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牛肉换一勺北极熊的眼泪
今天我把一个故事再次讲给你听,因为不想让结尾只剩下眼泪和疑问。
这个故事有个跳脱的结尾,没有字数限制,这次可以把它讲完。
此刻,是北冰洋的漫长极夜。雪洞里,一个依偎在妈妈身边的白色肉球蠕动着寻找着温暖。它叫赛得,一只在隆冬诞生的小北极熊(Ursus maritimus)。
它的爸爸妈妈在春天相遇,创造了这个小生命后,做爸爸的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剩下妈妈独自游荡,找寻一个可以安心产仔的雪洞。这个小生命飘荡在母亲的子宫里,直到秋天才落在厚实的子宫壁上,开始努力汲取营养,慢慢生长。三个多月后,体重一斤多点的赛得和它的弟弟一同诞生在这个有着漫长黑夜的12月。
一对宝宝一个妈,这是北极熊里最常见的三口之家。
20多天后,它们终于睁开了眼睛。小熊努力寻找妈妈的位置,只有靠着妈妈,才可以保证自己的温度,不至于失温冻死;只有靠着妈妈,才能获得充满着营养的母乳——和脂肪含量只有3.5%的牛奶相比,北极熊的母乳脂肪含量超过33%,那是酷寒下浓厚的温暖与满足。
春日的第一场狩猎
三月,太阳开始光顾这片极寒之地。小熊随着妈妈破洞而出,互相追跑撕咬玩耍着。妈妈时而充当玩伴或是坐骑,时而又焦躁不安,它们的时间不多,必须尽快赶到海冰覆盖的地区。经过一冬天的消耗和哺乳,妈妈已经瘦骨嶙峋、饥肠辘辘。它必须捕猎来喂饱自己和成长中的宝宝们。
静默,无声。母亲的眼神突然专注。赛得不知道为什么要在海冰上悄无声息地守候,它不知道,它们最主要的食物,就在冰面下。海豹,尤其是北极最小但最数量最多的环斑海豹(Pusa hispida),是北极熊的主要猎物。
海豹,看似冰上一坨肉不动,滋溜儿下水游如飞。纵然北极熊硕大的手掌可以划水,细长的身子可以减少水中阻力,甚至拉丁名里还有“海”(maritimus)的加持,但比起在水中像鱼雷的海豹,还是尴尬地处于下风。
只剩一条路——冰面突袭。
环斑海豹会在成片的海冰下生活,它们用锋利的前爪在两三米厚的冰上抠出个呼吸孔,隔上最多45分钟就需要露出头喘口气,抑或直接窜上冰面,懒洋洋地摊成一片晒晒太阳。一只在呼吸孔附近的雄性环斑海豹留下了独特的气味,赛得妈妈从两公里外就嗅到了。它埋伏在呼吸孔边不到10米的地方,静静等待猎物露面。
时间仿佛停滞了,紧张的气氛让赛得兄弟也安静下来。一个头从呼吸洞里冒了出来;就在赛得妈妈准备全速冲刺时,海豹滴溜溜的大眼睛撇见了几乎和冰雪背景融为一体的北极杀手,迅速缩了脑袋潜下水逃之夭夭。一场守候,打了水漂。
冰上的生死战
母亲晃晃脑袋。从不冬眠的北极熊,只有为了产仔,才会不吃不喝在雪洞里呆上四五个月。为了这段时间的禁食,它在之前的冬季捕了不少脂肥油厚的海豹,靠着这高脂肪的摄入,才能抵御极夜的苦寒。春来的第一顿,妈妈也希望让赛得兄弟尝到这美味的海兽脂。
忽然,妈妈停住了脚步,嗅闻微微隆起的地面。还没等赛得跑过来,它噌地站了起来,高举双手,如流星锤般拍向这个大雪包,快速的三连击后居然砸出个洞来。它探入洞中,呼啸地叼出了一只环斑海豹。那也是个妈妈,在冰面的雪层底下挖了洞来产仔,却没想到,这个看似牢固的避风港,轻易就被饥饿的北极熊母亲发现、攻破。
环斑海豹的产仔洞。图片:Aqqalu Rosing-Asvid / natur.gl
赛得兄弟跑到垂死的海豹面前,没有怜悯,只有兴奋。
它们是天生的杀手,它们是全世界八种熊里最嗜血的一种。
这就是冰天雪地里的逻辑,没有对错,只有谁活到了最后。
绝望在蔓延
赛得随着妈妈渐渐学会捕猎的技巧,正要准备开始实战,却发现了难题——海冰,没有了。
海冰的消融提前了近半个月,让赛得妈妈措手不及。没有办法伏击海豹,若要游到更靠北的海冰小熊又很可能溺死在海里。赛得一家只得退回到陆地上。
虽然一身脂肪可以扛过一阵日子,可是快速长大的赛得已经能感受到身体发出的尖叫,饥肠辘辘,它,想要吃的。
