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常痤疮 vs 玫瑰痤疮,还傻傻分不清楚?

HAOYISHENG 2021-12-15



HAOYISHENG导语

寻常痤疮和玫瑰痤疮是两种临床常见病,虽然病名里都有「痤疮」两个字,但却有本质的不同,今天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

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疾病,临床特点是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瘢痕形成。  

瑰痤疮可有多种皮肤或眼部表现。皮损主要位于面部中央,表现为面部中央持续发红、丘疹、脓疱、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和赘疣型皮肤改变。可伴眼部症状,表现为睑缘毛细血管扩张、结膜充血、眼部刺激症状或其他症状和体征。


发病机制


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疾病。其发病包括 4 个因素:毛囊角化过度、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炎症。

雄激素通过刺激皮脂腺的增生和分泌功能从而促进痤疮的发生。另外,外部因素如机械刺激、饮食、家族史、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增加可能参与了痤疮的发生。

玫瑰痤疮

导致玫瑰痤疮可能的机制包括:血管高反应性、对皮肤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固有免疫异常及紫外线损伤等,但仍不完全明确。


临床表现


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通常累及面部、颈部、胸部、上背部和上臂。除了开放性粉刺、闭合性粉刺和炎症性皮损(结节、囊肿)等寻常痤疮的典型皮损以外,瘢痕及炎症后色素沉着在痤疮中也较常见。某些女性患者可能于经期前发生累及下面部和颈部的痤疮。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表现为不同表型,包括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赘疣型和眼型。患者临床表现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面中部红斑:玫瑰痤疮可能表现为鼻部和内侧面颊长期发红。其他部位偶尔受累,例如耳、侧脸、颈部、头皮和胸部。

丘疹和脓疱:玫瑰痤疮可以表现为丘疹和脓疱,主要位于面部中央。病损可能被误认为是炎性痤疮。但与寻常痤疮不同,玫瑰痤疮患者不出现粉刺,且炎症可能远远超出毛囊单位而形成斑块。

丘疹脓疱型

毛细血管扩张:患者面中部可见明显的扩张的皮肤血管,尤其是面颊部。

患者可有烧灼感或刺痛感、皮肤干燥、潮红、水肿、赘疣型改变等继发表现。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

眼部受累:高度提示玫瑰痤疮的表现包括睑缘毛细血管扩张、睑裂区结膜充血、「黑桃状」角膜浸润、巩膜炎和巩膜角膜炎。患者还可能出现烧灼感、刺痛感、畏光和异物感等症状,可能发生霰粒肿、结膜炎、睫毛上结痂、睑缘不规则和蒸发型泪液功能障碍(泪液蒸发型干眼症)。

这两种疾病的炎性皮损在临床上可能完全相同。寻常痤疮与玫瑰痤疮关键的区分特征是玫瑰痤疮没有粉刺形成。皮损分布以面中部为主也提示玫瑰痤疮诊断。寻常痤疮女性患者中需更加注意是否存在雄激素增多表现。某些患者兼有寻常痤疮与玫瑰痤疮。


治疗


寻常痤疮


药物治疗是痤疮治疗的首选,物理治疗如光动力疗法及激光、强脉冲光、化学剥脱治疗如果酸疗法、皮损内注射皮质激素和外科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另外,激素治疗对于部分女性更有效,包括口服避孕药及螺内酯。

痤疮的常用治疗方法

轻度粉刺型(非炎症性)痤疮:外用维 A 酸 (替代选择包括壬二酸和水杨酸) 。

轻度丘脓疱疹型痤疮和混合型 (粉刺型和丘疹脓疱型) 痤疮:外用抗菌药物 (如,过氧苯甲酰单用或过氧苯甲酰联合外用抗生素) 联合外用维 A 酸。

中度丘疹脓疱型:外用维 A 酸联合口服抗生素联合;可同时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

重度(如结节型):外用维 A 酸联合口服抗生素联合外用过氧苯甲酰,或者口服异维 A 酸单药治疗。

暴发性或聚合性痤疮:口服异维 A 酸治疗,可能需同时口服糖皮质激素。


玫瑰痤疮


不管何种临床亚型,非药物干预可能对处理玫瑰痤疮的皮肤表现有用,包括避免潮红触发因素(如极端温度、日光、辛辣食物、酒精、运动、急性心理应激、药物等)、温和的皮肤护理、防晒以及使用化妆品掩饰。

若通过行为干预未能充分改善并且期望进行额外治疗的患者,医疗干预可能有益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强脉冲光及激光治疗等。

