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床检验40个怎么办

HAOYISHENG 2020-09-25


来源:“HAOYISHENG”微信号


1问: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四个参数外还包括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胞分类结果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血常规具体各项目的名称、参考值、临床意义参考书中各项目的详细介绍。


2问:什么是血象?

答: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某些临床医生和病人习惯将血常规检查称为“血象”,在某些书中甚至专业书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医生说:“先去查个血象”,实际上这时候要病人做个血常规检查,这个血象检查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就是人们所说的血色素)和白细胞分类等一些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3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

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要求病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明确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化疗、放疗及血液病等特殊病人中,血常规检查是个非常重要的和经常需要检测的观察指标。


4问:仪器化验和打印的血常规检验内容又多又复杂,如何看懂?

答:
  现在在一般大中型医院做血常规检验,多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拿到的是列有十几项参数的化验结果。因为医院采用的仪器不同,打印结果的编排顺序也不一样。表1、2、3列出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细胞各项参数的中文名称、英文缩写(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参考值、测定单位。

表1 多参数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参考值范围 单位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0~5.5
女3.5~5.0
新生儿6.0~7.0 1012/L或106/μl
血红蛋白(血色素) HGB或Hb 男:120~170
女:110~160
新生儿:170~200 g/l或克/L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98 fl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1 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 g/L
红细胞压积 HCT 男:40~50
女:37~48 %
平均红细胞体积
分布宽度 RDW 11~15 %
白细胞计数 WBC 4.0~10.0 109/L或103/ml
中性粒细胞 NEU;NE;GR; 50~70 %
杆状核粒细胞 1~4 %
嗜酸粒细胞 EOS 2~6 %
嗜碱粒细胞 BAS 0~1 %
淋巴细胞 LYM;LY 20-40 %
单核细胞 MON;MO 3-8 %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00 109/L或103/ml
平均血小扳体积 MPV 6.0-11.5 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20% %
血小板压积 PCT 0.115-0.285 %

表2 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打印样式
(日本光电MEK6108K型)
日期和时间 17/AUG/98 16:12
标本编号 NO.0113
白细胞 WBC 7.7x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 23.3%
中间细胞百分比 MO% 8.3%
粒细胞百分比 GR% 68.4%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 1.8x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 MO 0.6x109/L
粒细胞绝对值 GR 5.3x109/L
红细胞 RBC 3.06L×1012/L
血红蛋白 Hgb 92Lg/L
红细胞压积 HCT 27.2L%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9fl
平均红细血红蛋白量 MCH 30.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38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13.5%CV
血小板 PLT 174x103/mL
血小板压积 PCT 0.11%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6.8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18.9%

表3 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打印样式
(日本东亚 SYSMEX F-820型)
编号和日期 NO.10 25/8/98
时间 10:00
白细胞 WBC 7.0x109/L
红细胞 RBC 4.48x1012/L
血红蛋白 HGB 133g/L
红细胞压积 HCT 0.397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8.6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29.7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35g/L
血小板 PLT 103x109/L
小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百分比 W-SCR 0.285
大细胞(粒细胞为主)百分比 W-LCR 0.715
小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绝对值 W-SCC 2.0x109/L
大细胞(粒细胞为主)绝对值 W-LCC 5.0x109/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CV 0.121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12.2fl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11.4fl

5问: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红细胞测定有何意义?

答:  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每天有许多细胞因衰老而死亡,另有许多新生的红细胞取代衰老的,使红细胞数量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持身体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此时需做红细胞计数以得到红细胞的确切数量。
  红细胞英文缩写为RBC。正常人红细胞因性别和年龄差异有所不同:

  男 性:(4.0~5.5)x1012/L
  女 性:(3.5~5.0)x1012/L
  新生儿:(6.0~7.0)x1012/L

  (1)红细胞相对增多 血浆容量减少而使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多,超过参考值上限或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比例失常。常见于以下情况:严重呕吐和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脱水、尿崩症、晚期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而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加。

  (2)红细胞绝对增加 此为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如居住在高原地区;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可使红细胞数量呈病理性增加;血液系统疾病之一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属红细胞数量病理性绝对增加。
  红细胞数量减少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大量失血三种主要原因。

  (3)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肌体长期消耗,如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病、内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

  (5)各种急性慢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手术大出血、产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溃疡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因素可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6问:血红蛋白是用于评价人是否贫血的主要指标吗?

