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中国艺术,梵高一辈子只是个十流画家

2017-08-28 陈传席 活字文化

核心事实


凡高在学习素描时,成绩是全班最末一名。凡高早年学画是传统的欧洲式油画,毫无特色。如果这样学下去,他永远不能出人头地,也许最终只能成为一个不入流的普通画人。


但凡高因为收藏了日本的“浮世绘”,并学习它,而言必称日本画,却不知道,日本的艺术完全来自中国艺术。如果没有“浮世绘”,便没有凡高;没有中国画,便没有“浮世绘”。凡高的成就来源,便不言而喻了。


本文含有较多高清图片,建议在Wi-Fi环境下欣赏。


梵高与中国艺术

陈传席

 

陈传席,著名艺术史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等。著有《六朝画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中国绘画美学史》《中国绘画理论史》等。



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也是欧洲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画家之一。荷兰有凡高美术馆,还有很多凡高大画集。从画集中凡高的作品和生平介绍可知,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凡高早年学画是传统的欧洲式油画,毫无特色,在三十岁之前一直临摹荷兰画派和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作品,尤其是米勒的作品。他的画卖不出去,可能也和他的画既不美又无特色有关。如果美而艳俗,可以投合一般俗人的口味;如果有特色,则收藏家必会光顾。这两点,早年的凡高都不占。

 

凡高《织工》,1884 年作。凡高早期的作品也是传统的欧洲油画样式,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这种绘画作品当然无人收藏。



凡高在学习素描时,成绩是全班最末一名。如果这样学下去,他永远不能出人头地,也许最终只能成为一个不入流的普通画人。


凡高《女人头像》,1885 年作。凡高到三十二岁,还没有找到他个人特色的作画方法,只是临摹别人的作品,写生也是用他临摹欧洲油画的方法。如果这样画下去,终其一生他只能是一位不入流的普通画家。


凡高《咖啡馆女郎侧面像》,1885 年作。这幅画也是传统欧洲油画式,只是比他以前的作品亮一点而已。



1885 年,凡高购买了一些日本“浮世绘”的版画。他在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说:“我的画室不错,尤其是由于我在墙上钉上了一批小幅的日本版画。我非常喜欢这些画,在花园里或海滩上画得很小的仕女、骑马的人、花朵、多刺的荆棘枝。”从此,他喜爱上日本的“浮世绘”。


梵高《静物》,1889年作。从他的早期作品来看,凡高在学习“ 浮世绘” 作品前, 他的人物、风景画都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更缺少特创性。



在荷兰凡高美术馆里,收藏了(挂在玻璃柜中)凡高曾学习过的三张日本“浮世绘”作品,其中有他1887 年临摹的《开花的梅树》(日本歌川广重原画),原作和临作放在一起,基本一样,只是凡高是用油画笔画的,而歌川广重是用中国毛笔画完线条加重色而成,再刻印而出的。1887 年,凡高模仿日本“浮世绘”,用油画颜料和油画笔又绘制了另外两幅油画作品。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画法,由用面表达改为用线表现。长线、短线,即使画上是面,也是用短线画成的面。他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在以后三年多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以线为主的作品。

 

梵高《花魁》

临摹日本浮世绘画家溪斋英泉的作品


日本“浮世绘”是学习中国画的一种画风,凡高学习“浮世绘”后,开始找到了他自己的特色画风,改用线,而不再用传统的面。


凡高的造型能力似乎不是太过硬,他临摹这幅“浮世绘”的作品是用半透明的蜡纸拓下原画的人物外形轮廓,然后又用近似中国九宫格的方格放大成他要的画面,再用油画笔、油画色,画成油画。


花魁其实是日本艺妓,凡高在艺妓周围画着开放睡莲的池塘和竹丛,左上还画有鹤,下面画有蛙,鹤和蛙在法语中是娼妓的双关同义词,暗示这位花魁是艺妓。画中的鹤也是根据日本“浮世绘”画家佐藤的一幅画临摹上去的。


在书信中,凡高多次谈到自己作画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他说:

当你处处发现日本的绘画,不论是风景还是人物,色彩都是那样鲜艳夺目时,你一定会产生一种绘画革命的思想。提奥和我已搜集了数百张日本画的印刷品。

请注意,我说的是那种日本画法中的色彩简化法……

日本画家就是采用这种手法的。他们在一张白纸上,三下两下一画,就奇迹般地表现出一个少女的表面粗糙而苍白的皮肤的颜色与黄色头发间趣味横生的对比。更不用说那星罗棋布般盖满了无数白花的黑色荆棘林。

我敢预言,别的画家们会喜欢一种在强烈阳光下的色彩,喜欢日本绘画中那种晶莹澄澈的色彩。

日本画家传授给我们真正的宗教……我羡慕日本画家对作品的每个细节处理得极其清晰,从不使人乏味。

左是1895 年5 月《巴黎画刊》封面上日本溪斋英泉的版画《花魁》,右是凡高拓写稿。


他甚至说:


我的整个创作均以日本绘画为基础。

 

日本艺术在他本国已逐渐衰落,却在法国印象派艺术家中生了根。

 

