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二)
来源:“HAOYISHENG”微信号
第五节 神经与精神科疾病的眼部表现
一、脱髓鞘、锥体外系和脊髓退行性疾病
(一)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多发生于25~40岁。特点是多发病灶、缓解与复发病程。以视神经、脊髓和脑干等为好发部位。常有眼部表现,可出现一眼或双眼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中心暗点)。50%病例发生球后视神经炎。通常可在数周内大部分恢复,但易复发。视神经损害较重者有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表现为病变侧眼内收不足,向外注视时出现单眼水平性眼球震颤。视网膜静脉周围白鞘,小静脉阻塞、表现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此外,还有中间葡萄膜炎、眼球震颤、上睑下垂、Horner综合征和偏盲等。
(二)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
又称Devic病,是先后或同时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一种脱髓鞘疾病。可表现为急性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同时或先后发生的由脊髓炎引起的截瘫。视力多急剧下降至光感或完全失明,巨大中心暗点或视野向心性缩小。偶伴有眼外肌麻痹。
(三)震颤麻痹
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锥体外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多发于50~60岁。眼睑痉挛、瞬目和眼球活动减少,视野外侧缩小或向心性缩小。可有球后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小动脉硬化。动眼危象见于脑炎后震颤综合征,表现为阵发性眼球向上偏斜。
二、脑血管疾病
(一)脑动脉阻塞
因损害部位不同,眼部的表现也不同。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阻塞:表现为患侧眼一过性黑朦或持续性失明;双眼出现病灶对侧的同向偏盲,或患侧全盲及对侧眼颞侧偏盲。患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底可以无改变,或表现为视盘和视网膜颜色略淡,视网膜动脉细。
大脑中动脉阻塞表现为病灶对侧的同向偏盲,无黄斑回避;也可呈下内偏盲。大脑后动脉阻塞表现为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有黄斑回避及皮质盲或象限盲。基底动脉阻塞表现为瞳孔缩小,第Ⅲ、Ⅳ、Ⅵ脑神经麻痹。
(二)颅内动脉瘤
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可发生于颅内动脉的任何部位,好发于颈内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的分叉处。表现为自觉眼眶及额部疼痛,复视,视力减退,眼球突出等。眼睑充血肿胀,下睑外翻,球结膜水肿,静脉怒张,结膜下出血斑。双侧瞳孔不等大。眼底改变表现为视盘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弯曲,视网膜出血。病程长者可见同侧视神经萎缩。可有眼球搏动。因脑神经损害可致眼球运动障碍。动脉瘤如压迫视交叉与视神经交界处的外侧,可出现同侧眼鼻侧暗点或缺损,对侧眼颞上象限视野缺损。如动脉瘤压迫一侧视交叉,使视交叉向对侧移位,出现双鼻侧偏盲。
(三)颅内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脑神经麻痹;视网膜小动脉狭窄或节段性收缩,视网膜静脉充盈、扩张,视网膜出血或前出血,严重者出现视盘水肿。
2.脑出血80%的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附近。①如为壳核、外囊出血,可表现为瞳孔不等大,双眼同侧偏盲,视盘水肿等。②丘脑出血时,瞳孔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垂直方向运动障碍,双眼向下或鼻下方凝视。如出血迸人第三脑室,两眼向瘫痪侧凝视,视盘水肿,少见偏盲。③脑室出血时,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双眼同向运动麻痹,视盘水肿。④脑干出血:表现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或减弱。极重者,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双眼球固定于正中位,Ⅴ、Ⅵ、Ⅶ、Ⅷ脑神经麻痹。双眼向病灶侧凝视,或双眼球摆动。一侧或双侧上睑下垂等。
(四)静脉窦血栓
包括:①海绵窦血栓:可有视力下降,眼眶疼痛;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结膜巩膜静脉明显扩张、弯曲;眼球突出;眼底视盘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及视网膜出血;脑神经麻痹等。②上矢状窦血栓:视力下降、甚至黑朦,复视;一侧或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偏盲,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
三、颅内肿瘤
