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视频 闻立鹏:但问些许收获,莫问艰辛耕耘

2016-05-17 Grace 凤凰艺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00fepkp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凤凰艺术独家报道

2016年5月13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心迹刻痕——闻立鹏油画艺术展”于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全面展示了闻立鹏的创作生涯,共展出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130余件,其中包括艺术家以父亲闻一多及其他革命烈士为题材的人物组画及其重要风景题材绘画。此外,作为2016年国家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项目,闻立鹏先生将他的十余件代表作品无偿捐献给中国美术馆。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最新视频报道。



▲  “心迹刻痕——闻立鹏油画艺术展”于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


2016513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心迹刻痕——闻立鹏油画艺术展”于中国美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全面展示了闻立鹏的创作生涯,共展出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130余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闻立鹏创作精品回顾,展示闻立鹏油画创作生涯约27张重要代表作品及捐赠作品;第二部分集中展出闻立鹏的以人物为主题的各个时期的创作作品约40幅,从内容上分为“闻一多”的专题创作和革命烈士组画;第三部分集中展出闻立鹏风景画主题的创作约为40幅;第四部分后圆厅南墙主要展出闻立鹏各个时期的人物、风景主题的写生作品约40幅。

 

▲ 展览现场


闻立鹏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儿子,他的出生注定就和这个时代的革命洪流紧密联系在一起。1931年,他在湖北浠水出生,随即与母亲赴青岛,后举家定居北平。闻立鹏的童年正值父亲闻一多一生最宁静的书斋生活时期,在清华园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然而,七七事变打破了一切,也使进入少年的他体会到颠沛流离的艰难生活,在父亲的影响下,闻立鹏积极参加向往民主自由的学生运动。


▲ 红烛颂,1979年,70×101cm,布面油彩,中国美术馆藏


▲ 《红烛序曲》初稿油画 1990年 185×400cm 木板油画 私人收藏



▲ 闻一多肖像组画-大火,1984年,140×120cm,布面油画,北京美术家协会收藏



▲ 闻一多肖像组画-静夜,1991年,123×162cm,板上油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对于少年闻立鹏来说,父亲的牺牲是一生中最大的伤痛。

 

▲ 感悟生命 2006年 116×116×2cm(双拼)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 疾风三号 2015年 162×260cm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一年以后,作为一个未满十六岁的中学生,闻立鹏不堪压抑沉闷的政治气氛,热情奔赴心中民主自由的圣地——解放区。因喜好画画而随身携带一盒水彩颜料,闻立鹏进入北方大学文艺学院,受教于罗工柳、王式廓等先生,从此和美术结下不解之缘。1949年随华北大学三部进入北平城与北平国立艺专合并为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批美术干部训练班(美干班)学员。

 

▲ 晚秋 2015年 116×270cm(三拼)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 致太行之二 2015年 162×390cm 布面油画(画布综合技法)中国美术馆藏



▲ 国际歌,1963年,240×200cm,水墨画,中央美术学院藏



▲ 大地的女儿,1991年,120×140cm,布面油画,中央美术学院藏


生活的磨砺成为了闻立鹏艺术表达的动力,对于父亲的永远怀念、对于革命烈士的崇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促使他转化为笔下的永恒主题,1962年闻立鹏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创作《国际歌》,这幅充满庄严感的水墨作品表达了革命先烈为了追求真理、舍身忘我的崇高精神。1967年,张志新的悲剧深深刺痛了闻立鹏的心,“那种不可名状的委屈、痛苦与精神压力”,使他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大地的女儿》成为他文革停笔十年后的第一幅创作,他用画笔歌颂先驱者的纯真、正直的人格,谴责罪恶的暴行,以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唤起观众对于真善美的良知。

 

 蓝色的记忆 1987年 162×302cm 板上油画(纤维板油画综合技法)中国美术馆藏


▲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1年 162×150cm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文革之后,闻立鹏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重新阅读父亲的作品,对于父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在于血缘之中的父子间的心灵相应,还在于闻立鹏在浩劫之后对于社会、人生的更为深入地感悟,这一切成为他创作闻一多系列作品的思想源泉。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闻立鹏表示,画家的画就是要表达内心想要说的话,包括对社会和历史的感受,他希望他的心里话能够反映他的同辈人的思想和情感。作为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鹏说,父亲从小便关心他的成长,引导他走上艺术的道路,其中对闻立鹏影响最深的还是他的思想人格,所以他的一些绘画希望将父亲的精神体现出来。在一系列以父亲闻一多为题材的作品中《红烛颂》令人记忆深刻,这既是闻立鹏对于父亲闻一多深切怀念的一种表白,也是画家在思想上对于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苦难命运的感悟与升华。

 

▲ 致高原之一 1998年 162×260cm 布面油画(双拼)自藏


闻立鹏曾说:“我调动一切形式美、技艺美、抽象美的手段,希望不仅要表现一种壮丽的美,更要表现一种刚健的力,要创造悲壮激昂的情绪、气氛,表达深层的生命抗争意识”。这种刚健的力和悲壮激昂的情绪不仅仅体现他的以父亲为代表的革命烈士题材作品中,同时也体现在其大量的风景绘画绘画中。八十年代之后,闻立鹏的油画创作中,壮美、崇高与力度的追寻成为他油画创作的追寻,自然风景、人生磨砺与社会情怀相融合成就了闻立鹏油画艺术的审美品格,而所有人事沧桑、社会变革与内心的历炼都如刀刻般成为画布之中的意象。

 

 致雪山(右) 2008年 130×324cm 布面油画 自藏


 致雪山(左) 2008年 130×324cm 布面油画 自藏


▲ 白石系列:悲怆篇三号 1990年 100×80.3cm 板上油画(纤维板综合技法) 自藏


这一条漫长而深远的艺术道路,闻立鹏一走便是近70年,在一篇自述文章中,他如此描述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人生风风雨雨,转眼85载,动荡的生活,断断续续的学历,难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从《血债》、《国际歌》开始,到《红烛颂》、《疾凤》《致高原》、《晚秋》,每一个笔触都是我心迹的刻痕,每一块色彩都是我心血的结晶。岁月悠悠,一切都在变化,唯独求艺之心没有变,寻艺问道仍在艰辛途中,夕阳无限好,我心依旧:但问些许收获、莫问艰辛耕耘。”


关于艺术家




▲ 艺术家闻立鹏


闻立鹏,1931年生于湖北。1947年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 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1983年至1991年任该院油画系主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赴法国、德国、日本、芬兰、俄罗斯、科威特、新加坡等多国及港、澳、台地区展出。油画《红烛颂》获第五届全国美展铜奖;《大火》获北京美展优秀作品奖;《雪色山岩》获91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壁画《红烛序曲》获首届中囯壁画展大奖、中国闻一多研究学会荣誉奖。多幅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舘、中国历史博物舘、上海博物舘、日本福山美术舘、台湾山艺术基金会等重要机构收藏。


活动信息





展览名称:心迹刻痕—闻立鹏油画艺术展

总策展人:吴为山

项目总监:安远远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时间:2016年5月13日-5月25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89号厅


(凤凰艺术 撰文\采访 Grace  摄像\剪辑 李凯 北京报道 责编 Grace)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艾未未、邱志杰、徐冰与展望 《后知识份子》



▲“出墙——面对装置诱惑的绘画”群展



▲徐新武个展“XXW”



▲戴祎个展“残圭断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qinh@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