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小尼姑到大唐国母:武媚娘的不甘心与不认命

2017-05-24 易中天 易中天

从小尼姑到大唐国母:武媚娘的不甘心与不认命

文 / 易中天



入宫的故事

不要怕出身低


  武则天原本并不能当皇后。

  她不是唐高宗李治的女人,而是李治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的,进宫时只有十四岁。据说,当时她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就像生离死别。小姑娘却满不在乎地说:去见天子焉知非福,何必哭哭啼啼地儿女情长?

  之后的经历便鲜有信史可言。官修史书遮遮掩掩,民间传说五花八门,大体上可以确定的是:武姑娘被唐太宗册封为正五品的才人,赐号武媚,人称武媚娘

  她在宫中波澜不惊无所事事地度过了十一年光阴,又在太宗皇帝去世后按照惯例进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时年二十五岁。

  做尼姑当然不是武媚娘的心愿,她的奋斗目标至少也是正二品的嫔,或正一品的妃,还得是受宠的。但显然,太宗皇帝并没有给她机会。相反,随着老皇帝的驾崩,她的远大理想也灰飞烟灭,多半只能在青灯古佛前了此一生。

  在一般的女人看来,这就是了。




李治的故事

善于借力


  非比寻常的武媚娘却是决不肯认命的,她的蜘蛛网也早就悄悄地搭在了一个年轻男人的身上。这个人当然就是后来的高宗李治,时间则应该是在太宗皇帝病重期间。

  当时李治以太子的身份在御前亲侍汤药,武媚则因才人的职务而负责饮食起居。两人频繁相遇,或日久生情,或一见钟情,或眉目传情,甚至以身相许,都是完全可能的。 

  但问题在于,皇帝也得遵守礼法。毕竟,武媚娘既是先帝之妾,又是出家之人。没有正当理由和坚强后盾,重入后宫就是一厢情愿。

  这时,一个蠢女人帮了他们的忙。

  这个女人就是王皇后。




宫斗的故事

占据有利位置

 

  王皇后出身名门,又是太宗皇帝亲自挑选,无疑正派贤淑端庄大方,足以母仪天下。然而唯其如此,她在丈夫眼里便未免缺少魅力,床上功夫更是无从谈起。李治虽然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并不等于没有性的需求,更不等于他就只能凑合。

  不!他还有萧淑妃。这个女人既跟他颠鸾倒凤,也为他生儿育女,正宫娘娘的肚子却始终鼓不起来。

  皇后认为,这都是萧淑妃害了自己。

  于是,跟所有利令智昏的蠢女人一样,皇后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得计的馊主意:把那偷情的小尼姑接进宫来,让她去跟小贱人萧淑妃撕咬,以毒攻毒,自己坐山观虎斗。

  有了皇后的支持,武媚娘很快就如愿以偿。她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轮,并迅速升级为九嫔之首的昭仪

  王皇后却得自己吞下苦果。她的主意也许不错,只可惜找错了对象。没错,小尼姑刚进宫时,在皇后面前乖巧得就像一只猫,也成功地让皇帝疏远了萧淑妃,甚至并不像萧淑妃那样独占皇帝。但是她的温顺、她的隐忍、她的一颦一笑都有一个远大目标,那就是取王皇后而代之

  愚蠢的皇后终于发现自己是引狼入室,曾经相互仇视的两个女人也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更加危险的情敌,却可惜为时太晚。

  武昭仪已经为当今圣上连生三胎,李治这头大尾巴羊也决心投入狼的怀抱,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王皇后的故事

走群众路线

 

  一方面,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明争暗斗;另一方面,武昭仪稳操胜券。

  事实上从进宫那天起,她就一刻都没闲着,而且很快就看清了形势。首先,王皇后无懈可击,却也毫无魅力,并不被皇帝宠爱,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其次,今后她的战场就是后宫,而后宫不过方寸之地。第三,像她这样的女人是既遭鄙薄又招忌恨的。只有改善环境,才能站稳脚跟;也只有步步为营,才能克敌制胜。而且,这一点都不难。

