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为海航发展注入“强心剂”
今日,主流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报道:《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为海航发展注入“强心剂”》,相关内容转载如下:
近日,国家领导人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度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安排及组织实施办法。
自贸港建设是积极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以全球自由港新加坡为例,依靠地理优势大量吸引中转贸易,促进物流、资金流和人流的集聚,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确立了自己中转枢纽的地位以达到“港城结合”、“以港兴城”的目的。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将使海南自贸港的人流、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同时也将给海南的航空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而海航作为海南的本土企业,或将成为此次政策红利最大的受益方之一。
疫情导致海航至暗时刻,收入不足去年一成
众所周知,近年来,海航集团由于扩张太快、偏离航空主业,并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2017年底发生了流动性困难。今年以来因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海航集团旗下各类业务经营受到很大影响,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2月10日-2月16日可谓是海航的至暗时刻,旗下各航司周客运收入不足去年同期的一成,执行航班数仅为去年同期的12.5%,海航的航空业务被“按下暂停键”,数百架飞机停场无法执行航班、国际航班也所剩无几。虽然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但短期内经营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现金流压力巨大。
顽强求生,逆境中的海航将迎来触底反弹的最佳时机
受疫情冲击,全球多家航司濒临破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在3月5日发布了疫情对航空业影响的最新预测报告,认为2020年全球航空运输业将损失630亿-1130亿美元的收入,可能与该行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遭受的损失相当。随着3月5日英国老牌支线航司Flybe正式宣布进入破产接管程序,成为此次疫情的第一个牺牲者,此后美国的Compass和TransStates相继宣布破产、美国阿拉斯加州最大航空公司RavnAir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德国汉莎集团在困境中断腕自救,宣布永久关闭旗下廉航德国之翼。此外,产业链的传导效应使飞机制造巨头也不能在这次危机中幸免。公开数据显示,波音在今年1月没有获得任何新订单,为公司58年以来第一次;3月16日,国际评级公司标普下调波音的信用评级,一波强势的航司“倒闭潮”似乎正在酝酿。
航司破产接踵而至,在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下,海航却在逆境中求生存,奇迹般重新起航。从3月起,伴随国内疫情的好转,海航运力投放快速增加,客货运量大幅提升,客座率、货载率持续改善。以海航旗下海航控股为例,3月份,海航控股运力总投入2.67亿吨公里,环比增长68.1%;4月份,海航控股运力总投入3.3亿吨公里,环比增长22.1%。3月海航控股客座率59.7%,4月客座率67.0%。67%的客座率已经超出行业同期平均水平。特别是货运方面,目前海航投入全货机、客机80余架运力,每周执行货运航班约110班,截至5月中旬完成国际货运包机航班336班。危中有转机,货运的贡献毫无疑问占了大头。
此时,自贸港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为海航发展注入“强心剂”,海航有望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恢复元气,乘风“海南自贸港”取得更大成绩。
独特地理优势带来物流商机
对于建设自贸港而言,海南具有独特的离岛式地理优势。以香港为例,作为全球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便是得利于其依托离岛身份建立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模式的成功。据相关数据表示,以增加值和雇员人数计算,贸易和物流业是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首。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2020年版《服务业统计摘要》,2018年贸易和物流业占香港本地GDP 27.2%,行业就业人数占本地总就业人数的30.4%。同年仅物流业便占本地GDP5.9%,就业人数占比7.9%。2019年,香港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排名第8位,由约120家航空公司连接全球超过220个航点,运输服务占本港服务输出29.7%。
而海南依托面朝南海、联通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理优势,吸引大量货物在海南进行储存、加工、转口,提升当地港口吞吐量和港口全球竞争力,港口的辐射作用开始显现,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贸易的路途便可由此启航。