毛细血管扩张:激光和强脉冲光疗法对于玫瑰痤疮的毛细血管扩张有效,但需多次及维持治疗。溴莫尼定也被使用于持续性面部红斑的治疗。

丘疹脓疱:轻中度可外用甲硝唑、壬二酸,外用伊维菌素、磺胺、维 A 酸、过氧化苯甲酰等可能有效;中至重度患者可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可作为四环素类的替代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患者,可口服异维 A 酸治疗。这些治疗对玫瑰痤疮的红斑、潮红也可能有效。

赘疣:可使用激光或手术治疗。

注:激光和强脉冲光在玫瑰痤疮的治疗中地位不断上升,但目前还是首选药物治疗,光电治疗(包括激光和强脉冲)可作为次选或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 Bowe W P, Joshi S S, Shalita A R. Diet and acn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10, 63(1):124.

[2] Nagpal M, De D, Handa S, et al. Insulin Resistanc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Young Men With Acne[J]. Jama Dermatol, 2016, 152(4):399-404.

[3] Vora S, Ovhal A, Jerajani H, et al. Correlation of facial sebum to seru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n patients with acne[J].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8, 159(4):990-991.

[4] Zaenglein A L, Pathy A L, Schlosser B J,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16, 74(5):945-973.e33.

[5] Crawford GH, Pelle MT, James WD. Rosacea: I.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subtype classific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04, 51(3):327-341.

[6] Jørgensen A R, Egeberg A, Gideonsson R, et al. Rosacea i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 Venereology Jeadv, 2017, 31(12).

[7] Goldberg D J. Lasers and light sources for rosacea.[J]. Cutis, 2005, 75(3 Suppl):22.

[8] Layton A M, Schaller M, Homey B, et al. Brimonidine gel 0.33% rapidly improves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by controlling facial erythema of rosace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vehicle-controlled study.[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 Venereology, 2015, 29(12):2405-2410.

[9] Rosso J Q D, Webster G F, Jackson M, et al. Two randomiz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s evaluating anti-inflammatory dose doxycycline (40-mg doxycycline, USP capsules) administered once daily for treatment of rosace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07, 56(5):791-802.

[10] Uptodate 及皮肤病学(第 2 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4 年 8 月




相关阅读

寻常痤疮的治疗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累及皮肤毛囊皮脂腺的多因性炎症性疾病,显著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粉刺(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及炎症性皮损,后者包括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

痤疮所用药物通常以4个关键因素为治疗靶点,即毛囊角化和异常脱屑、皮脂产生过多、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和炎症反应,具体如下:

  • 毛囊角化和异常脱屑:外用维A酸类药物、口服维A酸类药物、壬二酸、水杨酸、激素疗法。

  • 皮脂产生过多:口服异维A酸、激素疗法。

  • 痤疮丙酸杆菌增殖:过氧化苯甲酰、外用剂口服抗生素、壬二酸。

  • 炎症反应:口服异维A酸、口服四环素类药物、外用维A酸类药物、壬二酸。

本文主要根据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6)、J Am Acad Dermatol2016)及UpToDate2017)痤疮治疗指南或综述总结而成。


1-1. 粉刺性痤疮初始治疗推荐总结表

推荐级别

粉刺性痤疮

高强度推荐

-

中等强度推荐

外用维A酸类

低强度推荐

壬二酸;或过氧化苯甲酰

 

1-2. 轻至中度丘疹脓疱性痤疮初始治疗推荐总结表

推荐级别

轻至中度丘疹脓疱性痤疮

高强度推荐

阿达帕林+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苯甲酰+克林霉素

中等强度推荐

壬二酸;或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或外用克林霉素+维甲酸;或系统用抗生素+阿达帕林

低强度推荐

蓝光;或口服锌剂;或系统用抗生素+壬二酸;或系统用抗生素+阿达帕林+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红霉素+异维A酸;或外用红霉素+维甲酸


1-3. 重度丘疹脓疱性痤疮/重度结节性痤疮初始治疗推荐总结表

推荐级别

重度丘疹脓疱性痤疮,或重度结节性痤疮

高强度推荐

异维A

中等强度推荐

系统用抗生素+阿达帕林;或系统用抗生素+壬二酸;或系统用抗生素+阿达帕林+过氧化苯甲酰

低强度推荐

系统用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

女性痤疮替代方案

激素疗法+系统用抗生素+外用药物(非抗生素);或激素疗法+外用药物(非抗生素)

 

1-4. 重度结节性/聚合性痤疮初始治疗推荐总结表

推荐级别

重度结节性/聚合性痤疮

高强度推荐

异维A

中等强度推荐

系统用抗生素+壬二酸;或系统用抗生素+阿达帕林+过氧化苯甲酰

低强度推荐

系统用抗生素+阿达帕林;或系统用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

女性痤疮替代方案

激素疗法+系统用抗生素+外用药物(非抗生素);或激素疗法+外用药物(非抗生素)

表1-1~表1-4来源:Nast A, Dréno B, Bettoli V, et al. European evidencebased (S3)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of acne - update 2016 - short version[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6, 30(8):1261-1268.


