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工科巡礼 | 走进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科巡礼

Progress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GZIC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自2017年发展至今,坚持全球视野,聚焦国际前沿,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交叉领域,建设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量子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工科。值此“十四五”开局之年,广州国际校区通过新工科巡礼系列报道,聚焦新工科建设,并向莘莘学子发出盛情邀请:选择华工,加入我们,从“悦见未来”出发,一起“悦创未来”



WUSIE学院介绍



2017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首批建设新工科学院之一——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成立。学院以智能工程领域世界著名学者、美国密西根大学吴贤铭教授的姓名冠名,借鉴密西根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与世界知名高校接轨的优质国际化教育。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在发扬华南理工大学优良学风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需求,秉承“全球视野、交叉学科、创新为道、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融合中美教育体系的特色,努力培养以德为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领域视野和专业前瞻性的新一代“智能+X” 强交叉学科背景的国际化、创新型、领袖型人才。


学院中庭


在科研发展方面,学院结合人工智能、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技术融合和交叉发展,培养和集聚一批高素质科研人才,储备和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攻克一批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融合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学校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研究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满足国家和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对智能技术和人才重大战略需求。






2017.03

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在北京签署





2017.12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成立





2018.08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工程的第一根管桩被正式打下,标志着校区正式进入实质施工建设阶段





2018.09

学院第一届博士生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正式入学





2019.09

学院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两个专业招收首届94名本科生,招生分数均进入全校前十





2020.01

学院首届“新工科教育”设计成果展圆满举办,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获得来访家长媒体朋友的一致好评





2020.09

学院招收第二届103名本科生,两个专业招生分数再次进入全校前十





2020.12

学院举办第二届“新工科教育”设计成果展


学院发展历程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WUSIE科研平台介绍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承担了学校发展“智能+X”交叉学科的任务,结合了人工智能、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技术融合和交叉发展,将打造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科平台,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四个方向为学科平台建设的着力点。


广东卫视《共和国巡礼》:华工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在康复治疗领域取得科研进展




人工智能平台

人工智能平台主要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为产业技术赋能的关键问题,大力建设“人工智能+X”产业深度融合平台,重点支撑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医疗三个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基础平台的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发落地。



智能制造平台

智能制造平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机器人平台

智能机器人平台围绕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领域的具体应用,展开关于先进机器人设计理论、智能仿生机器人、柔性机器人以及先进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导航与定位、路径规划、机器人视觉、智能控制、人机接口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智能医疗研究平台

智能医疗研究平台主要研发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医学仪器、医疗设备、可穿戴智能传感器,推进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的融合发展,解决医疗领域现有问题,提高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签约仪式


同时学院以“学院+高端研究院”探索科教深度融合新模式,建设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是华南理工大学与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研究院瞄准前沿智能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无人技术、机器人、微纳米材料及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大数据、智能装备及检测等前沿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和实施,努力打造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能科技一流创新高地。

WUSIE师资队伍介绍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秉承中国高等教育教师聘用优势传统,采纳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聘任通行的预聘长聘教职制(Tenure-Track)。

学院办公环境


学院在师资建设方面发挥了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实行独立PI制度,已引进一批具有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物联网、控制工程、柔性电子、计算机等不同研究领域的青年海外人才,引进人才均具备海外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工作经历。不同研究领域及不同学源关系的青年人才在工作中形成横向交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学院老师正在上课


WUSIE

专业介绍





智能制造工程(080213T)


● 专业介绍

该专业是面向智能工程前沿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性本科专业,同时也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电子电信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专业。

●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系统的架构、规划,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科学研究、教学等工作,并具备向研究应用型(硕士)以及创新型、研发型高端人才(博士)的发展潜力,通过继续深造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


机器人工程(080803T)


● 专业介绍

该专业是面向智能工程前沿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性本科专业,同时也是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电子电信以及认知和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专业。