答: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呼吸系统的载体,它具有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特性,可将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再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后呼出体外。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这也与血红蛋白有关。
  血红蛋白确是用于评价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医生常说的贫血和不贫血也多以血红蛋白测定值为主要依据。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具有基本相同临床应用价值,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还有特定的比例关系,如每升血液中有1.00×1012个红细胞,相当于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为30克(30g/L)。可以通过这个比例关系分析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是否平行。如有较大的差异则说明红细胞的体积大小和形态有所改变,或红细胞内含的血红蛋白的量有所改变,此时应该注意MCV、MCH、MCHC等几个红细胞参数,他们也是分析判断贫血的几个重要指标。


7问:“你有几克血”是怎么回事儿,血红蛋白的参考值是多少?

答:
  临床工作中经常听到有病人说“医生,我的血色素有几克?”;“我有几克血?”这样的问题。其实这里面所涉及的只是一个常用的测定项目:血红蛋白。血色素即是血红蛋白,是非标准的称呼,或者叫“俗称”,英文缩写可写为HGB或Hb。血红蛋白可以用“克”这一单位来计量,是表示单位体积血液中携带的血红蛋白量。惯用测量单位是每百毫升(分升)血液中含有多少克血红蛋白,而现在多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以每升(一千毫升)血液中有血红蛋白多少克为准。例如以前人们说“我的血色素是15克(15g/dl)”,而现在应该说“我的血红蛋白是150克(150g/1)”。血红蛋白参考值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异,国内较为公认的参考值如下:

  男 性:120~160g/L,最高不应超过175g/L。
  女 性:110~150g/L,最高不应超过165g/L。
  新生儿:170~200g/L。

  儿童的血红蛋白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接近于成年人,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血红蛋白比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偏高,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增高。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使用价值近似,血红蛋白的升高和降低可参考红细胞升高与降低的临床意义。


8问:什么是血色素,观察人的皮肤和眼皮能判断贫血吗?

答:血色素是习惯称呼,现在统称为血红蛋白,是评价病人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丢失和减少,使得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时即为贫血。长期贫血的病人除了有具体的临床表现外,还可能在外表上有不同的表现。如皮肤颜色和巩膜(俗称白眼球)与血色素高低有一定关系,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和人士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巩膜,眼皮、面颊、指端、嘴唇等部位初步判断是否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如发现上述部位呈现苍白色,没有健康的血色或粉红色,即疑及贫血问题,但最终的和准确的血红蛋白结果还必须由实验室测定后得到。


9问:表示贫血的红细胞参数有哪几项? 如何用它们判断贫血类型?

答:
  医生用于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是血红蛋白浓度,除了血红蛋白外还可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还应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传统上贫血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单纯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它们的分类方法是按照MCV、MCH、MCHC的不同而设定的,详见表4。

表4 贫血的MCV、MCH、MCHC分类法
贫血类型 MCH(pg) MCV(fl) MCHC(g/L)
(参考值) 27~31 80~98 320~360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32~50 >正常,100~160 正常,320~360
正细胞性贫血 正常,27~31 正常,80~98 正常,320~360
单纯细胞性贫血 <正常,21~24 <正常,70~80 正常,320~360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12~29 <正常,50~80 <正常,240~300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因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妊娠期或婴儿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
  单纯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10问:RDW是什么参数,它与贫血的分类有何关系?

答:
  RDW是一个新的红细胞参数,它的全称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它的所表达的内容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均匀一致,则该参数较低,在参考值范围以内。如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差异较大,则该参数高于参考值。参考值为:11%~14.5%。RDW作为一种新的红细胞测量参数。它只能出现在用自动化细胞计数仪测定的结果中。它同样可以作为贫血分类的指标之一,一般可以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具体贫血分类指标和常见疾病如下:
  (1)MCV降低,RDW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慢性疾病、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
  (2)MCV降低,RDW升高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β-型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血红蛋白S病。
  (3)MCV正常,RDW正常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正常人属于此种情况。其他异常表现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脾切除术后、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等情况。
  (4)MCV正常,RDW升高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早期或混合性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的贫血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发育不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5)MCV升高,RDW正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
  (6)MCV升高,RDW升高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血。


11问:什么是红细胞压积,测定红细胞压积有何意义?

