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昊美术馆开馆,借史上著名“宣言”对话当代语境

2017-09-24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昊美术馆开馆展:宣言 

2017年9月20日,经过近五年的筹备,昊美术馆(上海)开馆展“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是德国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自2012年以来在中国的第一次大型美术馆级别个展,呈现了罗斯菲德过去12年里的重要作品。在展出的5件电影装置和21张摄影作品中,创作于不久前且广为人知的作品《宣言》是展览的核心。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提出一段宣言,你必须:用ABC来反对和谴责123,暴跳如雷,磨砺出你的翅膀去征服和传播小写的abc们和大写的ABC们;去表态、呼喊、发誓;去证明你的非凡和激进;把絮语组织成一种绝对的、不可辩驳的证据。”


无论是卡尔·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宣言》,特里斯唐·查拉的《1918年达达主义宣言》,还是菲利普·苏波的《文学和剩余部分》,它们都清楚无疑地宣布并点燃了关于引起毁灭旧时代的导火索,如同对重估一切价值的一场摧枯拉朽的行动革命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1323dy8fjt&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朱利安•罗斯菲德《宣言》2015,13频电影装置,彩色双声道,4分钟x1和10分30秒x12


关于这样的一场宣言的革命,在2015年,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Julian Rosefeldt)就已与澳大利亚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合作完成了一次向西方的众多大脑们的轰动。如今,它来到了中国,在上海昊美术馆作为开馆展中的核心作品展出。馆长尹在甲说,他之所以选择朱利安·罗斯菲德的《宣言》,在于它所传达的信息,在艺术、文化、社会对当下的启示,昊美术馆需要,上海需要,中国也需要。


▲ 昊美术馆开馆展开幕式

▲ 开馆展主题论坛

 主持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右一),从左至右:中国新媒体艺术策展人李振华、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馆长格雷格·杨森先生、荷兰Eye Film Museum展览总监雅普·古德蒙、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昊美术馆馆长尹在甲、昊美术馆副馆长杜曦云

▲ 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在开馆展论坛


他提出了一个关于如此的问题:为何当下全世界的艺术家已不再举起了宣言的旗子?在影像作品《宣言》里,总共收录了有几十个有关于艺术家的艺术宣言,其中大部份,时间集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当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提起这段故事的缘起时,他说道,这是一段关于他自己私心和好奇心的求索经历。当他一口气读完这几十个艺术宣言的时候,他感受到一股从未有过的力量灌满了他整个的精神大脑,如他所称:


“我从未想过观众需要怎样去理解我的作品,因为我不是一名老师。我只负责抛出有趣的问题。在我的作品里有很多属于个人的好奇心,我总是想,我们作为艺术家,多少都有些自私的冲动。我们脑海中有一些我们想看到、想实现的想法。对于我自己来说,阅读这么多宣言让我对于思想自由感到十分兴奋,就像我看到一帮朋友围坐在桌边讨论,而我也有幸被邀请一样。将这些宣言进行全新的拆解和拼凑,这是我出于私心的一种快乐。”


▲ 昊美术馆(上海)开馆展“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展览现场


整个展览呈现了罗斯菲德过去12年里的重要作品。在展出的5件电影装置和21张摄影作品中,整个展览的核心作品是创作于不久前且广为人知的作品《宣言》。


由13个同步播放的视频构成的电影装置《宣言》(2015),是向艺术家宣言的动人传统和文学之美的致敬。《宣言》汲取未来主义艺术家、达达主义艺术家和其他艺术家团体或流派的写作文本,以及独立艺术家、建筑师、舞蹈家和电影制作人的沉思。罗斯菲德编辑并重组出13篇艺术家的宣言,在电影镜头下传达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安德烈·布勒东、吉姆·贾木许等数十位大师的思想。


澳大利亚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对“诸宣言之宣言”的演绎是对当代行动的呼吁。在罗斯菲德设计的12个场景中,布兰切特塑造了葬礼主持人、女主播、朋克女、流浪汉、垃圾焚烧厂工人等13个反差巨大的人物形象。在意想不到的语境中为著名或鲜为人知的言语注入全新的戏剧生命。布兰切特或高声吟唱,或改换口音朗诵,将激昂愤怒、富有青春朝气的宣言引入令人意想不到的当代日常语境中,营造出文本和图像完美结合的浸入式戏剧化电影体验。区别于布兰切特在诸多颇具影响力的电影中的演出,此次在《宣言》中的表演因台词的文学厚度和演绎的戏剧张力而更具挑战。她丰富的演出经验以及无与伦比的演技,与罗斯菲德对文本的敏锐捕捉和摄制的完美把控相得益彰,将“宣言”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朱利安·罗斯菲德《宣言》展厅现场