总体方案提出:“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政策的出台将引导航空货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便利的通关条件和“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降低商品的流动成本,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为航运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进而增加航空运输业的收入,也给机场的非航运业务带来更大的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海航在海南的运输货邮量11.86万吨,占海南地区货邮量的43%,其中国际货邮量占海南国际货邮64%。作为海南最大的航空运输企业,海航也将整合旗下航空运输、机场、临空产业园等资源,发挥行业聚集效益,打造综合物流区,形成快件监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邮件服务中心以及综保区进出口功能的良性互动;将航空运力及机场运力相结合,背靠华南腹地,对接东南亚,做好航空货运网络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近期的绝地反击,与疫情航空困境中开辟的货运业务密不可分,是海航自救的重要举措。面对宽体客机运力过剩、疫情影响航班大量取消等困境,海航以问题为导向,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从政策响应部署、市场信息收集、加大运力供应、加强货运业务管理等方面分头行动,抢占货运市场,提升市场效益。目前海航投入全货机、客机80余架运力,每周执行货运航班约110班。3月至5月中旬,海航已完成国际货运包机航班336班。通过全货机投放和“客改货”转型,海航实现化危为机、收入持续攀升,在海航危急时刻贡献了稳定的现金流,成为海航战胜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举措。据知情人士透露,4月1日-5月15日,海航货运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71%,占客货总收入比重为39%,去年同期为6%,其中全货机收入同比增长66%。下一步,在政策的支持下,海航还将在海南成立专业货运航空公司,规划海南基地货站建设,打造航空物流综合服务商,进一步优化货运网络布局,为进出口物资提供更多航空运力。
自贸港旺盛人流量利好航空客运
随着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实施更加便利的免签入境措施”, “人流”方面,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机遇下,为了更好地敞开海南的大门,吸引其他区域经济文化产业的到来,需要积极开拓海南的国际国内航线航班,助力海南的旅游产业发展。海南岛地处中国最南端,以琼州海峡相隔大陆,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下,航空运输就成了进出岛的主要交通工具。伴随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庞大的进出港流量迫切需要更大的航空运力供应。
总体方案指出:“实施更加开放的航空运输政策。在对等基础上,推动在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中实现对双方承运人开放往返海南的第三、第四航权,并根据我国整体航空运输政策,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必需的航权安排。”此外,也提到“对位于海南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线给予支持,允许海南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
航空运输市场空间巨大,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海南的航空业现状为海航发展带来新机遇。公开数据显示, 截至2019年底,海航在海南地区投放过夜飞机84架,运输旅客1970万人次,市场份额44.4%,开通航线280余条(往返计2条),通航近120个国内外城市和地区。其中,在海南运营国际及地区航线17条,运营洲际航线4条,是海南国际航线网络建设的主力军。据了解,未来海航将持续加大运力投放,至2025年在海南地区投入运力150架,着力打造国内空中快线,重点加密海南至国内前十大干线机场航班,积极开辟至澳洲、东南亚为主的国际航线网络,助力海南建成面向太平洋、印度洋区域航空枢纽。
飞机维修市场需求带来发展新机遇
现阶段海南的航空维修产业年产值约35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2%。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加快推进,全球客货飞机在海南起落将更加频繁,这将为海南带来庞大的飞机维修市场需求。
据悉,海航旗下的海航技术是海南本土航空维修企业,拥有10大维修区域中心,30多个维修基地以及遍布全球200余个站点的航空维修服务网络,为国内外100余家航空企业提供航空维修综合服务;旗下SRT(瑞航技术)是集机身、发动机、航材服务和航空技术培训为一体的独立第三方综合性维修、维护和运营服务商,为1000余架飞机提供服务。
当前,海航以海航技术为主力正全力推进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一期)、GE发动机维修项目等重点工程,并取得积极进展,后续将重点围绕机体维修、航线维修、附件维修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以海口为核心,西安、北京、天津为辅的飞机维修产业网络布局。同时依托自贸港政策及区位优势,吸引飞机制造厂商和其他飞机维修厂商合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市场份额及核心竞争力,促进海南产业升级。
潮起海之南,自1988年中央正式批准海南建省、办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已经30余年了,进入而立之年的海南省再次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绘制出了未来海南省整体发展蓝图,海航作为海南省本土企业既是方案最大受益者,也是方案践行者,海航从人流、物流等全面助力海南省自贸港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新活力。
我为自贸港建设做贡献
■ 新政策,新机遇|海航抢占自贸港建设先机,打造海南空港开放新高地
■ 两会时间|海航集团紧抓自贸港机遇 推动飞机租赁项目落地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