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半生风流才子、后半生一代高僧,他一生风云变幻,临终仅留4字发人深省

2016-11-22 瑞·文化 瑞艺术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一曲《送别》唱到今天,激起人们多少往日情怀!

这首名歌的曲作者,是美国音乐家福斯特;而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一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

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叔同,青年时是一个进出名利场、潇洒无羁的风流才子,他写过一句诗,说自己“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充满少年人的自信和骄傲。

弘一法师,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终成一代空门高僧。他被林语堂誉为那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天才之一,也因为其剧变的人生轨迹,而被世人视作是一个传奇。

这很难让人相信是同一个人。

李叔同是怎么变成弘一法师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传奇一生:

Step 1 :少年时期 

升级版富二代  风流不羁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一户富有的盐商家。李叔同系父亲第五个姨太太王氏所生,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在当时是个典型的富二代。


李叔同(左)和哥哥下围棋

不过他是高雅版富二代。少年时,李叔同就对艺术特别感兴趣,书法、篆刻、诗词、戏剧,从小就学。

难怪日后能成为多个门类的艺术大师。

天有不测风云,李叔同在生下来的时候,老爷子已经68岁高龄,没过几年就归西了,他母亲在家中地位又不高。所以18岁一结婚,李叔同就带着母亲和妻子搬到上海去了。

没事,上海也有家里的产业,照样享受“富二代”生活。


20岁的李叔同

今天的富二代拍电影、打电玩、泡网红、玩直播,一派空虚寂寞冷。

而那时候的富二代流行唱京戏、办诗社、写文章。


李叔同(右)演京剧

对了,还经常找小姐——富二代干这事倒是古今如一。

当然,找的都是懂文艺会音乐的高素质小姐。

李叔同这大保健做得和现在人不一样,不但付了钱,还付出才华和真心。他为坐台小姐写了不少诗。

有一首是送给一个叫高翠娥的女妓:

残山剩水可怜宵,

慢把琴樽慰寂寥。

顿老琵琶妥娘曲,

红楼暮雨梦南朝。

大体意思就是,国破家亡,到了晚上,外面又下雨,淅淅沥沥让人烦,我只能来找你,靠听你弹乐器、唱歌、喝酒解决苦闷啦。

还有一首是回忆一个叫杨翠喜的,她的头发、她的眉毛、在她身边醒来时的情形,都回忆了一遍,还说“我想变成在你身边飞来飞去的蝴蝶”……


李叔同早年时期的书法作品就如同他的性格一样,笔锋锐利,才气纵横,逸宕沉稳。


25岁的时候,李叔同母亲去世了。把母亲送回天津安葬,把老婆和两个儿子在天津安顿好后,他开始思考他该何去何从。

去哪呢?留学去。

说走就走。

当时,流行赴日,于是,他就到了日本。

一到日本,他就脱了长衫马褂,穿上西装,剪掉辫子,三七分头,帅气十足。▼



在日本这段时间里,他还开创了许多先河:

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话剧社:春柳社

1907年2月为赈济国内徐淮水灾,李叔同和话剧社的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义演,经过商议,决定上演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剧目《茶花女》。而李叔同则担当《茶花女》中的女主角,

对,你没听错!是……女主角。茶花女。

最后这场话剧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城会玩啊。

为了显得腰细,他还饿了几顿饭。

你们看,这茶花女美不美?▼


还有另一个角色,也是女装:


李叔同是左边那个

开创了中国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先河

他是学美术的,画油画要对着人体模特练习。多情的他又和一个做人体模特的日本姑娘好上了。


李叔同的油画《裸体女子》,模特可能就是那位日本姑娘

1911年回国的时候,他把她带回上海,做起了夫妻。

这样,他在天津有一个家,在上海有一个家。

Step 2:“为人师表”时期

回到中国,他一改西装革履的留学生打扮,穿起了长袍马褂布鞋,严肃而朴素,完全像一位教育家了。

李叔同应邀来到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做起了音乐和美术课老师,忙得不亦乐乎。正是在这里,他教出了几个最厉害的学生:

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画家潘天寿;

音乐教育家刘质平;

记者、作家曹聚仁;

……



李叔同送给丰子恺作为留念的照片

他不但带他们领略艺术的美妙,还实实在在地帮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刘质平去日本留学,家里没钱,学费就是李叔同掏的。

情真意切。这几个学生到老都还记得李叔同对他们的好。

李叔同在学校里还写出了他日后流传最广的一个作品,那就是歌曲《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后来两部经典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都采用了《送别》做插曲,它更是家喻户晓。



到1918年,李叔同连教师也不想当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出家了。


Step3::“弘一法师”时期

他怎么会想到去当和尚呢?

