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读懂尿常规报告单

2016-08-22 HAOYISHENG


尿常规检查在药学及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每年都有,不过每年基本上都没怎么考到,建议没有时间学习的可以忽悠这章节的内容,不过这是基础的知识,大家最好学习了解!


先看报告单




尿液酸碱度(pH)

尿液酸碱度反映了肾脏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的能力,人体代谢活动所产生的非挥发性酸,如硫酸、磷酸、盐酸及少量丙酮酸、乳酸、枸橼酸和酮体等,主要以钠盐形成由肾小管排出;而碳酸氢盐则有重吸收。肾小管分泌氢离子与。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交换,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咀流量可影响尿酸碱度。

>>>>

参考值

干化学试带法:pH 5.0~7.0。

>>>>

临床意义

1. pH值增高

(1)疾病代谢性或肾小球性中毒、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2)用药  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二三醇等,使尿液pH增高。


2. pH降低

(1)疾病  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高热、失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

(2)用药  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使尿液pH降低。


尿比重(SG)

尿比重系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为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通过肾脏排出水分和多种固体物质进行调节。尿比重数值的大小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而与尿内所含溶质(盐类、有机物)的浓度成正比,与尿量成反比。

>>>>

参考值

干化学试带法:1.015~1.025。

>>>>

临床意义

1.尿比重增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血容量不足等。


2.尿比重降低

大量饮水、慢性肾炎、肾小球问质疾病、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多尿期及尿崩症等。


尿蛋白(PRO)

正常人24小时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极微,用一般定性方法常检测不出。但当人体肾脏的肾小球通透性功能亢进(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蛋白质进入尿液中,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便会m现蛋白尿。此外,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也会产生蛋白尿。

>>>>

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20~80mg24h。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

临床意义

1. 生理性蛋白尿

由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持续时问短,诱因接触后消失。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2. 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尿蛋白通常<3g/24h尿,但也可达到>20g/24h尿(肾病综合征)。


(2)肾小管性蛋白尿通常以低分子量蛋白质为主(β一微球蛋白),常见于活动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汞、铅、镉)损伤。


(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损。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4)溢出性蛋白尿  肾脏正常,而血液中有多量异常蛋白质。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出现的本一周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时的肌红蛋白尿。


(5)药物肾毒性蛋白尿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


其他如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所出现的蛋白尿为假性蛋白尿。


尿葡萄糖(GLU)

尿液中糖类主要为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微,用一般检测方法呈阴性反应。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水平、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速度、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速度和尿流量。当血糖阈值超过肾阈值或肾阈降低时,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最大能力时,则出现糖尿。

>>>>

参考值

干化学试带法定性:阴性。

>>>>

临床意义

尿糖阳性见于:

1. 疾病

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α、β细胞胰腺肿瘤、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等。


2.饮食性糖尿

健康人短时间内过量进食糖类,妊娠末期或哺乳期妇女可有一时性生理性糖尿。


3.暂时性和持续性糖尿

暂时性糖尿见于剧烈运动后、头部外伤、脑出血、癫痫发作、各种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用量过大等;而持续性尿糖多见于原发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等。


4.其他

烧伤、感染、骨折、应用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蛋白同化激素)也可引起尿糖阳性。


尿胆红素(BIL)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正常尿液中不会含有胆红素,尿胆红素的检出是提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指标。在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

参考值

干化学试带法定性:阴性。

>>>>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

(1)肝细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


(2)阻塞性黄疸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手术创伤所致的胆管狭窄等。


尿隐血(BLD)

尿隐血即反映尿液中的血红蛋白(Hb)。正常人尿中无游离Hb。当有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破坏,大量Hb释放入血液形成血红蛋白血症,若含量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则游离Hb可经肾小球滤出,当超过1.00~1.35g/L时,Hb可随尿液排出,即为血红蛋白尿。

>>>>

参考值

尿血红蛋白:阴性。

>>>>

临床意义

尿中m现血红蛋白是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之一,因此尿Hb测定有助于血管内溶血疾病的诊断。引起溶血的疾病有以下因素。

(1)红细胞破坏如心脏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剧烈运动、肌肉和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等。


