脆弱性。2022年德法意三国合计GDP占欧盟成员国GDP的54%、22Q3三国银行资产规模占欧盟成员国的63%,具有代表性。德国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强,法国盈利能力波动,意大利不良率持续出清但需关注后续趋势。海外加息周期、风波持续演绎背景下,缩表幅度较大、负债端稳定性较弱、资产端利率风险敞口较大的头部银行风险更需关注。


欧洲银行监管体系较完善,关注部分银行潜在压力。整体来看,欧洲银行资产规模平稳增长,且欧洲银行业监管体系较为完善,针对问题银行有前瞻且较完备的处置方案。但考虑到欧洲地区宏观环境整体承压,部分国家企业破产数量显著增长,需持续关注银行资产质量潜在压力,以及后续政策方向及头部银行风险演绎进展。个别银行过去快速扩张,以投行及衍生品业务为发展重心,近两年连续缩表,资产质量较为承压,且证券投资、衍生品资产敞口仍高,后续需关注潜在风险压力。


瑞士信贷:风险事件频发,内控缺失是核心原因

回溯:瑞士信贷发生了什么?

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大股东拒绝提供更多帮助,瑞信股价大幅下挫。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并承认2022年和2021年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与风险评估流程等内部控制等的缺陷有关,其年报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对其内控的有效性出具了否定意见。此前于3月8日,瑞士信贷便因其对2020年和2019年现金流量表的修订受到美国证监会的质疑,并决定推迟发布2022年年报。3月15日,瑞士信贷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持股9.9%)公开声明受监管限制,不会对瑞士信贷提供更多帮助,当日瑞士信贷欧股股价收跌24.24%,美股股价也直线下滑,当日收跌13.94%。


瑞士信贷被瑞银集团折价收购,AT1债券完全减记为0。当地时间3月19日,瑞银以每股0.76瑞郎、总价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瑞信。瑞信收购价格较最新股价及市值明显折价,沙特国家银行持股比例9.88%,为第一大股东,原有股东将遭受损失。同时,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瑞信面值约合173亿美元的AT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为0,以增加该行的核心资本,成为欧洲AT1市场发生的最大一次债券减记事件。此外,瑞士央行将向瑞银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以支持收购顺利完成。3月20日,单一决议委员会、欧洲银行管理局和欧洲央行银行监管局在内的欧元区最高监管机构发布声明称,普通股权一级资本仍然先于AT1债券承担损失,暗示瑞信可能只是特例,以安抚市场情绪。欧洲监管发声后,欧洲市场银行股跌幅收窄,需持续关注减记风波对海外市场的潜在压力。


瑞士系统重要性银行,业务涵盖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成立于1856年,总部位于苏黎士,是瑞士仅次于UBS的系统重要性银行。2021年瑞士信贷将以前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投资解决方案职能重新整合到全球业务部门,最终形成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瑞士银行和资产管理四大部门。其中,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瑞士银行业务营收占比基本相近,分布较为均匀,但投行近两年来创利能力明显较差,在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背景下连续亏损。2022年,瑞士信贷ROA、ROE分别同比下降-1.01pct、-15.08pct至-0.90%、-12.98%,其中投行条线ROCE跌至-18.9%。






瑞信的危机早有预兆,近年来风险事件频出。2012年以来瑞信几乎每年都有负面新闻爆出,股价也震荡下行。尤其2021年以来,Greensill挂钩基金关停、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两大风波导致瑞信的业绩急速下滑。2021年瑞信归母净利润转负,约为-18.1亿美元(2020年为30.3亿美元)。其中,投资银行业务受Archegos爆仓影响,业绩大幅下滑,税前净利润转负,约为-38.0亿美元。2022年,瑞信遭遇数据泄露,黑客曝光瑞信超过1.8万个账户信息,其中涉及的客户包括腐败分子、欺诈犯、毒品走私犯等。瑞信随即因涉嫌洗钱被起诉,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银行。2022年瑞信业绩进一步下滑,实现归母净损失约79.0亿美元。


2021年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瑞信损失约55亿美元。Archegos是由对冲基金经理Bill Hwang管理的家族办公室,其投资风格激进,本质是对冲基金。2021年3月,因市场下跌,Archegos涉及的重仓股受影响明显。3月26日开盘前,网络流传一封高盛内部电子邮件,邮件显示高盛代表一个未知卖方挂出多只中概股的卖单,涉及1000万股百度、5000万股腾讯音乐及3200万股唯品会股票,询价较前一日收盘价分别折价9.6%、14%、14%。此次抛售成为Archegos爆仓的导火索,其重仓股遭到抛售,总金额达200亿美元,相关股票市值蒸发330亿美元。瑞信对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 的独立外部调查报告显示,受Archegos爆仓事件影响,瑞信损失约55亿美元。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Brian Chin和首席风险官Lara Warner均辞职,瑞信也因此暂停公司股票回购计划、削减股息、取消管理委员会2020年奖金。


2021年Greensill挂钩基金关停,瑞信逾期贷款难追回,影响持续传导至2022年。Greensill成立于2011年,专门从事供应链融资,以短期现金垫款的融资形式,让企业延长支付账款的时间,瑞信资管旗下有4只挂钩Greensill的供应链融资基金(SCFF)。2021年3月,Greensill申请破产,瑞信关停与Greensill挂钩的4只SCFF,投资者在该产品上的投资损失涉及投资净值为23亿美元。Greensill挂钩基金关停的影响自2021年持续传导至2022年,瑞信在2021年四季度为受此事件影响的客户推出了一项费用减免计划,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当前和未来业务交易产生的某些佣金和费用可以按季度报销,据公司2022年年报,该计划在2022年产生了约95.7亿美元的负收入。


2022年泄密事件导致瑞信信誉受损,大量客户从瑞信撤出存款,存款规模大幅下降。2022年初,瑞信客户数据泄露,超1.8万份泄露的账户显示瑞信的客户包括罪犯、涉嫌侵犯人权者和独裁者在内的受制裁个人,这些账户多在1940年代到2010年代间开设。瑞信表示,在媒体调查开始之前,大约90%的泄密账户已经关闭或正在关闭。但银行客户数据是高机密信息,泄密事件后瑞信已经失去客户的信任,信誉的损伤难以在短期内修复。2022年末瑞信账目上的客户存款余额约为2526亿美元,较2021年末已大幅下滑1773亿美元,即同比-41%。若未来瑞信客户持续撤出存款,公司将面临较大的挤兑问题,可能引致更严重的流动性压力。


拆解:瑞士信贷资产负债结构如何?

