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一方华园,十年坚守,他是学生成长路上知心人
初心为动力,使命为责任,是他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以透彻的学理分析为学生拨开思想迷雾,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校准价值航向,是他一直以来对辅导员工作的信仰与追求。
十年来,他秉持一片初心,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执着前行,勤奋钻研,锐意创新。如今,不但成长为国家助理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创业培训指导师,更是用自己专业的工作水平、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兴业的工作追求,诠释了一名高校基层辅导员的人生价值。
他,是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张冬利,是学校土木与交通学院本科生们喜爱且尊敬的辅导员。
9月23日,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在长春召开。荣膺“第十一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张冬利,获得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的表彰并获颁证书,成为华南理工大学首位获此殊荣的辅导员。
一路走来,张冬利不忘工作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下面这组数据可以展示出张冬利的耕耘与收获:10年来,他积累了23本工作日志,100多份教案;开展了200多次主题班会,1000多次宿舍走访;撰写了2000多份谈心记录,20余万字专著,20余万字学生工作经验总结论文……
张冬利坚持辅导员工作要做到心与形的融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辅导员的专业工作水平。在他看来,没有彻底的思想理论与透彻的学理分析,就无法回应与解答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困惑,辅导员必须要走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他通过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强化对思政理论的掌握,通过思政学习工作化、思政工作学习化,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工作的方法。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他见缝插针地不断学习,2011年取得国家助理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013年取得全球职业规划师资格证书,2016年取得创业指导师(SYB)资格证书,累计300余学时。他执教的《职业生涯与大学生活规划》课程深受学生喜欢。他与团队一起编制的《砼人进步卡》记录着每一位学生每一学期的学习生涯规划,并根据学生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职业咨询、教练支持、创业咨询等一对一精细、专业的辅导。
张冬利坚持行与研的联动,以自己对青年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动态和行为选择的一线经验作深入思政理论研究。主持多项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和省级课题,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出版专著一本。
此外,张冬利积极探索积极有效的学生工作方法。他采用PLA(Peer-Assisted Learning)工作站模式,创办了“砼人携手互助工作站”,搭建一个学业朋辈互助支持平台,凝聚专业课老师、党员、积极分子等多支力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解决学习困难,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工作站通过砼人携手互助及自习课堂、“砼人微课”“砼路人”100天训练营等方式展开,已累计开展14期有3000余学生参与,95%以上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基于PAL工作站的模式,他将同伴互助策略模型分为了“同伴互助分组策略”“同伴关系维持及促进策略”“同伴互助学习活动策略”三部分。该项目获得2016年广东省第四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并入选共青团广东省委《团青优秀案例集》,所在的帮扶团队获得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的“十大卓越团队”。
工作感言
“使命为责任”是我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从担任辅导员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辅导员工作,看成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2007年第一次接触辅导员工作至今,经历了工作的磨合、专业的培训和职业的锻炼,我开始融入并且喜欢上这支特殊的战斗队伍。
还记得祖国六十周年时,年级同学一起制作的“福版中国地图”登上各大媒体头版头条时学生兴奋的样子,也记得学生毕业时在台上一起唱歌一起流泪的那种不舍,尤其是每当忙碌一整天,晚上筋疲力尽回到宿舍的时候,看到案头学生送给我的笔记本中的留言:“负责是您的代名词”“有您这样辅导员是我们的幸福”“看到老师骑着单车风里来、雨里去,我们心底有一些心酸”“看到老师坚毅的目光我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些质朴的语言正是我最初选择辅导员工作的动力,也是我坚持不懈做好这份工作的精神支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辅导员平凡的岗位上,我们更应该敢于追梦,把青春活力投入中国教育事业,扮演好政治思想领航者、学习成才指导者、人生发展引导者、事务工作管理者的角色,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投入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恪守职责、严于履行、发挥潜能、有效执行。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文:赵春旭 白争辉
图:受访者提供
微信编辑:鲍恩
推 荐 阅 读
和小编一起
为张冬利老师点500个“在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