聒噪不停的声音、咸骚的味道像魔咒一般吸引着赛得一家走上魔鬼的殿堂。一阵阴风,赛得转头侧看,不禁一阵颤栗。
它们攀上了离地面近100米的悬崖,一失足,便是天上地下。
在俄罗斯的Novaya Zemlya,一只北极熊在300ft,近100米的悬崖上绝望地寻找着食物。图片:Dylan Coker/Barcroft
厚嘴海鸦的繁殖群。图片:Michael Haferkamp / wikipedia
一切的一切,都是饥饿驱使,它们冒险进入厚嘴海鸦(Uria lomvia)的繁殖地。为了偷蛋,为了捕鸟。胆战心惊,抓来的只够填个牙缝。纵然蛋肉也算美味,但是对于脂肪无可替代的需求,让这些食物变的只剩下干涩。赛得长得慢了许多,母亲的体重则是一直下降。纵然正常情况下夏天体重也会比冬天少个1/3,但现在的母亲,完全是皮包骨头,惨不忍睹。
赛得不知道,自己的第一年,坎坷竟会来的这么突然,这么猛烈。
到处是饿得打转两眼冒光的北极熊 。难熬漫长的无冰期悄然改变着这些庞然大物的心性。 母亲带着赛得兄弟小心行走,绕开一切与同类的可能相遇。
但躲得开巧合,躲不开刻意。第一次与同类的近距离碰面,没想成了诀别。一头公熊,个头两倍于赛得的母亲,一直尾随这一家。它盯上的是赛得兄弟。比起满嘴鸟毛还没有多少油水的鸟和蛋,和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小熊,那是夏季肥美的佳肴。
就在赛得母亲去查看地上的鸟窝时,大公熊突然从后面冲来,一口叼住走在最后的弟弟。赛得吓得跑向母亲,转眼望去,弟弟只剩下空洞的眼神和血红的脖颈。没有时间悲伤,母亲推搡着赛得离开,它知道,它永远失去了另一个孩子。而如果不走,不仅赛得,连自己也会是盘中餐。
远处,留下一道血色的斑痕。
命运的转折
一路躲避,一路寻找。倘若遇到一头冲上岸的鲸,北极熊们便也放下自相残杀的念头,聚集在一起,享受这还有几分怜悯的大海带来的盛宴。然而,赛得母子错过了这次机会,它们在靠东的位置挣扎。它们等待海水再次结冰,但是天气却一直不肯冷下来。海冰迟迟不来。集结在岸上的北极熊越来越多,肚子却越来越饿。
2017年9月,一头弓头鲸的尸体吸引超过200头北极熊聚集在俄罗斯Wrangel Island State Nature Reserve的海岸边。图片:A.Gruzdev/Wrangel Island State Nature Reserve
赛得看向母亲的眼神多了一分忧郁,还有期待。这期待让母亲更加心焦。向前,无冰的海,是饥饿;向后,灯火通明,是不安。它踌躇纠结,还是决定带着赛得走向人类的世界,那里的街道上,可能会有食物。
万圣节,它们趁着黑夜,进入了人类的小镇。没有人在街上走动,没有孩子敲门讨要糖果,寂静的夜晚,希望一切相安无事。
妈妈带着赛得翻着大铁皮的垃圾箱。一口剩下的牛肉芝士汉堡,一点残留在面包上的黄油,一坨冻上的酸奶,赛得吃得不亦乐乎。这里,也许就是可以支持它们渡过最后艰难时光的天堂。
在人类垃圾场寻找食物的北极熊。图片:B & C ALEXANDER / ARCTICPHOTO.COM
忽然,背后的屋子热闹了起来。赛得被声音吸引,抬起头来,眼前,站着一个它从来没有见过的动物。她瘦瘦小小,却有着和自己类似的白色毛皮,她只用后肢站立,前爪捧着五颜六色的糖果。
他们对视,疑惑、好奇,却没有恐惧。她向前探着笑着,它向前嗅着走着。
“不!快回来,罗拉!”女人的尖叫划破黑暗。赛得的妈妈听到,迅速转来,发现自己的儿子竟和一个人类的小女孩儿如此之近。它嘶吼着,焦虑地召唤赛得远离这危险的会面。“塔塔”,猎枪上膛的声音,男主人带枪冲了出来,看见眼前的一幕,迅速把枪口瞄准了离自己女儿只有不到五米的赛得,两只幼兽各自的身后,是一头歇斯底里的母熊和一个惊慌失措的女人。
赛得和小女孩儿都愣住了,任意一方的呼唤都没有得到回应。男主人的食指扣动扳机,就在子弹出膛时,母熊发疯似地冲向了赛得。