额叶、枕叶和颞叶的肿瘤、脑垂体瘤及小脑肿瘤等可有两大类眼科表现。①颅内压增高引起原发性视盘水肿,晚期出现视神经萎缩。②视野改变,与肿瘤定位有关。额叶肿瘤表现为向心性视野缩小,伴患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盘水肿,称Foster-Kennedy综合征。颞叶肿瘤表现为同侧偏盲或上象限盲。枕叶肿瘤表现为对侧同向偏盲,常有黄斑回避。
四、颅内炎症
(一)脑炎
眼部可有眼痛、畏光等症状。脑干和枕叶、颞叶病变时,可有上睑下垂、眼球震颤、眼外肌麻痹,睑闭合不全;结膜炎、角膜知觉迟钝或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病情严重者眼底可表现为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扩张,动脉明显变细,后极视网膜水肿。少数有视乳头炎、视神经萎缩及皮质盲。
(二)脑膜炎
眼球运动神经受损引起眼肌麻痹,结膜炎,角膜浅层溃疡和实质层浸润。有时可见视神经炎、视神经视网膜炎或视神经萎缩、转移性眼内炎或全眼球炎等。昏迷者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呼吸衰竭时有瞳孔异常,早期瞳孔缩小或时大时小,继之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五、精神病
(一)癔症
有双眼复视,视野缩小;畏光、异物感,眼球或眼眶剧痛,色觉异常,并可有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眼睑痉挛、调节痉挛或调节麻痹等。癔症性失明又称精神盲,因强烈精神刺激,视皮层视觉投射区出现局部性抑制所致。这种抑制并不均匀和完全,有时仍能看到物体,甚至可以看书读报等,但可看不到前面大的物体。癔症患者的所有症状在暗示下均可加重、缓解和消失。因此,可采取暗示治疗。
(二)伪盲
某些情况下可见。可通过行为学、平片验光、视觉电生理检查诊断。
第六节 妇产科疾病的眼部表现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PIH) 以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为特征。眼部可发生眼睑皮肤和结膜水肿。球结膜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弯曲及结膜贫血等,这些血管改变较视网膜血管改变为早。重症者球结膜小血管可呈蛇行状,一般产后6周左右逐渐恢复正常。眼底视网膜小动脉功能性痉挛和狭窄,继之动脉反光增强,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黄斑星芒状渗出,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出;严重者产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盘水肿。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在分娩后数周内可自行复位。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或小动脉硬化者,说明心、脑、肾等全身血管系统均受损害。
第七节 口腔科疾病的眼部表现
一、炎症性疾病
由龋齿引起的齿槽脓肿,可引起眼部对细菌毒素或组织蛋白分解物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角膜炎、葡萄膜炎、眶蜂窝组织炎或眶骨膜炎及骨髓炎。拔牙后感染,可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化脓性眼内炎或眶蜂窝组织炎。
二、下颌瞬目综合征
下颌瞬目综合征(Marcus Gunn jew-winking Syndrome)又称Marcus Gunn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上睑下垂和下颌的共同运动,由先天性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中枢或末梢有异常的联系所引起。多为单侧。当张口和下颌向左右活动时,睑裂发生不同的变化,上睑提起,睑裂开大甚至超过健眼;闭口时上睑又恢复下垂位置。咀嚼时,眼睑随下颌的咀嚼运动不停地瞬目。部分性眼肌麻痹,内斜视。轻度无需治疗,重症可手术。
第八节 耳鼻喉科疾病的眼部表现
一、炎症性疾病
(一)中耳炎中耳炎累及内耳时,在眼部引起眼球震颤;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可有化脓性乳突炎,致颞骨岩部的岩尖炎,表现为眼球后痛,外直肌麻痹,称Gradenigo综合征。
(二)扁桃体炎可有虹膜睫状体炎或全葡萄膜炎,伴急性结膜炎或角膜溃疡。
(三)鼻窦炎易扩散至眼部,引起眶蜂窝组织炎、眶内脓肿、眶反应性水肿和眼球突出等。
二、肿瘤
(一)鼻窦肿物可直接侵入眶内或波及眼外肌,引起眼球突出和运动受限。如上颌窦肿物使眼球向前、上突出,下转受限;额窦肿瘤使眼球向前、下突出,上转受限;筛窦肿物使眼球向前、外突出,内转受限;蝶窦和筛窦后组肿物使眼球向正前方突出,可伴视盘水肿及视神经萎缩。
(二)鼻咽癌有眼部表现的占25%~42%,患者多因眼部转移症状而到眼科首诊。可有第Ⅲ~Ⅶ脑神经及视神经受损,因肿瘤经颅底破裂孔等处侵入脑部所致;眼球突出,因肿瘤进入眼眶引起;还可有眼外肌麻痹、斜视及Horner综合征;因三叉神经受损引起麻痹性角膜炎或溃疡。
第九节 皮肤与性传播疾病的眼部表现
一、麻风病
麻风( leprosy)是由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大约50%以上麻风病人有眼部损害且表现严重:秃眉、秃睫、倒睫、眼睑闭合不全、上睑下垂、下睑外翻、泪囊炎、卡他性结膜炎。角膜表现为点状角膜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暴露性角膜炎及深层角膜炎等。可有虹膜睫状体炎,虹膜表面可见结节或孤立性麻风结节,以及见于晚期活动性瘤型患者的巩膜炎。
