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自然体验师笔记
作者陈兴,自然名折耳根,自然体验师第11期学员。
她是中科院的科学家,科学家初遇自然教育,会有什么体验与感受呢?
以两个不同的身份(参与者和体验师)来回顾这五天的课程,围绕一个大目标——友善地球,通过体验学习法实现初级自然体验师课程目标——
产生兴趣、认同理念;
自我成长、满足;
看懂、理解教案,可细化教案;
能部分带领活动。
从目标说起
从第1条说起,通过5天的课程,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第一天理论课的学习,自然游戏、自然艺术和自然观察课程的体验,以及实践演练环节,我很认同自然教育的理念。主要通过引导和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参与者自己去体验和发现自然的美和博大,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联结(人与社会的联结,感受稍微弱一些)。同时非常认同盖娅自然教育的目标:通过体验式环境教育过程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结,促进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对前三个目标有了一定的感受,对最后一个目标感受还尚浅。)
作为一个参与者,在第一天的课程中,主要是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从体验式教学的结构来看,是导入环节,从最开始的自我介绍,到自画像,到参加下午的自然戏剧,都是逐步熟悉的过程。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理论课学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伙伴和体验大自然,我从一种紧张陌生的状态,慢慢地转变成放松和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其实很多内容都没有记住,直到今天我写总结的时候,还有很多内容没有理解。但是,我产生了兴趣,对大的理念是认同的。(有一些方法和说法不是很理解,还有些糊涂。)经过五天的学习和体验,我发现一些不理解的理论和知识在自然游戏、自然艺术、自然观察和时间演练中,慢慢地理解了。
理解了什么呢?就是初级自然体验师课程目标中的第3条,可以看懂、理解教案了,可细化教案。之前看《与儿童共享自然》《发现城市绿洲》这样的书籍,是看不懂的,现在慢慢能看懂一点了。知道了活动的三个环节:活动导入、活动展开和分享总结。第一天上课,听橙子讲的课程设计两个案例,听起来很新鲜有趣,但是回想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因为不曾变成自己的。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小麦悠悠的说了一句话,我们带着两个身份来上课,既是参与者又是体验师,作为参与者时就全然的体验和感受好了,作为体验师需要跳出来看,需要想一想如果这个课程让我来带,我会怎么做?在第一天的课程和自然游戏课程,我作为参与者的成份占到80-90%以上。(当学生的惯性,真的不习惯自主思考了,呵呵。)
在自然游戏后,我和摇光、忍冬、桢楠、稻香自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我是主要的召集人和准备者,参与者都是我一个妈妈群的朋友,活动带领则是摇光、忍冬、桢楠、稻香操办的。这个活动之后,我有了一些感受,在招募和志愿者协调方面都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自然艺术和自然观察课程中,我有意识地在两个角色上切换,但效果很难说,因为我还
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在实践演练环节,真的要我们自己带领了,要按照我们学到的方法和流程来组织。在这次的实践演练准备和执行过程中,我才逐渐明白了活动的目标和活动结构流程,才开始能看懂《发现城市绿洲》一书的内容。由于不能完全照搬书上的内容,因此我们在书的基础上改编活动,细化活动。实践演练后,我们大家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我相信之后能部分地参与带领活动。将实现初级自然体验师目标4。
这个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从一个参与者角色慢慢转变成一个体验师角色的过程。作为体验师角色,不仅要怀揣参与者,还要有团队意识和志愿者精神。这次实践演练,我又一次作为主要组织者来协调,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怀着相信和尊重协调大家的意见并进行了任务分工,这个过程我收获了惊喜,我看到我们小组每一个人的量力而为的全力付出,看到了每一个人智慧和能力,也看到了每个人对于团队的自动补位。今天在总结第一天的理论知识时,看到“志愿者”原则和做个“专业”的志愿者时,我才共鸣到,我才理解到。
我把“志愿者”原则总结为1个Why和5个How:
Why?为什么要当志愿者?——认同、笃定
How?
怎样的态度?——开放、好奇2.怎样对待伙伴?——尊重、包容
怎样的学习方式?——探索、分享
怎么面对困难?——积极、承担
怎样面对规则?——负责、守信
“专业”的志愿者:谨慎承诺——守时、守信;量力而为——学习与提高;身体力行——从自身改变开始;梦想合力——共同目标。
志愿者的做事原则:谁提议谁承担。一人有梦,共同成就;团队合作,轮流做领头雁;信任是发展的根基;担当即获得权利。
在总结之初,写到初级自然体验师目标(1、产生兴趣、认同理念;2、自我成长、满足;3、看懂、理解教案,可细化教案;4、能部分带领活动。)时,我第一反应是1、3和4目标基本实现,目标2我没有感觉。但是,当我写到现在,我笃定第2个目标也基本实现了,通过对于志愿者以及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和体悟,获得了自我成长和满足。
再说方法—体验教育法
“自然教育”方法是什么?
