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就是血尿?关于血尿你不得不知的一切
血尿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症状。有些患者排尿时会突然出现血红色尿,有些患者排尿并无任何异常,只在常规体检时发现尿中有隐血。
应该如何从血尿中判断病因?看了本文你就知道了。
正常人尿中可有少量红细胞(RBC),离心尿液在显微镜高倍视野下偶然发现1~2个RBC属正常现象。因此正常人也会出现“尿隐血+”的结果。
肉眼血尿:每升尿液中含有1mL以上血液,尿色就会明显变红。颜色因出血量的多少和尿酸碱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可呈棕黑色、棕色、鲜红色、粉红色或洗肉水样。
镜下血尿:尿液离心沉淀(1500转/分钟)后取沉渣镜检。当RBC≥3个/HP,或Addis计数(12小时尿沉渣计数)>50万/12小时或>10万/小时,表明肾脏和(或)尿路系统有异常出血。
当患者以“血尿”就诊时,首先应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应排除其他导致尿液变红的干扰因素。
假性血尿:如女性月经血、痔疮出血及人为因素的污染。
非血尿性红色尿:食物(如甜菜、辣椒等)、药物(如苯妥英钠、利福平等)、代谢性物质(如胆红素、尿酸盐等)均可导致尿液红色。
尿潜血试验假阳性:陈旧尿、低张尿、酸性物质摄入过多或混入尿中、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
鉴别要点在于尿沉渣镜检无红细胞。血尿以镜检为标准,潜血阳性而镜检阴性为假性血尿。
排除假性血尿后,需要对尿中红细胞来源进行判断,以分析其病因。
1. 定位诊断——尿三杯试验
初段血尿:见于前尿道病变,如炎症、异物、结石、息肉或阴茎段尿道损伤。
终末血尿或滴血:见于后尿道、精囊、膀胱三角区和前列腺的炎症、息肉和肿瘤等。
全程血尿:见于输尿管、肾盂、肾脏和膀胱的炎症、结石和肿瘤。
2. 定性诊断——尿沉渣红细胞形态检查
尿中红细胞可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非肾小球性血尿来源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常用尿红细胞形态进行鉴别。
肾小球性血尿,绝大部分为畸形红细胞,其形态、大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有变异。而非肾小球性血尿绝大多数是正常的。
泌尿系统疾病是引起血尿的主要原因。此外,某些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也可导致血尿。
血尿患者由于病因不同,所伴随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也不尽相同。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并将获取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确定血尿的部位和原因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初步判断疾病。
如血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尤其是伴尿痛者,多为泌尿系感染、结石等,是为痛性血尿;若血尿不伴有尿痛,则称为无痛性血尿,在肾炎、肾结核、泌尿系肿瘤中很常见。
1. 肾小球性血尿
初步考虑血尿为肾小球病变或肾实质病变引起,应继续以下步骤。
1) 了解肾功能状态: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2) 了解临床表现:检测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水平、血脂浓度。如尿蛋白定量>3.5g/天、血浆白蛋白<30g/L,伴或不伴高脂血症,可确定为肾病综合征,否则是肾炎综合征。
3) 鉴别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血糖测定、血浆蛋白电泳、听力及眼底检查。
4) 确定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如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应根据起病方式、病程、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临床分型。
5) 明确病理分型:凡肾实质病变者,只要无禁忌,为明确病理诊断和病变程度,均有进行肾穿刺活检的适应证。某些肾脏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急性肾衰竭必须行肾活检,以鉴别病因、确定病理类型、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
2. 非肾小球性血尿
如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应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做相应检查。
1) 发热、尿路刺激征:提示尿路感染。检查:清洁中断尿细菌培养、抗感染久治不愈者反复留尿查抗酸杆菌、尿结核杆菌培养、PPD试验、肾脏B超和IVP(静脉肾盂造影),明确有无肾结核。
2) 肾绞痛:须确定有无尿路结石。检查:肾脏B超、腹部平片,必要时行IVP。
3) 无痛性肉眼血尿:应警惕肾盂癌、膀胱癌或前列腺癌的可能。检查:尿找癌细胞、血清PSA、B超、CT、MRI和膀胱镜,必要时行逆行肾盂造影。
血尿诊断思路图
3. 全身性疾病
1)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其他凝血功能障碍疾病。
2) 感染性疾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 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过敏性紫癜等。
4) 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痛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淀粉样变及Fabry病等。
5) 药物、毒物和放射线的肾毒性反应。
参考文献:
刘凤奎,陈海平.血尿临床诊断思路[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22-25.