二、性传播疾病
(一)淋病(gonorrhen)
是由淋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偶见眼部表现,但较严重。主要表现为超急性结膜炎伴有大量奶样分泌物(见结膜病章)。还可引起眶蜂窝组织炎、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二)梅毒 (syphilis)
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眼部表现为角膜基质炎、虹膜睫状体炎或葡萄膜炎。先天性梅毒患儿还可见孤立或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炎,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双眼发病,弥漫性,呈椒盐状眼底(pepper and salt fundus),即有散在细小的蓝黑色斑点和同样大小的脱色素斑点。周边或全眼底散在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及骨细胞样色素沉着。
可有视神经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因脑血管梅毒侵犯脑神经所致的斜视,或上睑下垂。瞳孔异常表现为Argyll Robertson瞳孔,双侧瞳孔缩小,不等大,不正圆、反射性瞳孔强直,无光反应而有调节反应与集合反应;对扩瞳剂反应差。二期梅毒患者偶见单纯性结膜炎、巩膜炎和眶骨骨膜炎。
第十节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眼部表现
一、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又称Wilson病,由于铜的代谢障碍所致,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发生于10~25岁。主要病变为基底节变性、肝硬化和肾脏损害。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ring,K-F环)为特征性眼部表现。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缘处有1~3mm宽的色素颗粒组成的环,呈棕黄色或略带绿色,位于角膜后弹力层及附近组织内,色素环与角膜缘间有一透明带。晶状体前囊或囊下葵花状混浊。可伴有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及夜盲等。
二、白化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眼与皮肤黑色素沉着减少或缺乏的一组疾病。眼部表现为视力低下(通常为0.1),眼球震颤,虹膜苍白可透光,眼底少色素,黄斑部形成不全等。突出的症状为畏光。其中眼白化病属性连锁隐性遗传,皮肤仅表现为色淡,是先天性眼球震颤的重要原因。
三、粘多糖贮积病
可见角膜混浊、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
第十一节 眼与全身性免疫异常
全身以及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均可造成眼部严重的损害。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免疫应答常常累及眼部组织,往往表现为长期的、慢性地、反复发作的组织损害,严重者可使眼内组织损毁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盲目。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is,SLE )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病。多见于20~40岁女性。偶见眼部损害,表现为眼睑皮肤可见微隆起或萎缩的红斑、色素沉着或脱失。睑缘干燥有鳞屑。可发生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边缘性角膜溃疡。约15%的患者出现眼底改变,表现为视盘充血和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在急性期,视网膜后极部因缺血还可见棉絮斑,缓解期消失;也可见视网膜出血和水肿,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发生眼部损害者可影响视力,但如能及时抗狼疮治疗,多数可以逆转。
二、Sjogren综合征
Sjogren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是指与诊断明确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并存的干燥综合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 简称pSS) 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4%,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为1:20~1:9;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该病病因至今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征是全身多发性干燥症,包括眼部、皮肤、粘膜、泪腺、口涎腺及其它排泄管腺存在分泌障碍。眼部表现为眼干燥感、刺痛、异物感、灼热感、痒感及眼睑开启困难和少泪等症状;眼睑皮肤干燥或轻度水肿;结膜干燥、充血;角膜干燥,上皮剥脱,角膜点状、线状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泪膜破裂时间变短; 泪液分泌试验≤5mm/5min;Adie 瞳孔等。其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自身抗体和高球蛋白血症。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替代疗法,眼部治疗参见第六章第三节。
