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专访:勇立浪潮之巅 打造世界级材料学系新标杆

2017-05-06 新材料在线 新材料在线

栏目介绍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聚集人才、科技创新”的高校作为推动我国新材料行业大发展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有何经验和创新?新材料在线重磅推出〖院长来了〗专栏,将实地走访各大高校,采访高校材料学院院长。看浙江大学、东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航、北化工、北工业、上海交大、中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近100所材料高校院长“论道新材料”。


导读:5月4日,国际顶尖的科学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一篇题为“双相纳米结构铸就最强镁合金”的封面文章,这是中国结构材料界本世纪首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引发业界广泛关注。新材料在线®第一时间对论文通讯作者,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吕坚进行了独家专访。



5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封面文章介绍了全球首创的超纳镁合金材料,其超高强度比现有超强镁合金晶体材料高出10倍,变形能力较镁基金属玻璃高出2倍,并可发展成生物降解植入材料、MEMS、3C产品等,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个新的方法为制备晶粒小于十纳米(本次实现6纳米)新型超纳材料提供了一个全新方向,使制备各种力学、物理、化学性能特异的超纳材料成为可能,而这个特异性能的机制来源和普通的纳米结构(100纳米〉晶粒尺寸〉10纳米)非常不同。

 

取得这项重大突破的研究团队所有成员均来自香港城市大学,领导该研究计划的就是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兼机械工程学讲座教授吕坚。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前排左一:吕坚教授)

 

对于这项重大突破的真正意义,吕坚在接受新材料在线®采访时表示,这个是6纳米的晶体包在一个另一成分金属2纳米非晶壳里。硬相是不会产生位错的晶体,变形是金属玻璃产生非破坏性多剪切带形成的,与传统纳米金属的变形断裂机制不同,也和大的纳米晶非晶混合不同。

 

吕坚生于1961年,祖籍江苏常州,自幼在北京生活和学习。1978年,17岁的吕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一个学期后,经由教育部选拔,首批获国家奖学金公派赴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留学,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

 

2005年,在法国留学和工作了27年的吕坚怀揣报效祖国的梦想归国,出任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兼讲座教授,2010年被香港城市大学聘任为科学及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吕坚获选为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成为该院300位院士中首位法籍华人院士。2017年3月,吕坚又荣获法国政府授予的国家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吕坚荣获法国政府授予国家荣誉军团勋章


如今,作为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兼周亦卿研究生院院长,吕坚正将其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国外教学工作经验倾注在香港城市大学的策略性发展中,致力于建立专业教育出众的亚洲一流学府。


打造世界级材料学系新标杆


香港城市大学背靠狮子山,远眺九龙半岛和维多利亚港湾,是一所充满朝气的大学,其前身是1984年设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吕坚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根据英国QS公布的2016年排名,香港城市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第55位;在亚洲最佳大学位列第七;在建校未满50年的全球50所最佳大学中排第4位。” 根据美国US News&Report 全球大学排名,香港城市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两个专业分别排名世界第九和第十一,排名香港第一,也是香港各大学所有学科在该排名中名次最好的学科。


香港城市大学

 

正如强韧坚毅、四季常开的校花簕杜鹃一样,成立仅30余年的香港城市大学不断进取、阔步前进。“香港城市大学目前近19000名学生,修读120多个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与37个国家或地区约300家著名学府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

 

1993年,为了应对新世纪全球科学技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能源和环境等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物理和材料科学的教育和研究,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及工程学院特别设立了物理与材料科学系,2011年其又设立了研究结构材料及核材料的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大大地加强了香港城市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发能力。



谈及物理及材料科学系,吕坚了如指掌:“这是香港唯一的把物理和材料结合到一起的系,近年,香港城市大学各系科研水平突飞猛进,在高熵合金、高温合金、纳米材料等高强高韧结构材料以及5G天线、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电池和新型传感器等功能材料的教学和研究上具有独到的优势。”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材料基因工程,转变新材料研发模式,重点发展先进结构材料技术、先进功能材料技术等。

 

为突破现有物料的局限,吕坚一直致力于高强高韧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力学的研究,著作迭出,成果丰硕,目前已取得近20项欧、美、中专利,在本领域顶尖杂志Nature、 Science、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 Nature Communications、PRL、Acta Materialia、JMPS等SCI杂志上发表论文340余篇。

 

 “材料科学是一个很好的交叉学科平台,香港城市大学是香港材料界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最多的高校之一,有很强的研究实力。为了香港城市大学更好地发展,我们正在准备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若获批准,我们有信心也希望很快将其在亚洲乃至世界做成标杆学系。”吕坚透露。


迈向新材料发展潮头


漫步在香港城市大学校园内,既有古色古香的中式花园,亦有现代化的艺术建筑,既典雅庄重,又活力动感。香港城市大学不仅校园建筑注重“中西结合”,在人才培养上亦是如此。

 

“香港城市大学教学理念与传统中国教育思想一脉相承,在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承袭传统西方教育兼重情绪与事业的发展。”吕坚表示,香港城市大学的目标是追求卓越、促进创新、培育创意、造福社会和服务全球,培养学生应对各领域出现的机遇与挑战的能力。


香港城市大学标志

 

对于新材料产业而言,全球发达国家为重塑制造业优势,以新材料为突破口,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力图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中保持领先优势和主导地位。

 

我国也在下大力气把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不仅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还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将新材料写入今年的政府报告。

 

对此,吕坚表示,很高兴国家持续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投入,相信我国的新材料产业一定会做大做强。不过,现阶段国内材料还无法做到全链条生产和研究,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军民融合、校企合作以及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至关重要。

 

“香港城市大学主张教研合一,通过与各行各业广泛联系,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激励他们探索新知、接触社会,通过亲身体验职场的实际工作,向专业人士学习。”吕坚认为,高校是推进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引领性,要与企业加强紧密合作,如此才能迈向新材料发展的潮头。

 

香港城市大学让学生亲历多元文化体验

 

香港城市大学与内地教育和研究同样联系紧密。“香港城市大学是唯一在全国各省市都招生的香港大学,每年本科生招生名额在220左右,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家做点贡献,为边远贫困地区也能培养出人才。”吕坚真诚地说。

 

吕坚曾任中国科技部国际顾问组成员,中科院首批海外评审专家,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评审专家,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客座首席研究员,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名誉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顾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和中科院知名学者团队成员,推动了法国和中国香港与内地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究。

 

香港城市大学还在深圳、成都、苏州等地设立了研究院,与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内地高校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截至去年为止,我们和中科大已经联合培养了210个博士,目前还有105个在读。”吕坚介绍。

 

香港城市大学注重多元化、跨文化学习与全球视野,正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中西文化,一所现代化国际大学正勇立浪潮之巅。



相关阅读


【院长来了】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领跑从主动创新开始

【院长来了】独家专访浙大材料学院院长韩高荣:精研材料之事,铸成大器之人


来源:新材料在线,如需转载,请加小编微信:13510323202,并注明“媒体合作”。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或未按照要求格式转载,新材料在线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新材料在线商务合作

请联系:王小姐 0755-86060912(9:00-18:30)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材料在线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