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一位法国艺术家为何对中国胡同念念不忘?

李鹏 凤凰艺术 2021-09-26
  胡同再造

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于 2019 年 5 月 18 日世界博物馆日开启法国艺术家卡皮西纳·内乌兹(Capucine Néouze)个展“胡同再造”。本次展览展出21件作品,其中包括18件装置作品以及3件油画作品。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出生于中国上世纪初的文学家汪曾祺,曾在90年代写过一篇散文《胡同文化》,作为摄影集《胡同之没》的序,作者对现代文明大潮冲击下的北京胡同文化的没落,留下了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  展览现场,从左至右:艺术家卡皮西纳·内乌兹(Capucine Néouze)、原法国驻华领事馆总领事收藏家丹尼尔·布莱兹(Daniel BLAIZE)、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程昕东

▲ “胡同再造”展览现场

▲ “胡同再造”展览开幕聚会现场


作为一位来自法国的建筑师兼艺术家卡皮西纳·内乌兹(Capucine Néouze),在2007年便随同是建筑师的丈夫来到成都,生活多年,直到2014年定居北京。常年在中国生活的她,成为了一个中国文化和生活碎片的收集者以及重现者。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巴蜀古城,悠闲的生活节奏,茶馆、川剧和老手艺人,贯穿不同大街的巷子,像极了老北京的胡同。早年间便对古老建筑和旧家具颇感兴趣的卡皮西纳,总能从那些残破的老旧家具上,感受到那承载着的时间与记忆。


此次在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的个展“胡同再造”,便是这样一场关于市井空间的时间与记忆的展览。早年间,卡皮西纳在布上作画,用淳朴的画风捕捉了胡同里那些平凡的人,家庭和场景。她每天穿梭于北京的老胡同和垃圾回收厂,寻找那些痕迹斑斓、破败不堪的门板。“残破”对艺术家有着不寻常的吸引力,因为它们承载着这个拥有上千座庙宇,经历了历史重大变革的中国首都的历史和文化。艺术家作为一个异乡人,收集着中国民间的智慧、生活以及历史,并且通过再创作的方式在这他者的故事里留下自己的痕迹。


▲ 《门后的风景》(Behind the Door)2016,184x79cm,玻璃木门,油彩,气溶胶喷漆


此次展览一共21件作品,包括18件装置和3件油画。笔者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后的风景》,门后孩子的黑白肖像,如同一种时代隐秘的凝视,又如同张晓刚“血缘”系列中的那种家庭记忆。在这里,无论是老旧的门板,还是那其上的肖像,都是真实存在的记忆实物,它们来自于从二手市场上收集而来的黑白照片。记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周遭的一切产生关系,这些记忆往往在三代人之间循环,形成一个共时性的记忆空间,而在这当中隐藏着的更为深厚的文化记忆,则指向遥远的过去,形成一个历时性的时间轴,它们在这些记忆胡同的深处,轻触着每一代人的心灵。


汪曾祺认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而卡皮西纳则认为胡同是一种介于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暧昧的通道。它连接了作为家庭的私人环境与外在公共生活领域里的关系。不过,这样的空间关系显然与当代的鸽子楼般的住宅小区有所不同,封闭的环境,狭窄而短促的楼道,减少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缓冲地带,而狭长的胡同,则无意识中拉长了两个空间之间的缓冲地带。空间与时间产生关系,而这又影响着精神的人的感知时空。在胡同中,意识的漂浮,更像是一团雾气,在狭长的胡同中久久不能离去,人们在这里出神,或是游离。


▲ 《捉迷藏》(Hide and Seek)2016,119x88cm,木板,油彩, 气溶胶喷漆

▲ 《记忆通道》(Memory Lane)2019,180x44x4cm,木门,油彩,气溶胶喷漆

▲ 《通往天堂的门》(Doorway To Heaven)2017,200x65x6cm,胡同传统木门,油彩


胡同不仅是出入家门的通道,由于它通常离闹市较近,虽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但也往往承载着古老小巷里的生活气息。作为一位法国的异邦人,如何看待中国的胡同文化,卡皮西纳认为胡同正在慢慢地远离中国的社会文化了,如同一种时代的过去。作为建筑师身份的她而言,建筑如同是一种储存器一般,储存着这个空间所烙下的一切痕迹。正如在神秘的日本文化中所解释的,当物与人呆久了,便就有了灵魂。而这灵魂,就像是一种隐喻的记忆关系,人的神经敏感,在触摸到这些东西时,往往便得心灵上轻轻一颤。正如艺术家卡皮西纳所说,当她看到那些被丢弃的木板时,觉得它们都承载着一些故事,这些木板就像在跟她讲话一样,告诉着她一段关于中国的故事。