三、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损害横纹肌。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见,也见于幼儿和小儿。90%病例有眼外肌受累。80%~90%的成人患者以眼睑下垂、复视为首发症状。可两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晨起及睡眠后减轻,午后及疲劳时加重,双侧常不对称。可累及一眼的某些肌群,而另一眼累及其它肌群。严重者眼球固定不动,眼睑闭合不全。诊断主要根据:①受累肌的无力表现具有晨轻、下午或傍晚重,休息后可以恢复,劳动后加重的特点。②作受累肌的反复运动,如闭眼、睁眼,可出现暂时性瘫痪。③对可疑病例可肌注新斯的明0.5~1.0mg,15~30min症状明显缓解。④胸透或胸片了解胸腺情况。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常发生于性混乱和同性恋、静脉注射毒品、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者,也可见于儿童。在本病的不同时期均可累及眼部,引起视力损害或丧失。
1微血管病变球结膜微血管管腔不规则、节段性血柱、毛细血管瘤、小动脉狭窄等;视网膜棉絮斑,后极部片状、火焰状出血及Roth斑,毛细血管瘤及血管白鞘等;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和渗出。
2眼部感染 ①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②弓形虫性视网膜脉络膜炎;③眼带状疱疹:可为首发症状,表现为皮疹重、病程长,常合并角膜炎、葡萄膜炎;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炎或急性视网膜坏死;⑤角膜炎:表现为单纯疱疹性、真菌性、细菌性; ⑥眼内炎:多为真菌性。
3眼部肿瘤 ①卡氏肉瘤(Kaposi's sarcoma):肉瘤位于眼睑、结膜、睑板腺、泪腺、虹膜或眼眶等部位。以下睑、下穹窿部为最早发生的部位。肉瘤呈暗红、青紫或鲜红色,扁平斑状、片状、结节状或弥漫性,孤立或多发性。②眼眶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4神经性眼部异常有脑血管性并发症时,第Ⅲ、Ⅳ、Ⅵ脑神经障碍,引起上睑下垂、眼肌麻痹、视盘水肿、视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偶见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或继发性青光眼。
五、Wegener肉芽肿
Wegener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累及多系统,如呼吸道、肾脏、肝、脾、心脏、胃肠道及周围神经和皮肤血管等。眼部病变不常见,但较严重。表现为结膜炎、巩膜炎、周边部角膜溃疡、葡萄膜炎、眶假瘤、泪道阻塞、泪囊炎、视网膜周边动脉炎等,15%~20% 有眼球突出,少数病例可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第十二节 药源性眼病
许多全身药物可以引起眼部病变,如影响眼压的全身应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氯胺酮(ketamine)、琥珀酰胆碱(succinylcholine)、抗胆碱能药物(anticholinergics)、海洛因 (haroin)、大麻(marijuana)、托吡酯(topiramate)、氨苯磺胺(sulfonamides)、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等。引起白内障的全身应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氯丙嗪。引起角膜病变的全身应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氯丙嗪、乙胺碘呋酮等。引起眼底病变的全身应用的药物有氯丙嗪、洋地黄、乙胺丁醇、氯喹、羟氯喹、奎宁、避孕药等。眼科医生应该掌握全身用药对眼部的影响和干扰,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选择药物、合理用药。
一、糖皮质激素
长期局部、眼周、吸入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均可引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对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更敏感,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一些个体可以引起眼压的升高,但比局部应用者发生比例要少。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青光眼(corticosteroid-induced glaucoma)的临床过程和表现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似,但只有少数患者有临床意义的眼压升高。其机制与小梁网部房水流出阻力增加有关。