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美 美美与共?华南理工“洋雷锋”话你知!
今天上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
在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中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
具有不同的文明背景
但都热心公益 乐于助人
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洋雷锋”
他们说 通过志愿服务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
自己也在感受中国文化
主动了解、融入中国
为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他们就是
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志愿者小分队
华南理工大学留学生志愿者小分队成立于2010年。每年都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留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等37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人数有100余人,约占50%。
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原则,每年参与和组织留学生献血超过200人次;他们将“奉献爱心、服务大众、完善自我、造福社会”的宗旨贯彻到底,经常组织留学生前往福利院探望残疾儿童,为他们带去小礼物,讲讲小故事,做做小游戏,把希望和快乐带给这些不幸的儿童;他们乐善好施、饱含真心,多次组织留学生捐献衣物给中国贫困地区;他们扶危济困,任劳任怨,不仅组织留学生捐献旧书,留给新来的学生,而且当同学们遇到重大困难时,他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组织捐款;除此之外,他们还组织假期留校留学生参加广州春运志愿者活动等,成为无数中国人回家路上温暖的一道风景。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记者团走近这支“特别“的志愿者小分队,采访了其中的六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队员。
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的志愿服务故事,了解他们来到中国后的经历,特别是他们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感受吧。
18级法学 谢丽(吉尔吉斯斯坦 )
来中国留学后,作为志愿者,谢丽参与过武汉市第十届运动会、广东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广州南站春运志愿服务、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和小分队一起,谢丽还坚持每个月去广州市芬芳聋儿语训中心,陪有听力障碍的小朋友玩耍,聊天。
谢丽表示,在中国的志愿活动使她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每次做志愿活动都能遇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能够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想法。
来到中国,谢丽的穿衣风格、说话方式、饮食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家人通电话时,她总是不自觉就说出中国的词汇。而且她来中国之后喜欢上了抹茶味的东西,以前不能吃辣,现在也可以吃辣的东西,她妈妈说她现在就像一个中国人。
“我觉得外国留学生就像是一座桥梁,能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我学的是法律专业,以后可以帮助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人和中国的吉尔吉斯斯坦人解决法律问题,当然不仅仅是法律上,我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一个国家生活过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非常迅速,我希望可以向我们国家的人展示更好的中国。”
1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安东尼(德国)
来广州之前,安东尼在江西的一个小村庄做了一年小学英语老师,帮助农村的孩子们学英语,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除了帮助学生,他还教学校的英语老师,帮助他们提升口语水平。
来华工之后,安东尼加入了学生会的志愿服务部,他参加了献血、衣服捐赠和书籍捐赠活动。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去聋哑儿童学校陪伴那里的小朋友,新学期开学他也会主动帮助国际学生。
“我认为只要我来到了中国就算是一种文化交流,我会和人们谈论我的国家,虽然只是一些日常的问题,但通过这些问题他们对我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反过来,当我回国后,我也会和我的家人朋友分享在中国的故事,这些都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1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扎克(科威特)
“看到孩子们的微笑,心中会洋溢起幸福的感觉,感觉这就是生命的真谛,这也是我参与志愿活动的动力:为他人带去快乐。”
扎克表示,故乡的朋友对中国的了解还很片面,印象仍停留在中国功夫,对中国的菜肴口味也并不了解,觉得中国人不吃辣。其实中国菜系十分丰富,功夫也并不是中国的唯一特色,他自己就很喜欢麻辣烫,几乎每周都会去吃。他会积极邀请朋友来中国亲自体验,中国很大,只有到过才知道,中国有多么广阔。
留学生聚会的时候,一个阿拉伯国家的人和一个俄国人,他们唯一共通的语言是中文。扎克认为,在中国留学,了解中国文化,会说中文,成为就业方面的优势,中文日益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语言。
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列娜(俄罗斯)
“真实的中国与我从前印象里的中国实在是太不同了,我亲眼所见的中国更加现代化,更加时尚、发达。当初选择中国选择广州,一是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大国,发展迅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因为我喜欢尝试新事物,广州和我的家乡实在太不同了,它是一座充满新鲜感的城市。我喜欢这里的阳光与鲜花,还有热情好客的人们。”
刚来中国,有很多文化差异的地方。列娜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语言的问题,她正在努力地提高汉语水平,尽可能地融入本地的文化生活。面对文化差异,她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求同存异地去理解与融入。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大国,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着她。
连续两年筹办了学校留学生文化节,并在国际教育学院新年联欢会上担任主持,还参与了学校策划编排的大型舞剧《美丽中国》的演出。通过这些活动, 列娜提升了能力,开阔了眼界,同时增进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16级生物技术 曾渭婷(印度尼西亚)
曾渭婷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她小学有一个来自中国的老师常常给她们介绍中国的情况,让她从小就对中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另外,曾渭婷姐姐在印尼读了两年大学后到中国留学,曾渭婷追随姐姐的脚步而来。
曾渭婷表示,每次回国说起中国,当地人都对此表现出非常强的好奇心,对中国满怀憧憬。曾渭婷精通印尼语、英语、闽南语和普通话,她准备毕业以后留在中国,帮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中国。
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艾文(牙买加)
酷爱自拍,富有感染力的咧嘴笑是这个大男孩的一张名片。“成为一名春运志愿者,是希望提升中文水平,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结交朋友。做志愿者特别累,但是帮助到别人很开心。”
艾文表示,他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粤剧和京剧,喜欢看他们通过声音和表演来演绎一个故事,而且华丽的戏服和精致妆容也很迷人。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在与外国友人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文明之间交互交融的有趣小故事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哦!
推 荐 阅 读
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昨晚,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又忆起那段血与火的青春……
◇联合国实习、500强经历、出专辑、上春晚......这个华工小姐姐的经历很传奇!
◇GPA3.96、校媒主编、玩转主持舞蹈......华南理工”斜杠”青年养成记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特别鸣谢:国际教育学院
封面图片: 电子与信息学院
采访:崔云慧 韩湘 李一鸣 吕源 马永恒 郑桂泓 学生记者团
图:受访者提供
整理:郑桂泓 学生记者 李骁
编辑:鲍恩
文明互鉴,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