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读书会|2019年10月17日活动通告
亲爱的伙伴们:
秋日到来,菊花香,螃蟹肥,炒栗子的香气飘满街头,水果摊上摆上了鲜红的苹果金黄的梨……
作为杂食者,人类面临着无数的选择。那么我们所吃的食物,到底是怎样到达餐桌?自然中存在哪样一些食物链?我们在各种纷繁的选择中,又面临哪样一些选择的难题?不如让我们来读一下这本《杂食者的两难》吧!
时间:2019年10月17日(周四)晚19:00-21:00
地点:北京字里行间书吧(金融街店),西城区金融街2号金融街购物中心B1层(下扶梯后右转即可看到)。问路电话:01066220330。【注:由于场地原因,本次活动改在周四】
费用:本活动为公益读书活动,请自行负担咖啡馆餐饮费用(任意点一杯饮料或购买一本书,约30元左右)
活动内容:共读书籍《杂食者的两难》部分内容并分享阅读感受。无需提前阅读,会上大家轮流朗读,认真倾听,集中分享。
本期主持人:野兔
报名方式:请于2019年10月16日18:00 之前点击最下面的“阅读原文”进行报名,限报15人。因场地空间有限,报名后如不能前来,请务必提前告知(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朋友可发邮件至zirandushuhui@qq.com告知)。
共读书籍简介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数百万年来,人类已经整合汇编了明智的饮食之道,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和烹调方式。让我们避开有害的食物,摄取有益的食物,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然而,20世纪后半期,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更无从判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不该吃。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的卖场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要吃有机苹果还是普通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的还是进口的?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应该吃肉还是吃素?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
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 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自然读书会由盖娅自然学校第八期自然体验师部分学员发起,于2015年1月开始第一期共读,每月一期。旨在通过一起读书学习,提升自然认知、促进思考、相互督促、共同分享。其最终目标与自然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致,即知识的学习、情感的联接、行动的改善。
“自然”,有大自然之意,也有轻松自然之意,所以请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我们的活动。在这里,新朋友、老朋友欢聚在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彼此的声音。
在读书中倾听自然倾听彼此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往期共读书籍
《自然史》
《大地的窗口》
《猎人笔记》
《南极之南》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种子的胜利》
《风吹草木动》
《变废为宝-家居生活用品的第二选择》
《半农半X的生活》
《遥远的房屋》
《自然四记》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花朵的秘密生命》
《低吟的荒野》
《笔记大自然》
《种子的故事》
《看不见的森林》
《沙乡年鉴》
《自然法则》
《瓦尔登湖》
《向大自然学设计》
《惊奇之心》
《生态心理学》
《寂静的春天》
-----------------------
猫鼬、豆豆、常春藤、野兔、小泉、海鲜泥腿子、莲白(羊毛)
阅读篇目
------------------------
《自然史》(布封著)
活动回顾
------------------------
回顾一:小泉
这个月的自然读书会,大家共读法国博物学家布封(1707—1788年)的《自然史》。在动物篇中,我们一起读了马和驴、狼和狐狸;在植物篇,读了蕨类植物的特征和结构,最后在人类篇读了童年这一小节。其实除了提到的这几篇,全书还有矿物篇、自然的时代篇等内容,是一部长达36卷的皇皇巨著,作者布封似乎是想把整个大自然浓缩在一部书里,而这几乎耗费了他40年的时间。该书涵盖范围之广泛、介绍细节之精微,实在让人赞叹,我们之前读过的众多与自然相关的书籍,大概都可以与此书找到一丝联系。此外,考虑到作者写作时人类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所达到的有限高度,使得我们都对布封先生十分钦佩。