(2)生物因素如疟疾感染、梭状芽孢杆菌中毒。


(3)动植物导致的溶血  如蛇毒、蜂毒等。


(4)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如DIC。


(5)服用氧化剂药物  如阿司匹林、磺胺、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等。


(6)免疫因素  如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血型不合的输血。


尿中白细胞(LEU)

正常成人的尿液中可有少数白细胞,超过一定数量时则为异常,白细胞尿中多为炎症感染时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已发生退行性改变,又称为脓细胞。

>>>>

参考值

干化学试带法定性:阴性。

镜检法:正常人混匀一滴尿WBC  0~3/HP。

离心尿:WBC  0~5/HP。

均匀尿全自动有形成分分析仪法:男性WBC  0~12/μl。

>>>>

临床意义

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女性白带混入尿液时,也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


尿沉渣管型

尿沉渣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或细胞及其碎片在肾小管内聚集而成,尿液中出现管型是肾实质性病变的证据。常见的管型种类包括有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和细菌管型。

>>>>

参考值

镜检法:0或偶见(0~1/HP,透明管型)。

>>>>

临床意义

(1)急性肾小球肾炎  可见较多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还可见红细胞管型。


(2)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偶见脂肪管型、蜡样管型和宽大管型。


(3)肾病综合征常见有脂肪管型,容易见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有透明管型。


(4)急性肾盂肾炎  少见有向细胞管型,偶见有颗粒管型。


(5)慢性肾需肾炎  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


此外,尿沉渣管型异常尚可见于应用多黏菌素、磺胺嘧啶、顺铂等药物所致。


尿沉渣结晶

尿沉渣中的无机沉渣物主要为结晶体,多来自食物和盐类代谢的结果。正常人尿沉渣中的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最为常见,一般临床意义不大。而有些结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参考值

正常尿液的结晶有磷酸盐结晶、草酸盐结晶和尿酸盐结晶等。

>>>>

临床意义

(1)磷酸盐结晶常见于pH碱性的感染尿液。


(2)大量的尿酸和尿酸盐结晶提示核蛋白更新增加,特别是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疗期问,如发现有X线可透性结石并伴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则为有力的证据。


(3)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4)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草酸盐尿增加提示有小肠疾病及小肠切除后食物中草酸盐吸收增加。


(5)胱氨酸结晶可见于胱氨酸尿的患者,某些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可伴随有胱氨酸结石。


(6)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常见于有严重肝病患者的尿液中。


(7)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脂肪醇结晶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


(8)服用磺胺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痫酮等药物,可出现结晶尿。


尿酮体(KET)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13一羟丁酸、丙酮,是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酮体在肝脏产生,在血液中循环,在其他组织中氧化生成CO2和H2O,但在正常人体中极少有酮体。当糖供应不足和组织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降低时,脂肪氧化加强。如酮体产生的速度大于组织利用的速度,则血液中酮体增加出现酮血症。

>>>>

参考值

定性:阴性。

>>>>

临床意义

(1)非糖尿病酮尿

婴儿、儿童急性发热,伴随有呕吐、腹泻中毒常出现酮尿;新生儿如有严重酮症酸中毒应疑为遗传性代谢性疾病;酮尿也可见于寒冷、剧烈运动后紧张状态、妊娠期、低糖性食物、禁食、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病质、麻醉后、糖原累积病、活动性肢端肥大症及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分泌过度等。另外,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等热病及氯仿、乙醚、磷中毒也可见尿酮体阳性反应。


(2)糖尿病酮尿糖尿病尚未控制或未曾治疗,持续出现酮尿提示有酮症酸中毒,尿液中排出大量酮体,常早于血液中酮体的升高。严重糖尿病酮症时,尿液中酮体可达69/d。


尿淀粉酶(UAMY)

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葡萄糖苷水解,产生糊精、麦芽糖或葡萄糖。它是一种需钙的金属酶,易由肾脏排出,半衰期很短。

>>>>

参考值

碘—淀粉比色:100~1200U。

>>>>

临床意义

1.尿淀粉酶增高

(1)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且维持时间稍长。

(2)其他疾病  如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也可见尿淀粉酶增高。


2.尿淀粉酶减少

主要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