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后来的我们》惊动了影迷、媒体等各方人士,竟然是因为这件事!
最近的朋友圈
被电影《后来的我们》刷屏了
不少人甚至还未看片
便已忍不住感慨:
只看到“刘若英”、“后来”两个字
便已热泪盈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637k3sk8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后来的我们》致敬曲MV
电影《后来的我们》首映当日便以约45%的全国排片率领跑“五一档”,多个专业票房APP显示首映日当天票房累计突破2.8亿。
不过,画风很快突变。同样在首映日,全国不少影院反映:该片在开场前出现大量集中退票情况。
电影局回应 :
初步认定该影片退票情况确有异常
据获悉,电影局关注到行业上述反映之后,依据国家电影专资数据平台的数据,对近几日退票信息进行了分析,初步认定该影片退票情况确有异常,具体问题尚待研判。
29日,电影局有关负责人已对影片出品方、发行方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约谈,要求立即完善退票机制,认真查明存在的漏洞、进一步梳理情况、完善数据,形成书面报告报主管部门。
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哪一部影片,都应该以其影片质量去赢得观众喜爱。电影主管部门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任何票房造假的行为,决不允许任何扰乱电影市场、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电影产业整体利益和声誉的行为。
对此一旦发现查明,将严肃处理。希望广大电影企业和从业人员认真学习遵守《电影产业促进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电影市场。
此前,根据微博账号“电影票房”的说法,被退票影院总数接近4000家,退票额在1500万至2000万之间,影院方蒙受巨大损失。
据某家院线高层表示,他们院线方确实有退票,但是没有网络上传得那么夸张,据他们统计,28日就《后来的我们》退票率是6%,但是按照行业以往的情况,退票率是在千分之2-3。
发行方猫眼电影的声明中表示,截至4月28日,猫眼平台疑似恶意刷票并退票数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占当日总票房2.8亿的4.6%。并指出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退票比例,是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左右是正常比例。《后来的我们》退票比例显然有点偏高。
刘若英工作室发布声明:
将积极协助配合相关部门查明真相
注水票房带来的繁荣
只能是一场虚火
公众和舆论的担忧无不道理,
毕竟类似的事件近年来曾发生过:
▲2018年年初,在春节档大片正式上映前的十几天里,每日的票房预售冠军也属于一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上映后,这部电影在同档期有着11部影片竞争的情况下,凭借不到3%的排片却在工作日拿到了超过34%的惊人上座率,不少影院出现了诡异的“满座”、或者整齐划一的购票阵型。后经多方查证,票房异常背后疑似传销骗局。
▲2016年3月,某电影上映。首日票房高达1.55亿元,但不久,即曝出票房造假丑闻。调查结果显示,该片虚假排场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虚假票房的背后是,通过虚构票房收入来拉抬投资方的股价,然后在二级市场上谋取利润。
▲2009年,某电影首周票房实际1700万元,被夸大成4000万元。
不过,注水票房引发的繁荣注定是一场虚火。公认的是,几乎所有影院经理都会参考票务平台专业版的数据。排片造假疑云,毫无疑问会影响双方彼此之间的信任——如果以后凡是涉及到票务平台发行的影片,其数据都被打上问号,那么对行业的影响可想而知。
2016年初,猫眼、淘票票相继推出电影票退改签服务,本意是为了在行业竞争中提升用户体验感,当时虽已有容易票房作假的担心。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项服务却存在酝酿出新的恶性操作的空间。
多年来,建立起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的电影市场监管机制也一直是呼吁的重点之一,而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也在陆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三十四条就明确规定: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
对于这件事,你又怎么看?
法智融媒·法治文化传播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