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应该吃什么?——杂食者的两难

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1

作为杂食动物,我们的祖先曾经在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面前面临着两难选择,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经历了一番探索后才有了如今我们的饮食之道。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如今的我们,又陷入了新的两难...


自然读书会的伙伴们在10月一起共读了迈克尔.波伦的《杂食者的两难》,从关注食物的角度,关注“身边的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共同的未来...



凤凰公社有机农场的冬小麦 


“我们吃下去的东西,以及我们吃东西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迈克尔.波伦《杂食者的两难》


吃有机食品还是普通食品?吃肉还是吃素?来包新口味的薯片,还是选择全麦面包?……想必你也会面临这样的纠结。自然读书会2019年10月共读的书目,选择了美国知名的饮食作家迈克尔.波伦所著的《杂食者的两难》,就现代人类面临的两难选择进行探讨。


作为杂食动物,我们的祖先曾经在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面前面临着两难选择,看上去可吃的那么多,但会不会中毒?祖先们运用智慧破解了无数难题,并且在文化的传承中,整合了饮食之道的智慧,包括饮食礼仪、禁忌与烹调方式,让今天的我们可以轻易避开有害的食物。新的两难选择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化向食品领域的延伸。让我们的餐桌离田园越来越遥远。让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而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从而无法选择。


01
从田园到餐桌有多远?


本书列出三条食物链——产业化食物链、田园食物链、采猎食物链。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采猎食物链主要是从文化上进行探讨的,虽然我偶尔钓鱼和采野果、采蘑菇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不会成为生活的主流。因而我们主要关注了前两条食物链。


什么是食物链?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为太阳能而战。绿色植物会吸收太阳能,储存在复杂的含碳分子中,再传递到缺乏这种吸收能力的物种,比如人类身上,就形成食物链。田园食物链都是直接从太阳获得能量,而产业化食物链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虽然化石燃料最早也是来自于太阳能,但是它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02
会走路的“玉米”


看似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快餐店的丰富美味,最初的源头来自哪里?答案让人吃惊,主要是由以玉米为主的少数几种作物构成。比如,只要种植玉米就可以提供能量,大豆可以提供蛋白质。这二者可以用来加工或生产其他许多东西。其中最主要的是玉米。


在美国,玉米主要来自于位于五大湖以南的“玉米带”,人们大量种植玉米,并且使用化石燃料以增加作物的产量。种植的玉米多数是无法直接食用的“原材料玉米”,含水量小于14%,方便运输和储存。主要用来饲养动物或加工。全球可耕地的71%是用来种植饲料作物的,11%用来种植生物质燃料和工业用原料作物,剩下的18%才是直接种植人类食品的土地。


玉米不仅可以吃,也不仅被用来喂猪和鸡,还能被用来喂牛和羊,喂罗非鱼,还被用来制作成油、高果糖玉米糖浆、淀粉、味精、柠檬酸……牛排来自玉米,鸡块和鸡蛋来自玉米,饮料中的甜味来自玉米,冷冻酸奶和冷冻快餐中有玉米,浓汤、点心和速成蛋糕粉中有玉米。美国超市中平均卖出45000种商品,其中四分之一与玉米有关。书中称呼美国人为“会走路的加工玉米”。


03

隐藏在产业化食物链后面的阴谋


如果人们高度自律,是吃不下去那么多东西的。但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吃下比身体需要更多的食物,这后面有产业化食物链中商人的阴谋。人类的祖先生长于非洲大草原,严酷的生活环境使人类自带的平衡系统往多吃的方向发生倾斜。同时会对甜食、脂肪、蛋白质以及咸味(代表含矿物质)的食物有特别的嗜好。


因此商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如增加每份食物的量,制造重油重糖口味的食物,以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获取更大的利润。甚至针对我们的焦虑,有针对性地打出各种广告:低脂、低糖、有机……


然而,一顿快餐、一包零食里有什么?除了热量,并没有什么营养。除了调味料的味道,没有食物本身的味道。更像是一种概念上的东西,所以人们吃得越多、越快,只能得到单纯的饱腹感。


图片来自网络


04

能实现真正的有机种植的,只能是小规模的农场


那么,作为传统的田园食物链,运转方式是怎样的呢?作者到了美国最大的有机超市全食超市进行采购,并追踪了一些有机食品的产地,发现两个问题。首先,很多所谓有机是假有机。有机鸡场,只是因为吃的是有机认证的饲料,草地散步,鸡在短暂的生命中几乎没有机会去那块狭窄的草地。


此外,一旦产业化运作进入有机行业,消耗的化石能源也是非常多的。含氮废物与农药会从玉米田流出,粪便会堆在饲养场的池子里,而拖拉机、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等机器,则会排放热量与废气。因此,能实现真正的有机种植的,只能是小规模的农场。


作者探访了一个以传统方式运作的波利弗斯农场,农场主自称“牧草农夫”。在这里,有茂盛的林地和生长各种牧草的草场。根据草生长的规律进行精细放牧,并且种植多种作物。牛群根据草地的生长情况,会轮换草地吃草,鸡会跟在后面啄食虫子,鸡和牛产生的粪便又会为草地施肥……实现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个农场生产的鸡蛋,黄澄澄的蛋黄可以在手心跳起来。


11000多千克的牛肉、22000多千克的猪肉、12000只肉鸡、800只火鸡、500只兔子和30000打鸡蛋。如此惊人的食物产量都来自这片40多公顷的草地,而草地并不会因此损耗。


这一切,正是因为农场主认为:“在生态系统中,每件事物都和其他事物有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农场利润最高的是鸡和鸡蛋。但是,如果增加鸡的数量,那么鸡产生氮肥的数量就会超过草地的承载力,多余的肥料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如果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按理应该将附近的林地全部变成牧场,但是正因为有林地防风、保养水源、保持生态等作用,才有了如此优良的牧场。


