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的一切难题,在大自然里,都有答案
在填写反馈清单时候,有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您认为在本次培训中,您的参与度(投入程度)是怎样的?”(我选择了非常投入)、“让您投入的因素有哪些?”我几乎是不假思索一气呵成地写出了 ——
课程的流程安排符合我自己对希望了解的内容的递进式期待。
教学体验活动设计的循序渐进,让我总好奇下一个会是什么?
经验丰富的导师们润物细无声式的引导和教授,让我再一次感觉到原来学知识还可以这么好玩!
同学们的投入也带动自己不放松。(每一位同学真的都是宝藏,每一次交流和分享都感受到被滋养)
这应该是一次学习过程能带给接受者最愉悦的感受了吧?这种感觉非常令我难忘,而且难得。摘录特别印象深刻的三点和大家分享。
职场中、生活中,也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培训和学习,破冰、导入、展开、总结这些方法也是司空见惯,可是为什么我会对这一次的课程这么印象深刻呢?
每一个环节,没有急着和盘托出的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引导大家,在体验中全情投入后的真实觉察和发现。大自然的知识近在咫尺,用五官享受,无忧无虑,不用焦虑。答案就这样自然地流淌出来。
导师们并没有滔滔不绝地在灌输,但是我知道,那些看似是我们自己体会到的知识点,其实是导师们基于经验在精心细心准备后的自然输出,这些教学经验是时间给的,所以,那些抽象的方法论能很自然地立刻仙气飘飘起来。再次感叹,凡是可以速成的,生命力应该都不太会旺盛吧。
每一个知识点和方法论的传授,都是从打开学生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开始,通过体会和自我觉察来实现,通过每一次不同形式的总结去定格。
报名之前,导师让每一个人给自己起一个喜欢的自然名。我认真给自己选了“萱草”。开始上课前,同学们围在户外小草坪间,当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那块小圆原木的胸牌上的时候, 那个名字放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从笔尖传递到木牌上,又通过木牌的年轮一圈圈发散到我的全身,瞬间被这个名字罩住,这种仪式感和归属感带给我的冲击非常强烈,这是课程中我与大自然的第一次握手。
认识了解自然,也要把自己交给自然,名字当然是第一步。
俯下身来,像孩子一样带着好奇来观察和感受
几天中印象最深的是“通过观察发现变化,因由觉察变化获得反思、共鸣或是感悟;再尝试清晰的表达、 学会沟通与分享的技巧和艺术 ……
“叶子猜猜猜”那一环节的导入,当导师引导大家打开五感,慢慢进入放松状态,沉浸在大自然里的时候,我竟然鼻子发酸,油然而生一种感动,真的好久“没有时间”去认真滴寻找“你认为最有眼缘的”5片不一样的叶子,然后把感受分享给别人~
我们在草地上、果林间、空气中,认真地寻找某一种颜色的花、有某种气味的东西、捕捉自然的声音、让我感觉到变化的、皮肤感觉轻柔的…… 啊!单单是这种寻找,就很治愈啊!太久没有这样专注地体会被大自然拥抱的感觉了, 那一刻,我感觉到眼睛比平时大且亮、嗅觉和听觉突然更加灵敏、手摸到的树叶果子甚至是阳光和风都不一样了……
这种被唤醒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太让人愉悦了!
那些通过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通过觉察变化引发的思考和感悟,那些急于将自己的惊喜发现分享给同伴的愿望,以及获得同伴共鸣后的满足感,油然而生一种无形的主动学习驱动力。学习知识,也可以是这么好玩!
真的可以“人定胜天”么?也许,那是有条件的。千万别小看大自然的智慧。
焦虑业绩无法推进?来看一看椿象是怎么从壳里蜕变出来的吧? 不知道什么叫共生共荣?来观察一下梨树上那一颗被鸟儿、大黄蜂、蚂蚁、苍蝇和其他伙伴们共同吸食的“勇于献身”的那一只梨子,你觉得它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还是无无动于衷的?谁知道呢?反正我看到的是,它喂饱了那么多需要食物的生灵们 …… 感到胆怯么?来拍一拍茴香凤尾蝶幼虫的小脑袋,看看它们是用什么办法防御敌人的? ……
不要小看每个小生命的智慧
你遇到的一切难题与纠结,在大自然里,都有答案。要不,怎么有人狂热于穿越雨林、有人倾心徒步戈壁、有人钟情于雪山、有人辽阔草原、有人沉醉于茫茫森林、还有人迷恋浩瀚星空……
也一直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秘籍到底是什么呢?
也许,“尊重”应该排在第一位吧?嗯,意识有了,那就充分调动情感,用所学到的知识,开始行动吧!
这就是短暂的关于自然教育的三天基础学习,带给我的深切感受。通过在自然中打开五感,与自然握手言和,踏上找回自己的路,盖娅的导师们,就是那个领路人。
一位从事教育多年的朋友说“如果从人的潜力出发去理解教育,人有多少可能性,教育就有多少可能性。”谨以此篇课后作业小结,献给那些致力于“把好的教育做出来”的人们!
你看到左下角的棉蝗了吗?
文:萱草
图:自然教育基础培训8月北京站讲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