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专访 | 陈丹青:每个人说的道理都是偏见

yc 凤凰艺术 2021-09-26


 退步从1968年的习作开始,陈丹青的绘画经验至今已经拥有了长达50年的跨度,这其中绘画主题和对象的变化对他个人和当下来说,都是一种记录和见证。

为了对此进行梳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于2019年11月2日,在北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同步推出艺术家陈丹青迄今为止的最大个展“退步 1968 - 2019该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全面展出了陈丹青创作的“西藏组图”、“名画临摹”、“人像写生”、“静物”和“自画像”等油画和素描作品100余件。而展览名“退步”则取自陈丹青的一本文集《退步集》,是本次故事中最主要的一个叙事线索。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与陈丹青的专访报道,在与艺术家的共同探讨中,我们或许可以获得如何看待其绘画作品的些许感悟。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北京傍晚六点,夜色已经渐黑,陈丹青站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门口,被人群和相机簇拥着,即使位于人潮的角落一隅,远远望去也十分显眼。这位艺术与文化界的超级明星一如既往的顶着寸头,鼻梁上挂着标志性的眼镜,似乎随时能开口聊一段打趣的见解。这一次,他总结自我经验的方式变成了跨度达50年的回顾个展。

 

这场名为“退步 1968-2019”的展览于11月2日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开幕,现场的人群熙熙攘攘,甚至到了需要限流的程度。但是人们来看的到底是什么?是陈丹青这个名字?还是陈丹青如何成为这个名字?


▲《泪水洒满丰收田》,布面油彩,120×200cm,1976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横跨50年的“退步”



策展人崔灿灿说:“谈论一件事情需要一个恰当的时间和语境”。在2019迎来的50年节点是一段时间的记忆,也是一个新起点的标志。但对陈丹青来说,这个横跨50年的展览并不能被称为“回顾”。他表示艺术家去世后办的展览才能被称为回顾展。但是用阶段性展示来总结它似乎也存在不妥,展览中各个章节叠加起来也只剩旅居美国阶段的画作未有展示。“这是一个以梳理为目的的学术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合作之初就这样告诉陈丹青,“画廊虽与美术馆职能不同,但在国内通常承担了率先筹办个人学术展览的任务。”

 

▲《进城(一)》,纸本油彩,52.5×78.4cm,1980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母与子》,纸本油彩,54×78.7cm,1980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自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于70年代末成为时代经典后,他作为个体折射出的历史脉络使其十分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陈丹青称自己为“少见的仍在活跃的文革画家,其经验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看来也十分珍贵。


对于这一题目的构成,策展人崔灿灿认为:

“ 我们距离陈丹青早期作品有50多年的时间。如果,这50年以开始为起点,我们会轻易的发现,艺术和个人的变化天翻地覆。如果,这50年以结果为标准,艺术和个人的变化,总能得出一个“进步”或是“退步”的结论。”


▲《江北地主》,纸本油彩,54×39cm,1977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他俩是一个模特》,布面油彩,180×160cm ,2017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面对颇有挑战性的时间跨度时,崔灿灿将其梳理成了十个部分来分别阐述,即自画像馆、早期作品馆、工农写生馆、西藏组画馆、临摹原作馆、时尚模特馆、佛罗伦萨馆、伦敦馆、静物馆和《局部》放映馆。这些分区之间不仅以时间逻辑相关联,在叙事上也一样互相对照。而题目“退步”则穿梭其中,以动词的变化状态来呈现着陈丹青的不同时期。
 
但是字面的退步与否并不是展览要表达的最终内容,也不会拥有一个确凿的答案。在艺术家与策展人抛出这个话题过后,观众所表述观点背后的立场才是更受到留意与欢迎的内容。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退步”与“局部



▲《达芬奇》,纸本素描,13×17.5cm,1968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米开朗琪罗》,纸本素描,27×19.5cm,1969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退步”取自陈丹青2005年的一本文集《退步集》,它是展览故事中最主要的一个叙事线索。而这种借用其实早在2002年左右就已经出现,陈丹青在南京一场讲座互动环节中收到了一张条子,上面写道:“陈老师,讲来讲去,你还是退步了。”不但没有生气,陈丹青倒觉得这位学生在替他考虑,干脆将这一词语用于文集的命名。而到了本次展览时,“退步作为引子也同样适用,只可惜字条已经丢失,否则陈丹青还预备把它印出来,请大家一同观看。 

