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幸福的“太行公交”
在太行山深处的太焦铁路上,只有三节车厢的8171次列车,每天准时在大山深处蜿蜒辗转,本次列车由太原开往大平方向,沿途停站22个,全长198公里,最贵的票价仅14.5元。
8171/2次列车于1993年5月1日开行,一天约有50-60余名乘客,20余年来,约服务6万余名老区群众。列车从郝村站进山,社城站出山,逢站必停,串联起20余个自然村,被乡亲们亲切的称为“太行公交”。
行驶在太行山中的“太行公交”
10月3日,正值“两节”小长假,记者开启“太行公交”之旅,只见车厢内干净明亮,车窗玻璃上贴着“太行公交,提质之路”字样的窗花,乘客有的回乡探亲、有的旅游出行,车内基本坐满,却不拥挤。
列车上,一位手持相机的少年引起了记者注意,经过攀谈,记者了解到,少年叫王子安,13岁,来自榆次,他是个超级火车迷,从小就喜欢火车。出门旅游宁愿坐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也绝不坐飞机。
他说,绿皮火车的声音是特别好听的,车轮撞击铁轨,你能听到力量和节奏,到了道岔处,声音会变得凌乱起来,这种感觉就像是交响乐到了一个小高潮。“这是我去年寒假拍的,刚好跟这趟车是同一辆!”王子安拿着自己的相片兴奋的告诉记者。
岳志刚常年在榆社电厂工作,父母和女儿在榆次生活,假期来临,他特地接女儿到榆社过中秋,乖巧的女儿在列车窗边读书、做作业,充分利用了旅途时光。“女儿在榆次晋华小学读四年级了,我平时一有时间就回回来看看她,8171/2次时刻列表也非常适合我们上班族。”两地生活的岳志刚对这趟“慢火车”,有着特殊的感情,“不怕回不了家,每次上车都有‘回家的感觉’!”
因为列车票价非常便宜,多年来,沿途乡亲经常乘坐这趟列车到榆社、武乡和沁县赶集,列车员早已和他们成了熟人。谁大概是哪个地方的人,老乡们谁家种了几亩地,谁家有核桃、红枣、小米、土鸡蛋,甚至谁家娃娃考上大学了,或者把家搬到了县城去住,他们都像了解自家的亲戚一样了解,有时候还帮他们给亲戚捎带东西。
“本次列车主要服务老区群众,站站停,同时也是通勤车,方便沿线职工上下班。在运行过程中,还承担了为沿线站点运送生活物资的任务。”车长聂鑫森介绍道,“自客运段接管该车以来,我从车务内部卫生、消杀测温、微笑服务、帮扶重点旅客等方面做好提质工作。”
工作多年来,聂鑫森说也见证了“太焦线”沿线的变化,从以前的绿皮车,到现在的快车、高铁,车辆、型号都全面升级;8、90年代沿线都是高山、平房,现在不仅有楼房、高层,小公园也建起来了、绿化不断完善;沿途的村民通过火车将山货推广了出去,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还有一部分老乡在政府的帮助下,也搬到了县城的安置房里……他和无数的列车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铮铮诺言。
“火车要快也要慢。”如果说高铁是中国高速发展的速度,那么绿皮慢火车传递的就是不让大山里任何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来源 | 晋中新闻网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