这种记忆的颤动,是不分国界的,它与人的本性有关。作为从法国而来的卡皮西纳,她也能深深地感受到这当中所残留的记忆气息,而“门”则逐渐成为她作品中最重要的符号。“门”在很多文化中都具有着隐喻式的象征意义。在许多的民俗中认为,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是迈人室内的第一关和咽喉,是一种带有神秘主义式的甬道,是空间的交界之处。如同一种居于现实与记忆之间的那一道分界线,在这里,门就与我们的一切精神和现实产生了关系。


▲ 《你在这里》(You Are Here)2018,200x100cm,指路牌,油彩,气溶胶喷漆

▲ 《母亲与孩子》(Mother and Child)2016,119x54cm,玻璃木窗,油 彩

▲ 《鸟笼》(Bird Cage)2018,195x48cm x2,镂空木门,油彩


卡皮西纳对老旧门板和家具的选择,通常都有着自己的偏好,她用一种近乎情感直觉的方式,从那一堆木板中将它们拣选出来。回到工作室之后,她又往往将它们放置一处,与它们朝夕相处,直到某一天产生出某种奇妙情感的激动,才开始着手进行创作。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感悟到的一点是,作为艺术家和女性特有的敏锐,她对原有不同材质、纹理、结构形式和原有功能性的敏感度,打开了她不同空间的触动。她用镂空木门创作《鸟笼》,用黑色木板创作《捉迷藏》,用玻璃木窗创作《母亲与孩子》,用指路牌创作《你在这里》,她将旧器物和旧照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记忆的“再造”。正如策展人程婧所说:“当观众站在这件作品前时,他们不会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一个关于过去并且已经逝去的生活场景,艺术家重现了藏于这个窗户后的一种生活的可能性,也吸引着人们去探索老物件所承载的生活的记忆。”


卡皮西纳希望把这个充满历史性的老旧物品都重新组合起来,然后发送到未来,让现在和未来的人了解,能够看到,并重新定义这个木板。私人生活跟公共空间中间隔的这一道门是薄的,脆弱的,就像时间一样脆弱,它们消逝并在时间的长河中离我们远去。在《捉迷藏》这件作品中,卡皮西纳说,它就像我们自己,有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会躲起来,就像记忆一样,我们会选择性地消化或是回想起这个或那个,如同一个小灵魂在那里飘荡。


▲ 《一起玩耍》(Play Around)2019,d:44cm h:33cm,木质储物圆箱,油彩

▲ 《幸福箱》(Happy Box)2018,45x70x40cm,大木箱,气溶胶喷漆, 油彩

▲ 《开动了》(Bon Appetit)2017,94x94x40cm,木桌,油彩, 气溶胶喷漆


胡同,对卡皮西纳更像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它并不仅仅只是在说胡同本身,胡同如同一种弥散在整个城市上空的东西,它如同是一种社会记忆空间,在这里,家庭记忆、社会记忆、时代记忆,都熔合在一起。北京现在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城市,每一天醒来,这座城市似乎看起来都不一样,而胡同正是这种快速发展的相对面,它是传统部分的北京,卡皮西纳想要展现这整个状态,而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


如同一种文化记忆的研究,它将个体的记忆体验,放置到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世界中,在这里,记忆、意识、社会和文化之间,形成了一个网格化的胡同空间。文化记忆在消逝,如同汪曾祺所写的那样:“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


但同时,这些文化记忆又在再造,卡皮西纳用这样一种新的方式,将过去转化成承载着记忆、故事和想象力的艺术媒介,连通到了当下,让人们去重新发现关于我们自身存在的世界。在这里,人们敏感的触须,正从这胡同,延伸到了外面更为广阔的城市。


▲ 《两个孩子》(Two Kids)2016,100x80cm,布面油画

▲ 《蝴蝶结》(The Hair Row)2016,100x80cm,布面油画

▲ 《学校的男孩》(School Boy)2016,100x80cm,布面油画


展览信息




胡同再造


艺术家:卡皮西纳·内乌兹(Capucine Néouze)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8日至6月30日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0:30-18:30

展览地点: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 4 号 798 艺术区南门)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李鹏 采访/李鹏 责编/李鹏)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 宫娥之卵—武宁亚创旦纪

▲ “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

▲ 首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把艺术还给人民”

▲ 魏立刚:万物

▲ 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