2012年以来持续压缩资产负债规模,总资产从万亿美元量级缩水至5755亿美元。从资产负债规模来看,瑞士信贷在2011年以前表现出小幅扩张趋势,从2006年的1万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1万亿美元,此后基本处于缩表周期。2011年欧债危机后,瑞信出于谨慎缩减资产负债规模,2012年总资产同比-10.3%。此后至2016年,瑞信资产负债规模持续下降至8千亿美元左右,2019年和2020年小幅回升,2021年又回落至8千亿美元量级。2022年瑞信总资产/总负债进一步萎缩至5755亿美元/5264亿美元,现金、转售协议下的中央银行基金出售及证券购买规模从2021年的2941亿美元大幅下滑至2022年的1379亿美元,交易性资产也缩水42%至709亿美元。


资产端:以贷款为主,抵押融资类资产、交易性资产规模占比大幅下降。截至2022年末,瑞信主要资产为净贷款,规模约2861亿美元,占比高达49.7%。且净贷款规模在过去瑞信整体缩表期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扩张趋势,2006年至2021年年复合增长率4.3%(总资产年复合增长率为-1.4%)。根据转售协议出售的中央银行基金及购买的证券等抵押融资类资产和交易性资产规模和占比大幅下降,分别从2006年的2614亿美元(占比25.4%)、3693亿美元(占比35.9%)下降至2022年的637亿美元(占比11.1%)、709亿美元(占比12.3%)。


其一,贷款在资产中占比较高,且呈扩张趋势。横向比较,按揭贷款是瑞信的主要贷款构成,2022年末占比40.5%,且2009年以来整体呈现波动增长态势,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9%。工商业贷款为第二大贷款,2022年末占比23.4%,2009年以来也呈温和增长态势,CAGR为1.2%,与瑞信整体表现出的缩表趋势相反。


其二,抵押融资类资产需承担交易对手违约信用风险,2006年以来持续压降。抵押融资类资产包括根据转售协议出售的中央银行基金及购买的证券等,该类资产需要承担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在违约时具有清算所持有抵押品的权利。2006年以来该类资产规模不断压缩,从2614亿美元压降至2022年的6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4%。


其三,与金融机构关联较大的交易性资产规模大幅下降。由于瑞信的大多“对手方”是金融机构,市场担忧风险事件可能在欧洲乃至全球的其他金融机构间蔓延。而相较于现金、贷款等资产,交易性资产通常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度较大,但瑞信的交易性资产与总资产规模呈现出一致的压降趋势。具体来看,其交易性资产包括债券、权益证券、衍生工具等,总额自2006年的3693亿美元持续压降至2022年的70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8%。其中权益类证券规模下滑最多,从2006年的1226亿美元压降至2022年的14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6%。 


其四,证券投资及未实现损失规模较小,2022年仅19亿美元。其中持有至到期(HTM)规模10亿元,为2006年以来最大规模(2010年至2021年均为0);可供出售(AFS)规模9亿元,自2006年的169亿美元持续压降,2019年以来保持在10亿美元左右。且当前瑞信未实现的HTM和AFS损失规模也较小,2022年末合计约2亿美元。


其五,衍生品名义本金以利率和外汇产品为主,在加息和国际金融局势变动下凸显脆弱性。拉长时间周期来看,瑞信的衍生品名义本金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自2007年的35.4亿美元持续收缩至2022年的15.7亿美元,业务规模和潜在风险明显下降。从结构来看,利率产品始终是主力。2022年末瑞信的衍生品名义本金合计15.7亿美元,其中利率产品13.2亿美元,外汇产品1.3亿美元,其余均不超过1亿美元。较高的利率、外汇衍生品名义本金规模将导致瑞信在欧洲加息和国际金融局势持续变动的背景下风险压力提升。



负债端:存款规模大幅下滑,增加流动性压力。2022年来瑞信丑闻不断,2月泄露大量客户账户信息,6月因与保加利亚可卡因网络有关的洗钱案被处以200万美元罚款,10月因与美国新泽西州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向其支付4.95亿美元,同月又向法国支付2.38亿欧元以避免被起诉洗钱和税务欺诈。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瑞信银行业务信誉大幅受损,2022年四季度有1344亿美元存款流出。2022年全年,瑞信负债总额下降2524亿美元,其中存款规模下降1852亿美元,是负债端收窄的主要驱动因素。



与金融机构关联较大的交易性负债也随交易性资产有所收缩。拉长时间维度来看,交易性负债规模也有较大压降,从2006年的1625亿美元下滑至2022年的19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2.3%。与交易性资产相似,交易性负债通常也与金融机构关联较大,2006年以来的连续规模收缩意味着瑞信与同业机构的风险关联度有所下降。


最后,从2022年末的资产负债端的期限结构来看,瑞信的资产端流动性略差于负债端。瑞信的总资产及总负债均主要分布在随需取用类和期限为1-5年类,但占比有所不同,资产端随需取用的高流动性资产占比36%,期限为1-5年的资产占比21%,而负债端随需取用的高流动性负债占比达47%,期限1-5年的负债占比约17%。若综合计算随需取用类和期限小于3月的较高流动性资产、负债规模占比,分别为55%和61%。


挖掘:瑞士信贷哪些业务出现了问题?

财富管理AUM下滑且受股权投资损失拖累明显。2022年瑞信财富管理业务亏损近7亿美元(2021年净利润25亿美元),一方面,AUM下滑、对Allfunds Group的股权投资亏损导致收入大幅减少;另一方面,较高的诉讼费用、重组费用以及IT相关的资产减值损失加重了其成本负担。具体来看,2022年末瑞信财富管理AUM为5854亿美元,较2021年末的8127亿美元下滑28.0%,AUM萎缩和产品费率的下滑共同导致其交易及业绩费类收入同比-30%。同时,2022年全球机构基金分销平台Allfunds Group的AUA受市场波动影响有较大下滑,公司股价自2021年末起持续下跌。瑞信已在22年10月出售其所持的Allfunds Group 8.6%股权,但也已承担了约6.3亿美元的投资损失。此外,2021年以来的业务转型和分部重组也给瑞信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投资银行部门饱受风雨,风控能力弱导致亏损。2021年瑞信投资银行部门受Archegos爆仓影响亏损严重,全年净亏损38.0亿美元,是四大业务条线中唯一亏损的部门,瑞信决定削减投行业务人力并将业务重心从投行业务中抽离。Archegos爆仓背后隐藏的是瑞信的风控能力缺陷。据瑞士信贷针对Archegos事件的独立外部调查报告,其风险控制部门曾无限度地降低保证金要求、提升风险限额,而投行CRO和权益部门主管从未向集团汇报过Archegos的巨大风险敞口,公司高层称在Archegos被强制平仓的前几天才了解到该基金敞口高达210亿美元,最终导致巨大经营亏损。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和交易量的减少再次导致瑞信投行部门收入下滑,瑞信于2022年10月宣布在未来三年内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彻底重组,退出部分业务、降低证券化产品业务的风险敞口,并在四季度持续裁员以“轻装上阵”。2022年全年,瑞信投资银行部门仅录得50亿美元营业收入(2021、2020年分别为108亿美元、115亿美元),全年净亏损33.7亿美元。


