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北京有高度,上海淡定 ,广东接地气:2017三地高考作文快评
就在刚才,今年全国高考的第一门——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落幕。首先祝贺参加考试的全国930万学子!
活字文化第一时间有请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三位资深写作者,发回2017高考作文点评。
北京
作文题目
二选一
1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张慧瑜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范雨素”辅导者
北京高考作文点评
北京的有两个命题作文,一个是“说纽带”,二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前者是议论文,后者是记述文。从今年的题目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是,主题比较宏大,适合学生发挥想象力。“说纽带”这个题目可大、可小,既可以写朋友、邻里之间的纽带关系,又可以写跨国家、跨文明之间的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也是如此,既可以以小见大,从个人的、普通人的梦想来谈百年华诞的中国梦,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谈未来中国的远景;
第二是,题目有当下性,都是与当下生活最相关的议题。如“说纽带”既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伦理关系,又涉及到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法则,“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也是建立一种新的国家与国家经贸往来的纽带,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是通过对当下中国梦、民族复兴的理解,来畅想未来中国的辉煌成就;
第三是,这两个题目有中国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和谐共存、美美与共的思想,纽带就是一种和谐、合作的理念,而2049年的中国会成为全球性大国,中国社会内部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今年的考题中可以看出,平时考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关心国家大事、有国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从更高的层面理解“纽带”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意义,二是注意培养中国意识和中国主体,这样才能更辩证地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海
作文题目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吴越
《收获》杂志编辑
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
淡定、体贴与超拔
——上海高考作文点评
横向比较一下,我欣慰了。在高考作文这件似乎总是能聚焦全社会视线、谁都能来插上一脚评上几句的事情上,为政者保持了上海特色的淡定、平实、恳切、体贴和超拔。
这怎么说?首先,题目的题干部分不长,一分钟里可以读两个来回,并且开始琢磨。若是横向比较一下全国其他地方洋洋洒洒的题干,更足以感到上海考卷的务实。回顾近十几年来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大多是这个长度,即便材料长一些,也都语言活泼,事例有趣,以启发为要务。
接着我们可以看看这道题要考察的是什么,翻译成大白话,考官想问的是,嘿,年轻人,未来看不明白,你认为人生需不需要规划一下啊?你具不具备预测——也就是自我认识和评估的能力呢?如果规划失败咯,你能接受什么样的结果?话说,人生哪些部分可规划可预测,哪些部分不必执着也无法执着?你的人生想过成怎样一种画风呢?
考察的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对即将开始的生活做好了怎样的心智与性格准备。是很恳切的。而且,考生也有话可说。最最基本的,星座、血型也能谋篇,至于同学中的科学咖、生物咖,那就更有发挥余地了。
说到这里,不由感叹,上海作文一贯地保持着社科学术风。往昔题眼中的“杂”、“忙”、“自由”、“评价他人的生活”、“他们”和“我们”、“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等等,都立足于个体的心灵和思辩,导向着丰富、多元、智识和通达。也许可以视为高中人文教育与考生的最后一次交流——通过纸笔对答,在考场上。
这次还添上了一笔喜感。比如,你现在百度一下“上海2017高考作文题”,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各类题库网站的“上海2017高考作文题预测”,然后是“上海2017高考作文题:谈预测”。不禁莞尔。这有点像是明星被狗仔拍,拿出相机反拍呢。
惟一的遗憾是,这种“一种人认为”、“另一种人认为”且两种认为恰好对立的材料套路,似曾相识,过去几年的考卷上寻常可见。或许,可以期待更开放和大气的“作文题”。
广东(全国卷Ⅰ)
作文题目
根据一项对在华留学生调查,他们较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滕威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麦青书房"学术顾问
全国卷乙卷(Ⅰ卷)高考作文点评
刚刚全国卷作文题一公开,又是一片哗然。有人觉得太现实了,不像作文题;有人讽刺说考了假语文,好像答了政治课的试卷。一年一度的高考,一年一度的吐槽。出什么题,都有人弹有人赞。更何况很多键盘侠都是立场先行,憋了一年就等今天话语狂欢,飙词上路呢。抛开面对高考的社会观念撕裂不谈,单说今年的全国卷作文题目,我觉得可以给命题者打七十五分。很多人瞟一眼,就觉得很好写。去年的漫画作文题,也是这样。我在去年的点评里曾说过,“乍一看很好写,人人都有话说”,事实上陷阱重重,考验多多。下面我就按照题目展开的顺序来进行一番“冒昧”的条分缕析。
