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脱发青年计划:古人防脱发妙招全揭秘
现在工作生活压力大,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发愁的事儿。
有人愁脱贫。
有人愁脱单。
还有人愁脱发。
作为困扰九零后的三大难题之一,脱发这件事真心伤不起。
多少中年少女每天早上面对镜子,内心都是这样的弹幕: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发际线!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脱发girl!
其实,古人也曾发出过同样的呐喊。
比如唐代的诗人白居易曾经作过一首《嗟发落》,诗云:“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从白天到晚上的愁脱发,压力非常大了。
杜甫认为自己的症状更严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脱发脱得簪子都插不住了有没有?
然而陆游表示:你们都闪开,我要带梳子上实锤了。你看我“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妥妥的脱发晚期,已经严重影响了颜值。
看到这些古代名人们也同样被脱发问题所困扰,各位脱发青年的心理是不是平衡多了?
那么重点来了:古人有没有什么养护头发的好方法呢?
古代防脱发的大招,首选当然是中医了。
在我国流传下来的众多中医典籍中,关于生发护发的疗法记载还是很多的,比如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记载了不少生发养发的方子。
然而,但是,可是……
其中一些秘方着实比较惊悚,对于非医学专业的宝宝们来说,此处有可能需要一个高能预警。
就拿一则治疗发鬓脱落的外用膏方来说吧,刚开始的画风还是很正常的:
比如:“莽草(一两)、防风、升麻、白芷、荠(各二两)”。
可是看到后面……
“蜣螂(四枚)”???
对,就是大家常识中那种熟悉的昆虫。
“豹膏,熊膏。”
Wtf……好生猛。
“猪脂,马鬐膏。”
心好累,感觉不能再爱了……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非专业人士很难突破中医的谜之次元壁啦。实际上,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都能入药,对于生发是有一定的疗效的。
如果实在接受不了,也没关系,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学领域也有一些比较符合大众认知的药方,元代《御药院方》中记载的“长发滋荣散”就是一例。
它的配方只有两种:生姜加人参。
用法也是简单粗暴:各一两研成细末,每隔一天用生姜切断蘸药末擦脱发之处。
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有效的,这种生姜和人参的黄金组合对于活血生发有很好的功效,不但能治疗脱发问题,眉毛胡子稀疏也适用!
其实呢,古人防脱发也不一定非要用药,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如果能做好,也能收到很好的防脱效果。
比如——梳头!
没错,梳头是有讲究的。
首先是梳头的时间。
早在三国时期,嵇康的《养生论》就说了:“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因为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的养生如果能顺应天时,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护发当然也不例外。
第二是梳头的频率。
宋朝的医家方书《圣济总录》曾经提到:“梳欲得多,多则去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意思是多梳头能刺激和疏通血脉,坚固发根。
一个人血气足、发质好,自然而然就不会脱发了。
同样的道理,要想加快防脱发的治疗速度,还可以尝试一下梳头的进阶版:穴位推拿!
划重点时间到了,脱发青年们请做好笔记!牢记这几个防脱发的明星穴位,它们是——
百会穴,风池穴,风府穴,角孙穴。
这几个穴位都是生发神穴,按摩的时候,用拇指的指腹以适当的力度顺时针揉按,感到酸胀的时候就说明你的按摩手法及格了。
长期坚持下来,必有奇效,而且安全系数高,绝无副作用。
做好头发的营养也很重要。
早在秦汉时期,古人就形成了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沐浴的习惯。
在人人都长发飘飘的古代,虽然没有五花八门的洗发水、护发素,但聪明的古人却制作出了了原生态、纯天然的养发神物:头油。
最早的头油又叫“兰膏”、“兰泽”,用动物油、芝麻油加上香料制成,原本是给头发定型用的。
随着配方的不断更新,才慢慢发展出了生发、乌发这些功效。
《本草纲目》的作者,中医界大咖李时珍就说过,茉莉花有生发的作用,用茉莉花制成的头油对于脱发青年特别适用。
清朝的名医王士雄则认为茶油对头发最有营养,能够“泽发生光”,而且茶油的质地比其他油脂要清,既能养发,又不会造成“中年油腻”的印象,头发得到了充分的滋养,还能保持油脂平衡,自然也就不会掉发了。
来源:古人很潮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热文推荐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