资管产品挂钩Greensill供应链基金,瑞信对利益关系审查不足酿下隐患。Greensill是瑞士信贷客户——软银投资的一家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其商业模式是为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为供应商补充流动性,即代替甲方客户提前向乙方供应商付款,并赚取折扣利差。其资金来自于证券化产品,即将预付款证券化并出售给瑞士信贷,由保险公司进行担保,再由瑞士信贷打包为投资产品出售给投资人。而瑞信的客户主要是大型企业、养老基金、保险公司、高净值人群,流动性优、理论风险小、回报率高于银行存款的供应链基金深受客户喜欢。然而,软银同时作为Greensill的一级市场投资人、瑞信的基金投资人,以及部分Greensill客户的投资人,利益冲突问题明显。瑞信持有的Greensill供应链金融贷款债券的前五大借款公司中有四家公司是软银的投资标的,瑞信俨然成为软银对标的“输血”的工具。


Greensill事件的背后是瑞信风控意识薄弱,资管业务终踩雷。瑞信踩雷Greensill并非全因软银对其商业模式的“包装”,瑞信自身的风控意识薄弱最终造成了产品爆雷。首先,瑞信并未对Greensill进行深度背景调查,也未审查其贷款的真正去向,而是直接将宣传资料推广给基金投资人。其次,肩负担保义务的保险公司数量较少,保单比例分散度不足。瑞信虽在2019年提出异议并要求单家保险公司的担保金额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20%,但该条款并未严格执行。2020年6月,Greensill最大保险提供方东京海上控股,已覆盖担保基金资产的75%以上,但瑞信并未及时提出异议并制止,而是持续向投资人推荐供应链金融基金。最终,东京海上控股拒绝续保,Greensill破产清算,瑞信资管产品终踩雷。


关键管理层稳定性不足,埋下风控失效的种子。2012年以来,瑞信的高管层和与风控、合规相关的重要岗位负责人均出现了较为频繁的变动,尤其2020年以来每年均有职位调整或新负责人任命。过度频繁的高管更替导致瑞信的风控文化难以一以贯之,内控程序也凸显脆弱性。


银行条线在瑞士市占率偏高,各条线信贷投放各有侧重。资产端,近3年瑞士信贷银行条线资产规模在瑞士市占率均在20%以上,2020年以来压降非信贷类资产占比。瑞士信贷的商业银行主要为零售及对公客户提供账户、支付、银行卡、存贷业务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从信贷结构看,瑞士银行条线以投放零售信贷为主,财富管理条线零售及对公投放较为均衡,投资银行主要面向机构客户。



同业负债压降,22年存款流失严重。负债端以存款为主,2016年以来存款占比在46%-55%;其次是同业负债,同业负债占比在8%-13%,且呈现压降趋势,预计瑞士信贷风波传导的连锁效应不强。2022年存款余额同比大幅-40.6%至2526亿美元,且流失的存款以有息存款为主,主要在22Q4流出,存款快速流失致使部分客户对瑞士信贷的偿付能力信心不足;同时2022年末管理资产规模同比-19.9%至1.4万亿美元。一方面,欧央行加息导致流动性收紧,客户资金配置偏好改变,资金或从存款流向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由于Archegos和供应链金融基金事件爆发,叠加参与对俄制裁丧失独立性,瑞士信贷信誉受损,导致客户大量撤储。


投行、财富管理条线资产质量较为波动,传统银行业务资产质量维持稳健。瑞士信贷财富管理、投行条线波动相对更大,银行条线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整体处于低位区间。2022年不良率同比提升0.47pct至1.29%,主要由于财富管理业务不良率提升显著。投资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相对较高,高于100%,但全行整体拨备覆盖率有待提升。隐性风险方面,2022年末关注率较2021年末提升+0.48pct至0.63%,潜在风险承压,其中财富管理业务关注率上升最为显著。



息差维持平稳,利息净收入下行。2022年瑞士信贷利息净收入同比下行-9.0%至57.8亿美元,在营收中占比同比+4.8pct至38.4%,利息净收入下滑主要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下行所致(2022年同比-10.5%)。在欧央行加息提振影响,瑞士信贷整体净息差呈现上行趋势,2022年净息差同比提升7.1bp至1.21%。


监管指标:流动性压力有所提升 

资产负债规模收缩已久,表内风险主动压降。2012年起瑞士信贷资产负债规模整体呈现出下滑趋势,规模已经大幅收缩。但其表外资产,即资产管理规模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水平,除2022年有大幅下滑外,此前还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这意味着瑞士信贷近年来已经有意收缩需要承担较多风险的表内资产和负债规模。


资本和流动性指标仍好于监管标准,但流动性压力已有所增加。当前市场对瑞信的担忧主要体现在其资本与流动性两个方面,其截至2022年末的NSFR和LCR分别为117%和144%,高于100%的监管标准,但相较2021年末分别下行10pct、59pct,下滑明显;核心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1%、20.0%、20.0%,也高于8.50%、9.50%、11.50%的监管要求,但相较2021年末分别下行-0.3pct、-0.3pct、-0.5pct,已经有所承压。当前银行监管已经进入巴塞尔Ⅲ框架,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将所有银行分为五组,瑞士信贷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与我国的农行、建行,以及美国梅隆银行、摩根史丹利属于同一级别),属于第一组,需满足较为严苛的资本及流动性监管要求。


欧洲地区:关注潜在风险压力

区域概述:银行基本面分化

欧洲宏观环境较为承压,关注潜在压力。国际形势方面,2018年土耳其遭遇贬值危机,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牵连出一系列供应链和能源危机,使欧洲银行体系处于不利的宏观条件下。此外,欧央行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采取“负利率”政策,对欧洲金融业造成较大冲击。产业结构方面,欧洲多国的产业结构偏向传统,未能抓住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的转型机遇,缺乏新增长极,一定程度限制银行信贷投放空间。2022年以来欧央行跟随美联储加息,持续性紧缩加大了欧洲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部分银行的资产端或存在减值风险。


近年来欧洲银行业资产规模保持10%以内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增速有所提升。自2015年以来,除2017-2018年曾陷入负增长,欧洲银行业资产规模总体稳步上升,但近年来资产规模扩张趋势稳定,截至22Q3同比增速达8.16%。资产结构以贷款为主,现金资产占比有所提升。截至22Q3欧洲银行业贷款占比为57 %,现金占比自2020年来有所提升,其余资产占比波动幅度不大。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衍生类负债占比有所提升。截至22Q3存款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为70%,为负债主要构成,此外衍生工具类负债自2021Q4起有所提升。