在这个展厅中间,笔者站在场地中央,感觉到几十年到近百年前的各种宣言向焯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我的大脑。所有十二个视频同步播放,在高音部分的完全重叠让整个空间充满了言语力量的张力,如全人类最重要的艺术思想同时激荡共振在同一个时空之中。无疑,这些思想就是艺术家们慷慨激昂的宣言:


“我们呼吁所有诚实的知识分子、作家和艺术家,果断放弃艺术可以为艺术而存在,这一危险的幻想。 或者艺术家可以在所有人必须选择立场的历史性冲突中保持远离。 我们正在延续艺术的发展。这些观点是无可辩驳的。 它们像种子一样作为社会结构而存在,等待着艺术家和思想家去表达。”


在这些各自不同,且又观点相互独立或对立的宣言中,我们将看到那个处于上世纪艺术思想大爆炸的那样一个时代,犹如打开的魔盒,从那当中飞出来的,是混杂着千言万语而又各不相同的宣言景观。在这里,宣言并不简单地表示为宣言,它更表现为行动,展现了上世纪被“行动派”们所主宰的艺术舞台。


罗斯菲德将这些宣言与不同的职业进行巧妙的结合:情境主义——流浪汉;未来主义——股票经纪人;建筑——垃圾焚烧厂工人;漩涡主义/青骑士/抽象表现主义——私人派对上的首席执行官;强硬主义/神创说——纹身的朋克摇滚乐迷;至上主义/构成主义——科学家;达达主义——葬礼演讲者;超现实主义/空间主义——木偶操纵师;波普艺术——保守的母亲与家人;激浪派/梅尔/行为——舞蹈动作设计家;观念艺术/极少主义——新闻主播和记者;电影/尾声——教师。

12个宣言



序言:燃烧的导火索


▲ 序言 : 燃烧的导火索 


“我只讲我自己的心,因为我不想去说服;我无权把别人拽入我的河流,我无法强迫任何人跟随我,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实践他的艺术,如果他知道喜悦的油然而生如箭般射进星光层,或是其他的喜悦,像进入遍野的尸花和肥沃的痉挛。 会有人认为他已经找到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基础吗? 一个人怎能期待将秩序置于构成无限无形变化的混沌之中——就凭人类?”

情境主义——流浪汉


▲ 情境主义——流浪汉


情境主义又被称为“情境主义国际”,1957 年成立于欧洲,持续至1972 年。情境主义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以一种不屈和拒绝的姿态面对 一切,并积极地投身于对晦暗的社会现实进行解蔽和改造的革命实践。 他们试图建构情境以打破常规,以此使人们摆脱他们思考和行动的习惯 性方式。这些拒绝的姿态被认为是创造性的表征。 


“我们的艺术是革命时期的艺术,同时是对当下世界的反应,是新时代的先驱。我们大声赞美革命。 作为人生唯一的引擎。 我们赞美发明者的震颤。 年轻而强壮,我们高举代表革命的熊熊火炬昂首阔步。 此处——是叛逆精神之所在。 让吝啬鬼与享乐者——都给我滚蛋! 我们呼吁所有诚实的知识分子、作家和艺术家,果断放弃艺术可以为艺术而存在,或者艺术家可以在所有人必须选择立场的历史性冲突中保持远离这一危险的幻想。”

未来主义——股票经纪人


▲ 未来主义——股票经纪人


意大利诗人兼文艺评论家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于 1909 年 2月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宣言表达了对陈旧思想的憎恶,尤其是对陈旧的政治与艺术传统的憎恶,以及对速度、科技和暴力等元素的狂热喜爱。实际上到 1918 年一战结束,未来主义也结束了。 


“我们应歌颂那些被工作、娱乐或者叛乱唤 醒的诸众;歌颂闪耀着剧烈电光之月的兵工厂和船坞;歌颂贪婪地吞噬着滚滚浓烟之蛇的火车站;歌颂被扭曲的烟雾悬挂在云端的工厂;歌颂敏捷航行的飞机,螺旋桨像旗帜般在风中飘扬,似乎是在鼓掌,犹如欢呼雀跃的人群。 我们将摧毁对过去的狂热崇拜,对古人和学术的形式主义的迷恋。我们想让我们的国家从那些充斥各处的、被包裹得像数不胜数墓地的无数博物馆中解放出来!”

