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月1日北京进入汛期,积水点、河道、水库等重点部位责任到人

首都之窗 2021-10-19

点击上方 “首都之窗” 可以订阅哦!


最近这段时间,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的空中任务员张峥和队友们正在开展直升机悬停上下人、索降等飞行训练。虽然不是每天都会执行重大救援任务,但大家时刻处于应急备勤状态。
  
6月1日,北京将进入汛期。汛期到来前,全市1658支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15.6万人全力做好备汛,积水点、河道、水库等重点部位责任明确到人,他们将闻“汛”而动,保障首都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抢险队伍来了“新面孔”
  
在防汛抢险关键时刻“能应急”“会应急”,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
  
目前全市共有1658支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其中市级救援队伍达28支共9735人。抢险队中,既有排水集团抢险大队这样的“老牌”成熟队伍,也有警务航空总队、市红十字会航空医疗救援队“新面孔”;既有水利工程抢险队这样的专业队伍,也包括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局机动支队等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我们已完成336公里雨水、合流管线的疏通,布控32组大型单元,做好汛前防汛物资、相关备品备件的储备工作。”上汛后,北京市排水集团将综合运用视频监控和积水监测系统,提前预置抽排力量,加大易积水路段的巡查频次,确保所负责区域内的积滞水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山区山洪预报预警难度大,一旦发生汛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直升机救援不仅快,在山区搜救任务中还有“站得高看得广”的优势。从2019年开始,警航总队、市红十字会航空医疗救援队等首次列入防汛抢险队伍体系。
  
张峥表示,警用直升机通过在作业地区盘旋搜索的方式,可一次完成几平方公里的山区搜索。如果在山区地势、天气、被救者位置等条件都满足空中营救的条件下,可以视情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救援。
  
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和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在汛期实行24小时备勤,两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机组人员和医护人员在怀柔待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科技助力将让救援更“智慧”
  
防汛离不开高科技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更多基层单位的备汛工作朝科技化发展,让应急救援更“智慧”。
  
针对水域救援,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的几款“神兵利器”已经准备就绪。比如水面救援机器人,它由岸边的救援队员远距离进行操控,最远可达1000米,最大负载50至75公斤,可以远距离运送救生圈、救生衣、浮力绳等装备,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浮力和移动性能,拖拽落水人员驶离危险水域,实现快速营救。
  
还有不惧深水作业的水下救生机器人,它能提供实时视频、声呐图像,还能通过机械抓手,进行水下作业。岸上队员则通过水下视频传输系统,对打捞区域的水下环境进行侦察,辅助潜水员开展打捞行动。
  
受山洪泥石流和地质灾害威胁的险村险户也开始提升防汛能力。
  
从去年起,北京对险村防汛有了具体要求,并为50个险村配备卫星电话、视频单兵等实用的现代化装备。今年,又将延庆区、平谷区各5个险村纳入市级险村范畴,除了增配卫星电话、视频单兵,还督导应急广播村村通。目前,装备已经分类接入公安、水务、规划自然资源、文旅、住建等部门的视频图像,村干部还带头进行了培训,学会如何使用应急装备。
  
“只有不懈努力,时刻准备着”
  
防汛工作,重点在防。在平谷区应急局防汛抗旱管理中心主任贾福芹的桌上,有一本防汛工作手册,全区13类300余个防汛重点部门一目了然。像这样的手册,全市每个防汛指挥部都有。每个岗位由谁负责,隐患点位如何整改,避难场所到底在哪,防汛物资有多少等,手册上都列得清清楚楚。
  
短时强降雨,最容易发生积水。针对城区下凹桥、城乡结合部、郊区新城排水设施不完善的131处隐患点位,今年北京将进行分类管理。能够采取工程措施实施治理的抓紧治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则严格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实施专人负责,确保度汛安全。
  
面对山洪地质灾害,各区将提前研判,精准发布信号;对涉山涉水施工工地、山区民俗村、民俗户、旅行社、进京游客加强管理。遇有降雨天气过程及时发布提示性信息。遇有较大汛情时,及时关闭涉山涉水景区和各条进山沟道,严格落实避险转移要求,确保人员安全。
  
“防汛准备工作永远不会有‘完全到位’,只有不懈努力,时刻准备着。”一位应急抢险队员说。

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