谈到色彩,凡高说:


你会察觉到,我是从日本的样式谈色彩的简化……就像我们在日本的套色木刻里见到的那样。


凡高临摹歌川广重的作品《开花的梅树》


歌川广重《龟户梅屋铺》,1857年(安政四年)作。歌川广重是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这幅画是凡高认真临摹过的作品,对凡高画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歌川广重的画作于1857 年,凡高临摹的作品画于1887 年,凡高的这幅画陈列在凡高博物馆的显著位置,证明他的画是学习“浮世绘”而成功的。画两边的日本汉字,也是凡高从另一幅日本版画上临摹下来的。他并不认识这些字,只是喜爱。


凡高在半透明纸上的拓写稿


可见凡高受日本“浮世绘”影响之深。但凡高因为收藏了日本的“浮世绘”,并学习它,而言必称日本画,却不知道,日本的艺术完全来自中国艺术。我再一次声明,凡高学日本“浮世绘”实际上仍然是学中国的艺术,因为原创来自中国。


凡高模仿日本“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的《江户名胜百景》之《雨中大桥》,1887 年作。两旁的日本汉字也是从另外一幅日本“浮世绘”中照画出来的。

 

可惜凡高死得太早了。死后一年,他的画就被世人所知所赏。巴黎为他举办遗作展览,而后就是大量的出版、展览、回顾展等等。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建造了凡高博物馆,向全世界开放。凡高如果不自杀,他会比毕加索还富有。


凡高《鸢尾花》,1889 年5月作。这幅画更像中国画,用线条勾勒,然后着色。只不过他不是用毛笔和国画颜色,而是用油画笔、油画色,但其画法和精神都来自中国。


如果没有“浮世绘”,便没有凡高;没有中国画,便没有“浮世绘”。凡高的成就来源,便不言而喻了。


凡高《松林夕照》,1889 年12月作。


凡高《夕阳· 梅树· 播种》,1888年11 月作。这幅画中的梅树、夕阳显然来自“浮世绘”。


关于日本浮世绘


鸟居清长《交谈》


日本“浮世绘”画法来自中国唐代,以及明代的陈洪绶。日本本来是一个落后的、文化很低的民族,但善于吸收学习,其文字全部借助于中国的汉字,绘画也从中国“拿来”,尤其是模仿中国唐代和明代。当然其山水画也模仿中国的宋代。但它借用中国的画法,却不忘日的“大和魂”,他们称为“和魂汉才”,即以“汉才”表现出“和魂”。


所以,日本的绘画,尤其是大和绘、狩野派和浮世绘,一看上去就是借用中国的画法,但又是日本画。这和中国的一些人一学外国便要全盘西化,甚至要废除汉字、废除汉语,以及一学西洋画,便用西洋画替代中国画不同。日本后来转向学习欧洲,扬言要“脱亚入欧”,他们也全盘学习欧洲,但日本的国粹、日本的传统仍然得到保存、继承乃至发扬,这一点值得中国人学习。


日本的“浮世绘”闻名世界,日本人也承认是模仿中国最发达的盛唐文化,另外也学习了明代的陈洪绶和萧云从。


明 陈洪绶 《夔龙补衮》

从此图看, 日本“ 浮世绘” 的人物造型基本上是学陈洪绶的 。细圆的线条,丰腴的脸型。当然也学唐代。陈洪绶也学唐代。


明 陈洪绶《归去》

画的是晋宋时隐士陶渊明像。也可看出日本“浮世绘”类之。


陈洪绶的画对日本“浮世绘”有重大影响。毛奇龄在《陈洪绶别传》中记载,有人用竹筒装了两幅画到日本,“贻日本主,主大喜,重予宴,酬以囊珠,以传模笔也”。可见陈洪绶的画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主(当时掌权的天皇)得到陈洪绶的两幅画,竟重重地酬谢了一口袋宝珠。实际上,这两幅画是别人临摹的作品,即“传模笔也”,并非真迹。日本画界更是对陈洪绶的画崇拜得五体投地,尤其是“浮世绘”盛行时,陈洪绶的《水浒叶子》木刻被日本人反复翻印、刻版,风靡一时。所以,“浮世绘”的画说是学中国的唐代,其实学陈洪绶的更多。以上几幅陈洪绶的画,可以看出日本“浮世绘”与之相似。


明 陈洪绶 《指蝶》

日本“浮世绘”画家学陈洪绶,但陈画的高古、细

圆、内含精力,他们是学不了的。


END


本文中所使用的正文、插图和图注,均来自活字文化出品的《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一书,未经许可请勿盗用。


了解更多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从莫奈到毕加索

陈传席 著


活字文化策划

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8月版

现已问世


西方近现代的画家,最知名者如毕加索、凡高、马蒂斯、莫奈、塞尚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书画的巨大影响。传统西方油画以面表现物象,而中国书画以线表现物象,空中的云,河中的水,本来无线,但画时也都用线去表现。近现代西方画家的作品凡有新意者,大多改面为线而从事创作,在西方各大美术馆中皆可看到,这都是学习中国书画的结果。

——陈传席






长按关注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微信ID:mtype-c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