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故事丨当仁不让!这些老法官们的别样战“疫”!

洛法宣 洛阳中院 2022-01-1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洛阳法院坚持疫情防控执法办案两手抓两手硬,全市法院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想方设法开启战“疫”不打烊,庭审走“云”端的工作模式,努力为战“疫”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今天,小编带你熟悉几个个不同岗位老骥伏枥的身影,通过他们看看洛阳法院人是这样工作的。


“我是咱们案件的调解员...”


洛阳中院 乔书贵


2月20日,62岁的乔书贵正网络视频调解一起合同纠纷案。因为疫情的缘故,双方当事人都无法到场当面进行调解,乔书贵考虑到当事人需求,在征得双方同意的后,进行了在线调解。
“我是咱们的调解员乔书贵,咱们现在就开始调解吧......”一个小时后,当双方当事人同意重新组织协商,并有望达成和解协议时,乔书贵松了一口气。


疫情突发

调解工作不能停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阻断了当事人到诉调中心面对面调解之路,在此情况下,乔书贵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充分利用网络调解平台,畅通调解通道,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无法出行问题,及时组织双方当事人在线视频调解,既克服了疫情防控给诉调带来的不便,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又确保了当事人相关权利行使。
乔书贵,男,62岁,1992年6月转业至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任行政处副处长。2018年10月退休。从事审判工作18个年头的他,退休不褪色,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怀着对法院工作的无限热爱,充分利用审判实践经验,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市法院诉调中心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被告人,审讯室内信号清楚吗?”


洛阳中院 张宏谋


2月19日,洛阳中院刑二庭员额法官张宏谋采用网络远程提审方式,分别对羁押于洛阳市看守所的被告人席某某等15案19名被告人进行了讯问、审理。
这也是疫情防控期间洛阳中院刑事审判部门首次采用线上提审方式开展工作,用张宏谋自己的话说:“第一次在线提审,对于我这样的老同志来说,压力很大啊。”


线上提审

维护正义“不打烊”


在审判业务岗位上,张宏谋注重办案方法与效率,与时代接轨。作为法院系统的老同志、老庭长,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昂扬精神,努力学习新生事物,推动工作方式创新。
在当前疫情最为吃劲的严峻形势下,为实现审判与战“疫”两不误,之前少有接触过远程办案的他,充分发挥刑庭庭长的头雁引领作用,一边积极协调检察机关、被告人羁押单位等多个部门,一边虚心请教年轻同志及技术人员“线上”办案方法,精于钻研,毫不懈怠,成为洛阳中院刑事审判部门第一个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完成被告人提审工作的法官,为今后法院业务庭室推广智慧办案、远程办案作出示范引领作用,确保了非常时期案件审理向前推,疫情防控不懈怠。



张宏谋,男,58岁,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进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长期奋战在刑事审判工作一线,现任洛阳中院刑二庭庭长。政治上素质过硬,业务上精通娴熟,秉公执法,廉洁自律,勤勉敬业,无私奉献,他是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好法官。

“特殊时期,老同志更要当仁不让!”


汝阳县法院 胡二波


图中的法官是汝阳县法院法官胡二波,今年50岁。他正在利用网络“云庭”在线庭审。


面对在线庭审

老同志变成了孜孜不倦的“学生”


在基层法院工作了24年的胡二波,多年来虽然审理的案件数以千计,但从没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线开过一次庭。为确保案件审理的正常开展,胡二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梳理自己承办的案件,对能“线上”办理的案件进行统计,积极请教庭室年轻同志和行政处技术人员。
“诶,小刘,你看我这步操作的对不对?”“这里咋不显示东西了啊,你给我指导指导。”“这签字界面在哪啊?”.......不会就学,他努力克服在运用信息化办案系统方面存在的劣势,认真研究,仔细斟酌,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如约的通过远程视频对案件进行“面对面”庭审,确保在非常时期案件审理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胡二波,男,50岁。199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汝阳县人民法院工作,至今已经在基层法庭连续工作了24年。扎根基层法庭的24年来,胡二波一步一个脚印,从书记员干起,直至审委会委员。自独立办案起,共办理一审民事案件2600余件。

“原告被告,都听得清吗?”