首先,题目的形式是选择关键词描述中国;因此,关键词的选择非常关键。在十二个关键词中选择哪两三个,直接决定文章立意。如果选择一带一路,未免太宏大,除了背诵政治课要点,一般中学生很难写出自己的想法。选择熊猫、长城、京剧这类中国象征的关键词,又过于传统,容易陷入陈腐的套路之中。所以,如果考生能够仔细体味十二个词的差异性,选择并围绕自己相对熟悉,又贴近当下的词来构思,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题目要求是“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所以“接地气”“说人话”才是符合题意。反之,一厢情愿的揣摩出题人意图,选择自己不熟悉的却以为可能是“标准答案”的关键词,喊些大而无当的口号,泛泛而谈而没有个人的独特经验渗入,这样的作文不该得高分。
其次,注意写作目的,“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点,一个是“外国青年”,一个是“读懂”。那么我们选择关键词的时候要注意想象外国的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和印象是什么,他们最关注中国哪个方面。今天的年轻人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获取资讯,关于中国的哪些话题近年来成为网络热点?恐怕有三个面向:
一个是中国的高速发展,高科技给中国大都市带来的便捷已经给很多外国人带来震惊体验。这就是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这三个关键词所揭示的;
第二个是中国的美好,比如美丽乡村、中华美食、大熊猫;
再就是中国的现实问题,比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
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而不是让外国青年笑话中国、反感中国,这一点很关键。前几天刚刚发生的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事件,恰好为这个题眼做了很好的反面教材。如何向外国青年介绍自己的祖国,在介绍当中既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又不回避现实的尖锐问题;积极思考如何为祖国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假装不是中国人,将西方对中国的定型化想象、冷战思维全部内在化,这其实是个非常大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它不只是青年的课题,但在一个全球化时代的语境下,青年确实应该认真思考。
第三,题目要求关键词之间要“形成有机的关联”。前面说过,选择关键词之前,要注意辨析;这里要补充一点,即辨析之后要注意分组。比如广场舞、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可以是一组,在国外媒体上出现这类新闻和话题的时候,常常是展示中国的负面的。比如广场舞总是跟声音扰民、居民缺少公共体育运动空间、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传统……联系在一起。比如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这一组都与中国的经济崛起、科技进步有关。但也可以把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移动支付联系起来,或者空气污染与美丽乡村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在同一分组内部就呈现讨论的辩证性。
第四,题目对文体没有要求,但不是说文体不限,而是要求“明确文体”。我个人理解,明确文体的意思是,最好不要混搭,杜绝“四不像”;但这不是说形式上千篇一律,不允许多元化。比如可以给外国朋友写一封email,第一人称,从自己的经验进行叙事,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假设自己同外国朋友参加辩论赛,写一篇议论文;或者写一部关于中国的微电影剧本,也未尝不可。
以上分析,纯属一家之言。个人觉得,与其跪求宝典秘籍,或者挖空心思猜题押题,不如把精力放在最基本的教与学上,比如人文经典的阅读、批判与辩证性思维的训练、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的习惯。古往今来,无论考试怎么改革,用自己的话说清楚自己的观点,做到这一点,可以不变应万变。
三位点评嘉宾介绍
北京作文点评者——张慧瑜
1980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文化魅影: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等,北京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辅导员。
上海作文点评者——吴越
1983年生,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就职于文汇报期间曾获中国新闻奖,任首席记者,现为《收获》文学杂志社编辑。非虚构写作者。
广东(全国卷 I)作文点评者——滕威
1976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师从戴锦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微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14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著有《“边境”之南: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与中国当代文学》等,在去年发表《2016年广东高考作文点评》,引发广泛反响。
看过三位老师的经精彩点评
你是否也对今年的高考作文不吐不快?
或是想起了当年自己的高考作文经历?
▼
欢迎在下方留言参与讨论
经三位老师评选
6位幸运读者将获得活字文化最新推出的
《给孩子的故事》一本!
王安忆选编《给孩子的故事》
收录汪曾祺、张承志、莫言、余华、迟子建等25位
现当代知名作家的短篇精华
以孩子的眼光,澄澈地观照世界,明辨是非
▼
活字文化一向致力于优质的人文与教育类图书出版
探索我们时代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由诗人北岛主编,众多知名作家、学者参与的
“给孩子”系列
现已推出八种
点击了解:给孩子什么?
与“活字君”面对面交流,了解活字文化最新书讯
扫描右侧二维码
加入活字微信读者群
长按关注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