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生不识戴锦华,阅尽佳片也枉然

2017-10-26 王昕 活字文化



寻找一个“开头”来描述戴锦华老师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无论是在可以写满一黑板的关键词里创造入口,还是在大小叙事的承转里挑选时刻,所能图绘的始终只是一个侧影。


然而,戴老师是不能被化约为一系列侧影的,她的写作/言说/行走和介入并不只是散落于性别研究、电影研究、文化研究和第三世界研究等不同场域,也不由七十年代至今她所亲历/体认/反思的多次社会巨变、范式更迭所分隔。


相反,她身体力行地穿越往返于所有边界,打破和改写着各种话语界限,五大洲的风、四十年来所有的激荡曲折环绕着她,在她周遭形构出了一个另类的时空或“更真的现实”。



第一次置身于这种时空或者更多人所说的“气场”之中,还是四五年前旁听戴老师电影课的时刻,那时中国电影资料馆还没开通网上售票,小西天排队的盛况是北二三环间的著名风景,而戴老师北大课前占座的人潮有着不遑多让的规模。


这两份相互关联却又不同的等待,潜藏着两种对于电影的渴望——具体时空里的观看、体验和沉浸,美学和社会语境下的细读、连接与打开。后一种渴望是前一种的延伸,既朝向对电影更深的理解,也是以电影为界面/枢纽通向被屏蔽/放逐的历史与现实。


在人满为患的教室里,第二遍铃尚未打响的时刻,戴老师先用她独特的声音平息了闷热空气里颤动的私语,继而快速勾勒出将要讨论的议题,当她用语言点染影片、进入镜头场景时,时空已经被重新配置了,一幅全景式的地形图在温度逐渐升高的教室里展开,不时岔开补入的历史参数、电影史背景、思想史脉络在前方一一汇流,一种原创或非原创的影像表达是如何显影或遮蔽时代症候的结构变得清晰,而更多可以进入的方向与路径也已在多层次的讨论中给出,每次下课前我总有种见证一座宏大而开敞的建筑落成的激动与惆怅。




这份怅惘或许还因为即使分享相似的方法,要想像戴老师一样为影片绘制出如此深广的全景地形图,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不光因为戴老师参与书写了不断变迁的大时代、持之以恒的“走异乡,行异路”,也因为那大到难于想象的阅读量和极端多元的趣味。兴之所至,她可以用两本书和孙柏、滕威对谈《哈姆雷特》《简·爱》的轮回转世,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看掉一两百部耽美,探寻当下的权力意识和权力自觉;兴尽而返,她可以在收集了大量材料、写作二十万字后,将关于吸血鬼流行文化的书稿搁置一边;“近乡情怯”,作为中国的切·格瓦拉研究第一人,先出版的却是副司令马科斯的文集……


及至成为戴老师的学生,在每周的文化研究工作坊上讨论更为广泛的理论和文化现象,在办公室、地铁和出租上和老师闲聊她刚去的国家、参与的活动,震惊便成了一种日常体验,曾经分散的人和事、理论与思潮在老师那里都有着清晰与亲身的联系——写《图像的生与死》的德布雷是切·格瓦拉小队的一员,朱迪斯·巴特勒有着不同于犹太身份的政治实践,唐娜·哈拉维在生活中实践着对人与动物界限的打破,参加电影研讨会、仿若王二本人的王小波是条有担当的汉子……这也是戴老师独有的魅力,她所做的不是带你回到历史现场,而是将历史现场直接召唤到你的面前。


而电影正是一种创造现场的媒介,在一两个小时的生命之流里,我们可以体认截然不同的生活,也能够建立起不可思议的连接——“今天你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可能发生着的一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65h2ro7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戴老师的这一论断,也是电影可以或者说应当成为一种通识课的原因。然而要满足怀抱不同期待、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的同学,同时打开电影的多个面向,又谈何容易。两年前我开始担任影片精读课的助教,除了还是要提前几小时来占座(那学期是以科幻片为主题),对于老师讲述的方法也有了更多的观察。看似可以分成几个段落的课程,实际上有着无法拆解的复杂编织,对于人物性格的描述、情节的概括、镜头语言的分析都已缠绕着对社会、文化、现实的种种述说。


而这或许正是这门信息量如此庞大的课程能被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接受的奥秘,这种高密度快节奏却又不断复归的方法,确实像某种“头脑按摩”——不少同学向我表示这是他/她每周最为畅快的时刻。对于并不想成为电影学者的大多数人,这种讲述会在时间过去很久后留下一些碎片,而这些碎片都是“全息的”,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也许仍能还原出一幅完整的图景,解答人生的疑惑,通往不同的道路。


作为使用了十一年豆瓣的“重症用户”,得知老师要在豆瓣上用一年时间讲述多达五十二部影片,内心真的是非常感慨。感慨于刚对电影产生兴趣的人该有多么幸运——在以学期为单位的课程设计里是怎样也无法容纳这么多影片的,感慨于老师仍在最大程度的寻找和抵达。


在一种后见之明里,我和老师的缘分最早该追溯至2009年5月湘西苗寨的一个小学老师的家中,翻山越岭被雨水淋湿的一行四人围着篝火争论的时刻,我从同行的科幻作家、后来成了师姐的夏笳那里听说了老师的研究方法,当时身处“世界之外”的我怎么也无法勾勒出它的轮廓。


但今天之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直接听见这打开电影和世界的语言。是的,再也不用去北大提前排队挤教室座位,你只需要扫码进入豆瓣时间,就能听到戴老师的声音。



从希区柯克到塔可夫斯基

从《美国往事》到《霸王别姬》

迄今为止,中文世界最全面、最权威的经典电影课



无论骨灰级影迷,还是入门级小白,

只要你热爱电影,就不该错过这堂课。




在为期一年的专栏中

与戴锦华一起,穿梭52部影史经典









截止今晚24:00

在活字文化后台回复购买成功截图

并在下方留言收听感想

15位幸运听众即有机会参与

10月31日举办的线下观影见面会


机会难得,抓紧时间哦!

(限北京地区听众)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微信版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购买豆瓣App版

(注意:两端内容相同,但账号不互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