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香港,穷人不是靠努力就能翻身的

张兮兮 万宁香港 2019-10-06

公众号:万宁香港



 


香港,深水湾南朗山半山腰,历时7年建成的一座白色豪宅。

 

李家祖孙三代深居于此,多年来抱怨房间不够用,却不愿搬离。


当年张子强腰缠炸弹,上门索要10亿港币之后,李嘉诚便加强了家中安保。


翻修后的豪宅全换防弹玻璃,廓尔喀雇佣兵随时巡卫。楼体传感系统直连香港警署,一有风吹草动,特警便蜂拥出动。港岛为之一倾。

 

豪宅每层都建有宽敞试衣间,同时也是暗藏装甲的安全屋,从试衣间前行至落地窗,香港的山海便扑面而来。

 

寿臣山余脉俯首低头,南太平洋海水温顺入湾,香港风水师不喜锋锐,追崇圆柔,李家所在的圆山,正是运势高点。


退休后,他依旧保持平日习惯,清晨6点起床,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看新闻吃早餐,偶尔看电影。

 

有时,他还会在家中给孙辈开课。课程案例都由李嘉诚亲手准备,文化、历史、经济、金融等。

 

浮生转瞬,山腰隐居,没人觉得他告别了香港中心。

 

从李宅沿盘山路而下,一路驱车至香港中环,长江集团大厦,那是李嘉诚人生另外一个高点。

 

他的专属办公室在大厦70层,临窗下望,汽车如奔忙又渺小的蝼蚁。

 

李嘉诚坐镇于此,执掌长和帝国68年,20年来,香港首富,从未易主。

 

他的办公室陈设简单,桌面唯一生动摆设是李嘉诚卡通公仔。

 

过去,香港人喜欢喊他李超人,因为他也曾和他们一样,走泥地,挤陋巷,跑着跑着飞起冲天。

 

最近这些年,依旧喊超人,但更像是说超人一等。毕竟在长江大厦下仰望,楼尖已藏云雾深处。


坐在云端,左右人间!

 

在香港,卖家电的丰泽电器,卖药妆的屈臣氏,卖百货的百佳,香港南丫岛的电力都属于李家,香港七分之一商品住宅开发商也是李家。

 

2010年,香港青年庞一鸣做实验,尝试“告别李嘉诚”的生活。

 

他租破屋,骑单车,去小杂货铺买日用。然而最后发现,路灯和电话都是李家的,甚至连常喝的矿泉水也属于李家。

 

有香港小学生写作文说,这是香港,李嘉诚,李家的城。

 

香港法规规定,台风过境,天文台判定风力达到等级,市民可不用上班,然而多年来,大风多次肆虐,但风力常定低级。

 

民众认为天文台被资本左右,并最后把怒火指向李嘉诚,戏言香港有“李氏力场”,力场无形无影,又无处不在,笼罩着香港的一切。


《冲上云霄II》张智霖台词:“你不知道香港有堵墙保护吗?”

 

那墙在暮色中,威严牢固。

 

2017年,香港十大富豪排名发布,除了第四名和第五名对调外,和过往十年并无多大变化。

 

大亨们垄断如巨网,笼罩香港食物链全环节。

 

郭氏兄弟掌控九龙巴士,李兆基控股中华煤气,郑裕彤手握两家巴士公司新巴和城巴,包玉刚则买下了天星小轮和港岛电车。

 

1994年以来,香港出租车牌照数量一直没有增加,公共小型巴士牌照从1976年起冻结。沃尔玛和家乐福对香港望而却步,千禧年后,香港没诞生任何知名互联网公司。

 

大亨们的后代已不需再赚第一桶金,香港的房地产、港口、电力和超市行业已被他们的家族牢牢控制。

 

李嘉诚退休时,香港时事评论员称“这是李氏商业王朝传承的开始”。

 

香港的繁华在无限的压缩下,最后成了大亨手中的积木。

 



 

长江集团大厦不远的地下,是港铁中环站。

 

中环站有十三个出口,面朝东西南北,上班高峰时,人流像决堤洪水。


出口附近,偶尔会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音乐配合前行的脚步,生活就是一场战斗

 

每一个在中环上班的白领,都练就了在地铁上站立睡眠,到站即醒的本领。即便长时间低着头走路看手机,也从不迷路。

 

他们最终钻入由巨型玻璃和不锈钢搭建的摩天大厦中,在有限空间内,奔忙求生。

 

中环午饭高峰是中午一点,而晚饭时间通常是晚七点半以后。大多数人会工作到午夜,再奔波于夜色中。

 

最晚的港岛线开到凌晨一点,专为上班族准备。大多数人,要赶往九龙或更远角落,回到那些几十平米的出租屋内。

 