答:
  血液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可以把血液分为两大部分,血浆和血细胞。如果将血液放在一个特殊的试管中(温氏管)按规定的时间和速度进行离心,最终使得红细胞完全压实在试管的底端,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此时血浆会全部被挤出到血细胞的上面,这时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红细胞压积,即压实的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数(或百分比),也叫红细胞比积或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压积还可用毛细管法和血细胞计数仪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通常缩写为HCT或Ht,测定单位现在多用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占有多少升来表达(L/L)。
参考值:
  男:0.40~0.50L/L(40%~50%)
  女:0.37~0.45L/L(37%~45%)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血液浓缩时红细胞压积可达50%以上,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低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红细胞压积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12问:血液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

答: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没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将不会存在。血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血液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简单地说,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人们所说的血球)两大部分组成,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可发现血浆和血细胞明显分为两部分,血细胞因为分量较重被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透明液体就是血浆。
  血细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态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91%~92%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酶类、电解质、微量元素和血液气体等。
  如果血液不经过抗凝处理,让其自然凝固,血液也会分成两大部分,沉淀在下面的是凝固在一起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有形成分;浮在上面的清晰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清,血清中不含有血细胞和纤维蛋白原成分。


13问:血液是如何循环的,人有多少血液?

答:
  血液是一种黏稠的红色液体,它流经人体的各个部分,从心脏出发,经过动脉到小血管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回到心脏,经过心脏将血液送入肺内,静脉血在肺脏的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重新带足氧气变为鲜红的动脉血,再回流到心脏中,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一个成人大约有相当于体重的8%的血液在全身各个部位循环,也就是说如果体重为60公斤的人约有4.8公斤的血液。血液的比重约为1.060,因此4.8公斤重的血液约有4.5升。


14问:化验中要求的全血、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

答:
  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他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得到的。
  抽血做化验中常遇到某些化验要求用血清测定、用全血测定、用血浆测定,即是指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和要求。
  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血浆多用于凝血等方面的测定;全血则多用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定。
  血液的抗凝处理需要抗凝剂,选用什么抗凝剂应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15问:血液应该是鲜红的,为什么有时抽出的血是暗红的或黑红色的呢?

答:
  前面说过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人体动脉多处于身体的较深部位,因此不易看到,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因含有较多的氧份而呈鲜红色,因此在动脉末梢部位如耳垂或指尖部取血或皮肤外伤后流出的血常显红色或鲜红色,此外略有贫血的患者血液也多显鲜红色。静脉一般分布在身体的表浅部位,如在肘部、手背、大腿和脚面极易看到,并且呈青紫色,静脉中流淌的血液为静脉血,静脉血因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而显得颜色暗淡。做血液化验时多从肘部静脉抽血,因此你看到的抽出的血液常为暗红色或黑红色,此时也可表明你的血液中含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多。此外当血液浓缩时或患有肺心病的病人静脉血可呈黑紫色。
  在指尖等末梢部位取血时也有可能见到血液的颜色较深,类似于静脉血,这是因为它们多来源于末梢静脉一端,或血红蛋白浓度较高,或血液浓缩等因素造成。


16问:抽静脉血化验之前有哪些准备?

答:
  提到化验,病人就会联想到抽血和疼痛,心情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小孩还可能会大哭大闹。抽血固然会疼,但程度很轻。紧张甚至恐惧主要是心理作用。为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病人应给予积极的配合,保持放松状态。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以外,尽量将其他药物移到抽血之后再服用,以免对某些实验结果有所干扰。如是住院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为您抽血。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肤。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经常听患者说“抽了这么多的血需要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呢?”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和紧张,因为这只占人体全部血量的0.5‰~3‰,不需要任何补充和特殊营养,人体完全可自动进行调整和适应。
  抽血后医生或护士会将血液分配在不同的试管内以适应不同的实验要求。


17问:采末梢血有何要求和准备?

