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个观光团,每天带人参观凶杀案现场
香港发展从无到有,短短的100年时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今天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油麻地果栏
香港黑帮火拼之地
97回归之前,在英国人治理下,香港治安非常的差,30年前的麻油地,帮派数不胜数,英国人对这里也不管。黑帮势力也逐渐兴起、壮大,帮派争斗、贩毒、杀人...简直到了猖獗的地步,当时的古惑仔原型,都可以在那边找到。
这样子的场景
在很多港片中都能看到
油麻地果栏是香港黑社会三合会相互争夺的领土,见证了无数次帮派斗争。
地理位置:
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南部,行政上属于油尖旺区
油麻地一向都是龙蛇混杂的地方,有妓院、食肆、夜总会、桑拿等,其中最有名的是红灯区,陈果(电影)“香港三部曲”,里面不少的景都是取自于这些后巷。
这里有一间男厕
每一格都死过人
这里是全香港楼房最旧、人口密度最高、穷人最多的地方。油麻地的人均公共空间仅1.5平方米,大小不过一间厕格。而这里有一间男厕,每一格都死过人......
夜幕下,油麻地一道人行天桥上,一行数十人围着一个带着麦克风、拿着平板电脑的年轻人。“农历新年的深夜,身后的斑马线上曾发生过一起命案,一辆五吨半的大货车高速转弯时,撞死了一名工人,不顾而去......”桥上,他用平板电脑给大家展示凶案的新闻照片;桥下,传来货车行驶过卡板碰撞的声音......
油麻地是香港的里子
在香港,尖沙咀是香港的面子,油麻地是香港的里子,这里是最有香港本土气味的地方。“幽暗的角落一向有人生活,只不过你不敢独自去看。
”2016年,陈可乐和陈玉峰发起一个凶杀案观光团——“油麻地的两万种死法”。参观2012年到2016年间12个命案案发地。12个命案的主角都是普通人,他们走出家门时,对即将到来的厄运一无所知,却还是在油麻地这个地方不幸的终结了生命,观光团参观全程1.5公里,大约需要2小时!
陈可乐/陈玉峰
观光团发起人
因此得了一个“感动香港奖”,他们想追问的是:“我们繁华璀璨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阴影,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死了,而我们在生?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自述 陈可乐、陈玉峰 编辑 张兮兮
2016年,“油麻地的两万种死法”观光团应运而生。
这个团一条线路贯穿油麻地南北,全程1.5公里,用时2个钟头,沿路参观12个凶案现场,2019年是开团的第三年,迄今为止一共约有500人参过团。
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12个案件,90%都是发生在2012到2016年之间。
当时,都是轰动一时的案件:长沙街卷尸案,碧街711便利店血案,油麻地地铁弃婴案……
笨贼案犯 蠢到笑
油麻地凶案多是稀里糊涂杀了人的,又或是因小事而冲动杀人。
有一个案件:弟弟杀了自己哥哥。当街用一把九寸长的鱼生刀,插穿他的肺。
法官问,为什么你要带一把鱼生刀上街呢?是不是你就有预谋去杀你哥哥?那个弟弟竟然回答,“不是啊,那把刀是礼物来的,我本来想着送给哥哥的。”
九寸鱼生刀案
有一个少妇,她和自己的儿子嫁来香港之后,不满意和自己老公一起生活,于是她就去了尖沙咀的夜总会里面做公关。有一晚她和一个男朋友去海边饮酒,起了争执,就被男朋友敲晕了。
这个男人以为她死了,就推了她下海,想着这样就处理了尸体。其实她当时并没有死,最后是淹死的。
并不是什么江洋大盗
他们都不是很懂杀人,例如杀完人还在凶案现场停留不走的,或者用自己身份证去定一个酒店来放尸体的。好多是笨贼,给人感觉蠢得简直好笑。
油麻地很多都是战前建筑,楼起得很高,也非常密集。曾经一个老伯跳楼自杀,尸体挂了在四楼,直到第二天早上,对面楼的邻居打开窗才看见。
例如有一个妈妈,在那个劏房里面斩死自己的女儿。其实劏房的墙,就是一块板而已,但是邻居竟然没有察觉和报警。
那去到什么时候才肯报警呢?就是当那个女儿的肢体塞住了厕所,搞到他隔壁冲不到水了,他才报警。
你可以想象一下,住在那里的人际关系疏离到何种程度!
1950年代,香港有大量的笼屋
摄影/REUTERS/Victor Fraile
受害者女性居多
油麻地一向都是龙蛇混杂,有基层少数族裔、难民无证人士、露宿者。
而这些凶案的受害者大多是女性。也显示了女性在社会里面特别脆弱,不受保护!
15岁少女被杀案
有一个案件的死者只有15岁,是一个很喜欢装扮的少女。其实她读书时成绩很好,因为喜欢cosplay,和家里人吵架,辍学离家出走。
为了自食其力,在外面做私影模特儿,去别人家里上门拍照。结果就为了挣500块,私影3小时,就被人杀死了。
设想一下,如果我只有15岁,和家里人吵架,离家出走,会不会就这样一别成永诀呢?
那反转,如果你是父母,当你知道你当晚这样骂自己的女儿,就会导致她走向生命的终点的话,你还会不会骂她呢?
