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千年!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的这一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正式开馆
“就考古学而言,目前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曾这样评价。
“殷墟的价值及其背后的文化影响已深入华夏民族的血脉中,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之源、文化自信之根,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这样说。
殷墟,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2月26日上午9时许,随着清脆的龙纹石磬声响起,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何镜堂院士等设计团队代表受邀出席开馆仪式。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社、光明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参加开幕式的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团队代表
最新力作
“建筑设计要树立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何镜堂院士如是说,也如是做。殷墟博物馆新馆,是他与团队秉持“两观三性”建筑创作理念,继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国家南海博物馆、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景区提升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等标志性工程之后,为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献上的又一力作。
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伯纳德·屈米、GMP、MVRDV等多家顶尖设计机构同场竞技,在该项目的国际竞赛中一举夺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
殷墟博物馆新馆坐落于洹水之滨、殷墟之上,与殷墟宫庙遗址隔河相望。根据何镜堂院士及团队的设计理念,整个建筑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要,在洹河之畔破土而出,形成具有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
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致敬了殷墟90余年的丰硕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致敬了中国考古学百年辉煌,建立了精细考古实验室、高标准文物展厅、文物库房等,集考古研究、文物修复、科技检测、研学教育、游客服务等功能于一身,为殷墟科技考古和文物的研究、保存、展示提供良好条件。
2月26日,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观看展出的刻辞卜甲。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2月26日正式开馆后的展陈设计中,聚焦商文明主题,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共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属于首次展示。
设计构思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殷墟赫赫,中华之范。”何镜堂院士与团队详细介绍了这一项目的设计构思。
隔河相望的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右)与殷墟博物馆新馆。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据介绍,在进行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创作时,团队主要把握了4个原则。首先,遵循文化遗产准则,尊重遗址,突出遗址,博物馆谦逊地守望遗址,与遗址对话;其次,营造厚重的历史感和深沉、大气的环境与建筑氛围;第三,延伸文化内涵,建筑采用现代手法和材料技术,抽象再现遗址的文化精髓 , 提倡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设计理念;最后,强调互动、传播、研究以及与城市的融合,为使用者搭建理解遗址和历史的桥梁。
◆中华之范
设计采用整体、大气、简练的几何体型,与古朴、深沉、宁静的遗址和文物对话交融,为人们对遗址的解读提供了物理和思想上的空间。博物馆成为彰显殷墟文化的精神殿堂,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的典范。
◆四方之极
博物馆从文化内涵、考古学意义以及场地区位来看,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文化内涵来看,殷商文明璀璨夺目,《诗经·商颂》中“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表现了殷商文明至高点,“四方之极”既有表述城市建筑形制的含义,也表达了成熟的上古文明是文明之极,天下四方之榜样。
从考古学意义来看,殷墟是我国考古学的起源,对考古学的发展和兴起意义重大,是为考古之极。
从场地区位来看,西与老博物馆隔洹河相望,东接近代工业文化展示区,北望洹北商城,博物馆位于殷墟遗址片区的中枢,此为殷墟文化展示之中枢。
◆定鼎中华
以中华文明的国之重器——鼎为设计意象,通过对“鼎”元素的抽象、演变,形成能代表殷墟历史文化价值的文明重器,以之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形象,在洹河之畔破土而出,鼎立于中华大地之上。
◆低徊怀古
博物馆采用低调深沉的姿态回应场地厚重的历史和周边密集的遗址区。在大门前设置大片水池,通过引桥将游客引入博物馆内部,以此营造庄重肃穆的空间氛围。
◆守望遗址
为呼应西侧的宫殿区遗址,博物馆空间呈U字型向西侧打开,在西侧设置长条窗口,形成面向宫庙区和洹河的横向长轴画卷。
◆破土而出
设计致敬考古场景,博物馆整体选取发掘土方、破土而出,既呈现了一种对于遗址和自然较为谦和的态度,又蕴含着一种蓄势待发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态势。
◆绿野草台
博物馆低伏谦逊,利用草坡形成连续的自然绿地与洹河绿带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削减建筑体量,减少其对周边遗址区的影响,使建筑整体呈现静谧地守望遗址的姿态。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信息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殷墟博物馆 新华社 中央电视台 大河报 安阳融媒
摄影:林力勤微信编辑:鲍恩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