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消息!隰县千家庄至留城川有望打通隧道!

美丽隰州 2024-02-26

今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山西省 · 临汾市)发布《国道209线隰县过境段改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项目招标公告》。文中指出:拟建项目国道209线隰县过境段改线工程将在隰县滨河路和太和路平交口(隰县金土地粮油有限公司)附近,向西跨越紫川河,采用隧道贯通接341国道苛西村附近全文如下:













隰县历史悠久,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刘渊建汉,曾徒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448)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置龙泉郡。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要冲,开皇五年(585)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南有龙泉下隰,因以为名。”开皇十八年(598),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607)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楼山、石楼、蒲县。唐武德元年(618)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周。贞观三年(627)复置隰州。宋、元、明、清因袭州置。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民国3年(1914)划属河东道,民国19年(1930)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26(1937)年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城等15县。

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中共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1961年复改隰县。














国道209线隰县过境段改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招标编号:SXKT-FW-2020-028


1、招标条件


山西坤泰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受隰县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对国道209线隰县过境段改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单位进行公开招标。现发布招标公告,特邀请符合要求的投标人参与投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名称:

国道209线隰县过境段改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项目


2.2、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国道209线隰县过境段改线工程起点为隰县城南乡千家庄村,即隰县滨河路和太和路平交口(隰县金土地粮油有限公司)附近,向西跨越紫川河,采用隧道贯通接341国道苛西村附近,和341国道共线至车家坡,接原209国道后将路线向东摆线,沿紫川河西侧布线,终点至石家庄村南屏山。全线拟采用一级公路四车道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24.5米,设计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标准


2.3、招标范围:

为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建设方案及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实施安排、土地利用评价、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节能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等。


2.4、成果要求:

负责编制国道209线隰县过境段改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协助招标人完成报告审查、审批工作及相应修改,并按合同要求协助招标人直至获得主管部门的批文。


2.5、服务周期:

①自签订咨询合同之日起30日历天内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②直至招标人获得主管部门批文。


2.6、本次招标共划分为1个标段。


......


近年来,隰县341国道和209国道过境货车逐年增多,不仅增加了城市的道路负载,而且对市民的出行安全构成威胁,如果此项工程能够顺利招投标、早日完工,209国道与341国道在隰县西共线,且为一级公路标准,将进一步优化隰县交通格局,缓解隰县交通压力,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



另外一方面,留城川也将会逐步融入县城板块,隰县城将摆脱南北峡谷式发展。届时,隰县城市面积会进一步扩大,“大隰县”格局也将逐步形成,隰县将真正成为临汾西山大县!



期待!

●   隰县交通,值得我们期待!

●   隰县和午城两处服务区、收费站开始招标!

●   开始招标!涉及隰县东外环、南大街南延......







隰县历史悠久,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属同姓诸侯国中的蒲国。春秋时代,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刘渊建汉,曾徒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寿县,太和十二(448)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置龙泉郡。隋朝统一全国,视晋西为要冲,开皇五年(585)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始以“隰”命名。《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南有龙泉下隰,因以为名。”开皇十八年(598),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607)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楼山、石楼、蒲县。唐武德元年(618)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周。贞观三年(627)复置隰州。宋、元、明、清因袭州置。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山西省。民国3年(1914)划属河东道,民国19年(1930)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26(1937)年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城等15县。

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中共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区。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1961年复改隰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消息!隰县千家庄至留城川有望打通隧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