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出天际”的北京期末试卷刷屏了,究竟释放了未来语文学习的什么信号?

达达妈睿总 睿总和小达 2022-03-17

这一周,北京家长最热门的话题,恐怕就是各区的期末考试了。


有多热闹呢?我在很多家长群里都看到关于期末语文试卷的讨论。连平时只关心滑雪和车厘子的我们朝阳妈妈都开始分析阅读理解题了。


要说为什么热度这么高,还不是因为题太难了……


这是西城区三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卷节选,大家可以领会一下精神。两篇阅读理解+一大一小两篇作文。那可是三年级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是海淀区七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卷节选,大家继续领会一下精神。没有基础题,全是阅读+写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看到有家长说:

“怎么办,我把娃坑了。我跟她说现在双减,考试应该不难……现在不敢问娃任何关于考试的事儿了。”


不是说好了双减嘛,素质教育一学期,等到期末了给一棒子打晕?



作为北京中小学教育的两座高峰——西城和海淀对全国都有风向标作用。


尤其是西城,堪称国内素质教育的耶路撒冷,平时没少被鸡娃家长吐槽,怎么可能双减一来反倒转了心性了?


我这几天仔细研究了海淀和西城的语文卷子,不得不说:


题目很规整。尤其是两区的初中卷,水平很高,而且领会了双减精神。


是那种被不知道哪里来的歪题怪题折磨的时候,突然看到名门正派出手的感觉。过去一年我一直跟大家强调的几个重点,在这些卷子里都有体现。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双减以后的第一次正式考试,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对未来的语文学习又有什么指导?


另外,西城和海淀的部分语文试卷我也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在后台回复试卷就可以获取。(所有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

量大,题活


老母亲们对这次语文试卷的一致反映是:字太多了!


小学四年级试卷的文字量差不多跟咱们80后上初中时语文卷子的字量持平。


识字量少、阅读慢一点的孩子,别说读了,恐怕看着都眼晕。


还记得我去年给大家分析过,现在高考语文的关键得分点简单粗暴,就是阅读和写作。


注重基础,思维灵活,提高阅读复杂度。


连数理化考试的阅读材料也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如果阅读理解不过关,基本上连题干都看不懂。


高考作为教育风向标,任何趋势的变化都必然会传导至中考,进而影响中小学教育。



有家长说:不是减负吗?怎么考试负担还这么重?


这就是误解了。你想想,减负的目标是什么?


是杜绝无意义的拔高和刷题,留给孩子更多自由阅读和锻炼身体的时间。


多阅读,多思考,知识面广。这不正适合这次语文期末考试嘛!


双减政策可从来没说过:少看点书,少认点字。


相反,现在的趋势就是鼓励阅读,提高阅读的基本素养,不鼓励钻研偏题、难题。


对于这次的期末考卷,老母亲们还有一点共识,就是题目出得活。


其实,出活题特别考验语文老师的本事。


比如教学大纲说小学生要读名著,有些学校和机构就用最笨的考法来考察学生。


问《西游记》里哪个妖精住在哪个洞,用什么法宝?


这种“笨题”刷再多,背再多,对提高能力都没什么用处。


咱们来看看西城的试卷是怎么考《西游记》的?



首先,你得读过《西游记》,或者起码知道这几个人物都是谁。

其次,在阅读中动脑思考,总结归纳人物的特点,不能只看热闹。

最后,你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阐释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点的。


这就是“活题”的考法,又考阅读(名著),又考写作方法,还考了写作输出(小作文)


02

告别刷题,学会思考


要应对现在的小学语文考试,光靠刷题已经不可能拿高分。


很多高年级家长反映,期末考试的阅读理解题难度已经超过教辅题的难度,主观题多,题型变化多。


老教辅赶不上新形势了。


现在的阅读理解题,仍然有套路,但是更多的还是考察思考能力。


还是我去年说过的,现在语文考阅读理解的要求是三步:理解——分析——鉴赏。


比如流行的“文段分析”题,就是用一段文章打通知识点,考察学生面对新材料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由文字、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难度不高,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题目,是不可能指望靠题库来应付的。


刷题越多,恐怕脑子反而越僵。


这次期末考试,还有一类题目让老母亲叫苦不迭,那就是时事题


怎么语文还考上时事了?


时事新闻当然离不开语文,现在最不鼓励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北京中考每年都有时事相关的内容,这类题目向下传导到中小学期末考,这不是早晚的事儿嘛!


今年最大的时事是什么?自然是冬奥会。


西城和海淀不约而同都考了冬奥会的纪念徽章。


这是西城考的部分题目:


这是海淀考的题:


有的家长说,这要没见过冬奥的徽章,可怎么答?


大家想想,这是买徽章的事儿吗?这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神话单元的阅读内容,只是换了灵活的方式来考察。


给北京的小朋友提个醒,像是中轴线、大运河,这些都是跟大语文挂钩的时事点,未来几年可能会常考,平时可以关注一下,但考试最终肯定还是落脚在课内内容。


今天啊,其实就是把去年一直在反复强调的重点又唠叨了一遍。


目前看来,中小学的考察趋势越来越向中考看齐:难度中等,不出偏题,但是文字量极大,要求孩子们阅读速度快,精度高。


低年级的同学,第一是别忙着刷题,还是紧抓课内,读写基本功要加强,夯实基础。

第二就是阅读、阅读、阅读,别偷懒,多输入,将来才能有输出,为融会贯通做足准备。


分析完试卷,大家体现到“阅读”的重要性了吧,后续我也会专门写一篇寒假的阅读计划,给大家讲清楚低年级阶段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其他还有不清楚的,去年文章的目录我也整理好了,《你们提的语文问题,睿总包圆了:30万字里选出的精华》。大家寒假没事儿也可以多翻翻。


总之,不用太焦虑,这次期末考试透露出的风向是好的,转变过去应试的观念,大语文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