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我的民建情·第144期】徐姗:亲历者、参与者、记录者
开栏语:民建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成长亦为民建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在这样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浓郁的民建情结深深植入了我们的内心。
为了弘扬民建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我们特开设“我的民建情”专栏,一起分享会员们的“民建故事”,倾听他们入会以来关注民建、热爱民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心路历程,以求不断夯实会员思想政治基础,从内心深处激发时代共鸣,让我们民建会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我24岁加入民建,如今已有14年。从当初仇小乐主委(民建湖北省委第六届主委)口中“全省最年轻的小会员”,到如今成为“尚年轻的‘老会员’”。近十年的专职会务工作让我体悟,最难得的事情莫过于,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我一直在想,我将要讲述怎样的故事呢?民建于我,是“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是“心心在一职”的执着。我是宜昌民建奋进征程上的亲历者、参与者、记录者。感怀于全市716名民建会员的聚沙成塔,持守着“以会员为本”的价值理念,赓续着“爱国、民主、建设、团结、创新、奉献”的精神传承,忠实的书写下宜昌民建的信仰与担当,是我辈之责任。 心中有念,眼中有光,身上有劲,脚下有路,这就是我心中宜昌民建人的群画像。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记录三个优秀榜样。其实,我想写下来的何止这些,宜昌民建历年来的优秀领导、爱心会员,无一不是我内心的坐标、人生的灯塔,无一不是我增进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食粮。应华主委、张琼主委、美蓉主委、新民主委、文忠主委、李平主委、后远主委……老领导、老前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他们的胸怀和格局始终提醒着我、激励着我,要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发姿态自强不息,在薪火相传中继往开来。 如今很多前辈已经离开市委会及基层组织领导岗位,或许很多新会员已经无从得知那段历史、那些荣耀与奉献。我很想通过这些画面、这些故事,连缀起时间的年轮,拼贴出宜昌民建的全景图。这些荣光与梦想应该铭记,这些精神与担当应该铭记!
郭跃进主委(民建湖北省委第七届、第八届主委)时常惦记着的“本家人”郭强,曾任市委会新闻宣传部副部长、西陵三支部主委。郭跃进主委每每在全省会议上提到宜昌民建人“个个有情怀”时,一定会说到郭强。 郭强是从事装饰设计行业的企业家,公司有业绩、个人有荣誉,担任了数届市政协委员。但是他在宜昌民建,就是“自带设备、自带干粮”的支部主委、会务工作者、宣传干部。当年的市委会机关还不是如今的模样,“大机关”格局尚为雏形,专职干部不仅“双拳难敌四掌”,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凡是有会议、有调研、有活动,郭强总会放下自己公司大小事务,扛着自家的“长枪短炮”,接下了所有的摄影任务。身板并不魁梧的他,时常搭着凳子蹦上蹦下,为了抢抓一个镜头累得大汗淋漓,却总是开心的笑着说“不累”。 敬业的杠杆,总能撬起出乎意料的奇迹。非专业的他,拍摄的照片屡获民建中央奖项,本人也被民建中央授予全国“优秀会员”称号,得到了民建中央第九届、第十届主席陈昌智亲自接见并合影留念。
如今市委会宣传教育部有正副11个部长,也形成了纵向到支部的40余名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的“创始人”,就是沈襄咸。 沈襄咸是民建宜昌市委会第六届委员,分管宣传工作。多年从事财会工作,沈襄咸一向的作风就是严谨踏实。这种精益求精的作风也被他带入了会内宣传工作中。小到宣传报道,大到会刊和特刊,沈襄咸可谓是“偏毫厘不敢安”,他时常跟我说,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文字和数字一样,一定要一丝不苟的去对待。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沈襄咸打造起一支懂多党合作、懂民建、懂新闻宣传的会内通讯员队伍,宣传工作年年获全省民建系统一等奖,本人也多次获评全省优秀会员和优秀通讯员。沈襄咸常说,我们是宜昌民建历史的记录者,我们记录的,是宜昌民建人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不凡人生,是宜昌民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步履坚定,是宜昌民建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壮阔征程。
今年的“520”会议上,应华主委为市委会写下了“爱心永恒”的寄语。爱心民建,从来就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宜昌民建人怀揣着“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情怀,勇担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责任。 每年“520”前夕,总有一段佳话要被再次传颂,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胡纪升。胡纪升曾任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西陵基层委员会副主委。他始终厚植家国情怀,响应宜昌民建号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即使在行业亏损时也从未间断。2011年,当听闻点军区桥边镇朱家坪村村民饮水困难,喝不上干净的水时,他愁容满面、彻夜难安。夫人看出他有心事,询问于他。知道了事情缘由之后,夫人说,你时常跟我讲,民建引导你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我也很受教育、很受鼓舞,理解并支持你。准备给我买车的20万你就拿去捐给村里吧,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比起开个新车更让我开心。胡纪升的善心、善行不仅感动了夫人,也引导了女儿,胡纪升的女儿也加入了民建,接过奋斗的接力棒,续写着父辈的荣光。 还有一段故事更是响彻川鄂大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仅仅一个月,十余名宜昌民建会员冒着余震的危险,率10辆卡车车队,星夜兼程900余公里,将20万元现金和价值57.8万元物资亲自送到四川江油市和雅安市支援灾区重建。这其中,就有我们敬爱的老领导张发卫、何文忠、胡纪升等。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凝固了历史也凝结了精神,描绘了情怀也熔铸了担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体现着朴素哲理,也象征着精神伟力。每一个宜昌民建人砥砺初心的涓滴之力,乘以716人,就能汇聚成磅礴伟力。 如今,新的故事正在起笔。对过往郑重的纪念,是续写新的篇章;对当下豪迈的誓言,是赓续新的奋斗;对未来真挚的许诺,是创造新的业绩。 宜昌民建不止有“你”,而且有“我”,更应该有“我们”!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