▲ 《15岁》,布面油彩,23×15.5cm,1968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这种借用和覆盖在展览中也不断重复着。在自画像的展览空间中,陈丹青年轻时的自画像与今年所绘两幅大尺寸肖像相对而视,对策展人的这一设置他只说了句:“老了,回不去了。”年轻时所临摹的博物馆经典作品在他如今看来倒有几分弯路的意思,带着上一代学习绘画时的时代影子。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但同时陈丹青也承认,临摹时对“局部”的学习不仅变成了视频节目《局部》,还一直影响着他如今的绘画:“你可以去临摹,你也完全可以不用临摹,刘小东没有临摹过一幅大师的画,他自己就是大师。我后期都在做局部,之所以画成这样是因为在做局部。凡事我觉得就是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拿得起放得下。但是你未必每次都能做的非常好,画画碰运气,有时候画的很不错,有时候几天都画不好,手工活都是这样。


▲《第一幅静物画》,纸本油彩,12.2×20.5cm,1968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陈丹青既是画家,也是作家和公知。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公众放大,被挑出来放在台面上讨论和观察。就像他所说:“每个人说自己道理的时候都带着偏见。”研究一个个局部后得出的结论始终不能算一种完整的判断。当这些作品同时放在一片屋檐下被串联起来时,它们就是一条用来观察陈丹青的脉络曲线,至于走向如何,“退步”与否,都将交予观者判断。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对话“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x 陈丹青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凤凰艺术”简称"Q") 


#感

“画家基本上就是个观看的动物”


Q:您最早以西藏组画而出名,在80年代中期临摹了博物馆作品,近年又更新了以模特为对象的创作经验。您是否有打算重新绘画之前的题材?

陈丹青:我还是有点想画创作,但不知道画什么。1976年到西藏,几天后毛主席就去世了,等于送了一个主题。我不主张先有想法,然后画,而是先有感觉,比如现实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你见到一张脸,这时候感觉来了。现在最糟糕的是我没有出现这个感觉,这个姑娘进来了,那个民工进来了,如果能把他们变成一个比写生进一步的画面,在我看来,就叫创作。但我还没有出现那个感觉,只能等着。


▲《白求恩》,布面油彩,64×84cm,1979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Q:您在选择这些绘画的主题和对象的时候,更多是环境推给您,还是您主动去寻找的?

陈丹青:不主动,就着急着画画。模特公司的老板不主动提出,到现在我也不会画时尚模特。老了,全是惰性,年轻时想要证明自己,现在不想了,只想画画。画时根本没想展览,没想到卖。最开心就是画画没有负担,没想法。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策展人崔灿灿形容您的作品的时候是用“看见”来描述的。您觉得是指看到一段时间的观察,还是某一个瞬间?

陈丹青:你们做理论的有个问题:过度解读画画这事情。其实画家就是观看动物,每个人观看的兴奋点不一样,被观看物提供给他的兴奋点也不一样,兴奋了,赶紧画,什么都不想。我画画的时候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画,不留神画坏掉,不留神画好了,都不知道,也不管。


《佛洛伦萨群像》,布面油彩,199.4×199.6cm,2017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Q:您作品的尺幅似乎越来越大了?

陈丹青:不是故意这样,是被年轻人撺掇出来的。最早画的模特跟我的自画像尺寸一样大,做了一大批同尺寸的布。开始画了,发现模特高一米八多,塞不进那个尺寸,油画院学生旁边看,说:“陈老师我这有块一米六,要不要试试看?”我说好啊,画起来了,我很高兴,这么长的腿画进去了,脸也可以画大一些。后来另一个学生说,有二米二的要不要试试,就这样一步步越来越大。

《红色西服》,布面油彩,210×230cm,2017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此前我不敢画大尺幅,觉得技巧不够,不敢上,结果发现还可以。人做坏事,得寸进尺,你偷了这个手机,为什么不把电视也拿走?就这样一点点越偷越大。所以我没有美学立场,做一件事情没有事先的计划,很感性的。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偏见 

“我没有美学立场,只有一肚子偏见。


Q:我在开幕式现场听到了一些观众的反应,有些人说展览的是一部编年史,也有观众说这些作品就适合放在沙发后面。您怎么看待这些想法?

陈丹青:哪个观众的话都是对的,他用眼睛和整个偏见在看,就像我的偏见一样。所以我是对的,每个观众的意见都是对的。


▲《艾尔·格列柯》,布面油彩,51×40.3cm,1986年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Q:您之前在形容作品的时候,用了陌生感和熟悉感来评价,所以对您来说经验和美学立场可以分开吗?