相关阅读
尿液变红并不一定是血尿!
尿液中溶解着尿色素等物质,正常情况下呈淡黄色。当尿液的颜色异常,特别是呈红色时,常让人误以为尿中有血,担心不已。
❈
如果尿液变红的同时,还出现疼痛、排尿刺激的问题,通常是尿路感染、结石惹的祸。如果没有这些现象,尿液依然是红色,则要考虑是否由药物引起。
下面,“问上医”为您盘点10种可导致尿液变红的药,以及出现此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
中老年、三高患者常用药
(1)华法林:抗凝剂
华法林是一种抗凝剂,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在肝脏的合成,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但是,碱性尿液者服药期间,尿液可呈红色至橘红色,当酸化尿液至pH值小于4时,颜色可消失。
以素食为主,植物中的有机酸在体内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就较少,尿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就少,碱基增加而使尿液呈碱性。
(2)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体内血糖过高时,葡萄糖可在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下,变成山梨醇。山梨醇会影响神经细胞功能,它在神经元内蓄积,会引起糖尿病性支配感觉运动的外周神经病症状。
依帕司他为醛糖还原酶抑制药,可阻断上述过程,预防、改善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的末梢神经障碍(麻木感、疼痛)。但服用此药后,尿液可能出现褐红色。
(3)甲基多巴: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降压药
甲基多巴是一种抗高血压药,其主要是在中枢转化成甲基去甲肾上腺素。而甲基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很强的中枢α受体激动药。
服用此药后,以原形经肾脏排泄,也可以与含次氯酸盐的清洁剂结合,显为棕黄色,甚至红褐色。
(4)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改善强直的药物
左旋多巴为多巴胺(DA)的前体药物,可治疗多巴胺缺乏引起的肌肉功能紊乱。例如帕金森症、原发性震颤麻痹症。
口服该药后,大部分会在24小时内降解成多巴胺,并由肾脏排泄,可使尿液变红,也有可能变为黑色或棕色。
抗菌类药物
(1)利福霉素类:抗结核杆菌药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是由地中海链丝菌产生的一类抗生素。它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疗效尤为突出,是治疗结核病的第一线药物。代表药物有利福平、利福昔明和利福喷汀等。
此类药物经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具有色素基团的产物。吃此类药后,会使尿液、泪液等呈不同程度的红色。
(2)硝基咪唑类:抗菌类药
硝基咪唑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常见的有甲硝唑、替硝唑等。硝基咪唑类对厌氧菌及原虫有独特的杀灭作用,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
此类药物经人体代谢后,可以使尿液呈深红色。
(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菌药
亚胺培南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者为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的1:1复合制剂。亚胺培南的抗菌谱极广,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摩根菌属、肠杆菌属等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使用此类药物时,可见尿液颜色变化,尤其儿童用药时可出现非血性红色尿。
(4)柳氮磺吡啶: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抗菌药
本品为磺胺类抗菌药,口服后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可抗菌消炎。
但服用次药后,在体内代谢的物质可使尿液呈橘红色。
(5)羟钴胺:防治维生素B12缺乏的药物
羟钴胺为维生素B12的前体物质。人体中的维生素B12的通常不是以羟钴胺形式存在。但是,在人体内羟钴胺很容易被转化成有用的维生素B12的辅酶形式。
它本身呈深红色,可引起皮肤、尿液及其他体液呈现红色。
含色素的中药
中医多以植物或矿物的原型形式存在,不少含有天然色素。一旦摄入较多,超过人体吸收的上限,就会从尿液中排出。
常见的有红花、代赭石、番泻叶、大黄、核黄素(维生素B2)等,他们可使尿液呈深黄色甚至棕色。
服药后尿液变色应该怎么办?
通常,尿液颜色改变的程度与服药时间长短、用药量以及药物代谢性质和个体差异有关。服药后尿液颜色改变,多是由药物代谢的产物所引起,一般不会涉及到生理、病理的变化,若没有伴随疼痛等不适,就不必担心。
但如果停药后2—3天,尿液颜色仍未恢复正常,就要尽快去看医生。
大家都在看
★★★★★
看完记得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