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自然教育02|“小村长计划”中的公民教育

素心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小村长计划”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活动,不管是解决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首先是解决“人”的意识问题。

小村长计划最核心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尝试去做环境友好的绿色公民。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公民?

公民的各种活动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倡导生态文化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或者维护生态环境。环境友好型公民更着眼于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养成。

什么是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是指在养成参与国家或社会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识的公民学科。

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的基本主题是公民意识的养成和公民实践品性的培植

这也意味着公民教育需要在真实的公共生活场域中展开,我们小村长计划正是以一个安徽淮北平原最为普通的村庄为场所,营造平等的人际互动氛围,以生态乡村建设实践为中心,通过自然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社会,激发参与解决乡村社区问题的兴趣,并在这一过程中,磨练实践技能。使学生的公民意识不断得到滋养而逐渐发育成熟。


小村长计划虽然每学期只有三、四次,但是,每次活动是全天式的,类似包含现代文明生活基本要素的一个小小的切片。


例如,面对五十多位学生使用仅有两个蹲坑的厕所这一现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公共生活中理性地调整自己的需求,从而使公共生活的秩序更趋于合理。让学生在看似短暂的一天里感受到平等人际关系、民主协商带来的友善与便利,秩序带来的资源共享最大化,真切地体验到文明处事的好处所在。



活动目标有明确而一致指向、活动内容逻辑紧密,加上公共生活场域中每个人都是观察与被观察,每个人都尊重与被尊重,使得可以在不被评价的环境下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例如,自我介绍这样的公众表达小技能演练环节,便是每人至少有一次实操与五十多次观模的机会。因此,学习效果是相当明显的,50人一个班,每人一句话的自己我介绍,第一次用了近50分钟勉强完成,第二次再做只用了5分钟。



再如,生态建造,本着利用废弃物,本地现有资源,方便生活,对村庄生态环境最小影响的原则下实施。带领学生从一个小小的想法出发,观察、思考、公共讨论,变成一个可行的小项目,再到亲手制作、建设,想法变成现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生动而完整的公民行动。



社会人文,通过走访村内长者,了解村庄历史与老人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在天然的个人同情心的基础上,把观察与思考投向公共层面。例如,我们的社会应当如何解决养老问题?从而超越私人情怀变成公民责任与担当;乡村生活,由一小队学生为全体师生做一顿午餐,更是公共服务的最好体现,每次服务的小团队都是全天活动最有成就感的人。


“小村长计划”对学生的影响,从6年级的人生规划手册可见一斑,大多数学生在未来愿望中表示会做志愿者服务社会,帮助贫困群体。


“小村长计划”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吸引了一部分村名参与到了活动中来。村民对于活动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生产加工的方式也越来越趋向于有机、无污染。


希望培养越来越多的环境友好型绿色公民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风之歌自然教育



往期回顾:

如何在中小学开展自然教育01 | 扎根本土的“小村长计划”



盖娅自然学校近期精彩文章与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