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双一流”学科背后,离不开他创下的多个第一

【编者按】2022年11月17日,将迎来华南理工大学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组建初期,一大批新中国第一代理工科专家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他们胸怀家国又放眼寰球,提出“办大学,就要创一流”的口号,学校从一开始就跻身全国“四大工学院”。此后数十年里,他们为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是华南理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奠基人。


值此校庆到来之际,为缅怀华南工学院前辈先贤,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学术风范,勉励师生向先辈学习、继承发扬老一辈华工人的优秀品质,继去年的“红色甲工”系列人物报道之后,党委宣传部再推出“华园先贤”系列人物报道,今天推出第一期。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给华南工学院汇聚了一大批颇有名气的理工科专家和高级知识分子。由南昌大学调入华南工学院的王宗和教授创下学校制浆造纸工程的诸多“第一”,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值此清明之际,特刊发王宗和教授之子撰写的纪念文章,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制浆造纸工程的奠基人。



王宗和(1907-2003),福建漳州人。1928年本科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获美国缅因州立大学造纸化工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京军医学院化学系药科主任,先后在河南大学、厦门大学、中正大学和南昌大学任教。1952年参加组建华南工学院,担任华南工学院第一届院务委员会委员, 化工系主任,是当时华工的14位二级教授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造纸学会理事、广东省造纸学会副理事长、轻工业部技术委员会委员、顾问,美国制浆造纸工业技术协会(TAPPI)会员。


王宗和教授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制浆造纸工程和精制浆研究的创始人与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制浆造纸的科学研究,著有《精制浆工艺学》。王宗和教授深耕教育事业,在华工创建了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和全国第一个造纸专业博士点,培养了我国第一个造纸专业博士。如今,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长为我国造纸事业的栋梁之材,他们传承、弘扬王宗和教授的精神,为我国的化学化工、造纸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心怀爱国之情,笃行报国之志


1907年,父亲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中小学时光是在厦门鼓浪屿海岛上度过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海的熏陶,培养了他宽厚的胸怀、乐观的精神、刚毅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鼓浪屿是早期西方现代文化教育在中国南方的输入窗口,因此父亲从小深受西方现代文化教育影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到燕京大学化学系就读,并于1928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32年,在家乡华侨林光珠家族成立的留美基金会资助下,父亲出国留学,在以造纸工程闻名的美国缅因州立大学造纸化工专业学习。经过国际知名造纸专家、化工系主任Oliver教授的精心培养以及自身的刻苦付出,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该校造纸化工专业最高的硕士学位,还成为被美国制浆造纸工业技术协会(TAPPI)吸收的首批中国会员。留美期间,导师Oliver教授的爱国精神、科技发展给美国带来的巨变均让他深感震撼。父亲的家乡盛产茶叶,他的学位论文论述的均是有关我国早期传承和发展“茶文化”和“纸文化”的学术研究,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关心。以上种种因素促使他树立了为国育才的理想和科技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信念。


毕业后,父亲在美国国际造纸公司工作。但日本对华的步步蚕食使他放弃美国绿卡,离开安定工作生活环境,家国情、爱国心激励他毅然回到危难时刻的祖国怀抱。


王宗和教授获得美国“纸浆和造纸工业技术协会”永久会员证


回国后,父亲放弃待遇优厚的药学系主任教官一职,继而到北平大学工学院任教授,开始了七十余年为国育人的教师生涯。七七事变之后,他被日寇围困在香山,母校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校长设法帮他脱险下山。为了抗日救国,父母带着襁褓之中的我举家南下,途中家产遭遇日寇轰炸而全部损失。途经香港时,他本可留下重建家业,但他仍坚持回到尚未沦陷的漳州老家。父亲种地,母亲养鸡,父母带着我过着艰辛而朴素的农家生活。在此期间,父亲执教过六所高校,尽管过着辗转动荡、艰辛危难的执教生涯,数次在日寇的包围和追击中脱险,但他抗日救国、教书育人的初衷不改。我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用“抗日精神”对我进行了第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上世纪四十年代,父亲前往中正大学任教,由于条件艰苦,教学活动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木板房进行。当时风行做官发财,父亲的表兄、时任福建省省长的李良荣将军拟请他担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面对着乘机发“胜利财”的“美差”,他不为所动,初心不改,坚持过着清贫的生活,继续坚守教书育人的事业。