建筑——垃圾焚烧工人


▲ 建筑——垃圾焚烧厂工人


未来主义建筑是 20 世纪初期起源于意大利的建筑形式,其特点为强烈 的色彩主义,多运用长线条,象征速度、运动、紧迫性和抒情性。它 是未来主义艺术运动的一部分,以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于1909 年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这一运动不仅吸引诗人、音乐家和艺术家,还吸引了不少建筑师。这一团体在后期包括了建筑师 安东尼奥·桑特利亚,尽管所做的建筑物很少,但他将未来主义的视野 转化为城市形态。 


“让我们推倒纪念碑、人行道和排排的台阶;让我们把街道和广场淹没,让我们抬高城市的水平面。我们必须创造和重建它,就像一个巨大而混乱的船厂——每个细节上都是灵活的、可变的、动态的;我们的房子必须像庞大的机器。 远方照耀着我们的明天。为透明欢呼!为清澈欢呼! 为纯洁欢呼! 为晶莹剔透欢呼,再欢呼!为流畅,为优雅,为棱角,为花火,为闪烁——为永恒的建筑欢呼万岁!”

旋涡主义——私人派对上的首席执行官


▲ 漩涡主义/青骑士/抽象表现主义——私人派对上的首席执行官


漩涡主义是一个短暂的、20 世纪初发端于英国的现代艺术运动。漩涡主义反对 19 世纪的多愁善感,赞扬机器和机器制品的活力,提倡充满暴力的表现方式。这一运动的艺术家很少,都活跃于一战之前。他们通过表现旋转运动的曲线,或放射状的断裂线条,区别于英国的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


青骑士是一个因受到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排斥,20 世纪初在德国慕尼黑诞生的一个现代艺术家团体,主要以抽象风格的表现主义绘画和建筑 为主。“青骑士”一词来源于马尔克和康定斯基共同出版的艺术文集《青骑士年鉴》。其作品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是二战后直到 1960 年代早期的 一种绘画流派。它是第一个兴起于美国的艺术运动,也是西方艺术在二 战后的第一个重要运动。作为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它标志着一个 新时代的到来。 


“我们的漩涡并不惧怕过去:它已然忘却了过去的存在。 未来如过去般遥远,因此它也是伤感的。 新的漩涡纵身投入现在的中心。 但我们希望过去和未来与我们同在—过去用以抹去我们的忧郁,未来用于吸收我们的烦恼。 在我们的旋涡中,现在是唯一活跃之物。 过去和未来是大自然提供的妓女。 艺术意味着从这家妓院定期逃离。 生活既是过去也是未来。 而艺术则只是当下。”

强硬主义——纹身的朋友摇滚乐迷


▲ 强硬主义/神创说——纹身的朋克摇滚乐迷


强硬主义是墨西哥首个先锋派运动,1921 年底由曼纽尔·梅普尔斯·阿斯成立于墨西哥城。韦拉克鲁斯大学对该运动提供支持后,运动发起者 都转向州首府哈拉帕,从而得到正式发展。强硬运动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未来主义以及极端主义都有相似特点,但是它逐渐发展出社会维 度,受墨西哥革命影响,对其行动以及自己的现状有所担忧。面对墨西 哥同一时期的“精英论的”现代主义,强硬主义成为政治先锋派的一部 分。


神创说是 1912 年兴起的一种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政治教义。神创说认为,自从上帝创造万物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由上帝制定的法则所主宰,是有序协调、安排合理、美妙完善且永恒不变的, 完全无视地球轨道变化的现实数据。神创说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寻求真理,不在于表象的现实,而在思想的现实中。我们必须创造。 人类不再囿于模仿。 他创造,他补充世上的事实,得益于于大自然的滋养,新的事实在他的脑海中诞生:诗歌、绘画、雕像、轮船、汽车、飞机…… 我们必须创造。 那是我们时代的标志。 对审美的限制。 凭一己之力创造艺术。 破旧,立新。 过去,已为腐肉被抛诸脑后。”