答:
  末梢血主要有耳垂取血和指尖取血两个部位,婴儿可在脚后跟取血。耳垂取血痛感较轻,但取血量较少,特别是耳垂较小的人比较难于取血。指尖取血痛感较明显,但采血量较多,特别是对于血常规化验,可得到较为稳定的测定结果。
  采血前应将皮肤清洗干净。在冬季寒冷的室外进到室内后不要立即取血,应使身体暖和以后,特别是应使采血的耳垂和手暖和起来。在采指血前不要用热水烫手,保持手指干燥,如指尖有伤口、甲沟炎、红肿或皮肤病应避开使用此手指。指尖采血一般用无名指,因无名指刺破后不会影响手的日常生活功能,当然也可用中指或食指,无特殊区别。采耳垂血时应将耳垂上的耳环等挂饰物取下,采血后不要立即挂上。
  采血后应用消毒棉块或其他消毒止血物品压紧针刺破处,不要触及脏物,不要立即浸水洗手。


18问:末梢血可用于哪些化验?
答:
  末梢血因其取血方便,多用于一些简单易行,用血量少,测定快速的化验检查。较为常用的项目有血常规化验、血型、微量法或称快速血糖(使用血糖试纸条法)、微量法血沉(潘氏法血沉)、微量红细胞压积测定等。
  由于现代化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原来需用静脉血或用血量较大的项目也有了快速的微量法;这些项目也可使用末梢血,如与肝功能有关的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澳抗)等测定;与肾功能有关的肌酐、尿素氮和尿酸;与血脂有关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测定;某些酶类如激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胰淀粉酶、微量元素的测定等。许多新的可用微量末梢血进行快速检测的项目还在不断建立中。


19问:许多实验为何要求空腹抽血?

答:
  空腹抽血已成为许多项化验检查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原因:
  (1)许多抽血化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均来源于正常人群空腹抽血的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到的。
  (2)进食后可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而不能得到准确的化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数倍;食用高糖食物两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生高。在头天晚间进食后到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间达十小时以上,体内各种物质已达到相对稳定和平衡,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基本没有影响,此时抽血可得到相对稳定准确的结果。
  (3)人体生物周期的变化,某些项目指标因采血时间不同,变化较大,如皮质醇分泌高峰在早晨,下午至晚间则逐渐下降,因此在同一时间测定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4)人在早间运动较少,而进食、劳动、运动、工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使一些化验指标波动,有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不利于与以前所做结果的比较。


20问:耳垂血、指血、静脉血、动脉血各有何用?

答:
  人体血液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化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脉血和末梢血。
  静脉血一般采用肘静脉(俗称:胳膊血),用注射器穿刺抽血,抽血量根据化验项目不同及项目多少不同,抽血几毫升至几十毫升不等,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等生物化学及免疫学实验和绝大多数特殊实验。
  耳垂血和指血统称为末梢血,常自耳垂部或指尖取血,采血量较少,多在0.1毫升左右,常用于血常规检查、血型、快速血糖等简单快速的实验,但现在有许多医疗单位血常规检验也用静脉血来做,可获得更准确稳定的结果。
  动脉血因携带氧气,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通常用于做血液气体分析。


21问:什么是常规化验,什么是“三大常规”化验?

答:
  常规化验常指较为简单的化验或常用化验,是一类公认的常用化验项目组合,比如血常规化验、尿常规化验、脑脊液常规等。常规化验也可以是某些医院或科室自行组合的一类化验项目,比如“生化常规1组”、“生化常规2组”,“免疫化验常规”等。常规化验是在各级医院实验室中均能开展的较为普及、方便、实用、快速的检验内容。
  三大常规化验特指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常规”二字的英文为“routing”,常缩写为“RT”或“Rt”。因此血常规又可写为“血RT”或“血Rt”、尿常规又写为“尿RT”或“尿Rt”、便常规又写作“便RT”或“便Rt”,其他项目的常规化验也可用“Rt”或“RT”代替“常规”二字,如 “精液RT”,“胸水RT”等。


22问:正常值、正常参考值、参考值、参考值范围是什么意思?