解放前夕,出于对祖国的眷恋,父亲坚定放弃了美国母校邀请他回去任教的机会,母亲也放弃了去美深造的奖学金,决心留下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当时中正大学校长逃至台湾,学校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为了让学校安全稳定地迎接解放,父亲与其他教授同仁勇于担当,在家中开会并组成“中正大学协进委员会”,配合地下党临时管理学校,安稳度过“真空期”,顺利地迎接军管会的接管。同时,父亲还冒着生命危险让地下党同志在我家进行隐蔽活动并保护了大批他的优秀弟子。解放后他们回到我家欢聚,感谢父亲当年保护和培养他们的恩情。


躬身造纸学科前沿,执教高校培育人才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为了发展工业,创建重点工科大学,成立工程应用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时,在父亲的带领下,南昌大学造纸系全体师生及教学仪器设备顺利转移到华南工学院,就此建立了完备的造纸系及制浆造纸专业。当时,由于国内的造纸工业较为落后,父亲向教育部提出在华南工学院创建新中国高校第一个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建议得到了批准,他也成为第一任造纸工程专业主讲教授,亲自为二年制大专生授课,培养我国首批造纸专业毕业生129名。后来这批学生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的造纸界,成了当时的主力军,为开拓和发展新中国造纸工业作出重要贡献。


父亲在他参与创建的华南工学院大门口留影


1962年,父亲开始招收造纸硕士研究生,同时迎来他教书育人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聆听广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对中国知识分子高度评价的报告和陈毅副总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讲话。父亲在政治上如释重负,受到极大鼓舞,认识到党是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是尊重和重用知识分子的。会后他与我倾谈到深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改过去以无党派人士为荣的常态,主动提出申请入党。但学校党委认为他留在党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欣然接受,并且表示要做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他与时任华南工学院党委书记张进、副书记秦思平都成为了好朋友。


不料风云突变,父亲在“文革”中遭遇迫害,尽管历尽波折,他内心依旧坦荡。平反后,他是广东省第一批“解放”回校的教授,心里还一直想着科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备受鼓舞,他更加相信党,以更高的热情把个人的事业融入党的事业。他以七十岁多的高龄开始了科研生涯的第二春,在党的领导下他的教书育人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广东省政协第五届常委合影(前排左三为王宗和教授)


父亲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担任学校科研部主任后,他荟萃多方人才,早期在学校就创建了较为完备的造纸工程及精制浆造纸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1961年,他作为学术带头人创建了教育部重点研究机构——精制浆研究室,这是当年教育部批准在华南工学院建立的首批三大重点研究室之一。此外,他还建立三个相关的教研室,加强华南工学院轻化工方面配套的科研教学系统。而后,基于父亲开拓的良好基础,在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又批准在学校建立了全国轻工行业独一无二的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他认为应用科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必须有实体科研的基础支撑,工科专业的科研工作必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项目内容主要应从生产的需要中来,最终要回到生产中去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因此他与大量实体工厂建立合作的科研关系,解决了造纸工业中的许多关键产业难题。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希望他解决纺织原材料不足的难题,帮助缓解人民群众的穿衣难问题。在省长的亲自指示和支持下,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全省相关科研人员和相关工厂联合攻关,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难题,终于试制出用于生产的甘蔗渣浆制富强纤维的生产技术,该项成果也成功获得国家级荣誉。当时纸浆厂仍是采用旧法制浆,纸浆强度低,化学药品与能源消耗大,并且许多工厂以木材和棉花为主,由于原料不足使得生产大量依靠进口纸张。针对当时国内造纸工业的上述不足,父亲认为应尽快开展草类等原料造纸的研究,他提议将相关课题列入国家及省市相关规划中。由于在纤维素原料中甘蔗渣性能较优,闽南和华南地区均盛产甘蔗,其大量的副产品甘蔗渣均未得到利用,父亲在此项目中对甘蔗渣造纸技术进行大量的研究,研制出甘蔗植物纤维原料的纸浆造纸方法,并于1958年在广州造纸厂成功实现用甘蔗渣浆制造新闻纸。


父亲一贯是教学与科研双肩挑,他的科研项目涉及面甚广,从基础理论的研究、到前沿项目的开拓、再到生产中重大问题的解决均有涉猎。父亲认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年过八旬的他仍身体力行,亲自领导团队进行多项相关的创新研究,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成效,推动中国造纸工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并多次获得国家及部省级奖励。他十分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造纸学科前沿课题的开拓,开展创新的半纤维素微生物利用、草类原料结构特征、微观形态结构、木质素化学以及乙醇制浆法的研究,推动造纸学科相关研究与国际前沿接轨。此外,父亲在国内外发表多篇重量级论文,深受多国学者的重视和好评。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父亲成为华工制浆造纸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爱生如子育人有方,桃李芬芳教泽绵长