至上/构成主义——科学家


▲ 至上主义/构成主义——科学家


至上主义,现代主义艺术流派之一,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抽象绘画的主要派别。“至上”一词来源于创始人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1915年发表的宣言式小册子《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在这本书中,马列维奇强调至上主义是艺术中的绝对最高真理,它将取代此前一切曾经存在过的流派。


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持续到1922年左右。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动势,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已经自我归零,我对所有人说:放弃爱!放弃唯美主义!放弃智慧的包袱!只有迟钝和无能的艺术家才会用真诚来掩饰他们的作品。 艺术需要真理,而不是真诚。 在日常的狂风暴雨之上,穿越过去的灰烬和余烬的住宅,在空置的未来大门之前,我今天对你们艺术家、画家、雕塑家、音乐家、演员、诗人宣布… 对你们这些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交谈的基础,更是兴奋源泉的人们宣布我的言语和行为。”

达达主义——葬礼演讲者


▲ 达达主义——葬礼演讲者


达达主义出现于 1916 年至 1923 年间,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 作为 20 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它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 20 世纪的一切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


“我反对体制;最能接受的体制是规定不允许有体制。 废除逻辑:达达。 废除记忆:达达。 废除考古:达达。 废除未来:达达。 达达仍是狗屎,但从现在开始,我们想拉不同颜色的屎去装饰全是领事馆旗帜的艺术动物园。 达达既不是疯狂,也不是智慧,亦不是讽刺。 达达没有任何意义。”

超现实主义——木偶操纵者


▲ 超现实主义/空间主义——木偶操纵师


超现实主义是开始于法国的前卫文学艺术流派,与达达主义产生于同一时期,并且对视觉艺术的影响深远。1920-1930 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空间主义是由意大利艺术家卢齐欧·封塔纳于1947年在米兰创立的艺术流派。在其作品中,他浮夸地试图将色彩、声音、空间、运动和时间融合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该运动的主要理念在 1946 年出版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白色宣言》中得到呈现。在此书中,封塔纳谈及一种新的“空间”艺术,与二战后的时代精神保持一致。它否定了传统画架的虚幻或“虚拟”空间,并试图通过使用诸如霓虹灯和电视等最新技术,将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将色彩和形式投射到真实的空间之中。 


“我相信梦和现实这两种状态在将来的解决,是成为一种绝对的现实,一种超现实。 理智并不创造。 在创造形状时,它是从属于潜意识的。 潜意识,这由思维感知的壮丽画面,拥有弥补人类天性的理念。 潜意识塑造、构成并改变个体。 我相信一个人的纯粹喜乐,无论他从哪个由其选择的点出发,沿着除合理路线外的任何路径,以及到达任何他能达到之处。”

波普主义——保守的母亲与家人


▲ 波普艺术——保守的母亲与家人


“波普”(Pop)是“流行”(Popular)的缩写,指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 1952—1955 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组成的独立者社团在讨论会上首创。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是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我追求常规价格的艺术,花费较少的艺术,吃的更好的艺术,火腿艺术,猪肉艺术,鸡肉艺术,番茄艺术,香蕉艺术,苹果艺术,火鸡艺术,蛋糕艺术,曲奇艺术。 我追求的艺术,它被梳理下来,从每只耳朵上垂下,被放置在,嘴唇上、眼睛下,从大腿上刮下,被刷在牙齿上, 固定在大腿,滑落到脚掌。 方形,变成满是滴状斑点。”

激浪派行为——舞蹈动作设计家


▲ 激浪派/梅尔茨/行为——舞蹈动作设计家


激浪派不是一个现代艺术运动,也不是一个艺术风格,而是一个在1960年代初出现在欧美的、松散的国际性艺术组织。激浪派的性质有些像达达,但没有达达的那种开创性的历史地位,以及开创者的那种惊世骇俗的效果。


梅尔茨是德国达达主义艺术家库尔特 · 施威特斯 (Kurt Schwitters) 1919年发明的一个无意义的词,用来描述他的拼贴作品。 


行为艺术,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种艺术。整个过程由艺术家亲身加入、精心策划而推出行为或事件,并通过与人交流,一步步发展,形成结果。由此定义这个事件为行为艺术。 