还有一个地铁弃婴案。地铁车站里面,一个清洁工发现一个环保袋,好奇打开拉链,里面是一个胎盘脐带都完整的婴儿,送医院后不治。
最后发现婴儿的妈妈是一个外佣。她怀孕了,害怕被雇主解雇,于是就自己落了这个孩子,然后将婴儿丢弃在港铁里面。她很快就被捕判刑。
为什么不是她的雇主要受罪呢?没理由一个和你这么亲密、居家一起住的佣人,肚子这么大了你都不知道,天天都在你隔壁抹桌抹凳,除非真的一眼都没有正视过她。
死亡发生只要一秒钟,但酝酿时间很长
命案不是一秒钟就发生的事,而是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埋伏!
有一个案子,是两个老人家在家死掉,其中一个是饿死。在香港如此富裕的地方,现在还有人饿死?
原来其中一位老人家是患有失智症的,平时照顾她的是她的老公,但她老公意外失足,在客厅里跌死了。
失智症的婆婆平时生活不会离开那张床,她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已经在外面跌死了,就在床上慢慢饿死。
你摊开想想现场发生的那件事,就会觉得其实很恐怖。在一个在无社区照顾的机制下面,其实好多独居老人都是危在旦夕的。
参团者都是抱着什么态
不少参团者坦诚地说他是很喜欢看侦探、推理小说,不过我们万万没想到,会有医生在百忙之中请假来看我们的团。
急症室医生Mark号召了整个科室的同事来参加
“案件的主角,和我们急症室常常遇到的病人很像——吸毒者、露宿者、国际难民。进了急症室的人,我们都必须救。但是他们的态度经常很差,大吵大闹,和他们打交道很麻烦。遇到这种病人,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失去耐心。”
“参加观光团,是希望我们重新提醒自己,要有耐心,不要那么冷漠。而且他们也不容易,是很惨的,没有身份证,也不可以工作,又挣不了钱,很挣扎求生存。”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团友,还有一团中学生,因为他们真的好天真无邪。
当我介绍红灯区的时候,他们的老师并没有阻止我。于是就真的巨细无遗地说那些妓寨是怎么运作,甚至是带他们上去看,这个老师是我见过最开明的了。
团友通常对于案件的详情非常关注,很想知道那个人的生命是怎么样,会问他到底是怎么死,他生前是做着什么,或者那个空间有些什么特别。
有的时候,我们会可以将一些关键的资料隐藏,到最后才揭晓。
例如:碧街711便利店杀人案。案件发生之后,很快透过闭路电视,大家都见到那个凶徒其实是一个皮肤比较白的人。
碧街711便利店杀人案当时舆论
后来警察已经公布消息,杀人者是一个持有加拿大护照的白人游客。但是偏偏还是流行一种说法是难民杀了人,而且是南亚难民。
可能因为油麻地比较多印度裔、巴基斯坦裔的移民出没。大家就有一个负面的刻板印象,觉得有命案就应该归咎于他们。当时还有示威,让这些人滚出香港。
参团的人了解之后都很惊讶,为什么一个这么明显的误解一直都得不到平反,一个污名就一直粘在这个社群上面。
香港有色人种通常生活在社会底层
我们在争议中得了一个奖
2016年,这个观光团得了一个“感动香港奖”。
但我们也因为这个导赏团受到过批评。主要是“导赏团”这个叫法,似乎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好像侮辱了死者,因为死亡应该被严肃对待。
我们明白它当中有很多猎奇、煽情的部分,其实我们还是旁观者的讲述,只不过是令参加的人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因为死亡应该被严肃对待!
事实上,我们希望吸引一些本身已经有偏见的人,例如对于难民或者外佣。他来了之后,直面这些故事,了解到这些社会标签怎么样跟随一个人一生,促成他的死亡,甚至在他死了之后仍然在被人误解,他们可能会想多一重。
我们不祈求他听了之后想法会180度改变,但是起码他会自己去学到一两样东西。
繁华背后的阴影
我大学的时候念的是哲学。海德格尔有一个命题,人的一生,其实是向死而生。那唯有碰壁,唯有面向这个界限,我们才会真正去反思,究竟生存的意义在哪里?
带了这个观光团之后,我好像慢慢也发展出了一套自己和死亡相处的方式。所以我28岁就写好了自己的遗嘱,后来在朋友的见证和帮助下,还举行了一个象征性的自己的葬礼。
葬礼上,朋友给我的遗像准备了白花,还在台上致悼词。我就在旁边目睹了全过程,感觉是在向自己的过去告别,就好像真的死过了一次,之后是重生一样。我想那个经历我永远不会忘记。
陈可乐接受采访时手持一朵花,是献给自己的葬礼的
在油麻地,我曾经住在一个妓宅的楼上,外人可能觉得很混乱,但我觉得还算安全。这里有很多被人遗忘的空间,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看,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十年都没有试过走进小巷一次。
偏偏这样的空间,就是很多人去终结他的生命的唯一的地方。
那就令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我们走过同一条街道,我会那么肯定我可以这样安全地离开那条小巷,而他们的生命就永远停留在那里?
其中一个解释就是,大多数死掉的人是一些草根阶层,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健全的社会制度的保护。
如果说这个社会是有安全网的,那他们就是跌落在安全网之外的人,或者说没有被安全网承接住的人。
我们繁华璀璨的背后其实有很多阴影。
如果说,香港这座城市是一部大的机器,不断地吞噬灵魂的话,那他们可能就是一些杂碎。
哪怕是死掉了,也不过是变成报纸角落的一个小小的豆腐块。然后报纸又被人拿去垫餐桌,被弄得汤水淋漓。
这两年,这些案件随着讲得越来越多次,它好像会越来越生动。
12个案件的主人翁,他们已经死了,没有了自己的声音,不能够讲自己,但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还在工作、劳动、睡眠、休息,可以继续讲述他们的故事,也是在延续他们的生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万宁香港公众号
还有更多惊喜优惠等着你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