答:
  所谓“正常值”等一系列称呼实际上只是一个概念,即所得到的测定结果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之内,所以也可称为正常范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化验结果是正常的,并以此表明自己身体目前的状态是健康的。
  正常值的划定是有一定要求的,它是来自于相对绝大多数处于健康状态人的测定结果,一般以所选择相对健康的正常人群测定值中的95%划定正常值的界限,所以仍有约5%的健康人的结果分布在异常区域内。因此,当你的化验结果略超出正常值范围一点时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有病,这里可能存在测定误差、干扰因素、你是95%以外的正常人等各种可能。
  因为正常值、正常参考值、参考值、参考值范围等不同的称呼均表达同一个含义,但正常二字有较多的局限性,所以现在专家推荐统称为参考值或参考范围,本书内容也以此名称作为标准使用。


23问:各化验室间的参考值为何有时不完全一致?

答:
  参考值在不同的医院和实验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原因是在确定各自实验室的参考值时所选取的正常参考人群不同;所使用的仪器、方法、试剂不同等;地区性差异;种族性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选用测定值单位不同,需要换算等。这些差异多存在于一些特殊化验项目、科研化验项目、新开化验项目上。而许多常规化验的参考值,例如血常规等在全国各级医院都是一致的。
  注意:查看化验结果时不仅要看数字是否正常,一定还需注意测定单位和方法。


24问:为什么化验单上有不同的单位和参考值?

答:
  这是一个较为专业化的问题。由于化验项目很多,化验方法也各异,因此使用的表达化验值的单位也有所不同。现行的两大单位系统分别称为质量浓度单位,也就是我们以前使用的习惯单位或称为传统单位,另一个既是国家推行的法定计量单位——以物质浓度为基础的国际单位制(SI制)。具体体现在不同实验室发出的化验单上就表现为同一个检验项目有了两个不同的数值和不同的单位,为了便于横向比较,往往需要通过一些换算才能判断两个结果的高低。
  传统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SI制参考值(加SI制单位)
  SI制参考值÷换算系数=传统单位参考值(加传统单位


25问:两医院化验结果差别较大是何原因,怎么办?

答:
  患者生病后可能会到不同的医院就诊,也会在不同的医院化验室做各种化验。有时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医院化验室做的相同的化验,结果却差别较大,患者有理由怀疑是哪个医院将结果做错了或结果不准。
  据笔者分析,这种问题确实存在,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实验室问题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灵敏度下降,故障出现频繁;使用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试剂和标准品;试剂配制错误;使用已被淘汰的实验方法和试剂,试剂过期;无规范的质量保证程序;实验室管理问题。
  (2)检验人员问题个别技术人员存在技术问题,业务能力问题,责任心问题和过失差错。
  (3)病人问题每次化验前是否有病理性改变,如病情加重或减轻;或其他症状出现或消失;饮食与化验的关系,所服药物与化验的关系,抽血或留取标本的时间和条件的改变等。
  如果发现两所医院的检验结果差异较大,应首先看一下化验内容是否确实完全一致,检验结果的单位是否相同。一般情况下医生会相信和使用本医院的化验结果,如对结果有疑问,医生会要求复查,并应告知化验前有何要求。患者也可自己提出要求复查,以便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再次核实。


26问:仪器测定准确还是人工测定准确?

答:
  这是患者经常提到的问题。目前的化验内容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自动化仪器检测,以应付大量的标本,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测定速度。
  传统的手工化验方法,如生化实验和血液细胞计数等,由于受到操作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变异较大,不易标准化;自动化仪器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使得标本加样、试剂用量、反应时间、测定温度和条件、各项步骤和技术均实现标准化,在有合格的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在有责任心、受过专门培训、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操作下,确实大大的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是许多尚未能够采用自动化分析的实验项目,特别是多种多样的形态学实验,主要还是依靠人工的经验来完成,此时一名有经验的检验员会给你一个较为准确的结果。


27问:各类自动化仪器打印的化验单上的一些符号有何含义?