这些香港人,一生所想,不过是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有房与无房,在这座城市里像隔了一道楚河汉界,中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港人把首次买房叫作“上车”,寓意买房便是搭上人生顺风车。从此之后不用努力,仅靠房价涨幅,便能获得足够收益。

 

2017年,TVB播出节目《有楼万事足》,有一个港女说“有楼才会有高潮”,有人啃老,吃住家里的,每月储蓄105%的收入。


强制每天消费不超过50元港币的“五十蚊哥”,用2G手机,去大学洗澡,不谈恋爱,也不去外地游玩。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8年,终于存够了300万港币,再贷款300万,买了一间不到60平的房子。

 

这就是大部分香港人梦想,而对很多白领来说,上车仅仅是个开始。

 

一位香港工程师,妻子任职贸易公司,家庭月入近4万港币,是典型香港中产。

 

然而,他每月供楼需支出收入30%。此外,算上5岁儿子学费、课外活动费、家人保险费等开支,其他70%收入也会极速蒸发,现在,他最担心公司裁员。

 

铜锣湾和旺角,路边鱼蛋小吃摊位,买断价要1亿港元,每月租金要25万。


当年李嘉诚卖塑料花白手起家,而现在港人连创业都难。


每天至少要卖1000串鱼蛋,才够钱交租。

 

小企业主说,上世纪80年代他还能开厂创业,而儿子将来已经没这可能。

 




香港像是一头贪婪的怪兽,充满张力与欲望,贪婪的吸吮着一切,生存在香港都底层的年轻人,需要有强大意志力,才不至于迷失。

 

有时,他们的人生起点是在笼屋之内,在不到5平的房间被密集床铺重重分割。夜晚入睡时,都不能翻身。

 

他们奔忙于都市角落,商场后门,小巷,以及远郊!

 

《最美搬运工》、《港版劳拉》——朱芊佩,她坐在货车驾驶室里,视野很开阔,常有自由的错觉。

 

她说,这不是她要的香港,但是她眼前的一条路。

 

她喜欢“出汗就有粮出”的感觉,她包里总装着大量零食补充体力,低卡是白领要考虑的问题。

 

晚上下班后,返回一间不到5平米的出租屋,如果屋内弄乱了,可能都走不进去。

 

几个月前,她在屋里哭了两次,两个朋友死了,死于欠债自杀和突发哮喘。

 

蜗居的空间伸展不开悲伤。她说,人是很化学的,不过一缕烟,一口气。

 

最起码在这适者生存的地方,她还活着。

 




教育无上限,赢在射精前。


上世纪,香港生课外活动寥寥,而如今的香港,要想活得潇洒,一不要买房子,二不要生孩子,生孩子可以跟买房子划等号。


香港孩子上的第一个学校不是幼儿园,在2岁的时候上幼儿园学前班,学校在年龄上有规定,只收1月出生的孩子,所以,出生在1-3月的小朋友叫“大B”,秋季入学的时候年龄稍长,自然占了之后出生“细B”的便宜,说白了就是控制孩子的出生时间,拼尽全力生“大B”!


有的家长拿出了写博士论文的劲头,天天熬夜做PPT,终于在孩子4个月大的时候终于拿到亲子班playground的offer。


到了幼儿园“噩梦”才刚刚开始......



当孩子不再快乐的时候,这个世界将变得麻木不仁。


有的家长为孩子报了3家幼儿园学习普通话、粤语、英语,必须每天学满6个小时觉得值,5、6个兴趣班也是家常便饭。


总之,兴趣班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最后的成果是,幼儿园刚毕业的孩子,不仅会唱歌、跳舞、会乐器,而且乐器已经达到了表演级水平。


有的小夫妻月入6万港币,还房贷占去其中四成,其余两成要均摊在3名子女教育上。

 

他们在狭小的电梯中与邻居相逢,礼貌微笑,维持着体面......

 




回归后,一国两制,内地和香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传统劳资关系在香港跟大陆虽然趋同,但理论上讲仍然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2016年,香港基尼系数0.539,与部分拉美国家持平。贫富差距急速扩大,生活在底层的港人压力更大,尤其是那些老人。


在这座繁华的城市,到处可见两鬓花白的老人在工作,和年轻人一样,为着两餐一宿奔命,不敢懈怠。


英国是高福利的社会,然而香港并没有这样的全民养老福利,长期以来“自力更生”、“自己顾自己”的理念主导着香港社会,并无一套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


所谓手停口停,便是你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们中大部分人可能是五十年代涌入香港的年轻人,经历了制造业的热潮,房地产的巨浪,拿着满足基本温饱的薪水亲手亲力建设了香港,见证过经济危机熬过了SARS。


现在他们老了,这座城市却没有为他们准备什么!



关注万宁香港公众号

还有更多惊喜优惠等着你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