由于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可以发生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因此在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定期监测眼压。由于氟氢缩松(fluorometholone,FML)、利美缩龙(rimexolone,Vexol)、甲羟松(medrysone,HMS)、氯替泼诺(loteprednol,Lotemax)等糖皮质激素对眼压升高的影响要比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小,在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疾病时可以选择对眼压影响小的药物。同时也应注意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过高的患者,如Cushing综合征患者也可以引起眼压升高,但通常在切除了引起糖皮质激素生成的肿瘤或增生组织后,眼压即可恢复正常。
此外长期全身应用还可引起白内障,诱发或加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如角膜上皮不完整,局部应用可引起真菌过度生长。治疗全身性血管病时,全身用药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有关,甚至形成泡状视网膜脱离。
二、安定药
氯丙嗪 (aminazine) 长期(3~10年)、大剂量(500~1500mg/d)服用,可引起眼部损害。1.眼睑:蓝灰色或紫色,结膜暴露部分呈铜棕色;2.角膜:下半部内皮或实质层可见类似晶状体的混浊;3.白内障:表现为前囊、前囊下灰白色小点沉着或浅棕色混浊;4.视网膜:可见色素紊乱和黄斑色素变化。建议控制用药剂量在400mg/d以下。
三、心血管系统药物
(一)洋地黄 (digitalis)
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和减慢心率等作用。少数患者服用后可出现视物模糊及视物变色,物体被视为黄色、绿色、红色或雪白色等;也可有畏光或闪光感;少见的尚有弱视和暗点,可能与球后视神经炎有关。
(二)胺碘酮 (amiodarone)
为抗心率失常药。大多数服用者可引起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小点状沉着,呈旋涡状,其严重程度与日用量有关,<20mg/d者较轻。角膜病变在治疗中不断扩大,但很少影响视力,停药后可完全消退。
四、抗结核药
1乙胺丁醇 (ethambutol) 少数患者长期应用后可出现视神经炎(每日用量超过25mg/kg)、视交叉受损,后者引起双颞侧偏盲。停药后可恢复。
2利福平 (rifampicine) 眼部表现有:有色泪液,呈桔红色、粉红色或红色泪液;渗出性结膜炎;睑缘结膜炎等。
五、抗惊厥药
托吡酯(topiramate, Topamax)是一种氨基磺酸单糖,用于抗癫痫和抗抑郁治疗。使用该药的部分患者可引起急性发生的高度近视(>6D)和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症状为突然的视力下降,双眼疼痛和头痛,通常在应用托吡酯后一个月内发生。眼部检查可见屈光度改变、均匀一致的浅前房和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微囊样角膜水肿、眼内压升高(40~70mmHg)、房角关闭和睫状体脉络膜渗出或脱离。其发生机制是由于睫状体脉络膜渗出引起悬韧带松弛,从而导致晶状体虹膜隔明显前移,引起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高度近视。治疗是立即终止该药的应用,同时应用抗青光眼药物降低眼内压。通常在停药后24~48小时内可以控制继发性青光眼;1~2周内近视可以恢复。
六、避孕药
有报告某些敏感的个体,口服避孕药可诱发或加速眼血管阻塞疾病或视神经损害。但很难确定因果关系。建议此类药物仅用于健康的、没有血管性、神经性或眼的疾病的女性。
七、抗疟药
1氯喹 (artrichin) 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总剂量超过100g或服用超过1年,可引起眼部损害。30%~70%的患者角膜上皮或上皮下有细小的灰白色小点,呈环形沉着,但仅引起轻度视物模糊,一旦停药即可逆转。因此,轻微的角膜累及不是停药的指征。氯喹也可引起少见的更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引起中心视力下降,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眼底表现为黄斑色素沉着,外围以环形脱色素区,外再围以色素沉着,呈"靶心"状,晚期血管变细、视神经萎缩呈蜡黄色。氯喹对视网膜的损害为不可逆性,且有蓄积作用。因此应用该药前、用药中和用药后必须进行视力、色觉和眼底的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检查视野。
羟氯喹 (hydroxychloroquine) 作为抗过敏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扁平苔癣,也可以引起与氯喹相同的眼部并发症,但较氯喹引起的不良反应轻,因此应用时也要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2奎宁 (quinine) 有时仅用一次剂量即可引起双眼视力下降;视野改变为向心性缩小,偶可发生全盲,一般情况下,视野缺损可部分恢复,但也可为永久性缺损。早期可发生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为晚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