欧洲银行业净息差自2017年来持续收窄,随22年加息周期有所上行。以欧洲地区系统性银行样本计算欧洲银行业净息差,2021年欧洲银行净息差为1.24%,达到2010年来低点。2020年欧洲银行净息差下行幅度较大,2022年随各国进入加息周期而有所回升。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率整体向好。据欧央行统计,2015年以来欧洲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2022Q3末仅为1.79%,较2015Q2下降5.69pct,资产质量向好。盈利能力整体稳定,疫情期间曾较为承压。欧洲银行业ROE\ROA整体较为稳定,22年前三季度为7.55%、0.44%,该指标主要在2020年间受疫情拖累跌至0左右。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2015年来资本充足率整体上升,截至22Q3末总体、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68%、16.03%、14.74%。



结合资产规模增速、证券和衍生品资产占比、活期存款率、资产质量、资本情况、盈利表现,我们去梳理潜在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压力的银行。首先选出在2021-2022两年累计缩表幅度较大的银行,其次结合资产负债两端结构和质量情况,进一步分析负债端稳定性较弱、资产端利率风险敞口较大的银行,最后以盈利表现作为辅助验证,具体思路如下:


扫描维度1:关注近两年缩表情况,加息周期下资产端交易证券价值下降,或存款外流造成银行被动抛售所持证券均会引发缩表。此轮冲击中银行面临的主要是加息带来的利率风险,一方面,加息使得银行持有的交易证券价值受损,造成资产规模缩水;另一方面,银行此前大量吸收的低息存款在加息环境下快速外流,短期内加大银行流动性压力,迫使银行抛售所持证券,存在兑现潜在损失的可能。瑞士信贷集团在2021-2022两年出现明显缩表现象,累计缩表规模为-37.7%,在欧洲头部银行中,意大利裕信银行、德意志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表,累计缩表规模分别为-19.3%、-11.6%和-10.9%。


扫描维度2:关注资负结构,利率风险敞口大的银行易受冲击,此外活期存款稳定性相对较差,筛选活期存款率较高的银行。资产端,我们通过证券投资占比和衍生品资产占比衡量银行利率风险敞口。证券、衍生品等资产价值易受利率影响,此前低息时买入并持有此类产品在加息周期中价值受损大,部分损失由于计量方法未体现在当期报表埋下潜在隐患。负债端,活期存款对利率的敏感性强,在加息环境中易出现外流,加大银行流动性压力。若流动性压力迫使银行抛售金融产品,容易触发存款外流-抛售资产-损失兑现-业绩恶化-市场恐慌等系列负面反应。渣打、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的证券投资占比较高,而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的证券投资、衍生品资产敞口均较高,此外意大利裕信银行在证券投资占比较高的同时,负债端活期存款率高达82%。



扫描维度3:关注资产质量和资本情况,较差的风险抵御吸收能力会在连锁反应中加速恶化市场预期,放大冲击负面影响。瑞士信贷集团2022年拨备覆盖率仅为40%,处于行业较低水平,抵御风险能力不足。桑坦德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裕信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不良贷款率较高;德意志银行的不良率相对较高,且拨备覆盖率仅42%,资本充足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德国、法国、意大利具有代表性,其中部分银行或存在经营压力。通过三大维度的扫描可知,德国、法国、意大利均存在部分可能有潜在经营压力的上市银行。2020-2022年德意志银行缩表幅度超过10%,证券、衍生品资产占比较高,利率风险敞口较大,且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有所不足。此外,意大利裕信银行缩表幅度较大,活期存款率高企;法国兴业银行同样出现缩表,盈利能力显著下滑。2022年德法意三国合计GDP占欧盟成员国GDP的54%、22Q3三国银行资产规模占欧盟成员国的63%(德国、法国、意大利分别占比为19%、34%、10%),具有代表性。接下来我们将归纳德国、法国、意大利银行体系总体特征,并分析区域潜在风险。


德国:“三大支柱”维持银行体系整体稳健

“三大支柱”构成的全能银行是德国银行业主体,部分银行发挥稳定器作用。全能银行由商业银行、公共银行、合作银行“三大支柱”构成,是德国银行业的主体。第二、三支柱的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第一支柱的区域银行深耕本地,坚守存贷业务本源,在银行体系中发挥稳定器作用,是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2022年末德国银行业规模为11万亿美元,其中3家大银行合计资产规模占比23.6%;德国共计1386家银行,其中信用合作社数量最多,为733家,占比52.9%。德国各类银行平均资产规模极化明显,大银行平均资产规模高达8889.2亿美元,信用合作社仅为17.1亿美元。





德国银行业贷款占比较高,且贷款占比呈现上行趋势,第二、三支柱息差高于大银行。从资产结构来看,德国银行业以对非银行机构的贷款为主,且占比呈现上升趋势,22年8月末占比为51%,或由于德国制造业较为发达,银行支持实体力度较强。此外,对银行贷款和证券衍生品交易资产规模占比较为接近,22年8月末占比均为24%,对银行贷款规模占比整体呈现下行趋势,证券衍生品交易规模占比整体较为稳定。德国银行业息差整体呈现下行趋势,2021年银行业息差为0.9%,处于较低水平。分类型看,合作银行、储蓄银行息差较高,2021年分别为1.5%、1.3%,高于大银行息差0.6%。


相较欧洲其他国家,德国银行体系较韧性较强。一方面,区域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保守的经营模式导致德国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业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发展相对缓慢,竞争力不足。但另一方面,这部分银行赋予德国银行体系较强的韧性。区域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持续提供稳定信贷支持,尽管大银行及州立银行因为深度介入衍生品交易与国际银行间市场等业务,受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冲击较大,但德国银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在危机后并未出现大幅波动。而希腊、西班牙等国家信贷规模在危机前迅速膨胀,危机爆发后显著下滑。


德国银行业ROE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资本充足率尚可,关注资产质量潜在压力。由于德国的长期低利率环境,且银行成本收入比高,德国的盈利能力低于其他国家的银行业。德国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较高,2019年为16.1%,在欧盟主要国家中排名第3位,主要由于银行业资产规模和加权风险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较为平稳,一定程度提升了风险抵御能力。资产质量方面,德国不良贷款率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上行有限,整体维持稳健。但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22年德国企业申请破产数量同比+4.3%,为2009年以来首次同比增加,且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更高,能源危机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或导致德国企业经营情况恶化,需持续关注德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潜在压力。