“推动艺术的改革浪潮。推动活着的艺术、反艺术。 然而革命之后谁将在周一清晨捡起垃圾? 维系就是个累赘,它会占据你所有该死的时间。 清理你的书桌,洗盘子,擦地板,洗衣服,洗脚,给婴儿换尿布,填报表,改错字,修围栏,取悦顾客,扔掉发臭的垃圾,小心翼翼不惹你生气,我应该穿什么,我没袜子了,付账单,攒线绳,洗头,换床单,购物,再说一遍,去工作,清理书桌,再给他打一次电话,冲马桶。 保持年轻…… 现在,我将每天做这些日常维系的事务,将它们作为艺术涌入意识。”

极少主义——新闻主播和记者


▲ 观念艺术/极少主义——新闻主播和记者


观念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运动,相较于艺术品的规范或视觉部分更颂扬作品的观念。观念艺术是各种趋势的混合物,而不是一个结合紧密的运动,其采取多样的形式,如行为、偶发、短时效有用之物等。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观念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和文本完全拒绝了艺术的标准观念。他们最重要的主张是——艺术观念的表达就足以成为艺术作品,这意味着诸如美学、情感表现、技巧和市场性等这些常规的标准都无关艺术的判断。


极少主义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纽约,这些艺术家自觉的抛弃他们认为已然陈旧和学究的新近艺术。一波新影响和重新发现风格的浪潮引导年轻艺术家们质疑不同媒体之间的传统界限。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更倾向于沉着冷静而不是“戏剧化”他们的雕塑经常由工业材料制成,相比较抽象主义的过度表达,更倾向于平淡无奇。极少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避免了明显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容,反而让人注意到作品的物质性。 

 

“当一名艺术家采取了概念化的艺术形式,这意味着所有计划和决定都是预设好的,执行只是例行公事。观念成为了创造艺术的机器。这种艺术不是理论化的,也不是理论的例证。 它是直觉性的,是无目的的。 无论作品最终以何种形式呈现,它都必定始于观念。作品看上去如何并不太重要。艺术家需要关注的是观念和实施观念的过程。”

电影/尾声——教师


▲ 电影/尾声——教师


道格玛, 丹麦语“教条”的意思。道格玛 95 是一场由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汀·莱文等,于 1995 年发起的电影运动。道格玛 95 的最高准则是真实,反对一切虚幻的元素,强调回归电影的原始性而非着重于技术。  

 

“我向所有的偶像和终结宣战,向所有会将我与自己的虚伪和可怜的恐惧相连的历史宣战。 我知道只有瞬间,以及有如瞬间般的人生,以及那些充盈着无尽力量所出现的形态,最终会“消散在空气中”。 我是世界的建造者,是感官主义者,崇尚肉体、旋律,是夜幕下那一轮剪影。 我无法得知你的名字,你也无法得知我的。 明天,我们共同开启一座城市的构建。”



展厅现场


 朱利安•罗斯菲德《宣言》展厅现场


艺术家对整个空间和场景进行了极其严谨性的布局。所有的地面和墙面、柱子都采用地毯进行包裹,使整个空间不出现回音和声音的反弹,强化声音的一次性力量。所有放音角度调制到50度,对每一个屏幕正前方的空间实行声音控制,以保证所有影像的音频同步而又互不干扰。所有投影仪距离都是精确定制,使其空间中所有的屏幕不互相阻挡,在同一空间视线下实现最多的屏幕数量同时出现在视野中。值得一提的是,所有12部视频,所有的音阶几乎同步,在高音部分会形成合音,类似共振,会感觉整个空间都在一同震荡。


昊美术馆副馆长杜曦云表示,在与朱利安·罗斯菲德合作的时候,让他领悟到什么叫专业,什么叫严谨,以及他在技术上的细节考究。这是一部关于宣言的宣言:


“他每一部视频都引用了二十世纪的很多著名宣言,他把它重新打碎再重组,用二十世纪那些激动人心的宣言来关照我们当下的生存处境,你看未来主义宣言,超现实主义宣言,达达主义宣言当年多激进,但我们现在多么的保守。


我们当下的时代没有宣言只是一个表象,二十世纪是一个各方面都要求变革的时代,人们改变世界的愿望非常强,改造世界的宣言层出不穷。而当代,人们却似乎对现实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现在回过头来,将过去的宣言放到当下的环境,你会发现每一个角色他的生存处境都很尴尬。重提那些二十世纪激动人心的宣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到底有没有改变,以及我们如果要改变,怎么去改变?”