一、外用制剂

(一)外用维A酸类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维生素A衍生物,共3种制剂可选:维A酸、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维A酸类药物是痤疮局部治疗的核心,因其可溶解粉刺、消除前驱微粉刺及抗炎症反应。外用维A酸类药物可增强任何痤疮局部治疗方案的疗效,并在口服治疗停药后维持皮损的清除作用,因此同时可用于非炎性和炎性痤疮。

2.5%过氧化苯甲酰/1%阿达帕林凝胶复方制剂已批准用于≥9岁的患者,所有其他维A酸类药物均被FDA批准用于≥12岁的患者。阿达帕林疗效通常优于维A酸和异维A酸。

A酸类药物可因下列副作用而使用受限,包括干燥、脱屑、红斑和刺激,这些副作用可通过减少使用频率而缓解。更高浓度的维A酸类药物疗效均可能更好,但副作用亦较大。

1. 额部闭合粉刺(引自:https://www.uptodate.com/


2. 面颊开放粉刺(引自:https://www.uptodate.com/


使用注意事项:

  • A酸的某些制剂(主要为一般性产品)不耐光,应在傍晚使用。

  • 与过氧化苯甲酰合用时,维A酸也可能被氧化和灭活,因此建议两种药物在不同时段应用,而维A酸微球制剂、阿达帕林及他扎罗汀则无类似限制。

  • 外用维A酸类药物与光敏风险增加相关,使用时注意采用防晒措施可减轻晒伤风险。

  • A酸和阿达帕林为孕C类药物,他扎罗汀为孕X


(二)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是通过释放氧自由基以杀死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剂,并有轻度粉刺溶解作用。过氧化苯甲酰治疗痤疮的浓度介于2.5%-10%。尚无报道此药的耐药性。

限制过氧化苯甲酰使用的因素包括浓度依赖性刺激、衣物着色和漂白、偶见接触性过敏。


(三)外用抗生素

外用抗生素积聚于痤疮患者毛囊,有推测认为是通过抗炎症机制及抗菌作用(减少皮肤痤疮丙酸杆菌的定植数目)发挥疗效。这些药物与过氧化苯甲酰联用效果最优,可增加疗效并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因耐药性的发展,不建议抗生素单药治疗痤疮。

最常使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过氧化苯甲酰、克林霉素、红霉素。磺胺醋酰和氨苯砜是另外的选择。1%克林霉素溶液或凝胶是目前治疗痤疮的首选外用抗生素。

外用抗菌剂与外用维A酸类药物的联合疗效比两者单药疗效更好,且推荐在维A酸类药物治疗炎性痤疮时增加一种抗菌剂。


(四)壬二酸

20%壬二酸通常具有抗菌、粉刺溶解和轻度抗炎症特性,同时可以抑制酪氨酸酶并能改善痤疮诱导的炎症后色素沉着,亦可用于敏感皮肤患者、Fitzpatrick IV型或以上的皮肤患者。可选用的制剂为15%凝胶和20%乳膏。

3. 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斑(引自:https://www.uptodate.com/

20%壬二酸乳膏同时对炎性和非炎性痤疮有效,对于轻至中度痤疮来说,其疗效与0.05%维甲酸乳膏、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和2%红霉素相当。壬二酸是孕B类药物。


(五)水杨酸

外用水杨酸是一种备选的粉刺溶解药物,如果患者对外用维A酸类药物不耐受则可选用水杨酸。


二、口服制剂

(一)口服抗生素

多年来,系统应用抗生素是痤疮治疗的中流砥柱。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可用于中重度炎症性痤疮,且应与外用维A酸类和过氧化苯甲酰联用。

有证据支持下述抗生素治疗痤疮具有疗效: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MP/SMX)、甲氧苄啶、红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

四环素类抗生素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30S亚基而抑制蛋白质合成。此类抗生素还具有显著抗炎作用,包括抑制趋化作用和金属蛋白酶活性。四环素类抗生素应作为中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选择,除外其他禁忌(如妊娠、年龄≤8岁或过敏)。不少研究表明,多西环素和赖甲环素疗效通常优于米诺环素和四环素。

