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技能助力战疫!来看看新工科专业的战役力量
新工科专业的
战疫力量
解锁新工科专业密码
Emerging Engineering
面对全球疫情危机,无数医护人员冲向“战场”,直面病魔。还有众多仁人志士,他们虽无法亲赴前线,却依旧奋战在各行业领域,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前方保驾护航。
我们是中国青年、00后大学生,作为新工科领军人才的预备力量,我们不禁思考:在备受关注的疫情战争中,我们能为“战疫”做些什么?我们的专业又能在“战疫”中发挥怎样的硬核力量?
解锁新工科专业战疫技能
一起来听听SCUTers怎么说
1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医学+先进科学技术 防疫工作中的“显微镜”
我是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华柳婷同学。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应用工程技术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医学防病治病难题,以达到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在战“疫”最前沿,医工人积极开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疗设备维护工作,它们的火眼金睛让病毒无处遁形;在战“疫”驻防地,医工人夜以继日地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分析和疫苗研发工作,肆虐猖狂的病毒正在浸微浸灭。生物医学工程把医学与先进科学技术融合,实现1+1>2的功效,为生命保驾护航,也将会在一代代医工人的接力中蓬勃发展,生生不息。
“小新人”专业推荐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九十年代,是我校“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本-硕-博培养体系。旨在培养从事生物医学领域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研发,以及医、药、械行业和监管部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技术管理与决策的创新人才。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
@ 机器人工程专业
机器人大军助力抗击疫情 守护医护人员安全
我是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李欣忆同学。疫情之下,一群看似冷酷无情的机器人们披挂上阵。它们的身影出现在医院里、道路上、工厂中,在这场对抗病毒的战争中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难题:护理机器人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配送机器人直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防止交叉感染;面对防护物资的短缺,机器人上线进行自动化生产;体温管理机器人站岗盯梢,实现快速体温检测;煲仔饭机器人驰援湖北,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热腾腾的饭菜……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这群来自祖国四方的“铁憨憨”承载着人们的爱,奔赴前线,为一线工作者们带去帮助和关怀,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大一第一学期在学院《工程导论》课程中制作的机器人小车,希望自己日后也能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制作出像这次疫情中历下大功的各种机器人。
“小新人”专业推荐
机器人工程专业通过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聚焦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无人驾驶系统等研究领域,攻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业化方面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旨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器人领军人才。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3
@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高效防疫 智能先行
我是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李金鹏同学。在这次疫情中,智能制造为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在疫情迅速蔓延、医疗用品及器械极度紧缺的情况下,智能的自动化医疗用品生产线,大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不断涌现,实现短时间内极速批量生产,为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在机场、车站等高密度人流区域,热成像仪等智能测温设备助力疫情监测,大大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不仅为国家战疫决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也让全国人民在家就能实时了解疫情的发展情况。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智能物流、无人机配送、无人机巡检等新兴智能科技也展现了实力,因疫情在家不能出门的老百姓能通过VR/AR等场景体验类项目足不出户走遍世界,缓解了疫情带给人民的焦躁情绪。这一切都是因为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看到所学专业可以发挥如此重要作用,也更坚定了我学习的信心,希望此次疫情早日结束,我们能够重新回到校园里学习,为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献力。
“小新人”专业推荐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人工智能与新兴制造的强交叉学科,通过智能技术(智能+)与制造的深度融合,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卡脖子核心问题,旨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科学技术人才。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4
@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守护生命屏障
我是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许昕同学。疫情当前,举国上下正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疫情初期,守护前线的医护人员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乃至医用手套等各种防疫物资的短缺让全国人民都非常揪心。为了阻止病毒的大范围传播,各地也掀起了一股抢购口罩的狂潮。而这些物资的生产与多种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加工技术紧密相关。可以说,正是这些高分子材料筑起了守护生命的屏障。
如今,国内防疫物资的短缺情况有所缓解,全球疫情却更加严重。与前期加紧复工复产的同时大量从国外采购物资相比,现在的我们没有松懈,反而更加紧生产这些紧俏的防疫物资,驰援其他国家遭受病毒侵害的人民,搭起了我们和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这正是大量高分子从业人员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作为相关专业——分子科学与工程——的学生,更是为本专业做出的贡献感到非常自豪!
“小新人”专业推荐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围绕分子设计与合成、多尺度结构调控、软物质功能和智能先进杂化材料、极端条件下的特种材料、信息与能源先进材料、健康及医学先进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工程化各领域开展理论教学和创新实践。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拥有宽广深厚的理论基础,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的理工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5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为疫情防控提供“中国芯” 做抗击新冠的贴“芯”人
我是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吕圣哲同学。在防疫时期中,“芯”力量全线上阵、大展身手。在抗疫一线,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实现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的中国新速度见证。而在普通群众的居家防疫生活中,视频会议、线上教学、远程办公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都得益于5G和AI技术的加持,而“芯”技术正是其中的核心技术。
疫情防控中还涌现了很多集成电路贡献的“芯”力量:装有智能温度传感器的体温仪可以快速监测人体温度并实时上报,分担医护和社区人员的压力;生物芯片可用于冠状病毒监测,利用生物芯片制成的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加样15分钟便可得到结果;基于智能芯片的医疗护理系统可以实时将患者数据传输到后台,对病患救治起到了关键作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中国芯”,做抗击新冠的贴“芯”人。感谢每一位芯片人为打响这场疫情攻坚战做出的努力,向你们致敬。
“小新人”专业推荐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学校原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班基础上的升级与扩大,面向国家集成电路发展历史机遇和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需求,通过引入全球一流师资、创新机制与体制等多种途径,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国际视野宽阔、工程能力突出、富有主动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高端复合型人才。
微电子学院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灾难过后,人们在苦痛后沉思,社会在痊愈后变革,相信此次也不会例外。疫情之后,许多深受影响的行业会汇集更多智慧再创新、再出发,催生出更多新需求、新业态,这正是“新工科人”的专业使命——应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新工科学子已然深刻领悟自身使命和价值,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虽不能投身抗疫一线
我们却看到了新工科专业
在这次战疫中发挥的硬核力量
我们有理由坚信
在未来国家的每一场“战役”中
新工科人将永不缺席并大有作为!
- END -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广州国际校区
推 荐 阅 读
◇“我在战‘疫’中成长”首批作品展示|他们这样致敬身边的逆行者
◇对话逆行者、玩转直播间、以艺战疫......看华工青年的别样云团日
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