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风险评估——让一切尽在掌握中
脑卒中危害如此之大,相信每个人都很迫切的想知道自己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这就是脑卒中风险的评估。对脑卒中风险进行评估,清楚的知道自身目前有哪些因素是容易导致脑卒中的,哪些是可以改善和预防的,自己处于脑卒中风险的哪个层次,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有效防控,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率的目的。
提到易患脑卒中人群,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老年人。没错,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大、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血管性危险因素较多,是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一大类。但如今,随着中国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摄入热能过多、过量饮酒、膳食高盐、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普遍流行,吸烟率居高不下,脑卒中已经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脑卒中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应该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
(1)年龄大于40岁。
(2)有易于脑卒中的先天性疾病者,如镰状细胞病,卵圆孔未闭,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等。
(3)伴有脑卒中危险因素,尤其是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者。可干预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 、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酗酒、高半胱氨酸血症、肥胖、颈动脉狭窄、 口服避孕药、代谢综合征等。
(4)有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5)有脑卒中家族史。
符合以上一条就应该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以便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干预,防治脑卒中发生。
评估脑卒中风险的方法很多。大体分为以下几种,量表评估,脑卒中风险模型预测评估,血液、超声及血管影像学等检查辅助评估等。
“脑卒中”危险评分卡是人群进行脑卒中风险自我评定的常用量表之一。它的内容由8大危险因素加脑卒中病史组成(具体如下),判断为高危的人群建议立即向专科医师咨询脑卒中的预防。
表1 “脑卒中”危险评分卡
8项危险因素(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 | |||
高血压 | □ | ≥ 140/90mmHg | |
血脂情况 | □ | 血脂异常 或 不知道 | |
糖尿病 | □ | 有 | |
吸烟 | □ | 有 | |
心房颤动 | □ | 心跳不规则 | |
体重 | □ | 明显超重或肥胖 | |
运动 | □ | 缺乏运动 | |
卒中家族史 | □ | 有 | |
评估结果 | 高危 | □ | 存在3项及以上上述危险因素 |
□ | 既往有脑卒中(中风)病史 | ||
□ | 既往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 | ||
中危 | □ |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之一者 | |
如果您是“中风”高危人群,请立即向医生咨询脑卒中的预防! |
表2 脑卒中风险评估不同检查类型及项目意义
检查类型 | 项目及意义 |
血液学 | 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 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自身免疫系统的指标 |
颈动脉和椎动脉彩超 | 颅外血管是否有斑块 斑块是否稳定 脑血流情况 |
经颅多普勒超声 | 微栓子监测 发泡试验看是否有卵圆孔未闭 脑血流情况 |
心脏彩超 | 心功能状态 是否有心房粘液瘤、附壁血栓等 |
经食道超声 | 卵圆孔未闭 |
心电图 | 是否有心律失常 |
头颈部磁共振血管增强 | 直接评估颅内外血管,是否有斑块、狭窄或者畸形等。 |
头颈部CT动脉血管造影 | |
头颅CT/MR灌注 | 评估脑内血流灌注的情况。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颅内外血管评估的“金标准”,可直接看到血管是否有问题,必要时可直接进行血管内治疗,如放置支架等。 |
不同风险的人群应如何做?
确定脑卒中风险等级后,接下来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预防脑卒中了?如前述使用“脑卒中”危险评分卡进行自我评定为高危的人群需要尽快去医院进行专业评估,评为中危的人群也需要控制好血管性危险因素。对于高危及极高危人群,要进一步进行上述血液学、超声及头颈部CT或者磁共振检查。而对于中低危人群,血压血糖不稳者同样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评估。
检查顺序如何应该是从无创到有创,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可以先查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如有异常可以进一步做颈动脉B超,看有无斑块及斑块是否稳定,进行TCD检查,看血流有无增快,了解脑血管有无狭窄。如有异常,可行头颅CTA/MRA等血管检查。如果血管狭窄明显,可行CTP看狭窄是否引起灌注不良,如果灌注不良明显需要介入手术,则必须行DSA。
所以对于脑卒中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的患者,建议在国家脑卒中防治委员会指定基地医院门诊,如长海医院脑血管病门诊进行登记和随访,便于得到专业医师的专业指导,发现问题及早救治,最大程度减轻后遗症,改善预后。
大家都在看
★★★★★
看完记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