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位!华南理工28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
5月20日上午,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共有2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19项,获奖总数及获一等奖数量均居广东省首位。高松校长及学校部分获奖代表受邀参加会议。
高松校长与获奖代表(部分)合影
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学院张勤远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玻璃相图结构模型及高增益玻璃光纤”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瞿金平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高强度全回收增产地膜先进制造与循环利用”、化学与化工学院邱学青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木质素的微结构调控及在微/纳米领域的应用”、电子与信息学院章秀银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多系统多频段一体化天线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与能源学院叶代启教授团队完成的成果“大风量低浓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策略与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学校还有4项合作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注:括号内数字为排名顺序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科技改革力度,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激励培育及产出创新性成果,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积极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涌现出一大批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
据悉,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颁奖17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125项。
2玻璃相图结构模型及高增益玻璃光纤单频激光具有激光线宽非常狭窄、相干特性极其优异等优点,是超高精度和超远距离激光雷达、精密传感及超大容量光纤通信等战略新兴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高增益光纤是单频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工作介质和关键科学难题。本成果首次提出了玻璃相图结构模型,揭示了玻璃成分-结构-性质的内在关联;发现了红外量子剪裁多光子过程,阐明了稀土离子高效发光和调控机制;研制了高增益光纤与单频光纤激光器。相关成果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三部,并已应用于某大功率激光系统等工程。
本成果以工业木质素为原料,结合化学改性、微结构调控和自组装技术制备高效分散剂及功能微纳米材料,应用于微纳米染料和农药制备及防晒等领域。成果建立分子结构及亲疏水性对木质素微结构的影响规律,实现微结构调控;建立木质素羟丙基磺化新技术,研制纳米染料分散剂,解决纳米热升华墨水制备难题;揭示木质素与农药亲疏水性的匹配规律,研制高效农药分散剂并产业化;采用自组装技术制备木质素纳米胶囊,开拓在日化防晒和抗光解农药领域的高值应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多项微纳米领域卡脖子难题,开拓了木质素应用新领域,取得显著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5G与4G/3G/2G混合组网迫切需要多频段一体化基站天线。本成果针对天线单元密集分布干扰严重的问题,发明了基于模式调控的滤波天线设计方法,降低了干扰;针对多频天线馈电网络组件多、难集成的问题,发明了高集成一体化馈电网络技术,实现高集成且降低损耗;针对高低频单元组阵面临的面积与性能的矛盾,发明了基于滤波天线的共口径空间复用技术,面积减小且性能得到了保证。本成果在多频段高集成小体积的情况下实现了高性能,体积减小约20%(降低成本及铁塔载荷),由于馈电网络损耗降低,天线阵列增益提升约0.5 dB(覆盖范围扩大约10%)。相关成果获授权美国专利4件,获中国专利金奖、大湾区专利赛金奖各1项。相关技术在行业龙头企业大规模应用,经济效益达到数十亿元。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臭氧和PM2.5复合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是大气治理的短板。该成果针对大风量低浓度废气高效净化的难题,研制了大VOCs吸附容量吸附剂和公开报道反应温度最低的氧化催化剂,实现规模化生产;开发了标准化、集成化的多套VOCs处理装备,在国内最早提出和实践了低成本的“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新治理模式;构建了“排放标准-技术指南-设备规范”全链条标准。项目组建了“VOCs治理国家队”,成功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再到标准体系的技术链条,研究技术处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2件,牵头制订标准9项、参与2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成果应用案例超过300项,累计直接经济效益5.2亿元,减排VOCs 184.75万吨,服务G20峰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文:科学技术研究院 编辑:卢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