德意志银行:关注利率风险敞口及资产质量潜在压力

德意志银行风险事件缠身,股价持续承压。瑞士信贷风波引发的紧张情绪蔓延至欧洲银行业,欧洲多家银行股价受挫,德国第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一度跌约10%。德意志银行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2022年末资产规模同比-5%至1.43万亿美元。次贷危机前发力衍生品业务,一跃成为全能国际投行;2008年后却因诉讼事件、高额罚单、过度发行高风险债券、利润巨亏等深陷泥沼,股价接续下挫,引发市场对其经营前景的忧虑。2019年开启为期三年的“竞争取胜”战略转型计划,注重业务的经营性及可持续性,盈利能力有所回暖,但目前利率风险敞口仍然较大,风险抵御能力较为匮乏,俄乌冲突、企业破产叠加下关注资产质量潜在压力。


>>回顾:转型受阻,风波不断

金融自由化浪潮催化下快速扩张,成为业务覆盖全球的全能型银行。21世纪以来德意志银行深刻融入国际资本市场,在金融自由化与欧洲一体化的浪潮下快速扩张,将资源配置在金融衍生品等非传统领域,主营业务从传统商业银行信贷转变为全球性投行业务,形成轻资产、高杠杆的经营模式。1989年-2004年德意志银行收入增长四倍,美国地区业务在全球业务中的占比从2%上升到26%。2007年德意志银行资产规模同比+41%至2.94万亿美元,投行与交易业务占整体利润的比例达70%+,成为重要利润增长点。


次贷危机后遭遇重创,监管趋严下谋求转型。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德意志银行由于国际化经营,投行业务比重高且衍生品敞口较大,盈利能力严重受挫,净利润由2007年的94.54亿美元跌落至净亏损54.20亿美元,ROE下行32.51pct至-12.34%。次贷危机后,欧美金融监管当局对监管架构进行调整,要求衍生品交易通过中央对手方清算,增加了德意志银行的交易成本。2010年巴塞尔协议III出台,要求德意志银行压降债务,同时补充股东权益资本维持原来的业务规模,德意志银行被迫改变业务模式,开启转型之路。



转型接连受阻,巨额罚单压顶。2012年6月德意志银行推出“2015+战略”,聚焦削减加权风险资产、降低成本收入比、推动核心部门发展等。但本次转型效果平平,成本收入比不降反升,2015年达115.3%,ROE从2012年的7.28%下滑至2014年的5.42%。2015年德意志银行被指控操纵Libor,支付高达25亿美元罚金,当年净利润净亏损74.23亿美元,股价严重下挫。这一阶段欧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导致利息净收入持续下滑。2015年4月德意志银行推出“战略2020”,将重心放在提升业务集中度、退出高风险客户、提升资本充足率等方面,但本轮转型开启后ROE仍延续下滑趋势。



摒弃大投行经营思路,回归传统存贷业务。2019年7月,德意志银行宣布为期三年的“竞争取胜”战略转型和重组计划,决定放弃全球型投行的定位,回归存贷业务本源。相较前两次转型,本轮转型更加侧重风险化解和压降成本。首先,德意志银行调整部门架构,退出全球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压缩风险加权资产和利率类衍生品业务,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由2009年的17.2%提升至2022年的36.2%,衍生品资产占比39.4%压降至22.4%。再者,大力削减成本缓释支出压力,成本收入比从2019年的94.5%下行至2022年末的71.5%。ROE从2019年的-4.55%提升至2022年的9.14%,各业务条线发展较为均衡,企业银行及私人银行部门ROE表现相对亮眼。



>>现状:利率风险敞口高企,资产质量承压

战略思路摇摆不定,脱离传统存贷业务导致业务基础薄弱。过去激进的扩张战略下,德意志银行通过大规模并购快速进军美国投行市场,深度参与CDO、CDS等衍生品创新交易业务,叠加内部风控缺位,埋下潜在风险隐患,次贷危机后盈利能力受到重创。德意志银行于2009年提出压缩高风险投行业务,但2012年-2015年又坚持以投行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方向,最终在内外压力下被迫放弃了全球型投行的发展战略。尽管2019年的“竞争取胜”战略转型较为彻底,盈利能力有所修复,但目前利率风险敞口仍然高企,欧央行加息背景下需持续关注潜在压力。


衍生品业务以利率型为主,风险敞口较大。德意志银行利率敞口相较同业仍然较大,2022年证券投资、衍生品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分别为16%、22%,在欧洲头部银行中排名靠前。欧央行持续加息背景下,资产端证券投资产品存在减值风险,若流动性压力导致被迫抛售金融产品,或造成盈利受损。此外,德意志银行衍生品业务以利率类为主,2022年名义本金口径下利率衍生品占比高达77%,表明其衍生品业务更易受利率波动影响,欧央行持续加息下风险压力加剧。


企业破产潮席卷德国,关注资产质量压力。随转型推进,德意志银行逐步收缩风险敞口并补充资本,但相较同业而言风险抵御能力较为不足。2022年德意志银行核充率为13.4%(瑞士信贷为14.1%、瑞银集团为14.2%)。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陷入能源危机、供应链中断等困境之中;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更高,能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高,能源危机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德国企业经营情况恶化。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22年德国有14590家企业申请破产,同比增加4.3%。德意志银行工商企业贷款占比较高,2022年末工商企业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为44.3%。2022年下半年以来,德意志银行不良贷款率边际提升,拨备覆盖率略有下行,2022年不良贷款率为2.33%(瑞士信贷为1.29%,瑞银集团1.07%),资产质量较为承压。俄乌冲突、企业破产叠加下关注资产质量潜在压力。


法国:缩表银行偏多,盈利能力下滑

法国作为欧盟成员国第二大经济体,且22Q3末银行业资产体量占欧央行统计国家的34%,为欧盟成员国第一,故法国银行业整体特征与欧盟银行业特征类似,即:1)资产规模整体呈扩张态势,2021年末增速放缓,22Q3有所回升;2)资产结构以贷款为主,现金资产占比小幅提升;3)负债结构以存款为主,衍生类负债占比小幅提升;4)不良率整体向好,但拨备覆盖率有所下滑;5)盈利能力整体稳定、ROE\ROA在22Q3小幅下行;6)资本充足率稳中有升。




法国银行风险扫描

法国银行整体存在缩表、盈利能力下滑等问题。审视法国资产规模排名前三银行的经营情况,其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缩表、盈利能力下滑等,整体业绩表现在2022年显著承压。具体来看,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按总资产来看位列法国前三,资产规模分别达2.86、2.32、1.59万亿美元(2022年末),但三家银行自2020年以来资产都呈现持续缩表趋势,两年缩表幅度分别为6.1%、3.2%和10.9%,且存款占负债比例高、又均以活期存款为主,存在一定的负债稳定性风险。此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2022年资产质量呈现恶化趋势,不良率同比+14bp,拨备覆盖率同比-5pct;法国兴业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2022年净利润为21.3亿美元,同比-68.1%。


