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影评 | 都说冈仁波齐是一座山,我却看到了一条河

2017-06-18 田水泉 中国文艺评论

今天距我看完《冈仁波齐》已经整整7天过去了。但是,影片中那一张张黢黑的脸还在我面前摇晃着,挥之不去。看来,这部《冈仁波齐》真的是走到我心里了。


《冈仁波齐》中朝圣者们朝圣途中的各异姿态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应邀观看《冈仁波齐》点映场,我答应无论喜欢与否都要写篇影评。喜欢就点赞,不喜欢就批评。但看完之后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我一直在等,一直在等,一直在等……


到今天,已经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在等什么呢?这牵涉到属于我的一个秘密。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秘密,只是近来我在做的一个试验:每看完一部电影,要测试一下它在我记忆里能存活多久,并以此作为给它评分的依据。


也许有人会说,凭此一点来判断一部影片好坏不够准确,不够科学,不够客观……给电影打个分而已,我也管不了那么多。这个打分方法是我的发明和专利,我相信自己的这个大数据。不仅如此,经过半年多的测试,我还总结出了一个可以套用的万能公式:走出放映厅没有立刻忘掉的,可以打5分。之后在记忆里每停留1天,分数就增加1分,以此类推。


千万别认为这样得分很容易!不信各位试一试,按照这个打分标准,能够得到8分以上的影片寥寥无几!这跟豆瓣上各方贤达人士、玩着各种花样、依据各种标准评出的好片烂片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这个发明和专利是相当靠谱的。如果哪位有兴趣想试用一下这个公式,请放心使用,拿走不谢!


言归正传。今天距我看完《冈仁波齐》已经整整7天过去了,但是,影片中那一张张黢黑的脸还在我面前摇晃着,挥之不去。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影片能给我留下如此深刻而又持久的记忆了!看来,这部《冈仁波齐》真的是走到我心里了。


朝圣者手板特写

 

《冈仁波齐》到底拍的什么 

恕我寡闻,观影之前我对冈仁波齐一无所知,我甚至不知道冈仁波齐是一座山,起初我还以为这是一个藏族汉子的名字。及至看了宣发物料,我才知道冈仁波齐原来是一座山!


但它又不止是一座山。


在藏语中,“冈仁波齐”意为神灵之山,是多个宗教的神山。它不仅是西藏的“第一神山”,甚至还是亚洲乃至世界最神圣的山峰。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国内外信徒不断。据说,在佛祖的本命年(马年)如能在此转山一圈,相当于平时转13圈,能增加数倍的功德。


静静伫立在远处的冈仁波齐


影片《冈仁波齐》的故事极其简单:在一个马年来临之际,生活在芒康小镇的11位藏民相约前往冈仁波齐山朝圣,他们历时一年,跨越四季,风雨无阻,坚持匍匐跪拜了2500公里,最后到达了他们心中的圣地。


虽然我一贯反对在影评中没有节制的“剧透”,但这次抱歉地例外一次,因为《冈仁波齐》这部影片实在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说得刻薄一点,它压根儿也没有什么故事可言,没有什么剧情可透。


曾几何时,许多创作者经常把“冲突”“反转”“强情节”“戏剧性”等挂在嘴边,强调前几分钟要用最强剧情把观众摁在座椅上,然后过多长时间制造一个矛盾点,过多长时间掀起一个小高潮……这类创作方法似乎已经成为许多电影创作者的“葵花宝典”。


如此看来,似乎《冈仁波齐》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也似乎这正是《冈仁波齐》带给观众的意外和惊喜。因为时至目前,目之所及全是对这部影片的点赞和好评。按照传统主流电影美学标准,一部如此平淡无奇毫无剧情可言的影片,到底靠什么征服了那么多观众呢?


静谧的雪山与圣湖


在我看来,《冈仁波齐》之所以能够给人带来感动,因为它是一部集“真善美”之大成的影片。


。电影里的人物都不是演员扮演的,个个皆是人物真身,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都是真实的,父子就是父子,夫妻就是夫妻。除了真实,还有真诚,以真示己,以诚待人。在面具流行的当下,仅此一点就能击中多少人的内心。


。这些人的善都是从骨头里流淌出来的,力所能及帮助别人,对他们而言是下意识的动作,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哪怕被人撞坏了车子,但看到了别人车上有病人,即刻放人离去。没有一点纠缠,更不出一句恶言。至于屠夫面前的那只小虫子,说实在的,它从一个屠夫面前活着离开之后,已经飞进了多少人心灵的世界里了?