第一天的课程,是先让大家讨论,然后老师再抛出了一个传统的教授型的教育方法和体验教育方法的对比(如表1所示)。在讨论过程中,因为大家基本认同体验教育法,没有很大的冲突对比,讨论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今天写总结的时候,忽然发现所有的讨论环节和体验环节,目的都是为大家创造一个主动的氛围,是想通过这样的讨论和体验,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分析产生的背景,然后总结、思考下一步怎么做。这就是体验学习法的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
表1:两种学习方式对比
传递信息的教育 灌输价值型教育 | 体验式学习 创造价值型教育 | |
学习者姿态 | 被动 | 主动 |
教授者/引导者姿态 | 权威式 | 辅佐、帮助 |
主要学习内容 | 知识/概念 割裂的、单个知识点 | 态度/价值观 系统化、逐步深入的知识体系 |
传达方式 | 单向 | 双向沟通式 |
目标 | 获取知识 | 提高意欲 |
可能的结果 | 依赖、无价值感 | “独立”、“权利”意识、“责任感” |
今天借由总结走一遍体验学习法的过程,以讨论两种学习方法为例。在印象中,大家对于讨论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持有两种态度的。认为灌输型教育方法有问题,但是在社会上又是主流教育,而且我们自己又都是这种教育下长大了,有人觉得这种教育特别不好,有人觉得这种教育也没什么不好,我自己不也好好的吗?然而,在讨论总结时,绝大部分的意见是说灌输型教育方法的问题和缺点的。我自己的体验是,我也觉得灌输型教育方法不好,但是我能有今天的工作和成绩也是拜它所赐,我心中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也有很多的不确定。但是在总结时,又觉得我们是在学习自然体验师,当然要赞同体验学习法啦。
这里有一个想法,赞同体验式教育方法,就要反对灌输型教育方法。然后,在老师的分享中也说明两种方法的关系,不是绝对对立的。接下来,我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和想法,它的背景是什么?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比如我个人教育背景,我虽然得益于灌输型教育方法,却也深受其害,我的独立性很差,依赖性很强。所受的教育又是非黑即白。
因此,产生不同观点和想法时,我就会有纠结感受,这样的感受又来源于纠葛不清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没有几个是来源于我自己的的,都是听来的和被学来的。(很绕哈!)这样的一个讨论引发了我纠结的感受(E)。事实是什么?我有纠结,却说了一致性的话。老师分享了兼容的观点(L)。为什么发生?有我个人成长原因,也有环境原因,没有说真话的环境(T)。下一次应该怎么做?看到自己的纠结(感受)和想法,根据环境说话。有条件就说真实感受,没有条件就含蓄一下,至少有自我察觉(P)。
关于这个体验学习法的循环过程,我还是不太能够理解。从五天的课程来看,第一天主要是导入为主,也有体验游戏环节。自然游戏和自然艺术,主要是作为参与者的体验。从自然观察开始,有开始强调以两种身份来体验。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课程中已经设计了大量的体验和分享环节。从体验师角度,在自然观察和实践演练中,才有了比较多的体验和分享。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前期就是不太可能以体验师角度来看待课程,所以前期以参与者角色为主,后期兼以两个角色。无论是哪种角色,很多的分析、思考和总结是在作业中体现的。又有很多的行动是在生活点滴中呈现的,比如大家一起吃中餐。有些可以看到,有些还在发酵,看不见。
再说活动结构
活动结构很简单:导入、展开和总结。但如何起承转合、张弛有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就非常不容易了。第一天从自我介绍开始导入,今天回看大家的介绍,突然发现大家有些问话在最开始的自我介绍里就有,很可乐。然后,就是需要慢慢的缓缓的展开才能深入的了解。在自然游戏、自然艺术和自然观察课程中,从不同的侧面逐步深入展开,让我们一点一点的对体会什么是自然教育,什么是盖娅的主张。
盖娅的主张:
以“体验式”教学探讨“完全教育”;重“过程”非“结果”;
“亲子共育”,成人“终生学习”;
身体力行,培力“行动”,点滴细节
“绿色公民”“独立”“权利”意识,以及“责任感”
在实践演练课程,通过让我们亲身实践和体验,去感受过程、身体、独立带领等,通过互评和点评进行分享与总结,课后的作业则是进一步的发酵和总结。
in-about-for
成功的自然教育包括以下四个要素,如图2所示。通过这四个要素实现自然教育(in-about-for的教育)。
“in”在自然中的环境教育:感性-五感-享受;“about”关于自然的环境教育:知识-技术-深入了解;“for”为了自然的环境教育:行动-参与-再小也要做。是从自益到互益,再到公益的过程。五天的课程,先是参与者,是in,感受美,享受大自然;然后是体验师,是about,了解一些知识和技术,学习带领,深入了解自然教育;最后是公益,是for,还没进行哈,在不久的将来。
折耳根于2015年10月
重要通知:
报名第14期自然体验师(周末班)并已参加入门培训的朋友,到了交作业和确认报名的时间啦!请务必在4月1日前完成上述事宜(每位参加入门培训的朋友都应收到了提醒邮件,如未收到邮件,请与柳兰联系。邮箱:lanzi@fongaia.org,电话:13520070781)
近期活动和精采内容
通过体验式环境教育活动、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