▲ “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展览现场


在谈到这些历史宣言时,与朱利安·罗斯菲德说:“这些历史宣言事实上都是愤怒的语言,但是它们有着极高的智慧,并且通过非常细微的方式传递着这些具有诗意和美感,同时又能激发人类思考的思想。”


这些历史宣言对当下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正如这些宣言者当时所宣称的一样,他们是真正的“行动派”,他们的言语不仅是愤怒的,而且还带有着强烈的行为指示作用。那么,这样的开馆展对于一个策划五年之久的昊美术馆有着怎样的意义?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认为,很多人将此次命名为“宣言”的开馆展,也当作昊美术馆的“宣言”,其实这当中并没有这么隐晦的意义:


“因为‘宣言’会显得我们像是要‘宣扬’什么。但事实上,我们一直是很认真地在做美术馆。第一个展览是这样,未来的每一个展览也是这样。”


▲ 昊美术馆创始人郑好


事实也是如此,早在2013年,昊美术馆温州馆就已经成立,距今已举办了近20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展览。这些展览本身就已经确立了昊美术馆的整体定位,并具有馆内策展人的培养机制,决定了昊美术馆以独立的视角审视世界,并独立完成所有展览的策划。


▲ 昊美术馆外景

▲ 昊设计中心


昊美术馆上海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部分:美术馆(How Art Museum)、设计中心(How Design Center)、昊艺术品商店(How Store)\雕塑公园和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以美术馆作为实现未来蓝图的第一步,昊美术馆将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完全展开上述的整个计划。“美术馆”是国内外展览交流互动的学术空间,“设计中心”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计类专门空间,“雕塑公园”是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空间,“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则是实现国际学术交流的流动空间。如果所有的计划都能够实现,昊美术馆将与同属一个集团且互相连接的昊美艺术酒店一起成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复合式文化生活空间。 


此外,出于公众性的考量,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对外开放和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下午1 点到夜间10点,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将向前延长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此举能让更多观众在周中仍有机会于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由此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夜间美术馆”。


▲ 昊美术馆馆长尹在甲


昊美术馆馆长尹在甲谈到这次开馆展时说,美术馆不仅仅做大展,还应该将艺术家作品与美术馆空间进行完美的结合,做适合自己的展览,而朱利安·罗斯菲德的作品《宣言》正好与昊美术馆的空间可以进行完美的契合。而这样的作品,它所能给予的启示,并不单局限在美术馆本身,它更多地是面向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当下情境决定的。


▲ 宣言,2015年,13 频电影装置,彩色、双声道,12 x 10 分 30 秒和 1 x 4 分钟


当下的人们应该怎么做?如何做?当我们回顾这些近百年前的宣言时,它们所带给我们的震撼性依然是非常强大的,经过了这近百年,人类的社会是否成为了他们当时所宣称的那样,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如果说,在地球史领域上存在着寒武纪那样的生命大爆炸时期,那么在人类历史上,也曾存在过思想大爆炸和大繁荣时期,那些激进而愤怒的宣言,就是这一历史侧面的印证。而那些回响在昊美术馆空间中的耳语,正是如下那些曾经的历史篇章:


卢齐欧•封塔纳《白色宣言》1946

纽约约翰•里德俱乐部《草案宣言》1932

康斯坦特•纽文华《宣言》1948

亚历山大•罗钦可《至上主义和非客观画家宣言》1920

居伊•德波《情景主义宣言》1960


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1909

贾科莫•巴拉、翁贝托•薄邱尼、卡洛•卡拉、路易吉•鲁索洛、吉诺•塞维里《未来主义画家宣言》1910

纪尧姆•阿利波奈尔《未来主义反传统》1913

吉加•维尔托夫《我们:宣言的变体》1922


布鲁诺•陶特《打倒严肃主义》1920

布鲁诺•陶特《黎明》1921

安东尼奥•桑特利亚《未来主义建筑宣言》1914

蓝天组事务所《建筑必须凝视》1980

罗伯特•文丘里《不直观的建筑:温柔的宣言》1966


瓦西里•康定斯基、弗兰茨•马尔克《青骑士年鉴序言》1912

巴尼特•纽曼《崇高就是现在》1948

温德姆•刘易斯《宣言》1914


曼纽尔•梅普尔斯•阿斯《尖锐的解决方案》1921

文森特•维多夫罗《我们必须创作》1922

瑙姆•贾伯、安东•佩夫斯纳《写实主义宣言》1920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宣言》1916