1、法国巴黎银行

资产规模位列法国第一、欧洲第二,在大型企业客户和高净值客户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法国巴黎银行由BNP和Paribas于2000年合并而成,业务遍及五大洲、七十五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末法国巴黎银行总资产规模达28560亿美元,排名法国第一、欧洲第二。法国巴黎银行以大型企业客户和高净值个人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在资产管理、消费信贷、租赁及房地产等业务领域有较强优势。


缩表幅度相对温和,活期存款占比较高。法国巴黎银行主要存在两方面潜在风险:1) 2020年-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从30422亿美元缩减至28560亿美元,缩表规模为6.1%,但较法国同业缩表幅度相对温和;2)2022年存款占负债的比例为40%,其中活期存款率达59%,负债稳定性存在一定风险。但整体资产结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指标较其余欧洲头部银行较优,风险相对较小。


2、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以农民和农村社区为基础的合作银行集团,农村、零售银行业务竞争力较强。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于1920年8月在法国地方信贷合作公司和地区金库的基础上建立,是互助合作性质的半官方的农业信贷机构,主要业务包括对个体农民的长、短期生产贷款、对地方公共事业的贷款、对农业合作社的贷款和家庭建房贷款等,该银行在法国国内具有广泛的零售银行网络和强大的农村银行业务,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达23217亿美元,在法国排名第二。


缩表幅度温和,关注盈利、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指标走势。法国农业信贷银行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较2020年收缩3.2%,缩表幅度较小。但盈利能力、资本、资产质量等指标有所承压,2022年净利润57.3亿美元,同比-17.1%,下滑幅度相对较大;2022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2%,同比-0.7pct,位于同业较低水平。此外2022年资产质量呈现恶化趋势,不良率为2.70%,同比+14bp,拨备覆盖率为70%,同比-5pct。



3、法国兴业银行

综合性银行集团,投资银行业务表现突出。法国兴业银行成立于1864年5月4日,是一家综合性的银行集团,截至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达15925亿美元,在法国排名第三。法国兴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上表现突出,借助于法国兴业集团的资源和关系网络提供综合、全面的金融服务,在各类证券交易、融资和并购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能力,与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高端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缩表幅度较大,盈利能力下滑。法国兴业银行2022年末总资产规模较2020年收缩10.9%,呈现显著缩表态势。2022年其活期存款率达56%,短期借款占负债的比例达27%,负债稳定性存在风险。2022年净利润为21.3亿美元,同比-68.1%,下滑幅度较大,主要受国内银行部门活动减少、汇率影响和运营费用增加的影响。法国兴业银行资产质量较2022年同比好转,但弱于可比同业,2022年不良率为3.13%,同比-17bp,拨备覆盖率为69%,同比+4pct。




意大利:不良贷款持续出清,关注后续趋势

意大利银行业资产规模整体平稳,风险抵御能力有待提升。意大利为欧盟成员国主要经济体,22Q3末银行业资产体量达3.05万亿美元,占欧央行统计国家的10%。近年来意大利银行业资产规模整体维持平稳,2019年陷入负增长后逐步回升。资产结构以贷款为主,负债端存款占比超过70%。意大利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为波动,2020年以来ROE有所回升。22Q3末资本充足率较21年末有所回落,资本补充情况整体不及德国、法国,风险抵御能力仍有待加强。




意大利银行业近五年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自金融危机以来,意大利银行已采取数项措施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如政府担保计划(Garanzia sulla Cartolarizzazione delle Sofferenze, GACS),该计划允许意大利政府为银行提供担保,以促进其不良贷款证券化,帮助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自2016年启动以来,GACS计划已经帮助意大利银行消化了巨额不良贷款。截至2022年9月,意大利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670亿欧元,较2017年9月下降210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81%。其中,坏账规模为270亿欧元,较2017年末减少1380亿欧元,在不良贷款中占比40.22%。2022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3.48%,坏账率1.40%,分别较2017年末下降10个、7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企业客户。意大利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发放给企业的贷款,相比之下来自居民的不良贷款规模较小。其中,来自非金融企业、家庭生产商和家庭的不良债务占比分别为71.5%、8.1%、20.4%。


制造业和服务业坏账规模占比高,中小企业问题较大。意大利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截止2020年,其中小企业数量约420万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员工数量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70%。中小企业每年为意大利贡献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创汇200多亿美元,是该国的经济命脉。而中小企业资产质量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2020年以来其不良生成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为中小企业集中的行业,意大利坏账集中于上述两行业。截至2022年9月,制造业坏账规模占比近27%,而批零和住宿餐饮代表的服务业占比达26%。


意大利银行风险扫描

意大利银行整体存在负债端活期存款偏高、资产端不良率偏高等问题。审视意大利资产规模500亿美元以上(2022年末)银行的经营情况,其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负债端活期存款偏高、资产端不良率偏高(大部分处于2%以上),整体业绩表现在2022年显著承压。具体来看,联合圣保罗银行、裕信银行为行业头部公司,资产规模分别达1.05、0.92万亿美元(2022年末),但两家公司均在本轮加息周期中持续缩表,2021-2022年累计资产收缩幅度分别超15%、20%,且存款占负债比例高、又均以活期存款为主,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风险。此外,如西雅那银行过去2年缩表幅度超33%、净利润转负;意大利资产管理银行证券类投资占比高(2021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总资产达45%)、2022年净利润显著下滑,均需关注其潜在风险。


1、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

总资产为意大利银行首位,欧洲领先银行之一。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创立于1925年,目前的实体是2007年1月意大利联合商业银行(Banca Intesa)和意大利圣保罗银行(Sanpaolo IMI)合并成立的新银行集团。新的联合圣保罗银行集团成立当时是意大利第二大银行、欧元区第三大银行,拥有6900亿美元的资产。2022年末其资产总额达到10451亿美元,位列意大利第一。


业务覆盖范围广泛,近年来业绩承压。作为一家全牌照银行,除了零售、对公等传统业务,联合圣保罗银行还开展财富管理、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集团通过遍布意大利的3600多家分支机构网络,为1360万客户提供服务,且在大多数地区的市场份额保持较高水平。此外,联合圣保罗重视发展国际业务,拥有超过950家分支机构和710万客户,包括在中东欧、中东和北非的12个国家地区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子公司。截至2022年末,集团保险事业部拥有1740亿欧元的直接资金和技术储备,资产管理部管理资产3040亿欧元。2018-2021年,集团营业收入从240亿美元增长至28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6%。2022年业绩有所下滑,实现营业收入226亿美元,同比-21%;归母净利润46亿美元,同比-7%。


