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刘坤(夏天)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第一次活动在车上大家做自我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对LNT的了解以及为何要参加这个活动。我说自然之友第一次做LNT培训时我就知道,但时间安排不开没有参加,再后来生第二个孩子,一直到现在孩子大一些才能腾出时间参加这个活动,算是自然和户外的心没有泯灭。当时随口说了这些话,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这个问题总是时不时就蹦出来让我琢磨,最开始猛然一回答这个问题,感觉似乎无关紧要,但随着不断的不自觉地思考这个问题,自己的思路慢慢的清晰起来:发现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这可能是个核心的问题,你从哪里来,总是个本源性的问题。

 

                        

车上所说是脱口而出,后来想想,这种对自然和户外活动亲近与喜爱的天然“本能”,确实是参加无痕游的原始动力。回想小时候,十几岁之前,要么是在典型的农村的自然环境中与很多小伙伴们一起生活,要么是在海边和海边的山上这样自然环境下与很多小伙伴一起生活,经常看到人们说,人生大部分的美好回忆基本都在十几岁之前,这可能就是产生参加无痕游的最原始的起因。

 

除此之外,对教育的关心应该是参加无痕游的另一个原因。回想自己毕业以来的经历,07年之前在学校教书,从学校辞职后的当年生了第一个孩子,又过了7年,2014年,第二个孩子诞生,这么多年来不是在教别人的孩子就是在教自己孩子的路上。现在仔细想想,为何在11年左右的两三年和现在有时间参加自然之友、自然大学的活动,因为11年左右第一个孩子能稍微离开我们,现在是第二个孩子能稍微离开我们,离不开的时候,没有时间。无论是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如何教育的长期思考和关注这样一种天然需求也好、职业习惯也罢,是让我参加无痕游的又一个原因,我想更多的了解如何对下一代进行教育,当然也包括自我学习和教育。

 

 

基于上面的原始动力,参加无痕游当然首先是享受自然、享受与各位学友在自然中的交流相伴,在这享受当中也渐渐有了一些感受:

 

 

我理解,LNT,无痕山林的七原则,其核心是对自然的尊重。无论对于我们的后代还是我们自己,通过在自然中行走、玩耍时对自然尊重的思考和行动,在提升我们身体水平的同时(无论是从空气质量还是从体能锻炼方面讲),不断地让我们在尊重自然的熏陶和惯性种中慢慢的去理解和学会尊重他人,如果大家都受这样的熏陶形成这样的惯性,整个社会自然形成和谐的氛围,从而能健康有效的发展,往大了说,就可以实现世界大同。

 

被破坏的环境如同撕坏的报纸,拼的再好也无法复原,而且还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对周围的人不也是如此?


提前做好准备,可以更好的保护和尊重自然。对身边的人不也是如此?

 

这一点,和我们先辈的思想完全一致,中国的“圣经”《论语》言“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白居易有诗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传统精神中那种悲天悯地的胸怀,不正是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的爱,像爱护人的生命一样爱护生灵万物。《论语》中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是对于我们的同类还是对于自然,这不都是永恒不破的真理么?这也是为什么这句话构成了整个中国人文精神核心的原因。

 


但所有LNT的原则都不是古板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如果把每个原则都教条式的执行,并非实施LNT的本意。为了实现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也应当包括在一定条件下人类需求的满足。如同孔夫子所为“勿必,勿固”,没有任何事情是必须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这样的。我们对LNT每一条原则的执行都是考量了当时、当地、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既尊重自然又不失对个人需求的满足。结合自身及当时当地的情况经过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就是最好的决定。如同孔夫子所言“再,斯可矣”。

 

自然之友无痕山林宣传册的第一段话

 

还有一点就是,LNT培训,对于被培训者的教育当然是首当其冲的,被培训者首先要理解和实施LNT,知行合一,但这还不够,LNT培训的不仅仅是一个被培训者,它培训的更是一个培训者,他是星星之火,他是要去燎原的,他是要让LNT精神深入全中国全世界的。当然,这不是也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每一个LNTer脚踏实地,先从自己做起,不断的实践总结,不断的再影响身边的人,从孩子、家人,到自己的朋友,再到孩子家人的朋友…从小范围逐渐到大范围,不断的扩大。

 

我们不仅要了解从哪里来,还要清楚往哪里去的。

 

 大家践行LNT七原则,行动起来,一起捡拾垃圾下山-上图。这让人想起12年深秋雨中参加自然之友的清香活动-下图。

 

 部分图片来自活动伙伴的分享,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有了他们的分享活动才更加精彩。





近期精彩文章与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