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人工智能养的猪上市啦!不仅如此,他还要“颠覆”整个农业……
导语:近日,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猪肉上市啦!马云养猪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使用的是人工智能养猪。阿里人工智能技术除了运用到养殖业中,还在向整个农业领域扩张。
近日,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猪肉上市啦!
在杭州西溪园区举行的第 14 个“阿里日”上,阿里巴巴宣布推出由阿里云养殖的人工智能猪肉。
这批猪由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合作养殖。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各类猪只数量识别、猪群行为特征分析、疾病识别和预警、无人过磅等。
之前的网易味央猪肉,采取的是传统猪肉养殖的路子。这次阿里的猪肉号称是全程用人工智能(AI)技术养殖。
生猪养殖真的需要用到AI技术吗?
对此,阿里巴巴的解释是,如果一个养殖场只有一百几十头猪,靠人力就可以把猪照顾得很好。但是在大型、特大型的养猪场,面对着数以万计的各种不同年龄段的猪,每头猪大小不一,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情况各不相同,要想把每一头猪都照顾好,人力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如果雇更多的工人,养殖场的人力成本就会显著上涨,效益会降低。
这也是养猪行业的盈利痛点。
养殖场运用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更少的人力,养更多的猪,同时还能把猪照顾得更好。
养殖过程中怎样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据工作人员介绍,面对上千万头的猪,把每一头猪照顾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比如在仔猪出生的阶段,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摄像头自动分析并记录仔猪的出生数量、顺产还是剖腹产。此外,语音识别技术,可以通过麦克风捕捉仔猪被母猪压住发出的尖叫声,从而让饲养员在第一时间展开解救。
人工智能技术能采集比耳标更丰富的监测数据
在人工智能猪场,每一头猪从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档案,能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可以记录猪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频率和轨迹,如果一只猪长卧不起,系统就会判断它是怀孕还是病了,提醒人工及时介入,如果只是猪想偷懒、不运动,饲养员就会采取手段让它多走走,以免影响料肉比。
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红外测温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监测猪的体温和咳嗽的声音,一旦出现异常,就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疫情预警。
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效如何?
对于猪场来说,每年每头母猪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效益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像丹麦这个数据已经达到 30,而国内一些条件不错的猪场也就 20 多。
引入阿里云人工智能系统后,初步可以实现母猪每年多产 3 头小猪仔,且猪仔死淘率降低 3% 左右。阿里云和特驱集团,希望最终将这个数据提升到国际顶尖的 32 头。
总结一句话,不仅猪场需要互联网巨头,巨头也需要猪场。
拓展阅读:阿里AI全面进军农业
阿里AI技术除了运用到养殖业中,还在向整个农业领域扩张。
用 AI 技术种出来的陕西阎良甜瓜,摄像头看着它长大,一个藤上只长两个瓜,每个瓜都有身份证。人工智能系统全程记录生长过程,并作出分析判断,指导农事生产。系统还会确保每一个瓜长足天数,真正是瓜熟才蒂落。
相关负责人介绍,“ ET 农业大脑”采用视觉计算,日夜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结合 IoT 技术,自动施肥、灌溉,精确控制温度和日照时长,以最科学的方式种出最好吃的农产品。
智能“农产品检测仪”,只要把蔬果样本放进机器里,就能立刻生成一份检测报告,显示出农残、甜度等指标是否合格。这份报告还会立刻上传到该批果品的溯源区块链上,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检测报告。
此外,针对食品安全阿里还推出了区块链种大米:从田间到餐桌,每一袋大米都有专属 ID,农残检测、添加剂检测、重金属检测,让毒大米统统“见光死”。
素材来源:品牌农业与市场,转载或摘录请注明来源神农岛,ID:sndfly
中国特产品牌营销的开山之作、神农岛首席专家娄向鹏的新著《大特产——让地方特产卖遍全国》已经发布。
娄向鹏被誉为中国品牌农业第一人,新书《大特产》是《品牌农业》的姊妹篇。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从市场、消费、品牌、营销角度研究中国特产的专著,首次揭开了小特产做成大品牌的密码。
本书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联想佳沃集团董事长陈绍鹏、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史丹利农业集团总裁高进华、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黄伟东等业界大咖的热情推荐。
点击阅读神农岛近期最受欢迎文章
1、京东“跑步鸡”168元卖到断货,为什么你的散养土鸡做不到?
2、碧桂园大手笔跨界农业!狂开"凤凰优选"门店,有何新玩法?
关注品牌农业的朋友,快摁我↓↓↓
不够尽兴?猛戳↓↓“阅读原文”↓↓查看所有历史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