缩表现象较为明显,活期存款占比较高。2020-2022年末,联合圣保罗集团总资产规模从12257亿美元缩减至10451亿美元,缩减规模达14.7%,显著压缩。截至2022年末,集团向客户提供的贷款、交易证券、HFS、衍生品资产分别占比46%、5%、5%、2%,同时,集团在意大利国内市场的客户贷款总额中所占份额约为19.9%。从负债端看,存款占负债比例达58%、活期存款占存款比例达93%,或存在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2、裕信银行

历史悠久且客群广泛,经历多次并购逐渐壮大。裕信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创立于1473年,有着超过4000万用户,业务遍及22个国家。裕信银行的核心业务主要分布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南部等较富裕地区,以及中欧、东欧,在亚太地区也有布局。公司拥有超过8500家分行,通过合资企业提供零售和私人银行,企业和投资银行,融资租赁,保理和保险等银行产品。由于在西欧和东欧的战略地位,它还拥有该地区最高的市场份额之一。2000年,公司收购了北美资产管理公司先锋集团(Pinoeer Group),并与Europlus公司合并成立了先锋投资管理公司,发展成为意大利顶级资管公司和欧洲第三大互助基金管理商。2005年6月,公司斥资151亿欧元并购德国第二大银行裕宝银行(HypoVereinsbank AG),达成欧洲境内最大的跨国银行并购交易之一。2007年5月,公司合并卡普塔里亚银行集团(Capitalia Gruppo Bacario)组成裕信银行(UniCredit S.P.A.)。2019年,公司宣布了一项新的为期四年的战略计划,包括回购价值20亿欧元的股票并裁员8000人,以应对意大利缓慢的经济增长和负利率。2022年1月,公司根据其精简国际业务和削减成本的计划,将不再向亚太地区提供基本银行服务。


资产规模连续两年下降,缩表趋势突出。2020年以来,公司缩表趋势突出,2022年公司资产规模为9188亿美元,同比降低12%,是资产规模下降的第二年,2021年资产规模为10437亿美元,同比降低8%。盈利能力波动较大,2020年净利润为负,2021年实现扭亏为盈。从负债端看,存款占负债比例达62%、活期存款占存款比例达88%,或存在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3、意大利西雅那银行

历经500年发展,目前是意大利第三大银行。西雅那银行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成立于1472年;2007-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西雅那银行收购竞争对手Banca Antonveneta银行,由此完成从区域银行到全国性银行的转变;2009年,西雅那银行与德意志银行和野村证券曾经签订的3年期衍生品合约损失7亿欧元;之后西雅那银行的亏损额和不良债务仍在增加,2016年亏损33.8亿欧元,不良贷款率达22%;2017年,西雅那银行通过出售比利时子公司和卡业务来自救,但该年仍录得亏损,同年,在增资83亿欧元后,经济和财政部成为西雅那集团的大股东。西雅那银行目前是仅次于意大利裕信银行和圣保罗银行的意大利第三大银行。截至2022年末,西雅那银行总资产规模1287亿美元。


盈利能力下挫,关注缩表风险。西雅那银行集团主要有两大业务部门,其中,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在银行和金融的各个领域开展业务,覆盖从传统银行、特殊用途贷款、资产管理、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Widiba则作为集团的直销银行,为意大利各地的个人顾问提供全面且可定制的在线平台。近几年,西雅那银行多数情况处于亏损状态,2019-2022年,西雅那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11.56亿美元、-19.26亿美元、3.66亿美元、-1.58亿美元。截至2022年末,西雅那银行总资产规模1287亿美元,同比下降18.0%,相比于2020年末的1838亿美元,缩减规模达30%。



4、意大利资产管理银行

多渠道综合银行,率先拓展线上业务。意大利资产管理银行(Banca Mediolanum)成立于1997年,由Programma Italia公司创立,是一家综合多渠道银行。公司利用电话和电视联系客户,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具创新性的电话银行。公司于2000年开发网络服务,建立起复杂的交易网络,扩大了客户访问范围,形成多渠道全面银行业务。公司在意大利证券交易所上市,自2015年底成立以来一直是富时MIB指数的成分股。


利润下滑、存在缩表趋势,证券投资占比较高。2022年末公司资产规模为788亿美元,同比降低6%,存在一定程度的缩表情况;2022年净利润为5.5亿美元,同比降低35%,利润下滑显著。公司交易型金融资产/总资产的比例高达45%,证券投资占比较高,需要关注其潜在投资端风险。


风险处置:欧洲问题银行如何处置?

监管:欧洲银行破产与处置框架

单一处置机制的推出旨在有序处置问题银行,降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后,各国货币开始寻求对“太大而不能倒闭”的金融机构的替代性风险处置方案。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框架关键要素》基础上,各国纷纷完善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体系,美国于2010年颁布了《多德-弗兰克法案》。2014年欧盟则出台了《银行恢复与处置指令》(BRRD)和《单一处置机制规章》(SRMR),提供除正常破产程序之外的解决办法。单一处置机制(SRM)旨在有序处置问题银行,将其对社会和财政的影响降至最低。SRM与欧洲单一监管机制(SSM)和欧洲存款保险计划(EDIS)共同构成欧洲银行业三支柱监管体系,SRM其下设单一处置基金(SRF),必要时将用于银行救助。截至23年1月1日,纳入SRB监管体系下的银行共有115家,包括欧央行直接监管的所有银行及其他跨国银行集团。


进入救助流程需要经过恢复计划评估、私人措施评估、公共利益评估(PIA)三大流程。当银行发生经营困难时,欧央行首先会对银行“失败或可能失败(Fail or Likely To Fail;FOLTF)”做出评判(一是银行存在违规行为;二是银行资产已经或可能低于负债;三是银行已经或可能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四是银行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公共财政救助)。SRB则负责评估是否有监管和私人部门措施是否能帮助银行脱离困境,即任何其他私人部门措施、监管措施包括早期关于措施和资本工具减记和转换都无法阻止问题银行在合理时间内经营失败。此后SRB会对问题银行开展公共利益评估(Public Interest;PIA),主要基于对防止金融风险传染、保护储户和投资者利益、保护公共资金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进入处置程序符合公众利益且有助于处置目标的实现。


SRB共有四类处置工具,MREL要求确保银行资金充裕。在银行满足处置条件后,SRB会着手制定处置方案,方案涉及处置工具的选择和SRF资金的使用。在进入救助程序前,银行的资本工具需要被减值或转换。SRB共有四种工具,包括自救工具、业务出售工具、过渡机构工具、资产分离和资产管理工具。自救工具一般不轻易使用,多用于处理大型复杂银行风险,通过将负债转换为普通权益工具或通过减记负债本金来实现损失吸收。SRB十分重视自救工具,日常对管辖的金融机构分不同重要性提出自有资金和合格负债最低要求(MREL;只有可以直接减记或债转股的无担保债务可被认定未符合MREL的资金),较TLAC监管更为严格,旨在为金融机构事后自救留下充足的空间。