。西藏大美的景色自然毋庸赘言,一桢一镜都美不胜收。但是,影片里最打动人的美还是人之美。至真至善的人是最美的,他们虽然个个脸色黢黑,个个衣着褴褛,但在大银幕上却显得那么英俊潇洒,美丽迷人!看看那一双双清澈无邪的眼睛吧,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东西呢?


对真善美的渴望,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无论地域民族,无论男女老幼。在这样一部集“真善美”之大成的影片面前,观众自然会心甘情愿地被征服。


朝圣者们在路边依靠拖拉机休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冈仁波齐”

许多人谈到《冈仁波齐》时都谈到了信仰,说是被朝圣者旅途中的虔诚所打动。我倒觉得,这不过是最直接的反应,最表面的感受。与其说观众是被影片中那些有信仰的朝圣者打动,倒不如说他们是被那个更真实的自己所触动。


非常佩服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对这种感受的精准阐释:《冈仁波齐》像一面镜子,能让观众全程保持一种高度自省的状态,朝圣者一次次扑到地下的动作和力量,让我们平时所有的权宜之计、所有的生存方式都显得非常渺小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座自己的“冈仁波齐”。所不同的是,我们能否最终到达那里?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到达哪里的?看着电影想想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多少人中途逃离半途而废?多少次改辙易道选择了权宜之计?


是的,权宜之计!与这些朝圣者相比,我们一生中选择了太多的权宜之计,我们都太善于给自己寻找权宜之计了。这些所谓的权宜之计成就了我们,也在某种意义上毁掉了我们,摧毁了我们内心最美好的一些东西。


正因为如此,当看到世上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能够听从于自己的内心,那种始终如一,那种执着坚持,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想到了曾经有过的那些权宜之计,想到了自己放弃过的那些坚持和努力,心中怎能不受到深深的触动?甚至有人早已潸然泪流了吧。


旺堆朝圣途中牛皮裙已被磨破


这样的一部电影,其实也是张杨导演的“冈仁波齐”;整个创作拍摄过程,正是张杨自己对电影的“朝圣之旅”。一年的拍摄,两年的制作,从600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里剪出这么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片子,足以看出张杨导演的这次电影朝圣的虔诚。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与影片中那11个藏民一样,朝圣途中没有选择任何权宜之计。


张杨导演说,他不是一个很着急的人,电影早晚都会见到需要见到它的观众,看缘分。影片投资人也说,他们投资这么一部片子,也是为了朝拜心中那座电影的“冈仁波齐”,没有过多考虑投资回报这些因素,只要有一些观众能够喜欢这部电影,投资就物有所值了。


所幸,我是一个与这部电影有缘分的人,我想把它推荐给更多的有缘人。我无法掩盖对这部影片的喜爱。这么多天过去了,这部电影仍然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影响着我的情绪,让我在现实中经常有些恍惚,总觉得电影里那条朝圣之路分明就是一条河,一条缓缓流动的日夜不息的河流,路上那些朝圣的人,分明就是这条河流里的朵朵浪花……


开着拖拉机的朝圣队伍走在雪山旁



对着“冈仁波齐”写出你的愿望

6月18日起,《冈仁波齐》主题艺术展将于上海新天地开幕,展览围绕影片背后丰富的故事展开,纪录片导演冯章顺从他的角度忠实地纪录下那一年行走在高原的这支朝圣队伍和这队电影人,我们把四个多小时的电影侧录结构重述, 并与三位青年艺术家一起,延展《冈仁波齐》的朝圣之路。

展览汇集来自拍摄团队、参演人员、普通观众、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回声,带给每一个将会与电影和展览有交集的观众。

小提示:6月18日-6月25日期间,每天下午3点半准时播放《冈仁波齐》幕后纪录片(冯章顺导演作品)。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留下你的故事你的话语也将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用步履丈量山水之间的风雨兼程

守光阴捡拾俯仰上下的心灵探索

也请汇聚言之语之的向往

在路上我们同行


电影《冈仁波齐》将于6月20日在全国公映。影片由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乐视影业(天津)有限公司、云南尚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马灯电影有限公司出品,马灯电影有限公司发行。



微信号总编辑:周由强

作者:田水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业委员会委员)

感谢作者与“马灯电影”公号授权首发


延伸阅读:

原创首发|田水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影评生态

杂志|邱婧评电影《塔洛》:母语、影像、文化互动及象征

原创首发|智广俊:草原文学的困境与出路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马灯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