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多项大奖!华南理工学子在这项全国大赛中表现亮眼
9月11日,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总决赛圆满结束。本次竞赛历时300余天,吸引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70余所高等院校近500支队伍报名参赛,累计参赛人数3063人。最终,华南理工大学由土木与交通学院、建筑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共同组成的四支代表队全部成功晋级决赛,并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的佳绩,华南理工大学获优秀组织奖。
本届竞赛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为主题,采用方案本册、视频动画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作品呈现方式,重点考察作品在建筑、结构、机电、建造与运维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及BIM技术运用水平,鼓励虚拟现实、3D打印、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综合运用,鼓励多学科交叉/多专业协同,鼓励产学研合作。竞赛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创新潜质,提升学生对工业化建筑的认识水平,优秀作品将为我国住宅产业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面对挑战,华南理工大学参赛队员团结一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从2020年11月开始,历经数十次的讨论、设计、修改、优化,形成新颖合理的设计方案,经过答辩考验,荣获优异成绩。
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化建筑与智慧建造竞赛由东南大学发起,中国建筑学会担任指导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BIM分会、东南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竞赛旨在倡导勤奋学习、锐意进取,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我国工业化建筑和智慧建造的研究与交流,推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新形式的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及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华南理工大学学子在首届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获奖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
城垣绿脉
获奖等级:一等奖
组别:数字化/一体化
参赛队员:黄国贤、谭智贤、冯泽豪、向如心、骆怡菲、刘晗、李沛霖、林静聪
指导老师:季静、陈庆军、苏朝浩
吊装示意图
作品从绿色住宅设计出发,旨在构建新型城市人居环境,故名“城垣绿脉”。城垣绿脉围绕绿色节能设计、模块一体化、智能系统三大方面结合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设计,旨在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的同时,向公众宣传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作品名称
和景翠庭
获奖等级:二等奖
组别:综合组
参赛队员:徐荧、罗家梁、林宇栋、刘志豪、陈飞豪、罗皓旸、梁振宇、华嘉皓
指导老师:张海燕、熊璐、王帆
建筑体混凝土总用量的67%使用了再生混凝土,减少了固废对环境的污染,辅以家庭废弃能源的智能化再利用系统,打造出智能、高效、节能的绿色建筑。塔楼在平面标准化的基础上逐层旋转90°,每四层为一重复单元,形成了动态立面。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和3D打印技术建造,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个性化制作的结合。
作品名称
盒以为家
获奖等级:二等奖
组别:综合组
参赛队员:陈启、陈宁、刘玥、帅少璇、雷浚、林陈可 陈涛、冯晓桐
指导老师:康澜、向科、王帆
可移动理念示意
城市中的人们往往需要进行住所的迁移,可如何在搬家之后仍然有“家”的归属感?“盒以为家”是基于当下社会人口流动性强所导致的居住点变更的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的优势,设计的一种以抽屉式盒子为居所,在搬迁时实现家居内部不变的一种可拆装移动的模块化住宅体系。
作品名称
未来之建
获奖等级:二等奖
组别:综合组
参赛队员:陈灏、张赫、黄婷婷、杨博涵、乐羿童、张恒瑞、闫甲祺
指导老师:潘建荣、巴凌真
组合模块示意图
未来之建项目为应用PPVC技术的装配式商品住宅楼,设两单元两梯四户,户型紧凑,管线预制,采光充足,冬暖夏凉。整个项目工业化程度高、施工简便、组装灵活、验收智能。项目设计建造过程前瞻性地融合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与智慧化,是对未来装配式住宅形式的大胆尝试。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文:通讯员 黄国贤 土木与交通学院
微信编辑: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