案例:Sberbank Europe AG—俄乌冲突的“牺牲品”

Sberbank Europe AG 是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在欧洲的分支机构,在德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捷克等地设有分行,公司共有185家分支机构,合并报表总资产136.4亿欧元,在欧洲银行联盟(奥地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总资产合计68.2亿欧元。


欧美金融制裁导致Sberbank面临流动性危机。由于英美和欧盟等各国纷纷宣布对俄罗斯采取金融制裁,Sberbank在欧洲面临流动性危机,存款大幅流出。当局对其母子公司均做出了“失败或可能失败(FOLTF)”的判定。2022年3月1日,SRB决定将该集团克罗地亚子公司Sberbank d.d.的所有股份转让给Hrvatska postanska Banka d.d.(克罗地亚邮政银行);将斯洛文尼亚子公司Sberbank Banka d.d.的所有股份转让给Nova lujubljanska Banka d.d. (NLB d.d.);而对于奥地利母公司则不采取救助措施,进入破产清算流程,破产后10万欧元以下的存款将由奥地利存款担保系统处理。


母子公司不同的处置方式主要出于各地风险传染性的考量。根据SRB出具的评估意见,就奥地利母公司而言,其不满足“公共利益评估”,在奥地利当地对于行业和经济并没有关键作用,公司的破产不会破坏当地的金融环境;而子公司在本地重要性相对更高,倒闭可能会对所在地的金融稳定性造成较大破坏,体现在包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连续性等方面。从客户数看,Sberbank奥地利母公司拥有65,000名客户;在克罗地亚有约84,000名客户;斯洛文尼亚子公司有约49,000名客户。从SRB历史处理的银行破产或处置案件来看,银行破产后是否带来传染性风险是公共利益评估的重要考量;而欧央行在判断FOLTF时,则主要依靠SREP的评估结果,更加关注银行的资本、流动性以及其他经营许可所依赖的其他监管要求(如内部治理、运营能力、稳健性等)。


终曲:瑞信被瑞银集团收购

瑞士信贷被瑞银集团折价收购。当地时间3月19日,瑞银以每股0.76瑞郎、总价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的价格正式收购瑞信。瑞信收购价格较3月17日股价及市值明显折价,沙特国家银行持股比例9.88%,为第一大股东,原有股东将遭受损失。同时,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瑞信面值约合173亿美元的AT1债券将被完全减记为0,以增加该行的核心资本,成为欧洲AT1市场发生的最大一次债券减记事件。此外,瑞士央行将向瑞银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以支持收购顺利完成。


瑞银集团:瑞士最大银行,财富管理领域久负盛名

瑞士规模最大的银行,业务持续向全球拓宽。瑞银集团(UBS)成立最早可追溯至1862年,1997年由瑞士联合银行(UBS)和瑞士银行公司(SBC)正式合并而成,得益于早期商业银行业务,公司积累了的大量优质客群。经多次并购重组后,瑞银集团目前已成为瑞士最大的银行,2022年末公司资产规模达1.1万亿美元。若瑞银收购瑞士信贷,将打造欧洲最大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之一(瑞银22年资产规模5750亿美元,为瑞士第二大银行)。扎根于瑞士发达的金融环境,瑞银集团业务不断向全球开拓,目前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通过不断的收并购,瑞银在美洲、亚太、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业务快速开拓。


财富管理业务护城河稳固,驱动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9亿美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6.3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公司投行业务遭严重亏损,危机后公司重新审视自身业务,确立了“专注全球财富管理和瑞士全能银行,以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为辅”的战略,逐步向轻资产的财富管理业务转型,财富管理在公司业绩贡献持续提升。22年公司全球财富管理部门实现净收入189.7亿美元,以集团35%的资产贡献了55%的净利润。从收益结构上看,瑞银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利息收入占比较少,22年仅占比18.1%。公司聚焦高净值客户,依托于商业银行业务带来的庞大客群,财富管理业务持续开拓,得益于轻资产业务的高效率运营,驱动公司ROE持续提升,22年公司ROE为13.0%。


展望:欧洲银行业风险需持续关注 

加息背景下关注金融风险传染蔓延。引发本轮银行业危机蔓延的导火索主要是通胀下的持续加息。在此前持续的负利率下,欧洲银行业实际上受益于加息周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且基本面情况保持稳健。本轮加息下频发的挤兑事件实则是市场恐慌情绪的体现。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的风险来源不同,但主要都是因自身管理不善,本身不存在演绎成系统性风险的逻辑。但在此前国际环境、地缘政治等多因素的影响下,欧洲整体宏观环境较为承压,瑞信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更大,市场信心恢复需要时间。在瑞信暴雷后,3月16日欧央行宣布再次加息50bp,可能进一步加剧欧洲金融不确定性,需持续关注后续政策方向。


欧洲杠杆率仍高,AT1减记后加大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短期快速加息将带来资产价格的快速波动,高通胀、弱增长的环境将进一步加剧债务偿付的压力。瑞信AT1债券减记后,引发的市场担忧情绪造成欧洲债市及股市波动,或加大其他银行(尤其是欧洲银行)发行新AT1债券的难度。虽然欧元区居民和政府部门杠杆率较金融危机时期已有所改善,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且内部看,各成员国之间差异加大,尤其是一些南欧边缘国家杠杆率仍高,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滞胀压力加剧的背景下更容易受到冲击。


成员国内部分化,欧洲地区跨区监管难度较大。虽然欧洲整体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健,但各地区之间分化较大,无论是经济基本面还是监管政策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跨区域的风险处置带来了较大困难。而系统重要性银行往往经营区域较广,针对跨区经营的银行,需要短时间内协调各地的资源和监管政策。Sberbank只是一家相对较小的银行,但2022年3月14日SRB主席Elke König在SRB和欧洲央行的联席会议发表演讲时曾提到,在Sberbank救助案例中,管理一家跨司法管辖区经营的倒闭银行具有极大挑战性。相较于其他国家,欧洲地区的跨区域监管面对更大的压力。


风险提示

1)欧洲央行加息超预期。或造成负债端存款持续流出,资产端风险资产价格持续下跌,为金融机构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2)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相对稳定,但资产质量可能因外部因素出现波动。


相关研报

研报:《从瑞信风波透视欧洲银行风险压力》2023年3月22日

安娜 S0570522090001 | BRR567

沈娟 S0570514040002 | BPN843

王可 S0570521080002 | BRC044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mainland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华泰睿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