“嘭”。鲜血溅在赛得的脸上,染红了小女孩儿万圣节的北极熊服装。女人一把抱走大哭的小女孩儿,而赛得的身前,是奄奄一息但眼神温柔的母亲,最后的焦虑、不舍,都黯淡了下来。温热的血,似当初温热的母乳,只不过,是她离别世间給赛得的最后一个吻。
赛德的命运
赛得,被送到了动物园。比起其它冰冷栅栏后的北极熊,它幸运了很多。因为母亲的喂养,它熬过了死亡率最大的几个月。比起还困在岸上的北极熊,它也幸福了很多,不用再去愁怎么在越来越短的海冰期存活,不挨饿。然而,它再也回不到那辽阔的北极雪原,不能在海里游泳,不能在冰上饱餐一顿,也不能在成年后邂逅一个个漂亮的姑娘。
它叫赛得,却赛不过时间,赛不过这变化的气候,赛不过这消亡的命运。
消失的海冰,温暖而血色的未来。图片:李彬彬
它的名字其实叫哀伤,Sad。不是因为它们是北极熊,而是因为与我们人类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
“赛德”是一个虚拟的角色,确是一个个在极寒之地真实发生的故事的缩影。今天,北极圈里可能还生活着19个北极熊亚群,即使在此刻、北半球的冬季,成年雄性北极熊仍在冰原游荡狩猎。海冰面积的减少,将直接改变北极熊种群的命运,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超过三分之二的北极熊将因为气候变暖而消失。
上面是物种日历约稿的一篇文章,但是本不想把故事停止在这里。
这个故事不是想让你伤心,或是赚取你的眼泪。看到之前读者的留言,觉得很失败,因为每次写东西或是讲东西,不光是想提出问题,更多的是想给出解决方案或是激发解决的欲望。消沉的现实,更需要捅破阴霾,給几缕希望。
气候变化,这个充斥着国际政治角力的话题,似乎做为一个刷着微信微博的人,这是无法撼动只能默默接受的现实。
事实是,你的行为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这里不去列单子,只和你说一件事情。
养殖业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总排放的15-20% 。
为了减少排放而变成素食着,很多人都做不到,包括我。但是,有件事情,你可以做,减少牛肉的摄入。
和猪肉、禽肉、蛋、奶相比,生产牛肉需要多投入28倍的土地、6倍的化肥、11倍的水,多产生5倍的温室气体。
多长一斤肉,鸡需要2斤饲料,猪需要3斤饲料,牛则最大需要20斤饲料。也就是说,为一斤牛肉,我们要比鸡肉多投入9倍的饲料。比如美国,47%的土地用来种田,而这里面70%的土地是給牛种的饲料作物。
那些吃草的牛呢?消失的亚马逊雨林里,80%都是为了制造牧场給日益增加的牛肉需求。这需求还促使山里的人把牛养到了大熊猫的栖息地,啃食竹子,一些地方导致超过1/3的熊猫栖息地退化或消失。
产业转型优化是说给商家农户的,政策法规国际合作是说给决策者的,而給读着这篇文章的你,该说些什么呢?
很简单,少吃牛肉。
健康,环保,省钱。
做不到不吃肉,就少吃肉。拿更健康的白肉替代红肉,尤其是牛肉。放慢气候变化的脚步,拯救北极熊的未来,你也可以。2018,新的一年,希望这可以是你check list的一项。
一斤牛肉,换你的不流泪,赛得
photo: National Geographic Expedition
本文大部分图文首发于果壳物种日历
YoungConservationist
个人公众号,记录年轻的保护生物学家在全球工作的经历与想法,传递最新的保护动态,共享点滴自然之美。
李彬彬,杜克昆山大学环境科学助理教授,美国杜克大学保护生物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联系方式:binbin.li@duke.edu
微信:libinbin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