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来了!这五区将打造首都发展新的增长极!
点击上方 “首都之窗” 可以订阅哦!
平原新城
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区,土地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和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
上下滑动查看
《实施方案》十分重视空间承载、功能承载、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并结合产城融合、港城融合、校城融合、“科学+城”等融合发展要求,加快功能项目和创新资源导入,高标准配套交通和公共服务,高起点布局适宜产业,高浓度集聚创新要素,将新城培育成能够带动首都乃至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成能够承担国家战略、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
充分把握减量集约与提质增效的有序平衡,完善“准入”与“退出”的双向管理机制,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建立“混合用地”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严控产业用地成本,针对不同产业类型,制定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和定价机制,缓解市场主体当期资金压力,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政策集成、体制创新等,系统集成土地、住房、人口、投融资等一揽子政策在平原新城落地,创新园区管理服务、腾退空间利用、科技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增强新城自我造血功能,激发新城发展内生动力。
强化“市级统筹、区级落实、市区联动”的市级统筹推进机制。加强平原新城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研究建立海淀区与昌平区,城市副中心、朝阳区与大兴区、房山区、顺义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多元化合作机制。强化“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政企联动”协同发展机制,创新性的做好各项服务,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赋能平原新城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各新城的产业布局
左右滑动查看
领域一: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人居环境
清单化推动补短板
双向提升新城公共服务水平
平原新城各区立足本区实际,市级单位统筹全市资源,市区联合形成双向合力共同建立公共服务资源补短板项目清单,一方面,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平原新城精准转移,完成“输血”,另一方面,加快弥补本地基础教育学位、医疗床位缺口,研究教育、卫生领域编制保障,实现“造血”。加快推进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新校区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等三甲医院建设。
打造大尺度生态蓝绿空间
成就品质魅力新城
坚持生态立城,强化留白增绿和大尺度绿化,本市将着力实现每个平原新城至少建设1处成规模的城市森林公园。目前,正在推进建设狼垡城市森林公园、温榆河湿地公园(一期)等一系列城市森林公园,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推进奥北森林公园等公园建设。
▲狼垡城市森林公园
▲温榆河湿地公园(一期)
制定专项设计导则
塑造独具特色城市形象
针对平原新城完善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制定建筑空间、街道空间、绿色空间、地下空间、景观视廊、第五立面等专项设计导则,同时,强化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在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领域二:
强化交通承载能力,集约打造活力“站城融合”
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导
实现新城与中心城区紧密联系
加快完善中心城区与平原新城既有交通通道,打通京良路西段、马家堡西路南延等一批断点,按规划实施北清路、安立路、京密路等快速化提级改造,提升路网可靠性和通行效率。将铁路既有资源盘活利用与补齐城市功能短板相统筹,加快推进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段、东北环线整体提升工程,逐步推动实现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增强平原新城与中心城区快速轨道交通联系能力。
因地实施路口秩序化
精细化打造新城内部交通网
通过优化道路横断面布置,因地制宜实施路口秩序化改造,完善城市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体系,切实提升平原新城慢行系统吸引力。目前,已在大兴新城范围内完成133处交叉路口秩序化改造,通过规范行人过街秩序、机动车行驶秩序、非机动车行驶秩序、各类设施建设秩序等四个方面的秩序,实现了“三高一降”的目标,即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便捷性、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市容景观质量、降低事故起数。
▲路口秩序化改造后效果图
集约高效使用既有资源
打造 “站城融合”活力新城
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深化铁路领域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集约高效使用既有资源,进一步促进大枢纽站城融合和小站点一体化实施。围绕本市第一批轨道“微中心”名录,推动平原新城轨道交通“微中心”建设,实现商业、商务、公共服务等公共功能用地面积占比达到30%。
领域三:
扎实推动产业发展,建立新城职住平衡
布局优势主导产业
聚焦高精尖项目落地
根据平原新城产业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加速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研究高精尖产业入园企业准入门槛标准,明确产业类型、投资强度、产出效率、创新能力、节能环保等要求,作为土地供应的前置条件,入园企业就履约监管内容做出书面承诺。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构建全域创新空间体系
进一步完善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针对平原新城涉及的房山园、顺义园、昌平园、大兴-亦庄园,加强高精尖产业合作及业务对接,按照平原新城功能定位,构建集人才培养、应用研究、技术转移、创业孵化、高端制造、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全域创新空间体系。
▲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
▲中关村科技园区房山园
多渠道筹集房源
推动实现职住平衡
加大平原新城、产业园区及开发区周边等租赁房源有效供给,有针对性地配套建设一批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目前,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正加快推动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供应工作,对于纳入全市政策性住房建设计划的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租赁用户使用水电气热执行居民价格。同时,本市相关部门正在开展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融资支持政策研究。截至目前,新城范围内已累计实现开工集租房1.9万余套。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建立市区联动机制,“市区一盘棋”保障《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取得实效。一方面,市级部门将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任务分工,推动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另一方面,平原各区将具体制定本区实施方案,做好区级年度任务计划,建立完善区级工作机制。市级统筹、区级落实,合力促进提升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
来源:发展北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