答:
  由于各级医院实验室不断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分析仪器以完成各类化验,许多化验单是打印出来后粘贴在原有化验单上的。这些打印的化验单除了有许多英文的化验项目缩写、结果、单位或参考值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的含义是什么呢?作者给大家提供一些示例并加以解释。
 表示高于参考值的字母和符号常有:H、HIGH、>、↑、+。
  表示低于参考值的字母或符号常有:L、LOW、<、↓、-。
  表示异常值的其他方式:文字反白、字体或字母加粗或加黑、加注星号(*)或其他字母、用短语(如ABN、abnormal等)、用字母和数字代码标出(如A1、A2、F1、F2、R0、R1、R4等)。各种代码的含义可根据所使用的仪器不同,有不同的定义,其中许多为提示给实验室专业人员参考的,并非确有临床意义,遇到这类问题可向实验室工作人员询问。
  直接用英文单词或短语说明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对于这种方式,因各种仪器设备的不同,化验内容的不同,各种提示多种多样无法详述。如有具体问题,可直接向实验室工作人员及临床医生咨询。


28问:自己在家中使用微量血糖测定仪自测血糖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
  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中使用小型的血糖测定仪自测血糖,免除去医院排队挂号交费等许多麻烦。只要认真按照血糖仪的要求进行操作也能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
  (1)首先应该了解你的血糖仪,因为此类仪器有不同国家和厂家生产多种不同的型号。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注意各种提示和信号,注意电池是否有足够的电量。
  (2)一定要选用与自己血糖仪相匹配的血糖试纸条,最好使用原厂家配套生产的试纸条。注意试纸条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过期的试纸条,不要用手触模试纸条表面,不要让试纸条受潮。
  (3)家用血糖仪多使用特殊的弹簧笔式刺血针,采用刺破指尖后采末梢血的方式测定血糖。此实验可自己操作也可由家人或朋友帮助完成。刺血前一定要做好指尖皮肤消毒,待酒精挥发后再进行针刺采血。听到血糖仪发出的声音或提示的秒数时,将从指尖挤出一大滴血液滴于试纸上。
  (4)等待时,按要求的时间将多余的血液擦掉或冲掉。这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时间延长可能会使血糖增高,时间不够又可能使血糖降低。掌握时间需要多加练习,不要紧张和慌张。
  (5)在提示的时间内将试纸条放人仪器内,仪器可按设定好的时间进行比色测定,并显示结果。用户可选择自己熟悉的单位观察和记录结果。血糖测定现行的测定单位主要有传统的毫克/每百毫升(mg/dl)和国际单位制的毫摩尔/每升(mmol/L),两者之间的换算如下:
  毫克/每百毫升(mg/dl)×0.05551=毫摩尔/每升(mmol/L)
  毫摩尔/每升(mmol/L)×18.02=毫克/每百毫升(mg/dl)
  (6)使用完毕后将用过的试纸条取出,将仪器擦拭干净,关闭电源。
  (7)试纸条应盖紧,放在室温条件下保存,注意防止潮湿和避光。不要存于冰箱内,不要让孩子接触和玩耍。


29问:什么是医学决定水平?

答:
  医学决定水平是一个界限值。医学决定水平是一个不同于参考值的指标,它是决定人体健康与否的一条界限,他来源于大量的医学实践,它的升高和降低决定着某种疾病的是与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带给临床医生的意义是采用什么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治疗是否见效。它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决定性使用价值,因此被称为医学决定水平。
  例如:当血小板计数值低于参考值时,并非说明该患者确有出血问题或出血倾向,但当血小板低于医学决定水平的50×109/L时,提示病人确有出血倾向,应予以治疗和重视, 当血小板低于医学决定水平的最低界限值时(如10×109/L),则必须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或为病人输入血小板,以帮助病人增加循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和增强止凝血能力。


30问:医学决定水平与参考值有何不同?

答:
  参考值来源于大量的正常人群中有关实验测定数据,并根据正常人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群中数据的分布范围,并以此确定参考值范围。而医学决定水平是来源于大量的临床病人数据的观察和积累,用于确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医学决定水平的界定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对超出参考值界限不大的异常值,可以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区别对待,可以采取治疗措施,也可以进行观察。但如超过了医学决定水平的界限,则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某些疾病的诊断指标需依靠医学决定水平值才能判断,而在参考值范围左右则很难进行判断。
  参考值可有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也可只有一个上限或一个下限,而医学决定水平可根据不同的疾病诊断要点和标准,不同的治疗要求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多个设定的上限或下限,临床医生在使用这些指标时能够根据不同的界限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措施。
  医学决定水平是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应该掌握和使用的数据,不是普通患者做参考的参考值。


31问:外地病人如何特标本送到远离自己的大医院进行检验?

