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是承装知识的“碗”,还是解决问题的“棍”?
初次来参加体验师培训的我真的是“一穷二白”,没有专业知识 ,也从未系统学习过自然教育的核心理论。不过算是个“敏感”的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常有机会接触一朵花、一只鸟、一个虫,能亲自经历破败之地的自然重生,见识自然之美、感受生命之乐。
在沙漠、在草原、在矿山、在高原我们建立了很多的基地展馆,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的问题,同时也希望表达自己的生态理念,但常常受困于口拙舌笨,心思混沌,满腹满嘴的倾诉欲却一字说不出口,常怕自己不够生动活泼也怕自己灌输式的表达“说者有意、听者无心”。
来到盖娅也不过是希望讨得一个自然教育的碗,乘着满满的自然教育方法和可以直接套用的课程回去,却不想学习的开始就迎头挨了结结实实的 “自然教育之棍”。
自然教育第一棍
“目中无人”之地
老师们讲盖娅的期望是成就自然教育的舰队而不是航母,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和盘托出让后来者免受自己昨日迷茫困惑之苦。原本我不太相信,毕竟猫咪不教虎上树,后来我渐渐意识到这大概是大家看到的“蓝图”不同。
如果你说,自己在做课程,卖课程,那这个市场确实已经是一片闹市,你的经验、你的课程随时可被替换更可被超越;但如果你说,我们是在做教育,要成就人的,这句话听起来多少有“假大空”的意思,但这是明明白白的另一张“蓝图”,相信这张图的人变少了,已经绝少同路人。
但是如果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体验启发式教育,让人自我体验、发现问题,独立寻找解决途径,并引导学习能力、实现自主的知识获取。这时候看到我们这张“蓝图”,又相信我们“蓝图”的人大概只此一家,我们能做到“目中无人”。
很多人在说我们做自然课程,讲最有用的自然知识;我们贴近到日常升学课程,非常的接地气;甚至我们跟风市场最火爆的,讲的是最新的热点潮流。但盖娅是直接跨过了这些,不在意、不讨好、不依从,因为“蓝图”不同,看到的、相信的目标早不同了,还关心什么“行业”竞争。看过一句话:竞争意识消弱竞争力,你要想赢,有两个办法,一是自己变强。二是让别人变弱。关心竞争多了,很容易用第二种办法。而天天想招怎么让对手变弱,对自己才是巨大的损害。
我们应该做的是不过是把目标的箭头打磨得足够尖锐,射中靶心时牢牢定在靶上,而盖娅的价值主张、课程差异化、唯一性真的打磨得又光又亮。在中国,拷贝速度太快了。而情感联结,要抹去记忆,相较而言,没那么容易。任何的技巧和方法,都是为核心目标服务的。
自然教育第二棍
道可道非常道
培训里的自然游戏、自然体验、自然观察都和我在学校中受到的常规教育大相径庭,在这里我们秉承“是什么”不重要,“为什么”才重要。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联结。讲求以自然为友,以情感影响情感。
大家化身8岁的孩子、第一次来地球的“外星人”,真实地、毫无顾忌地进行自然探索。像孩童一样观察体验,却绝不会单单有孩童一样的感受,这一系列切身体会的体验课程就像“少林连环棍”一样,一记接一记的告诉我,教育是棍子,可以不断解决问题,而且盖娅的棍法环环相扣。
盖娅极其神秘的让我们以自身体会为参考,检验好的教育要教授还是要感受?如果仅仅是教授知识,那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只小碗,承的半满不满,学到的知识认识不深刻,得到也不珍惜,这点不多的知识随时可能晃荡出去;但是如果我们尝试感受式的教育,教育就是一根棍,我们通过自身的体会发现问题,渴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教育,一根陪你走过荆棘路的棍,你可能就不愿意扔掉,即使放下后也能常常想起。
为什么我们坚持体验式教育,因为教育知识也应该是有“情景”的,都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说出来你可能将信将疑,或者嗤之以鼻,但是你自己体会才能真正理解。
自然教育第三棍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体验师培训究竟有何魅力?快来亲自体验吧—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参加培训 绿色生活夏令营引导员招募 | 丽江夏令营引导员招募 | 盖娅自然学校2021全年培训计划 | 盖娅的自然教育培训越来越多了,我该怎么选?
推荐阅读 要流动,要有源头 | 让我声情并茂的来介绍“水的喆里”夏令营吧! | 高楼PK大山?培养普通人无关阶层和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