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
来源:“HAOYISHENG”微信号
寨卡病毒的前世与今生
相比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 HIV,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算是病毒界的「前辈」了,因为人们早在 1947 年就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身上发现了它的踪迹,过了 5 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找到了它。
它行踪隐秘,一般不会祸患人类,只有一种叫做「伊蚊」的蚊子才是它们最亲密的伙伴,通过叮咬,传播给人畜,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散发病例,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 2007 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 2013 年至 2014 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这些地方听起来都与我们大部分地处的温带区域相距甚远。
寨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序列等也早就公诸于世,但为何我们感觉今年才「闻其大名」?原因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汲取了埃博拉病毒防治的教训,这次希望最大程度引起国际关注。他们对 2 年前开始于非洲埃博拉疫情漫不经心,导致这一疫情从非洲到美洲、亚洲和欧洲传播,造成全球约 3 万余人染病,死亡 1 万余人,教训深刻,因此对此次寨卡病毒的疫情不敢再掉以轻心。
目前有报道寨卡感染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已达 36 个,我国也包含在内。在巴西等寨卡病毒病疫情高发国家,还发生了小头畸形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聚集性病例。2016 年里约奥运会近在咫尺,因此寨卡病毒感染对这种全球盛事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我们也不敢断言对寨卡病毒的全球戒备就是杯弓蛇影。
寨卡病毒的生物学形状与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基因组包含 1 万左右的核苷酸,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和登革热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等是「亲戚」,这些病毒均通过蚊虫等媒介传播,以前统称为「虫媒病毒」。
感染寨卡病毒后,临床症状一般都很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我国首例感染病例亦已康复。寨卡病毒感染也不会引起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因此很难和其他病毒感染区分。
然而,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格林巴利综合症,巴西的寨卡病毒暴发流行中人们还发现小头畸形新生儿的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由此可见,寨卡病毒感染的严重性虽然不及埃博拉,但对母婴的伤害却不容忽视。
寨卡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寨卡病毒感染以流行病史为诊断基础,伊蚊活跃、寨卡病毒流行的热带亚热带国家旅行史有重要的诊断提示价值。
临床症状并不特异,诊断价值有限,包括发热、头痛、丘疹、眼痛、结膜炎、肌痛等,症状持续一周左右,可自愈。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常规检测、生化检测等指标一般正常,少数患者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和氨基转移酶的升高。
寨卡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样,感染的最终确认依赖于病毒学检测。
但需要注意,由于该病毒为罕见感染,目前所用的检验方法均为实验室自创,检验方法的特异性、敏感度等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的验证。检测方法和其他病毒无异,包括病毒培养、病毒抗原 / 抗体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一个表 (表 1) 教会大家看懂 ZIKV 的检验诊断。
表 1. 翟卡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
病例分享 [2]
笔者留给大家一个问题:该患者为何 ZIKV RNA 检测为阴性?
一名 50 岁的男性德国旅行者 2013 年 11 月初去泰国度假 3 周。入境 12 天后,出现左脚踝和脚关节疼痛和肿胀,随后背部和胸部出现丘疹,后来蔓延到脸、胳膊和腿。与此同时,病人感觉不适、发烧和寒颤,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病人注意到之前被泰国的蚊子叮咬过。11 月 22 日返回德国,病人除了主诉持续疲倦之外,并无特异症状,体格检查亦正常,因为未进行治疗。
发病后 10 天检验结果为:C 反应蛋白略高 (5.9 mg/L; 正常价值 < 5.0 mg/L),白细胞计数正常,8200 g/µL[45% 淋巴细胞,5% 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降低 (47%,正常范围:50-75%)]。血小板计数正常,238000 g/µL。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 (311 U/L; 正常 <262 U/L),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 (422 mg/dL,正常范围:180-400 mg/dL),血清铁蛋白浓度升高 (486 ng/ mL; 正常范围:30-400 ng/mL)。血清电泳、凝血、肾和肝功能检验正常,除外γ- 谷氨酰转移酶偏高 81 U/L(正常 < 60/L)。
病毒学检验结果如下:
表 2. 欧洲(德国)首例感染寨卡病毒患者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结果
a. 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A),滴度 <1:20 为「阴性」。
CHIKV: 基孔肯雅病毒; DENV: 登革热病毒; JEV: 日本脑炎病毒; NS1: 非结构蛋白 1; WNV: 西尼罗河病毒; YFV: 黄热病病毒; ZIKV: 寨卡病毒; AU: arbitrary units(实验室自创单位);RT-PCR:逆转录 PCR
参考文献:
1. Waggoner JJ, Pinsky BA. Zika Virus: Diagnostics for an Emerging Pandemic Threat. J Clin Microbiol 2016.
2. Tappe D, Rissland J, Gabriel M, Emmerich P, Gunther S, Held G, et al. First case of laboratory-confirmed Zika virus infection imported into Europe, November 2013. Euro Surveill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