答:
  我国面积广大,人员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医疗诊断水平上也与大城市大医院有很大差别,在实验技术和设备上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本地实验室不能做的某些特殊检查项目或病人不能远行到大医院检查时,可以将标本送到大医院实验室中要求进行协助化验诊断。具体做法可参考如下要求。
  (1)首先了解哪个医院的实验室可以进行此项特殊的化验,注意一定要讲清有关化验的名称。可委托当地朋友帮助咨询或通过其他通讯手段咨询。不要盲目将标本送到某大医院实验室,万一送错,会耽误你的宝贵时间。
  (2)向有关的实验室了解标本的要求,如抽血的要求,抽血量多少,哪天送标本最适当,标本有何特殊要求和预处理方法等。
  (3)送检的血样不要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往大医院实验室,因为邮寄条件有限,时间不能保证,温度不能保证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好由患者的家人或朋友携带标本,用最快的交通方式送到实验室。
  (4)若标本有低温保存的条件要求,可使用冰壶传送标本,在冰壶内添加足够的冰块或最好使用专用的“干冰”,注意不要让化了的冰水污染了标本。
  (5)标本送到医院实验室后应了解所做实验需要的时间,必要时可向实验室询问此特殊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32问:白细胞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细胞,它可以根据细胞核的不同和细胞浆中特有的嗜色性颗粒不同而分为几大类。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卫细胞,它参与机体对细菌、病毒等异物入侵时的察觉和反映过程。细菌或病毒侵犯人体遇到的最初抵抗就来自于白细胞,因此机体反映的最初变化就是白细胞升高或降低。
  中性粒细胞的运动能力和吞噬能力均比较强,当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时,可迅速将其包围,并进行水解和消化。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和可能性就会增加。单核细胞在血液中的吞噬能力较弱,当它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中,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吞噬能力大大加强,它可聚集于感染灶附近,被淋巴细胞激活后,吞噬和杀灭病毒、真菌、原虫、分枝杆菌等病原体,还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变性血浆蛋白、衰老和损伤的红细胞、血小板等。
  淋巴细胞是一种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可进一步分为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分别执行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嗜酸和嗜碱粒细胞数量很少,但在机体的生理活动中也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生理功能,详见白细胞分类中的内容。


33问:各类白细胞的参考值,其升高和降低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
  (1)中性粒细胞参考值:50%~70%。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减少和白细胞总数升高降低情况类似。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如老年人,因机体反应性降低故白细胞数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并不升高,但白细胞分类中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此时也可参考白细胞升高的临床诊断。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参考值:1%~5%。这类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早期阶段,在末梢血液中可以有一定的比例。但过多出现时可视为异常。当杆状核粒细胞>6%时,称为“核左移”,表示机体反应强烈,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到外周血来。此种情况多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白血病或类白血病反应。临床上常将>6%称为轻度核左移,>10%为中度核左移,>25%为重度核左移。
 (3)嗜酸粒细胞参考值:1%~5%。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寻麻疹、药物过敏、过敏性紫癜等;②寄生虫感染;③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④某些血液病,如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霍杰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嗜酸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和副伤寒患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4)嗜碱粒细胞参考值:0%~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粒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嗜碱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5)单核细胞参考值:2%~8%。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杰金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③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6)淋巴细胞参考值:20%~40%。淋巴细胞是参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能产生和携带抗体。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等;②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粒细胞减少症等;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④器官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期等。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应用化学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或接触放射线及放射治疗期,免疫缺陷性疾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等。
  需要说明的是白细胞和分类计数的变化是与机体疾病病程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在某些病的初期、急性期、恢复期各类白细胞比例不断变化,某类白细胞增加时另一类白细胞则可能减少,故不能完全按上述的规律来解释各种病理变化,应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当疾病恢复时各类白细胞应逐步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


34问: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颗粒是怎么回事?