尽管书友们在阅读动物篇时大都感到作者对动物的解读有点过度拟人化,比如布封这样形容马:“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不会拒绝主人的命令,尽一切力量为主人效力”,但他用这样感性的眼光来看待动物,反而让我有机会认识到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人们对动物的理解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中国人传统上不是也认为马儿忠厚能干吗?由此我也联想到在人类漫长的驯化动物的过程中,我们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如此深刻。当然,在介绍植物时,该书的科学性更加鲜明。
有趣的是,布封把人类也当作自然重要的一部分来系统讨论,于是我们才读到了与“童年”有关的章节,而由这一节所引申出来的教育问题,恰恰也成为大家在此次读书会自由讨论环节最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小节,布封首先谈到,作为哺乳动物,人类的婴儿在刚出生时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细心照顾;其次谈到了婴儿的呼吸、感官系统、哭泣和笑容、哺乳、四肢活动,以及婴儿再大一些之后的抚养、教育等问题。布封最后说到,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顺应自然天性的教育方法,这是最相称的教育方法”,这一观点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就我的理解而言,布封的意思就是说,在教育孩子,甚至自我教育时,nature和 nurture都不应被忽略,而应该相辅相成。
我们只读了短短十几页《自然史》,但布封充满学识和温度的文字就给了我们很多灵感和启发,而书友们互相分享的阅读体会和宝贵经验,更是十分珍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有一位远道从大连坐动车的书友来参加读书会,感动之余,也更加体会到大自然、自然教育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分享的巨大魅力,愿我们的自然读书继续下去,也愿书友们都有收获。
作者是18世纪初,影响了无数人观点的博物学家。描写自然文章《松鼠》仍被选入课本,文字被一字一句读入心里,大家听到壮阔博物志的描述。如何看待古人呢?与此相关的人们的现状如何。下面分享:如同“羊毛”青春时与伙伴,醉心于研究自然知识,在整个人类年轻时,也创造了高于满足生存需求的工业文明,建立起工业文明所需要的工业化教育系统,工业文明所需要的专业分工管理方式以及工业文明的人们生活方式。对于我们现在课本仍有经典文章,由于是延长的工业文明教育影响。
这个时代的人们由于是建立自己的文明,在过去人们没有做的领域,面对问题开始研发输出,著书立说为了能够奉献大众,做文明的底子。依托这些,人们习惯并使用这些思想,衣食住行。真正使更多的人发动机转动去体会自然博物,见证作者,并且做的比他还好。慢慢的不断地有工业文明的思想观念连缀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可用的精神物质文明体系,好了八国联军开始了。用什么方式可以传播?让整体用起来,合起来,最后到一个世界。当时其他地区都是农耕文明。这种战争方法,现在不好了。
大家纷纷讨论,在知识中是如何被禁锢,老师与教育,人与精神需求满足之间那无数的禁区。纷纷阐释感受,在知识中能得到灵光一现,都是自己思维里每天想体验的,却无法去实现,有如过了青春,又要,漫长的被40年重复的工作所禁锢起来,犹如刚呼吸过,马上被浸泡,刚行动,马上被包裹在襁褓。在知识里,没法捕捉灵感,没有灵感。都得一样的行为,方法,接受工业文明体系的教育,工业文明体系的管理,用工业文明体系的生活方式生存。
现在我们将知识变成知识的编织,将浆糊和醍醐自然用于人的思维体系上,使人们得到解放。给人们创新知识的方法,人人自己创造知识,活在创新中,活在不断革故鼎新的体系中,天天成长。这里提到的三法,是指活儿法,干儿法,玩儿法。三时空是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互联网文明,三条线是人文线,管理线,教化线。纺线是指启用火罗盘,运用水罗盘,体用金罗盘,集用土罗盘,合用木罗盘。刨古析今,尽释佳宜。
属于盖娅人的金秋盛会——
2019线上“盖帮大会”
一起行动起来吧!
2大主题:
“无痕-X” 和 “身边的自然”
2种方式:
组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或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从10月1日到31日,整个10月的时间里
让我们用行动和分享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盖娅自然学校也将全程给予各种支持!
你可以通过组织线下活动,获得盖娅讲师的指导点评
与行业内的伙伴们相互交流取经;
还可以分享自己关于无痕、自然观察等的所做所想:
不论是无痕出行、废弃物利用、酵素制作...
还是自然观察、自然笔记、自然艺术创作...
这里都有你的舞台!
👇
2019年线上“盖帮大会”正式启动!
(戳上图了解活动详情及报名)
活动报名 盖帮大会风之歌分会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