但是迈克尔.波伦也承认,真正实现可持续的有机农场在现代社会是凤毛麟角的。不仅需要更多的智慧,还需要承担比产业化农场更繁重的工作。多数农民宁可选择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工作变得更轻松。


波利弗斯农场一隅(图片来自其官网:www.polyfacefarms.com)


05
杂食者人类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


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充满了困惑。


未来的农业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可以吃什么?如果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养活这么多人吗?……


我们将《三联生活周刊》第41期的封面文章《人类未来,吃什么》(袁越主笔),作为延伸阅读,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可以说,从全球来讲,杂食者人类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不管是吃得好不好的问题,还有够不够吃的问题。


到2020年,地球人口预计从77亿增至100亿,30年后的粮食总产量必须再增加50%,而现在化肥的使用总量已经达到极限。如果都改种有机的话,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全世界将增加五亿饥民。这样只能增加耕地的面积,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正如《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所说,农业的本质是追求能量生产效率。我们为了追求最高产量而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饲养单一动物。这种状况绝不可能在自然界发生,大自然会以各种方式维持物种多样性。进化史上的无数案例证明,生物多样性越低,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差。我们总想在食物链的生产端与食用端过度简化大自然的复杂性,结果是人类生产食物的系统酿成了许多健康与环境问题。


在大规模单一种植的农场,生态是脆弱的,病虫害的几率大大增加,必须使用更多的农药。这样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修复,于是化肥越用越多。为了追求效率的单一饲养的农场,把大量的动物关在狭小的空间饲养,以饲料快速催肥,同时不得不食用更多的抗生素以预防病虫害。全球养殖业每年消耗的15万吨抗生素,最后又相当多地会进入到人体内……



06

农业的未来应何去何从?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连接的复杂系统,各种元素通过多年的进化达到动态平衡。一旦其中任何一种成分发生快速的变化,必将导致平衡被打破,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化肥工业的发展,使大量惰性氮变成活性氮,进入江河湖海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人类对化学能源的开采,造成碳平衡被打破,对环境的影响无可估量。


农业从本质上绝不是一个天然的过程。不管怎样种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应该想办法提高耕种的效率,用尽可能少的土地面积和化学品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长期回报。有机农业的部分思路完全可以和农业技术结合起来,使得未来农业变得更加安全,健康和环保。


文章中提出了以以色列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精准农业,荷兰的设施农业。在科技的强力支持下,荷兰的西红柿的单位面积产量可以达到中国的37倍。而且资源消耗率更低,如每生产一公斤西红柿只需要8升水,而中国是荷兰的30倍。荷兰由于农业效率高,把大量的土地留给了大自然,代表了未来农业的最高境界。


07
那我们应该吃些什么?


现在的食品有三分之一都被浪费掉了,其中蔬菜水果有45%都没有进到人的嘴里。否则现有的食品可以多养活20亿人。这其中既有前端的采收运输等问题,也有消费端的问题。


在全球有10亿人因为缺乏食物而营养不良时,有20亿人因食物过剩而体重超标,不恰当的饮食成为现代人死亡的最大原因。只有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意识,才能实现人类健康和环境双赢。


我们应该吃什么?了解产业化食物链中商人的手段,我们会拒绝那些以味觉欺骗我们、却毫无营养的食物,选择真正人体所需的食物。这样的行动,必然会对产业化食物链造成影响和改变。


正如迈克尔.波伦在《吃的法则》中所写的,“不吃你的曾祖母不认识的食物”“只吃会腐败的食物””不吃三年级学生弄不懂成分的食物……归根到底——只吃食物(真正食物,而非食品),不吃太多,以植物为主。


作为杂食者,或许我们在面对两难问题时,可以作出更理性的选择和判断。我们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健康以及我们的将来。


本期读书会共读者:椿树 小泉 木棉  猫鼬  野兔


文:野兔



关于自然读书会


自然读书会由盖娅自然学校第八期自然体验师部分学员发起,于2015年1月开始第一期共读,每月一期。旨在通过一起读书学习,提升自然认知、促进思考、相互督促、共同分享。其最终目标与自然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致,即知识的学习、情感的联接、行动的改善。


“自然”,有大自然之意,也有轻松自然之意,所以请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加我们的活动。在这里,新朋友、老朋友欢聚在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彼此的声音。


在读书中倾听自然倾听彼此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


共读书籍(持续更新)


《杂食者的两难》

《自然史》

《大地的窗口》

《猎人笔记》

《南极之南》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种子的胜利》

《风吹草木动》

《变废为宝-家居生活用品的第二选择》

《半农半X的生活》

《遥远的房屋》

《自然四记》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花朵的秘密生命》

《低吟的荒野》

《笔记大自然》

《种子的故事》

《看不见的森林》

《沙乡年鉴》

《自然法则》

《瓦尔登湖》

《向大自然学设计》

《惊奇之心》

《生态心理学》

《寂静的春天》




关于食物,关于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你是否也有一些经验或感悟想与我们分享?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盖帮大会      在盖娅森林幼儿园,我看见 | 对环境友好的生活,是治疗“事儿多”的良药 | 盖娅是个低调的组织,她却做了不低调的事儿 | 一个不买会死星人,和ta的全年零购衣   活动报名     “探秘雨林,走近亚洲象”西双版纳冬令营 | 盖娅亲子三团【成都预备团】招募
  参加培训   11月18~22日盖娅自然体验师培训(初级)深圳站 | 关于盖娅的自然教育培训课程,你问我来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