奥尔加•罗赞诺娃《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至上主义》1917


特里斯唐•查拉《1918年达达主义宣言》1918

特里斯唐•查拉《反哲学家宣言》1920

弗朗西斯•比卡比亚《达达食人宣言》1920

乔治斯•里布蒙•德塞涅《达达的欢愉》1920

乔治斯•里布蒙•德塞涅《致公众》1920

路易•阿拉贡《达达主义宣言》1920

保尔•艾吕雅《达达短缺的五种方式或两种解释之词》1920

理查德•胡森贝克《第一次德文达达主义宣言》1918


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1924

安德烈•布勒东《第二次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


克拉斯•欧登伯格《我追求的艺术......》1961


伊冯娜•莱纳《没有宣言》1965

艾米特•威廉斯、菲利普•康纳、约翰•凯奇、迪克•希金斯、艾伦•布科夫、拉里•米勒、埃里克•安德森、托马斯•施密特、本•沃捷、乔治•麦素纳斯《激浪派宣言》1963

米尔勒•拉德曼•尤克里斯《维系艺术宣言》1969

柯特•希维特斯《达达舞台》1919


索尔•勒维特《关于观念艺术的几段文字》1967

索尔•勒维特《关于观念艺术的几句话》1969

斯特蒂文特《转移心理结构》1999

斯特蒂文特《人是双重人是复制人是克隆》2004

阿德里安•派珀《观念、形式、语境》1969


斯坦•布拉哈格《视觉隐喻》1963

吉姆•贾木许《电影摄制的黄金定律》2002

拉斯•冯•提尔、托马斯•温特伯格《道格玛95》

维尔纳•赫尔佐格《明尼苏达宣言》1999

利布斯•伍兹《宣言》1993


展览其他作品介绍


▲ 《交易》(swap),2015  © Julian Rosefeldt


《交易》(2015)采用了经典黑帮电影中不正当交易的隐秘场面:以一个废弃的集装箱码头为背景,互为对手的两支黑帮团伙停下车——身着皮衣,枪支就位;运用夸张的姿势,手中永远不停地交换公文包,逐渐形成一道舞蹈风景。无休止交易的荒谬,可视作对现今日益失控的货币交易的评判,这对身处于当今世界全球化中的人们而言既具有仪式感又难以捉摸。


▲ 《干涸之地》(In the Land of Drought),  2015/2017  © Julian Rosefeldt


《干涸之地》(2015/2017)直面人类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在科幻电影的传统中,这件作品追溯想象中的未来后人类世:人类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的后果。一队科学家似乎在人类灭亡后的文明遗迹中进行考古研究。作品全程使用无人机拍摄,罗斯菲德的镜头在荒凉的景观和废墟上若有所思地徘徊着。


▲ 《小丑》(Clown) ,  2005  © Julian Rosefeldt


罗斯菲德曾在3频道装置《小丑》(2005)等作品中阐述现代人类从自然的脱离。荒谬的场景在略显离奇的小丑形象现身于郁郁葱葱、难以穿越的丛林时展开。从最右侧开始,他穿过三个屏幕,沿着一条小河、跌跌撞撞的向观众走来,最终消失于丛林之中。与罗斯菲德以往的作品相同,这部影片的主角是沉默寡言又自恋的单细胞生物:他是个流浪者,身处其不能理解且希望忽略的世界,卷入需要失礼与荒唐逻辑不断进行闭环交互作用的活动之中。


▲ 《愚人船》(The Ship of Fools) ,  2007 © Julian Rosefeldt


在本次展览的二层展厅,罗斯菲德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带到了另一个层面。装置作品《愚人船》(2007)以及出自不同系列的摄影作品,展示了一如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曾出现过的自然、艺术和政治概念之间强大的界限。这件作品是对德国敏感问题以及至今亟待解决的德国身份认同问题持怀疑态度的铭文。


展览信息


宣言:朱利安·罗斯菲德


开幕:2017年9月20日

展期:2017年9月21日-12月31日

主办:昊美术馆

支持: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艺术家:朱利安·罗斯菲德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采访/Gege 撰文/李鹏 责编/李鹏)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何香凝艺术精品展览

▲ 马特·桑德斯 / MATT SAUNDERS

▲ 王功新《轮回》

▲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 Shanghai)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