  的确,武媚娘天赋极好。早在太宗时代,她就明白能在后宫这是非之地制造是非的,不是皇后更不是皇帝,而是那些不起眼的奴仆,尤其是宫女。正因为她们地位卑贱,所以无人防范;也正因为她们人微言轻,所以无人怀疑。但当需要压死骆驼的稻草时,随便抽出一根都能管用。

  稻草需要培育,武昭仪当然会。

  因此,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与王皇后不同的做派。王皇后和她的家属,仗着出身名门地位高贵,从来就不把下人放在眼里。武昭仪却非常懂得如何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尤其是拉拢那些憎恶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人。结果怎么样呢?后宫布满了她的亲信,布满了她的线人。

  由于武昭仪精心布局。对于引起轩然大波的“杀婴案”(详情请读《易中天中华史15:女皇武则天》),王皇后百口莫辩,只能寄希望于朝廷大臣。 

 



元老派的故事

永远不要轻敌


  可惜大臣更不管用。

  元老重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倒是站在王皇后一边,可惜刚一交手就败下阵来。他们很可能把事情想简单了,也把对手看简单了。他们显然没有想到,李治竟会那么受武昭仪的操控和影响,而且这娃娃犟起来会像一头驴。因此,当高宗皇帝在退朝之后召集秘密会议时,这些人都掉以轻心。

  其实高宗皇帝也稀里糊涂。他的目的,当然是要废了王皇后,另立武昭仪。然而给出的理由是皇后无子。但这难免底气不足,再加上平时就忌惮那些元老派大臣,结果李治的一番话便说得软弱无力结结巴巴,连他自己也觉得是强词夺理。

  元老派立即举牌反对。

  挺身而出的是褚遂良,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

 

王皇后:


1、出身名门。

2、先帝所选。

3、并无过错。

 

  三句话都讲得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尤其是王皇后曾经为先帝披麻戴孝三年,符合大唐律法不得休妻的规定。李治无可反驳,只好不欢而散。

 



夺宫的故事

既要拼智慧,又要拼霸气

 

  又一轮夺宫之战打响时,阵线似乎很分明。

  天平明显地倾斜。武昭仪这边,只有一帮新提拔的小人如李义府、许敬宗之流,加上后宫微不足道的奴仆。高宗皇帝虽然支持她,却软弱无力摇摆不定。

  王皇后那边则阵容强大,立场坚定的至少有太尉长孙无忌,尚书省副长官右仆射褚遂良,中书省长官中书令来济,门下省长官侍中韩瑗(读如院),已占到国务委员的半数以上。

  只有一个人态度暧昧,他就是司空李绩。李绩是当朝重臣,他的意见有相当的份量。

  于是,皇帝不耻下问地向李绩道出了自己的烦恼: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顾命大臣都不同意,是不是该就此止步?

  李绩说:这是陛下家事,何必再问外人?

  平平淡淡一句话,却立马点醒梦中当局。是呀,朕的家务事,何劳国务委员和三省六部过问?同时,李绩这个不是态度的态度也等于变相地告诉李治:并非所有的元老重臣都一边倒地反对废王立武,皇帝陛下不妨独断专行。

  一言兴昭仪,武媚娘咸鱼翻身。李治下诏立武昭仪为后。 




册封的故事

成功当上皇后


  十一月一日,帝国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礼使英国公李绩将皇后玺绶恭敬地递给武昭仪,然后盛装的新皇后来到肃仪门,接受文武百官和四夷君主的祝贺。

  这种朝拜皇后的仪式是由她别出心裁首开先例的。 

  武媚娘,这个木材商平凡的女儿,老皇帝卑贱的侍妾,感业寺寂寞的尼姑,唐高宗宠爱的情人,终于一步登天,成为大唐王朝的国母。


END



本书更多精彩看点 

· 无字碑为何无字?

· 狄仁杰自救传奇

· “请君入瓮”成语典故

· 武则天的“则天”何意?

· 史上最窝囊的皇帝

· 电影的错觉: 武则天其实并没有把情敌塞到酒坛子里

· 为什么说聪明的皇帝既用君子又用小人?

· 唐代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邵守愚读中华史书评”之《如果武则天活在万历十五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