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应急响应降为三级意味着什么?还要戴口罩吗?权威回应来了

今日(8日)上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疫情防控有关安排及学生返校情况。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飞表示,5月7日0-24时,全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截至5月7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589例(境外输入194例),目前仍在院治疗6例。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经组织专家评估,省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决定,从2020年5月9日零时起,将我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段宇飞:

调级后仍要保持高度警惕

科学佩戴口罩


广东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之后,防控措施和要求会有哪些变化?


对此,段宇飞表示,调级并不代表零风险。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三级之后,我们仍要保持高度警惕,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具体的变化和不同,可以用“四个更加注重、一个全面恢复”来概括:


一是更加注重重心下沉。调整为三级响应后,防控工作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将防控责任压实到属地,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属地常态化防控工作负总责。各市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比如,流动人口较多、对外交流频繁的珠三角地区各地市可以采取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省里的重点在于督查和指导,督促各地落实疫情防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


二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下一步,疫情防控将更加注重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观念,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将防控工作融入正常生活。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引导群众更加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让健康生活习惯常态化。比如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群聚集,保持合理社交距离,勤洗手、勤通风,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等。同时公众也要自觉配合如实填报健康信息、开展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措施。


三是更加注重落实“四早”要求。疫情防控关键在“早”。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发热门诊、零售药店、诊所的哨点监测作用,及时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各零售药店、诊所在售卖退热药品时,要参照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实名登记上报购药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排查异常情况。核酸检测也是落实“早发现”要求的重要一环。下一步县级以上疾控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鼓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为充分满足“愿检尽检”人群需求,各地要提供便捷化的“愿检尽检”服务,联合城市管理、乡镇街道等部门推动建立“愿检尽检”检测服务点。依托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城市广场、社区活动中心、乡村文化广场等场所提供自愿检测的采样服务。原则上每县(市、区)至少设立一个检测服务点,各地可以根据服务人口数适当增加设立数量,重点人群密集或流动人口较大乡镇、街道要重点保障,根据检测需求和工作实际适时调整。


四是更加注重精准和专业。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我们将从全面防控转向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精准防控,将口岸防输入和社区防反弹相结合,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平时保持常态化的应急处置小组,充实应急专业力量,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开展疫情处置,快速确定涉疫场所,精准锁定涉疫人员,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将疫情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五是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全面恢复正常化。调整为三级响应后,在按照相关技术指南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和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各类会议、会展活动;分期分批安排学生返校复学等。


总之,我们要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不断巩固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确保我省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级降为三级后

公众要做好哪些防护?


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存在的难点和风险点有哪些?二级降为三级后,公众要做好哪些防护?


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表示,广东在前期的防控工作中已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四早”,对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发现出来的病例,都进行了详实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判定、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好,切断传播链条。


降低响应级别后,广东将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将继续保持监测系统的高度敏感性,和快速有效的处置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当前,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防疫工作面临的风险点和难点。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持续发展和蔓延。全球报告病例数超过380万,死亡超过26万。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冠病毒将与我们长期共存,必须形成一种“新常态”。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


我国境内疫情总体呈低水平可控态势。5月7日起,全国已经是低风险区域。所有省份的应急响应级别都是二级以下。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还存在,疫情风险无法完全清零。


广东是一个开放的大省,对外交往频繁。在境外疫情仍在持续发展和蔓延的情况下,我们所面临的输入风险将长期存在。同时,广东省是人口大省,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数居全国首位。人口密度大,流动频繁,一旦出现疫情,扩散的风险还是存在的。


随着全面复工复产复学的到来,人口聚集性和流动性都会增加,给疫情的防控也会增加一定的难度。


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需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需要全社会和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其中。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说“解药是民族及全球团结,我们将一起击败新冠肺炎”。对市民来说,常态化防控不等于不采取防控措施,疫情防控的战役胜利还是需要市民积极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


一是养成和保持健康的习惯,正确洗手、做好手卫生、不随地吐痰、注意咳嗽礼仪,不影响旁人,合理休息、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二是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如医院、电梯、封闭空间等场所要佩戴口罩。医护人员、与人群广泛接触的行业服务人员、场所测温人员等特定人群要佩戴口罩。


三是减少人员聚集,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如确需聚餐,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


四是即时就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戴好口罩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重磅|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

@全体华南理工人,学校“十四五”规划邀您建言献策!

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高校专项“筑梦计划”招生简章

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