答:在白细胞分类报告中,有时可以见到“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的说明。此时不要紧张,并非说明患者在某些方面有“中毒”表现。该报告的含义是在白细胞的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发现一些蓝黑色的大小不同的颗粒,这些颗粒被称为“中毒颗粒”。出现中毒颗粒时表明患者有化脓性感染或者是出现在有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中。


35问: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和间接计数有何不同,参考值和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嗜酸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直接计数是用特殊染色技术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出来,所得到的是单位体积内嗜酸粒细胞的总数。间接计数或相对计数是在进行白细胞分类过程中得到的嗜酸粒细胞的百分比。两者的参考值不同,但有一定的联系,即同时测定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乘上白细胞总数,应该与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值接近。
  嗜酸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参考值:(0.05~0.3)×109/L
  嗜酸粒细胞间接计数参考值:0.5%~5%
  临床应用的参考价值是一致的,可参考白细胞分类中嗜酸粒细胞部分。


36问:血小板的作用是什么,血小板降低到多少时有出血的可能性?

答:
  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一种,它是从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之片段所形成的,它体积虽然很小,但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参与人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维护人体的健康。
  出血问题较为广泛和复杂,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和考虑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或有无止血能力,多需要检查血小板功能,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常用HLT或BPC表示,其参考值为(100~300)×109/L,即我们口头上常说的10万到30万。
  血小板轻度降低一般不会发生出血性问题,但当血小板降到50×109/L(5万)以下时应引起注意,此时会出现伤口出血不易止住、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出现紫斑、轻微磕碰后皮下淤血、皮肤或黏膜有出血斑点等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出血现象并不能仅仅参考血小板计数一项指标来判断,还应参考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原和活动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块收缩时间等检验指标,以判断病人出血和凝血系统是否异常。

37问:什么情况下血小板数升高或降低?

答: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为(100~300)×109/L,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属于异常。
  (1) 血小板增多当血小板数量>400×109/L时,称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癌症患者,此类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数一般不超过500×109/L,且经过治疗病况改善以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上升,常可高于600×109/L。
  (2)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即可称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0×109/L时可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常见于以下情况和疾病: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等;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风疹、药物过敏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④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38问:在血液中可以查到哪些寄生虫?

答:凡寄生于血液和血细胞内的寄生虫均可在血液中查到,如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斑氏血丝虫和马来血丝虫、黑热病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这些原虫和丝虫由于寄生于人的血液中和红细胞内,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或骨髓检查来进行确诊。常用的方法为血液涂片法(薄血片法或厚血片法)和骨髓穿刺涂片法。将涂片经过染色以后,由有经验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通过显微镜检查,如在血片中发现这些寄生虫就可以确诊。在一些医院也可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查相关寄生虫抗体的存在来间接判断是否被感染。


39问:网织红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它的细胞浆内仍存有多少不等的未完全退化的细胞核的成分——核糖核酸(RNA)。这些嗜碱性的核糖核酸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后会显现出来,可在显微镜下进行相对计数。
  参考值:成人0.5%。1.5%;新生儿2%~6%。
  网织红细胞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系增生的情况,故可以间接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情况。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在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可明显升高;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时也有轻度升高。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典型的病例多在0.5%以下,甚至为0。某些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可正常或略高,在经过抗贫血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可呈现明显上升,说明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贫血状况很快会有所改善,如网织红细胞数量没有明显上升,说明骨髓造血功能仍旧低下,贫血状况近期内不会很快改善。
  (3)可作为贫血治疗时观察疗效的指标如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在治疗前网织红细胞有轻度增高,经铁剂或叶酸治疗后,网织红细胞会有明显上升,两周后又开始逐渐下降,而此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则逐渐上升,表明治疗结果明显见效。
  现在网织红细胞不仅可有相对计数,更有先进的方法对网织红细胞多种参数进行分析,例如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高RNA含量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中RNA含量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低RNA含量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体积、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许多参数,各参数的使用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40问:煤气中毒时应该做哪项化验?

答:
  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中毒。此时应进行一氧化碳定性试验。
  一氧化碳定性试验阳性,表示患者已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应立即进行抢救。如确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出现,但一氧化碳定性实验阴性,可能因为患者中毒症状较轻,或已吸入较多的新鲜空气、症状已经缓解,或已经开始进行吸氧气治疗。该实验方法快速简单,但敏感性较差,对轻度一氧化碳中毒反应不够敏感,因此一旦确认有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发生,无论实验结果如何都应进行吸氧和其他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减轻或彻底恢复。该实验需提供正常对照人才能进行,而正常对照入应该是不与患者处于同一房间的其他正常人,即确实无煤气中毒的人,可以是患者的家属,也可以是亲朋好友。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