多西环素在1.7-2.4 mg/kg范围均有疗效。同时,亚抗菌剂量(如20 mg每日两次、40 mg 每日1次)的多西环素在治疗中度炎症性痤疮的患者仍然有效。

每种四环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各有不同。四环素类药物可有光敏性,多西环素较米诺环素更易致光敏。多西环素与胃肠紊乱相关性更大,且高剂量与更易出现症状。米诺环素与耳鸣、眩晕、皮肤/黏膜/牙齿色素沉着相关。米诺环素色素沉着在高剂量、长时间应用者更为常见。多西环素主要由肝脏代谢,对大多数肾功能损害患者是安全的。

4. 米诺环素治疗后继发小腿蓝黑色色素改变(引自:https://www.uptodate.com/


下列方法可缓解耐药:

  • 仅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限定抗生素治疗时间(理想时间为3-4月)。若口服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无改善则应停用。

  • 若需要重新使用口服抗生素,只要此前的抗生素有效,就应当继续使用此品种。

  • 避免单独使用抗生素(外用或口服),避免将抗生素用于维持治疗。

  • 抗生素治疗开始时,开具过氧化苯甲酰。联用过氧化苯甲酰可减少抗生素耐药。

  • 开具外用维A酸类药物。外用维A酸类药物应当在口服抗生素治疗开始时使用,两者的联合可改善治疗效果。此药在长期维持治疗中也有效果,且可减少对滥用抗生素的依赖。


(二)异维A

口服异维A酸是维A酸的异构体,其疗效已由大多数严重痤疮患者所证明——可减少皮脂分泌、痤疮皮损及痤疮瘢痕,同时可减轻焦虑及抑郁症状。

重度丘疹脓疱性痤疮/重度结节性痤疮,推荐异维A酸剂量为0.3-0.5mg/kg。聚合性痤疮推荐剂量可≥0.5mg/kg。治疗时间至少6月。为了避免治疗不充分,治疗时限可以延长。在对抗生素治疗抵抗或者停用抗生素后迅速复发的中度痤疮中,使用异维A酸也有效果。

异维A酸具有高亲脂性,进食时服用吸收最佳。异维A酸最普遍副作用为黏膜、肌肉骨骼及视觉系统受影响。标准治疗下,这些副作用为暂时性,停药后症状消失而无后遗症。

另外,异维A酸具有致畸性,并有维A酸胚胎病的风险。对于所有拟服用异维A酸的育龄期女性,每次就诊时均应详细告知各种可行的避孕措施。

5. 重度结节性痤疮(引自:https://www.uptodate.com/


6. 结节囊肿性痤疮患者(引自:https://www.uptodate.com/


(三)复方口服避孕药(COCs

美国FDA迄今批准了4种用于痤疮治疗的COCs:乙炔雌二醇/诺孕酯、乙炔雌二醇/醋炔诺酮/富马酸铁、乙炔雌二醇/屈螺酮、乙炔雌二醇/屈螺酮/左甲基四氢叶酸盐,其治疗痤疮的原理是抗雄激素作用——在卵巢水平降低雄激素,提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以结合更多的游离睾酮,从而使睾酮不能结合及激活雄激素受体。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COCs对痤疮的疗效。COCs可明显减少痤疮粉刺及炎症性皮损数目,但很难确定何种COC始终优于(如果有的话)其它种类。

对于需避孕或正经受痛经的痤疮女性,可在治疗早期即选择使用COCs,其他女性可在其它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加用。COCs可与其它口服制剂联合,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螺内酯。

使用COCs会增加心肌梗塞、静脉血栓、宫颈癌、部分女性乳腺癌风险,同时青少年服用COCs可能导致骨量降低。


痤疮药物治疗副作用总结

目前,治疗痤疮的方案都较为成熟,且大部分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少。局部用药所导致的皮肤局限性刺激症状,可在减量或降低频次后逐渐改善。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症状较为少见,然而少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需要引起警惕。综上,痤疮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改善痤疮症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主要参考资料

[1] Nast A, Dréno B,Bettoli V, et al. European evidencebased (S3) guidelinefor the treatment of acne - update 2016 - short version[J]. J Eur Acad DermatolVenereol, 2016, 30(8):1261-1268.

[2] Zaenglein A L, Pathy A L, SchlosserB J,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J]. J AmAcad Dermatol, 2016, 74(5):945.

[3]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treatment-of-acne-vulgaris

大家都在看


痤疮相关7种综合征

痤疮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解读寻常痤疮的东南亚指南

最凶皮肤杀手:痤疮&日光性皮炎

湿疹、急疹、痱子、荨麻疹、水痘、婴儿痤疮、过敏等婴儿疾病的区别与护理!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