其实起因很简单。有一次,他做了一件现在很流行的事:轻断食。断食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朋友介绍他去了虎跑寺。他在那里住了三个学期,断食了17天。

他很喜欢虎跑寺的氛围,之后又去了几回。

慢慢的,出家的念头在他心里萌发,之后越来越坚定。

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他告别了任教6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正式出家。

李叔同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弘一法师。


那家人怎么办?

既然出家,那就只有斩断尘缘。

天津的原配夫人平静地接受了事实。上海的日本夫人不能理解,拉上他的一个上海朋友赶来,面对面问他,日本的和尚可以成家,为什么中国的不行?

弘一法师耐心劝慰。他把自己的手表交给妻子,当做留念。然后驾舟而去,头也不回。

日本夫人终于知道事情无可挽回,大哭一场,自己回了日本。

李叔同遁入空门,这件事在当时的文艺界也引起了轰动。都说他是受了什么刺激,有的说因为破产,有的说因为失恋。

他到底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丰子恺就说过,人生就像三层楼,满足物质生活的人安心地在第一层里住,满足精神生活的人在第二层自得其乐,如果想追求灵魂生活,只有登上第三层了。

李叔同脚力大,在第一、第二层都活得很光彩,必定是要向第三层走的。

那你是在第几层呢?

所以说,有人出家是消极,是遁世,是悲观。但弘一法师出家,是追求人生更大的价值。

这是人生的升华,也是人格的圆满。

他可不是说说而已。弘一法师四处求法,苦心研佛。这些高深的学问不说了,在生活上,他做到了最简单。

有一次去好朋友夏丏尊那里住,夏丏尊看到他的铺盖用破席子裹着,打开来,把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再摊开破被子,把几件衣服卷起来当枕头,然后取出一块又黑又破的毛巾,走到湖边去洗脸。

夏丏尊见这毛巾太破了,要帮他换。他说: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差不多。

这种人生境界,能做到的人有几个?



他爱护生命,和学生丰子恺一起实行了一个大计划,那就是编绘《护生画集》,劝人们从善、戒杀、爱惜生命。丰子恺绘图,弘一法师配文。

弘一法师向丰子恺交代要把《护生画集》坚持画下去,丰子恺就照着老师的吩咐画了一辈子。最后一集《护生画六集》是丰子恺在文革中一无资料二无自由的情况下完成的,两年后他就去世了,终于完成了老师的嘱托。

这套书直到今天,还是很流行。


你们也不要以为弘一法师出了家就从此不问世事。真正有信仰的人以济世利民为己任。

1937年5月,厦门要召开第一届运动会,请弘一法师写会歌。那时候是“七七事变”前夕,日寇侵略中国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没想到,身在世外的弘一法师写出了一首激昂慷慨、鼓舞人心的壮歌:

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

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

你看那,外来敌,多么披猖!

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

请大家在领袖领导下把国事担当。

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这是弘一法师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


出家后的李叔同书法风格已经不同于早年,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其平淡、恬静、冲逸的神韵。

用他自己的说法是:“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他强调书法如佛法:“见我字,如见佛法。”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法师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来源:瑞·艺术

这个大书法家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幅字,是四个字:


悲欣交集

悲什么?欣什么?

他也许是为世人受苦而悲,也为与这个世界离别而悲。

欢欣的,也许是终于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李叔同也好,弘一法师也好,他这一生都足够精彩。就像丰子恺说的:

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

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

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

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

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做一样,像一样。

因为他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生活的方式,但如果每个人都像他那样度过自己的人生,虚度时光的悔恨还会那么多吗?

这个世界既然都来了,就过好它吧。

最后,来一曲许巍的《空谷幽兰》,许巍曾公开表示,弘一法师是他的偶像,这首歌里,隐含着弘一法师的生命态度,一曲终了,悲欣交集:▼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您还能记的起您妈妈年轻时候的模样吗?!

一代宗师,竟然“不怕死就怕没美女”

文征明:熬得住,出众;熬不过,出局!

陈丹青:这些年来,我们都缺乏教养

吴冠中:艺术,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

他是中国艺术史上最寂寞的山水大师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

他是清初最负盛名的花鸟画家,被称为清朝“一代之冠”│恽寿平

瑞·艺术 | 让我们相聚一起






收藏热线 159-8672-0291

网址:http://ruiyishu.com

~

按个再走啦~让我知道你是爱我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