父亲在中正大学任教时培养了许多优秀弟子,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长为新中国第一批开拓新兴工业的优秀科技骨干,例如华南理工大学两届校长刘振群教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技术副所长袁秀顺研究员、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植物资源化学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的制浆造纸工程专家陈嘉翔教授、硅酸盐专家王天頔教授、我国化学纤维专业开创者杨之礼教授等。


王宗和教授和刘振群教授


王宗和教授和学生(左一陈嘉翔、左二刘振群,右一刘焕彬)


父亲身为教师,作风正派、敢于担当。他的弟子刘振群教授多次提起,在父亲门下学习时,父亲是如何将知识和经验无保留地传承给他,并表示如果没有父亲给他打下的厚实基础,他也不会有日后的成就。父亲长期讲授《化工原理》相关课程,该课难度大,讲义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和当时难以获得的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对于那些成绩不及格,请求修改分数的学生,他都一一拒绝。他为人正直,不徇私情,曾坚决拒绝多方说情而按规定淘汰一名不合格的研究生,这一举动受到全校师生的赞誉。对外来的弟子和学者,父亲也是一视同仁,没有门户之见。如1952年参与华南工学院建校的早期清华学堂留美的硅酸盐专家张光教授,父亲力挺评定他为二级教授。


父亲在美求学期间深受导师影响,因此教学工作中,他最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会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前沿项目,还是实际生产问题,他均会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这也使他的弟子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他认为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学习内容除要有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外,也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父亲培养的学生硕果累累。


例如,刘焕彬院士是父亲在华南工学院任教时的学生,他在1995-2003年连任两届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01年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赵汝和院士是父亲培养的国内第一位制浆造纸学科博士,2020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李友明教授是父亲的最后一代学生。他取得硕士学位后,父亲又尝试将其培养为在职博士生。之后,他担任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母亲去世后,他长住家中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李友明教授在纪念文章中提出“正直执着平凡而成就卓著的一生”,较全面地概括父亲的一生。


爱才、识才、育才、成才是父亲教书育人的思想体系。他特别厚爱有天赋又有刻苦奋斗精神、事业心强的学生。父亲教书育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师生间零距离互动与启发是他识才的重要方式,使他了解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质,因材施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是名副其实的“伯乐”。


罗德成博士是父亲人才培养的又一典型例子。罗德成当时只是一个中专生,且家境贫寒,但是父亲发现他聪慧过人、勤奋有加且上进心强,父亲认为他极具潜质和学术前途,就让他到中正大学做旁听生,帮助他以优异成绩完成课业。父亲还介绍他到一个熟人的工厂里工作锻炼,为他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接着父亲又推荐他出国深造,因其出色的学术基础得到美国导师的赏识,美国导师曾笑着对他说:“我很想见见你的中国导师,想请教他是如何挖掘和培养你。”罗德成被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吸收为高级研究员,曾担任美国造纸工业协会的副理事长。罗德成大力推动中美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多次回国讲学,在得知父亲病逝时他极度悲痛,在发来的唁电中表示:“惊悉恩师逝世,悲从中来,痛哭不已。所面临教益,终生难忘。”显示出师生间深厚的感情。


父亲曾高兴地说:“我有五代接班人,他们都比我做得好,我就放心了。”他为造纸及相关行业培养了大批有突出贡献的组织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秀人才。父亲年过花甲仍全力坚持教书育人的精神备受校内外赞扬,学校党委统战部曾为父亲送来“刚且劲、寿而康”的赞匾,国务院曾授予他“从事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的荣誉证书,这是对父亲一生工作的最好评价。


王宗和教授和家人


衷心感谢父亲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培养我们独立奋斗的精神,特别是父亲大力支持我的科研工作,为我创造专心科研工作的条件,让我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我没有辜负父母的厚望,曾因科研工作接受时任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的接见,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Who is Who”,成功入选“二十世纪2000名杰出知识分子”名录,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益。


正如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在他回首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终的时候,这样他就可以说我已经把我的一生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我想父亲就是这样度过他的一生的,他是无怨无悔的。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本文转载自《华南理工大学报》略有删改

作者王建业系王宗和教授长子,前航空部625所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退休教授

编辑:许颖

微信编辑:潘思宇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50W+!这个视频不到24小时刷爆华工人和准华工人的朋友圈

滴滴滴,1号电动自行车牌诞生啦!

教育部发布《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在校学习生活健康指南》!十条指南请牢记!

走向世界!鲤工仔们,准备好了么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