陈丹青:我没有美学立场,只有一肚子偏见。我不认为谁真的有美学立场,如果有人跟我讲他的美学立场,我会偷笑,这只他自己的观点,对其它人来说,都是偏见。


Q:您提到您所用的画册大多取自于京都书摊,认为与我们的同类产品比更为斯文。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

陈丹青:我们这里的书帖、画册,设计不好看。展览现场摊在地上给观众看的中国书帖几乎都是从京都买的,只有一本董其昌草书帖是台北故宫版。大陆现在出又厚又重的精装画册,我花了三万元买宋画全集,现在都没打开看,内容和印刷都好,但学得是西洋画册版本,太难看了。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当然,这是我的偏见。每个人说出的都是偏见,尤其在艺术领域。我相信如果有另一个年轻人画书,他也许会画非常新的书,画卡通本子、画今天最新的出版物,也会画得很好看。人得留有余地,知道山外有山。我见过刘野画的书,就是新版本,画的非常好,我服气。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未完成 

“一件作品不要完成它,要呈现它的过程,甚至它的错误


Q:您的人像和画册系列的背景空白处都有一些草稿的痕迹。您留下这些痕迹有什么用意吗?

陈丹青:你看过《局部》吗?里面有专门一集讲“未完成的作品”。我越来越喜欢未完成。什么意思呢?从塞尚开始,让你看到一幅画的过程,他把过程留在画上。此前的画,甚至包括梵高、高更,都把这幅画画完,封起来,你看不出他第一笔下去,直到最后完成,是什么状态。塞尚这么做了,于是打开了现代绘画。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所以是在时间上呈现了一个过程?

陈丹青:中国人早就懂得未完成。魏晋人、唐代人写的信被后世作为书法的极品。那信只是草稿,没撕掉,流传千古。我在《局部》也讲到,称之为“非正式魅力”,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它的过程,甚至它的错误,是可以欣赏的。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Q:您的画册系列对您来说算不算多加了一层边框的临摹作品?

陈丹青:我不知道这些静物系列是否真有价值,但是我相信它提出了非常暧昧的一组问题,包括你说的:这是不是一种带边框的临摹。你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明人与鲁本斯》,布面油彩,76 × 202 cm,2015 图片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我感兴趣的是“复制”和“再现”(Reproduction和Representation)之间那种暧昧关系。如果我不写生画册,这种暧昧就不会出现。我不愿称其为观念,我只是对暧昧感兴趣,它无法被定义,既是这样,又是那样。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随机性

“当你面对这个主题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带给你的不止于此。


Q:您在工农写生厅里有一幅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工人为对象的绘画,其中一位的短袖T桖上有一匹彩虹色小马,还有一句英文“Time is Money”。这件作品和之前的工农写生放在一起很有意思,您怎么看这种关系?

陈丹青:很多效果是附带的。当你面对某个主题,你会发现它带给你的不止于此。比如写生画册,我是当它书店的商品去画的,结果它带来历史感。画民工也一样,他站在那里,我看到他T恤上的图案很好,可我一点没注意到下面那行字,画到那里,开始写那行字母,才发现是英语的“时间就是金钱”。太有意思了,这是他带给我的,不是我准备好的。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前面那个展览结束后,烟尘陡乱,农民工开始忙着拆墙建墙。我一看,不就是我以前村里的那些农民吗?近年画了那么多时尚姑娘,我发现农民还是好看,就画了一张。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我先看中了一个矮小老头,一个高个子壮汉,他们答应了,画的那天,他们都把胡子都剃掉了,那种气质没了。哎呀!但想想也对,人拍照总要整理整理嘛。可是等到要画了,他们不肯了,逃走了。我颜料已经挤出来,一分一秒流过去,我赶紧混到人堆找了这三位。最喜欢当中那位小大嫂,八字腿站开,庄稼人就是这么站的,而现在她变成了工人。

▲“退步 1968 - 2019”陈丹青个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1977年,在农村。1978-1980年,上学。1982-1999年,旅居纽约。2000年定居北京。


关于策展人




崔灿灿是一名活跃在中国的独立策划人,写作者,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青年荣誉奖,《YISHU》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艺术权力榜年度展览奖、《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林肯策展人提名、《当代艺术新闻》年度最佳艺术家个展、北京画廊周最佳展览奖、《艺术银行》年度策展人等。策展的主要展览从2012年开始,共计81场,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FUCKOFF II、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8过年特别项目、策展课等。曾策划的个展包括艾未未、包晓伟、陈丹青、陈彧凡、陈彧君、冯琳、韩东、何云昌、姜波、厉槟源、刘港顺、李青、李占洋、牧儿、马轲、毛焰、琴嘎、秦琦、隋建国、石节子美术馆、史金淞、沈少民、谭平、王庆松、谢南星、夏小万、夏星、萧昱、许仲敏、徐小国、宗宁、张玥、赵赵等。


展览信息




“退步 1968 - 2019” 陈丹青个展
艺术家:陈丹青策展人:崔灿灿展览时间:2019.11.02-2019.12.28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 & 第二空间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采访/撰文/yc 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 “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作品展”



▲ “刘韡:看不见的城市


▲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


▲ 1949:艺术的选择



▲ 马修·巴尼:堡垒


▲ 潮流&网境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