洛龙区法院 姚少庆


2月14日下午三点开始庭审,56岁的洛龙区法院法官姚少庆和书记员提前了将近半个小时就来到审判庭,再次熟悉网上开庭的具体流程,为他的第一起互联网庭审充分做好开庭准备。


“原告,你能不能看到我,能听清我说话吗?”“可以。”“被告,你呢”“也可以。”“好,现在开庭!”网络调试正常后,姚法官的第一起互联网庭审开始了。庭审过程中,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各个环节一气呵成、条理清晰、节奏井然,整个庭审顺畅有序。


疫情突发

勇敢学习新事物


已经56岁的姚少庆是洛龙区法院的老法官了,工作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审判执行第一线,办案经验丰富,考虑问题认真细致。在这次疫情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开庭,他认真学习互联网开庭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还积极向院里的年轻法官请教,直到每一个步骤都掌握熟练为止,开庭前,他还要求书记员反复确认流程,保证整个庭审顺利进行。
学习新事物不分年龄。在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还有很多像姚少庆一样资历丰富的老法官,在新事物面前,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紧跟形势,坦然学习,乐于接受,逐渐适应新的审判模式,更好的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姚少庆,男,56岁,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进入洛龙区法院工作,已经36个年头,长期奋战在审判执行一线,他是洛龙区法院的老法官,也是孜孜不倦学习接纳新事物的“好学生”。

“真正为当事人的利益去考虑”


瀍河区法院 孙世良


“现在开庭!”2月20日上午9时30分,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一起民事案件在瀍河法院第二民事审判庭正式开庭审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庭审现场既没有原告方在坐,也没有被告方在坐,瀍河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世良按照简易程序采用独任审判的方式审理了该案。


防疫期间

敲响瀍河区法院独任制审理第一槌


孙世良审理的是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因案件简单,适用简易程序,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并全面告知在线诉讼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后,孙世良决定适用独任制审理此案。庭审中,孙世良作为主审法官严格按照2020年2月14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依托互联网系统“云间”在线诉讼平台,以在线视频方式进行,并熟练运用庭审技巧,采取要素式审判,围绕双方争议焦点进行了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等环节。庭审结束时,书记员校对庭审笔录无误后,将笔录发给法官和双方当事人,由主审法官发起笔录签名后,当事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电子签名,案件顺利审理完毕。


疫情防控

人民利益放首位,带队打好防疫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作为院长的孙世良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一手抓抗击疫情保平安,对外抓好和辖区分包社区的联防联控对接,带队督导防控,对内强化本单位的内部防控工作,确保自身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另一方面,全力抓好审判执行工作促稳定,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加大在线诉讼服务力度,特别是坚持院长积极带头在线方式办理案件,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在线办案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常态化机制,既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又满足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为坚决打赢防控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孙世良,男,55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就任瀍河回族区人民法院院长以来,在处理好繁重的日常管理事务的同时,坚持在一线办案,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这是洛阳法院法官工作一些普通镜头。面对疫情突袭,他们虽已不再年轻,有的甚至马上就要退休了,但工作却从未止步。他们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坚持守岗尽责,他们积极转变思维,不等不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动脑子想办法,力争网上开庭常态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努力做到不落伍、不掉队,不让公平正义缺席,这就是洛阳法院人的使命和担当。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作为法官,虽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奋战于一线,但在这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必需恪守本职,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洛阳法院人都在奋力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冲锋的身影。


“做好自己的工作,积极学习新技能老同志更应该发挥表率作用,我们当仁不让。”


让我们共同努力

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精彩回顾

周强: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洛阳法院敲响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独任制审理第一槌!

携手战“疫”!看人大代表视角下的洛阳法院...

孟津法院:“云执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赶紧转发、点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