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科竞赛,华南理工学子创历史最佳成绩!
近日,202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华南理工大学荣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另获广东省一等奖45项,取得学校在本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举办一届,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之一。2023年,来自中国及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1685所院校/校区、59611支队伍(本科54158队、专科5453队)、近18万人报名参赛。
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注重稳固学科基石,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次竞赛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数学学院负责赛事宣传、队伍选拔和竞赛培训,各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报名,最终报名队伍数达到了创纪录的332支,共有近千名本科生参赛。由数学学院刘深泉教授带领的指导教师团队,在暑假及课余时间,邀请多位校内外数模领域的专家教授,为参赛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并进行集中培训指导。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数学建模能力,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比赛中,需要通过查阅参考文献理解问题背景和要求,分析问题并确定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模型设计、计算和优化等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并且需要耐心的沟通和反复协商。
——全国一等奖得主、数学学院本科生 陈方舒
数学建模比赛是一个非常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比赛,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资料的查找,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还有建模与编程。就算是赛前准备充分,比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无法预料的问题,每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大家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断地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解。在比赛过程中,彼此积极互动交流,不断优化模型,反复地调参,最终成功完成比赛并交出了一篇精彩的论文。
——全国一等奖得主、数学学院本科生 何卓跞
这次获奖主要是靠细节的把握和扎实的基础。队内的小伙伴们在6月份时还是小白,完全没有接触过数模,而这次的A题很难,解题过程用到光的反射、空间向量、空间解析几何方面的知识,这些在培训中都有学习。正是学校建立了完整的竞赛培训体系,我们才能得到快速地成长,最终在竞赛中充分展示培训成果并获取好成绩。
——全国一等奖得主、参赛学生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推动学生从理论学习到理论实践,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数据理解、建立数据模型、科学计算求解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数学建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为发现和选拔优秀创新人才,营造校内创新实践氛围,以及进一步促进数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数学学院
微信编辑:鲍恩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