●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通过继续深造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也可以在政府机关、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机器人广泛应用的工业、农业、军事、航空航天、社会服务等各领域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零部件设计、整机制造、商业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羊城晚报》报道学院两个新工科专业

查看详情请点击:《南方+》:最好的专业《羊城晚报》报道学院专业


WUSIE人才培养特色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不断积极探索在地国际化背景下的新工科教育模式,推行“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多学科交叉、开放融合学科专业平台,引导学生培养跨学科思维,练就多学科空间观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本科生《工程导论》课程作品展示视频

查看详情请点击:《工程导论》课程学生作品

学院本科生在“新工科教育”设计成果展合影

详情请查看链接:http://r6a.cn/bzyc6


“新工科教育”设计成果展现场

● 本-硕-博贯通及国际联合培养为目标的学制

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及机器人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前两年打通培养,夯实数理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第三年以专业课为主,进行专业化培养;第四年,进行差异化培养,如果学生计划本科毕业出国或工作,则该学年为本科专业的最后一年;如果学生计划本硕或本博连读,则该学年既是本科专业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研究生专业的第一年。

学院课程大纲

查看详情请点击:新工科特色课程


学生在硕士、博士阶段可以选择继续在学院进行深造,也可跨学科选择计算机、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软件工程、电信工程等专业或去国外进行相关专业的继续深造。


● 全英交互式授课模式,智能创新型实践课堂

学院本科专业课程皆采用全英教学,引进密西根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的经典教材,专业课程采用密西根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大纲。从第一学年开设的《工程导论》到第二学年开设的《设计与制造Ⅰ》、第三学年的《设计与制造Ⅱ》,再到第四学年的《设计与制造Ⅲ》,通过贯穿四年的创新实践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不仅拥有前沿的多学科交叉知识,还可以做到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并落地形成实践能力,既培养了全方位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工程导论》课程项目小组正在展示作品

《3D设计及打印》课程项目小组正在展示作品

查看详情请点击:《三维建模与3D打印》课程答辩


● 国际化培养模式

学院将通过ABET认证作为检验学院教学质量的目标,将重心围绕“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工程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社会认知能力等”方面,以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各种素质培养要求有序地分布于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体系中,确保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和强化。


ABET认证


专业基础课程同密西根大学相关专业无缝集成,课程编号对应密西根大学相关课程编号,同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同时借鉴密西根大学课程配套实验课程体系,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ABET专业认证,是为学生的国际交换和交流提供基础条件。


● 以学生为本,设立“双导师”创新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学业指导和发展规划

“双导师”创新培养模式是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对于推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一次重要尝试。在“学业导师+成长导师”的“双导师”制中学业导师全部由具有海外学习研究经验的教授担任,主要负责本科生学术方面的深入指导,学生可以随时预约与导师见面探讨学业或者课题研究,研究生作为学习及生活的“成长导师”,带领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学院谢龙汉教授正在给本科生介绍“导生制”

导生制”双选会现场


导师们正在为学生解答问题


“导生”带领本科生进行科研

查看详情请点击:学院首创本科生“导生制”


● 打造“人工智能+X”学科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全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和表达能力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自首批本科生入学起就建立了面向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学院将科研平台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通过强化科研渗透教学,平台建设支撑人才培养,课题研究驱动高质量学习。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领导和表达能力

本科生在工导实验室和机器人实验室进行实践

查看详情请点击:Game Day | 工程导论课程阶段性成果展

WUSIE

未来,让我们一起创造更多可能!



更多信息

学院官网:

http://www2.scut.edu.cn/wusie/


学院联系电话:

020-81182105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广州国际校区人力资源与发展事务办公室  编辑:广州国际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  英文:广州国际校区教学与全球事务办公室


高松校长率队赴山东省开展本科招生宣传工作

江门、茂名、深圳、珠海、东莞、云浮站来啦!

章熙春书记与你一起“悦见未来”!华南理工2021年综合评价招生宣讲江苏站来袭

华南理工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宣讲湛江站4月17日开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